国学导航庄子集解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雜篇第二十六外物

 

  外物不可必,凡物之自外至者,其利害皆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子狂,宣云:“善不可為。”惡來死,桀、紂亡。宣云:“ 惡不可為。”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于江,成云:“忠諫夫差,夫差殺之,取馬皮作袋,為鴟鳥之形,盛其屍,浮之江水。”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為碧。成云:“萇弘放歸蜀,自恨忠而遭譖,刳腸而死。蜀人感之,以匱盛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釋文:“見呂氏春秋。”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成云:“孝己,殷高宗之子,遭後母之難,憂苦而死。曾參至孝,父母憎之,常遭父母打,鄰乎死地,故悲泣也。”李云:“曾參至孝,為父所憎,常見絕糧而後蘇。 ”

  木與木相摩則然,俞云:“淮南原道訓亦云:‘兩木相摩而然。'但兩木相摩,未見其然。下句作‘金與火',疑此亦當作‘木與火'。下文多言火,益知此文當為‘木與火'矣。蓋金木二物皆畏火,故舉以為言,見火之為害大也。”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行,則天地大絯,釋文: “音駭。”宣云:“駭,動也。”於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司馬云:“水中有火,謂電也。焚,謂霹靂時燒大樹也。”有甚憂兩陷而無所逃,人亦有甚憂者,利害是也。害固害,利亦害也,故常兩陷而無所逃。螴蜳不得成,釋文:“螴蜳,郭音陳惇。 ”成云:“猶怵惕也。”案:言人視外物過重,雖怵惕恐懼,卒無所成。心若縣於天地之間,釋文:“縣音玄。”言馳情外物,極乎宇宙。慰睯沈屯,乍慰乍睯,乍沈乍屯。李云:“睯,悶也。”利害相摩,生火甚多,與物之生火同。郭云:“內熱故也。”眾人焚和。眾皆溺於利害,是自焚其心中太和之氣也。月固不勝火,人心之清明,譬猶月也,豈能勝此火乎?於是乎有僓然而道盡。釋文:“僓音頹。”宣云:“於是乎頹然隳壞,天理盡而生機熄矣。”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河侯。釋文:“說苑作魏文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成云: “待我歲終得百姓租賦封邑之物,乃貸子。銅鐵之類,皆名為金,非黃金也。”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鬥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成云:“西江,蜀江也。”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任公子李云:“任,國名。”為大鉤巨緇,司馬云:“大黑綸也。”五十犗以為餌,釋文:“犗,犍牛也。” 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錎沒而下,釋文:“ 錎,字林云:‘猶陷字。'”騖揚而奮□,白波若山,海水震盪,聲侔鬼神,憚赫千里。郭慶藩云:“憚者,盛威之名。賈子解縣篇‘陛下威憚大信',(同伸。)與此同。”案:赫亦怒也,皆以魚言。任公子得若魚,若,是也。離而臘之,自製河以東,蒼梧以北,制同浙,浙江也。古“折”“制”字通。司馬云:“今在會稽錢塘。”蒼梧,山名,在嶺南。莫不厭若魚者。厭,飽食。已而後世輇才諷說之徒,皆驚而相告也。釋文:“李云: ‘輇,量人也。'本或作軨。軨,小也。本又或作輕。 ”夫揭竿累,司馬云:“累,綸也。”趣灌瀆,守鯢鮒,李云: “皆小魚。”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幹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成云:“幹,求也。縣,高也。令,謂令問。”宣云:“縣令,猶賞格也。 ”是以未嘗聞任氏之風俗,其不可與經於世亦遠矣。

  儒以詩禮發塚。求詩禮,發古塚。大儒臚傳曰:釋文:“上傳語告下曰臚。”“東方作矣,司馬云:“謂日出。”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詩固有之曰:‘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不佈施,死何含珠為?'司馬云:“ 此逸詩,刺死人也。”接其鬢,成云:“接,撮也。”□其顪,釋文:“字林云:‘□,一指按也。'顪,許穢反,司馬云:‘頤下毛。'”儒以金椎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成云:“田恒資仁義以竊齊,儒生誦詩禮以發塚,由是觀之,聖跡不足賴。” 蘇輿云:“苟無詩禮,何至啟奸!此莊子一偏之論,猶謂堯、舜以仁義教民,其流至於人與人相食,而田恒又因之以盜齊耳。”

  老萊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彼,修上而趨下,郭云:“長上而促下。”末僂而後耳,成云:“肩背傴僂。”司馬云:“耳卻後。”視若營四海,成云:“瞻視高遠,似營天下。”不知其誰氏之子。 ”老萊子曰:“是丘也,召而來!”仲尼至。曰:“丘!去汝躬矜與汝容知,宣云:“躬矜,矜持之行。容知,智慧之貌。”斯為君子矣。”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問曰:“業可得進乎?”老萊子曰:“夫不忍一世之傷,而驁萬世之患,釋文:“驁,本亦作敖,同。”案:言孔子不忍一世之傷,而傲然貽萬世之患。抑固窶邪?抑子胸中固素無蓄備而為窶人邪?亡其略弗及邪?郭慶藩云:“亡讀如無。亡其,轉語也。史記范睢蔡澤傳:‘亡其言臣者賤不可用乎?'呂覽愛類篇:‘亡其不得宋且不義猶攻之乎?'韓策:‘又亡其行子之術而廢子之謁乎?'是凡言亡其,皆轉語詞也。”案:古言“ 亡其”,若今之言“無亦”。言無亦子智略弗及此邪? 惠以歡為驁,終身之醜,中民之行進焉耳,夫以施仁惠為事者,博眾人之歡欣,長一己之驕傲,此之謂以歡為驁,乃終身之醜,意惟庸人之行或及此焉耳。宣云:“中民,庸人也。”蘇輿云:“中民,亦見徐無鬼篇。”相引以名,相結以隱。俞云:“隱,訓為私。呂覽圜道篇高注:‘隱,私也。' 文選赭白馬賦‘恩隱同渥',李善引國語注曰:‘隱,私也。'相結以隱,謂相結以私恩。”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閉其所譽。善惡兩忘,閉塞之使無可譽,則所非者亦止。語又見齊物論篇,下四字作“廢其道”。反無非傷也,動無非邪也。 成云:“ 反於物性,無不傷損,擾動心靈,皆非正法。”聖人躊躇以興事,以每成功。成云:“躊躇,從容也。聖人無心,應機而動,興起事業,恒自從容,不逆物情,故其功每就。”蘇輿云:“每與敏同。言興事不迫而成功自速。”奈何哉其載焉終矜爾!”奈何哉子載此仁義之跡,終於自矜爾乎!

  宋元君夜半而夢人被發窺阿門,釋文:“李云:‘元公也。'案:宋元公名佐,平公之子。阿門,司馬云:‘阿,屋曲簷也。'”曰:“予自宰路之淵,李云:“淵,名龜所居。 ”予為清江使河伯之所,漁者餘且得予。”俞云:“史記龜筴傳作豫且。”元君覺,使人占之,曰:“此神龜也。”君曰:“漁者有餘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餘且會朝。”明日,餘且朝。君曰:“漁何得?”對曰:“且之網,得白龜焉,其圓五尺。”君曰:“獻若之龜。”龜至,君再欲殺之,再欲活之,心疑,蔔之,曰:“殺龜以卜,吉。”蔔詞。乃刳龜,七十二鑽而無遺筴。每占必鑽龜,凡七十二次皆驗。仲尼曰:“神龜能見夢於元君而不能避餘且之網;知能七十二鑽而無遺筴, 知同智,下同。不能避刳腸之患。如是,則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雖有至知,萬人謀之。蘇輿云:“言一物之智,不敵萬人之謀,山木篇‘賢則謀,不肖則欺',言賢則為人所謀,與此謀義同。”魚不畏網而畏鵜鶘。姚云:“網之害大於鵜鶘,人之用小智者,猶魚之不知畏網也。”去小知而大知明,郭云:“小知自私,大知任物。”去善而自善矣。”成云:“遣矜尚之小心,合自然之大善。”

  嬰兒生無石師而能言,與能言者處也。釋文:“石,本又作碩。”案:“石”“碩”古字通用。宣云:“無知者有自然之能也。”

  惠子謂莊子曰:“子言無用。”莊子曰:“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夫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則廁足而墊之,致黃泉,人尚有用乎?”釋文:“廁音側。墊,下也,掘也。致,至也,本亦作至。”案:言地廣大無用者多,然使側足之外,掘之至於黃泉,則有用者尚有用乎?惠子曰:“無用。”莊子曰:“然則無用之為用也亦明矣。”

  莊子曰:“人有能遊,且得不遊乎?人有能自適者,何所不自適乎?人而不能遊,且得遊乎?人而不能自適,何所得自適乎?夫流遁之志,決絕之行,浮游隱遁,決絕棄世。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與!真智大德之所任,殆不如此。覆墜而不反,火馳而不顧,火馳,猶後世言火速、火急也。雖遇覆墜,猶疾馳而不返顧,此果於用世者。蘇輿云:“ 火馳,亦見天地篇。”雖相與為君臣,時也,時之適然。易世而無以相賤。世代變易,二者相等。故曰:至人不留行焉。至人於此,絕無流滯。夫尊古而卑今,學者之流也。且以豨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夫孰能不波?且以淳古之風,視今之世,夫孰能不動於中!波,動也。 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與世同遊而不僻處,與流〔一〕遁、決絕者異。順人而不失己。與覆墜、火馳者異。彼教不學,承意不彼。彼尊古卑今之教,我固不必學之,亦承其意而不必與彼分別也。

  〔一〕“流”原作“游”,據正文改。

  目徹為明,耳徹為聰,鼻徹為顫,成云:“顫,辛臭之事也。”口徹為甘,心徹為知,知徹為德。下知音智。徹,通也。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道乃人所共由,不欲壅滯,壅滯則必至哽塞,哽塞而不止,則妄行而相騰踐矣。郭云:“跈,騰踐也。”跈則眾害生。郭云:“生,起也。”物之有知者恃息,宣云:“息所以通一身之氣。”其不殷,非天之罪。殷,正也。其或不正,非天之過,天之賦性無不中和也。 天之穿之,日夜無降,成云:“ 降,止也。自然之理,穿通萬物,自晝及夜,未嘗止息。”人則顧塞其竇。成云:“竇,孔也。流俗之人,反于天理,雍塞根竅,滯溺不通。 ”胞有重閬,釋文:“胞,腹中胎。”郭云:“閬,空曠也。”成云:“人腹內空虛,故容藏胃;藏胃空虛,故通氣液。”心有天遊。宣云:“心必有閑處以適天機。”室無空虛,則婦姑勃溪;司馬云:“勃溪,反戾也。”宣云:“勃溪,逼塞相乘也。謂室無餘地,則尊卑逼塞,相乘踐也。”心無天遊,則六鑿相攘。宣云:“六鑿,六根之鑿性者也。無閒適處,則六根用事而奪性。”大林丘山之善於人也,亦神者不勝。宣云:“夫心有天遊,則方寸之內,逍遙無際,何假清曠之處而後適哉!今人見大林丘山之曠,而喜以為善者,亦由平日胸次逼狹,神明不勝故也。”

  德溢乎名,名溢乎暴,郭嵩燾云:“德所以洋溢,名為之也;名所以洋溢,表暴以成之也。荀子富國篇:‘聲名足以暴炙之。'”謀稽乎誸,郭云:“誸,急也。急而後考其謀。”知出乎爭,宣云:“ 爭而後騁智。”柴生乎守,柴,猶獨也。有守而後獨立不懼。達生篇云:“柴立其中央。”官事果乎眾宜。官之設事,必眾皆宜之,而後果行。春雨日時,草木怒生, “日”疑“曰”之誤。銚耨於是乎始修,成云:“姚,耜之類也。耨,鋤也。”草木之到植者過半,而不知其然。釋文:“植,立也。司馬云:‘鋤拔反之更生曰到植。' ”盧云:“到,古倒字。”成云:“鋤罷到生,時節使然。故制法立教,必須順時。”

  靜然可以補病,宣云:“靜則神氣來複,故可以補病。”眥□可以休老,釋文:“□,本亦作搣。”郭嵩燾云:“廣韻‘搣,案也,摩也。'謂以兩手按摩目眥。”宣云:“此蓋養生之術,可以沐浴老容。”寧可以止遽。宣云:“寧定則心閑泰,可以止迫遽也。”雖然,若是,勞者之務也,宣云:“姑教勞者以自息之方耳。”非佚者之所未嘗過而問焉。宣云:“未能佚者不事此。”案:“非”字當衍。聖人之所以駴天下,神人未嘗過而問焉;聖人,如黃帝、堯、舜。神人,如廣成、大隗。賢人所以駴世,聖人未嘗過而問焉;務光、申徒狄之輩,蓋賢人也。君子所以駴國,賢人未嘗過而問焉;君子駴國,蓋田恒之徒。小人所以合時,君子未嘗過而問焉。

  演門有親死者,釋文:“演門,宋城門名。”以善毀,毀、瘠。 爵為官師,宋君旌其孝行。其党人毀而死者半。郭云:“慕賞而孝,去真遠矣,斯尚賢之過也。”黨,鄉黨。堯與許由天下,許由逃之;湯與務光天下,務光怒之。紀他聞之,帥弟子而踆于窾水,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釋文:“踆,字林云:‘古蹲字。' 司馬云:‘窾,水名。'”成云:“他恐及己,與弟子蹲踞水旁。諸侯聞之,重其廉素,時往吊慰,恐其沈沒。狄聞斯事,慕其高名,遂赴河自溺而死。”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釋文:“荃,崔音孫,香草也,可以餌魚。或云:積柴水中,使魚依而食焉。一云:魚笱也。”盧云:“如或所雲,是潛也。見詩周頌。”案:成本作“筌”。在者,生致之。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釋文:“蹄,兔罥也。系其腳,故曰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