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藏要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一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一

  敬禮一切佛  無上之大道  及諸菩薩衆  堅心住十地

  聲聞辟支佛  無我我所者. 今解十地義  隨順佛所說。

  問曰.汝欲解菩薩十地義.以何因緣故說。答曰.地獄畜生餓鬼人天阿修羅六趣險

  難恐怖大畏是衆生生死大海.旋流洄澓隨業往來是其濤波.涕淚乳汁流汗膿血

  是惡水聚.瘡癩乾枯嘔血淋[氵*厯]上氣熱病瘭疽癰漏吐逆脹滿如是等種種惡病爲

  惡羅刹.憂悲苦惱爲水.嬈動啼哭悲號爲波浪聲.苦惱諸受以爲沃燋.死爲崖岸無

  能越者.諸結煩惱有漏業風鼓扇不定.諸四顛倒以爲欺誑.愚癡無明爲大黑闇.隨

  愛凡夫無始已來常行其中如是往來生死大海未曾有得到於彼岸.或有到者兼

  ********************

  能濟渡無量衆生以是因緣說菩薩十住義。問曰.若人不能修行菩薩十地不得度

  生死大海耶。答曰.有.若人行聲聞辟支佛乘者是人得度生死大海.若人欲以無上

  大乘度生死大海者是人必當具足修行十地。問曰.行聲聞辟支佛乘者幾時得度

  生死大海。答曰.行聲聞乘者或以一世得度或以二世或過是數隨根利鈍又以先

  世宿行因緣.行辟支佛乘者或以七世得度或以八世.若行大乘者或一恆河沙大

  劫或二三四五十百千萬世或過是數然後乃得具足修行菩薩十地而成佛道亦

  隨根之利鈍又以先世宿行因緣。問曰.聲聞辟支佛佛俱到彼岸.於解脫中有差别

  不。答曰.是事應當分别.於諸煩惱得解脫是中無差别.因是解脫入無餘涅槃是中

  亦無差别.無有相故.但諸佛甚深禪定障解脫一切法障解脫於諸聲聞辟支佛有 

  差别.非說所盡亦不可以譬喻爲比。問曰.三乘所學皆爲無餘涅槃.若無餘涅槃中

  無差别者.我等何用於恆河沙等大劫往來生死具足十地.不如以聲聞辟支佛乘

  速滅諸苦。答曰.是語弱劣非是大悲有益之言.若諸菩薩效汝小心無慈愍意不能

  ********************

  精勤修十地者.諸聲聞辟支佛何由得度.亦復無有二乘差别.所以者何.一切聲聞

  辟支佛皆由佛出.若無諸佛何由而出.若不修十地何有諸佛.若無諸佛亦無法僧.

  是故汝所說者則斷三寶種.非是大人有智之言不可聽察。所以者何.世間有四種

  人.一者自利二者利彼三者共利四者不共利.是中共利者能行慈悲饒益於他名

  爲上人.如說.世間可愍傷常背於自利一心求富樂墮於邪見網常懷於死畏流轉

  六道中大悲諸菩薩能拯爲希有.衆生死至時無能救護者沒在深黑闇煩惱網所

  縛若有能發行大悲之心者荷負衆生故爲之作重任.若人決定心獨受諸勤苦所

  獲安隱果而與一切共諸佛所稱歎第一最上人亦是希有者功德之大藏.世間有

  常言家不生惡子但能成己利不能利於人若生於善子能利於人者是則如滿月

  照明於其家.有諸福德人以種種因緣饒益如大海又亦如大地無求於世間以慈

  愍故住此人生爲貴夀命第一最.如是聲聞辟支佛佛煩惱解脫雖無差别.以度無

  量衆生久住生死多所利益具足菩薩十地故有大差别。問曰.佛有大悲.汝爲弟子 

  ********************

  種種稱讚慈愍衆生誠如所說.汝以種種因緣明了分别開悟引導行慈悲者聞則

  心淨我甚欣悅.汝先偈說十地之義願爲解釋。答曰.[一]敬名恭敬心.禮名曲身接足.一

  切諸佛者三世十方佛。無上大道者一切諸法如實知見通達無餘更無勝者故曰

  無上.大人所行故曰大道.菩薩者爲無上道發心名曰菩薩。問曰.但發心便是菩薩

  耶。答曰.何有但發心而爲菩薩.若人發心必能成無上道乃名菩薩。或有但發心亦

  名菩薩.何以故.若離初發心則不成無上道.如大經說新發意者名爲菩薩.猶如比

  丘雖未得道亦名道人.是名字菩薩漸漸修習轉成實法.後釋歡喜地中當廣說如

  實菩薩相。衆者從初發心至金剛無礙解脫道於其中間過去未來現在菩薩名之

  爲衆.堅心者心如須彌山王不可沮壞亦如大地不可傾動.住十地者歡喜等十地

  後當廣說。問曰.若菩薩更有殊勝功德.何故但稱堅心。答曰.菩薩有堅心功德能成

  大業不墮二乘.輭心者怖畏生死自念何爲久在生死受諸苦惱不如疾以聲聞辟

  支佛乘速滅諸苦。又輭心者於活地獄黑繩地獄衆合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

  注:

  [一]此牒頌文.故加側線别之.以下例同.

  ********************

  燒炙地獄大燒炙地獄無間大地獄及眷屬炭火地獄沸屎地獄燒林地獄劍樹地

  獄刀道地獄銅橛地獄刺棘地獄鹹河地獄.其中斧鉞刀矟[金*矛]戟弓箭鐵剗椎棒鐵

  槍蒺[艹/梨]刀劍鐵網鐵杵鐵輪以如是等治罪器物斬斫割刺打棒剝裂繫縛枷鎖燒

  煑拷掠磨碎其身擣令爛熟.狐狗虎狼師子惡獸競來[齇-鼻+齒]掣食噉其身.烏鵄鵰鷲鐵

  [此/束]所啄.惡鬼驅逼令緣劍樹上下火山.以鐵火車加其頸領以熱鐵杖而隨捶之。千

  釘釘身剗刀刮削入黑闇中熢[火*(勃-力)]臭處.熱鐵鍱身臠割其肉剝其身皮還繫手足.鑊

  湯涌沸炮煑其身鐵棒棒頭腦壞眼出.貫著鐵鏟舉體火然血流澆地.或沒屎河行

  於刀劍槍刺惡道自然刀劍從空而下猶如駛雨割截支體.辛酸苦臭穢惡之河浸

  漬其身肌肉爛壞舉身墮落唯有骨在.獄卒牽扯蹴蹹[一]搥撲.有如是等無量苦毒夀

  命極長求死不得.若見若聞如是之事何得不怖求聲聞辟支佛乘。又於寒冰地獄

  頞浮陀地獄尼羅浮陀地獄阿波波地獄阿羅羅地獄阿睺睺地獄青蓮華地獄白 

  蓮華地獄雜色蓮華地獄紅蓮華地獄赤蓮華地獄常在幽闇大怖畏處.謗毁賢聖

  注:

  [一]原刻宋思溪本作埠.今依麗刻再雕大藏本改.

  ********************

  生在其中.形如屋舍山陵埠阜麤惡冷風聲猛可畏.悲激吹身如轉枯草肌肉墮落

  猶如冬葉.凍剅瘡痍膿血流出身體不淨臭處難忍.寒風切裂.苦毒辛酸唯有憂悲

  啼哭更無餘心號咷煢獨無所依恃.斯罪皆由誹謗賢聖.其輭心者見聞此事何得

  不怖求聲聞辟支佛乘。又於畜生猪狗野干猫狸[狖-八+儿]鼠獼猴[狗-句+加]玃虎狼師子兕豹熊

  羆象馬牛羊蜈蚣蚰蜒蚖蛇蝮蠍黿龜魚鼈蛟虬螺蜯烏鵲鵄梟鷹鷂之類.如是鳥

  獸共相殘害.又弶網伺捕屠割不一.生則羇絆穿鼻絡首負重捶杖鉤刺其身皮肉

  破裂痛不可忍煙熏火燒苦毒萬端.死則剝皮食噉其肉有如是等無量苦痛.其輭

  心者聞見此事何得不怖求聲聞辟支佛乘。又於鍼頸餓鬼火口餓鬼大癭餓鬼食

  吐餓鬼食盪滌餓鬼食膿餓鬼食屎尿餓鬼浮陀鬼鳩槃茶鬼夜叉鬼羅刹鬼毗舍

  闍鬼富單那鬼迦羅富單那鬼等諸鬼.鬚髮蓬亂長爪大鼻身中多蟲臭穢可畏衆

  惱所切.常有慳嫉飢渴苦患未曾得食得不能咽.常求膿血屎尿洟唾盪滌不淨有

  力者奪而不得食.裸形無衣寒熱倍甚惡風吹身宛轉苦痛.蚊蝱毒蟲唼食其體腹

  ********************

  中飢熱常如火然.其輭心者見聞此事何得不怖求聲聞辟支佛乘。又於人中恩愛

  别苦怨憎會苦老病死苦貧窮求苦有如是等無量衆苦.及諸天阿修羅退沒時苦.

  其輭心者見此諸苦何得不怖求聲聞辟支佛乘。若堅心者見地獄畜生餓鬼天人

  阿修羅中受諸苦惱生大悲心無有怖畏作是願言.是諸衆生深入衰惱無有救護

  無所歸依.我得滅度當度此等.以大悲心勤行精進不久得成所願.是故我說菩薩

  諸功德中堅心第一。復次菩薩有八法能集一切功德.一者大悲二者堅心三者智

  慧四者方便五者不放逸六者勤精進七者常攝念八者善知識.是故初發心者疾

  行八法如救頭然.然後當修諸餘功德.又依此八法故有一切。聲聞衆四雙八輩所 

  謂須陀洹向須陀洹等。辟支佛無我我所者世間無佛無佛法時有得道者名辟支

  佛.諸賢聖離我我所貪著故名爲無我我所者。今解十住地義隨順佛所說者十地

  經中次第說.今當隨次具解。問曰.汝所說者不異於經.經義已成何須更說.爲欲自

  現所能求名利耶。答曰.

  ********************

  我不爲自現 莊嚴於文辭 亦不貪利養 而造於此論。

  問曰.若不爾者何以造此論。答曰.

  我爲欲慈悲 饒益於衆生. 不以[一]餘因緣 而造於此論。

  見衆生於六道受苦無有救護.爲欲度此等故以智慧力而造此論.不爲自現智力

  求於名利.亦無嫉妬自高之心求於供養。問曰.慈愍饒益衆生事經中已說.何須復

  解徒自疲苦。答曰.

  有但見佛經 通達第一義. 有得善解釋 而解實義者。

  有利根深智之人聞佛所說諸深經卽能通達第一義.所謂深經者卽是菩薩十地.

  第一義者卽是十地如實義。有諸論師有慈悲心隨佛所說造作論議莊校辭句.有

  人因是而得通達十地義者。如說.

  有人好文飾 莊嚴章句者 有好於偈頌 有好雜句者

  有好於譬喻 因緣而得解. 所好各不同 我隨而不捨。

  注:

  [一]原刻作饒.今依麗刻改.

  ********************

  章句名莊嚴句義.不爲偈頌。[一]偈名義趣.言辭在諸句中或四言五言七言等.偈有二

  種.一者四句偈名爲波蔗.〈道遮切〉二者六句偈名祇夜。雜句者名直說語言.譬喻者以

  人不解深義故假喻令解.喻有或實或假.因緣者推尋所由隨其所好而不捨之。問

  曰.衆生自所樂不同.於汝何事。答曰.我發無上道心故不捨一切.隨力饒益或以財

  或以法.如說.

  若有大智人 得聞如是經 不復須解釋 則解十地義。

  若有福德利根者但直聞是十地經卽解其義不須解釋.不爲是人而造此論。問曰.

  云何爲善人。答曰.若聞佛語卽能自解.如丈夫能服苦藥.小兒則以蜜和。善人者略

  說有十法.何等爲十.一者信二者精進三者念四者定五者善身業六者善口業七

  者善意業八者無貪九者無恚十者無癡。如說.

  若人以經文 難可得讀誦 若作毗婆沙 於此人大益。

  若人鈍根懈慢以經文難故不能讀誦.難者文多難誦難說難諳.若有好樂莊嚴語

  注:

  [一]原刻作得.今依麗刻改.

  ********************

  言雜飾譬喻諸偈頌等爲利益此等故造此論.是故汝先說但佛經便足利益衆生

  何須解釋者是語不然。如說.

  思惟造此論  深發於善心 以演此法故  無比供養佛.

  我造此論時思惟分别多念三寶及菩薩衆.又念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故

  深發善心則是自利.又演說[一]照明此正法故名爲無比供養諸佛則是利他。如說.

  說法然法燈 建立於法幢 此幢是賢聖 妙法之印相.

  我今造此論 諦捨及滅慧 是四功德處 自然而修集。

  今造此論是四種功德自然修集.是故心無有倦。諦者一切真實名之爲諦.一切實

  中佛語爲真實.不變壞故.我解說此佛法卽集諦處。捨名布施.施有二種法施財施.

  二種施中法施爲勝.如佛告諸比丘一當法施二當財施二施之中法施爲勝.是故

  我法施時卽集捨處。我若說十地義時無有身口意惡業.又亦不起欲恚癡念及諸

  餘結.障此罪故卽名集滅處。爲他解說法得大智報.以是說法故卽集慧處。如是造

  注:

  [一]原刻作昭.今依麗刻改.

  ********************

  此論集此四功德處。復次.

  我說十地論 其心得清淨 深貪是心故 精勤而不倦.

  若人聞受持 心又清淨者 我亦深樂此 一心造此論。

  此二偈其義已顯不須復說.但以自心他心清淨故造此十地義。清淨心至所應至

  處得大果報.如佛語迦留陀夷勿恨阿難.若我不記阿難於我滅後作阿羅漢者以

  是清淨心業因緣故當於他化自在天七返爲王.如經中廣說。

  入初地品第二

  問曰.汝說此語開悟我心甚以欣悅.今解十地必多所利益.何等爲十。答曰.

  此中[一]十地法 去來今諸佛  爲諸佛子故 已說今當說.

  初地名歡喜 第二離垢地 三名爲明地 第四名炎地

  五名難勝地 六名現前地  第七深遠地 第八不動地

  九名善慧地 十名法雲地. 分别十地相 次後當廣說。

  注:

  [一]此段四頌.攝釋藏要本華嚴十地品第二頁右五行以下經文.故標註經二右五以便對讀.後文有標註處.均同此例.

  ********************

  此中者大乘義中.十者數法.地者菩薩善根階級住處.諸佛者十方三世諸如來.說

  者開示解釋.諸佛子者諸佛真實子諸菩薩是是故菩薩名爲佛子.過去未來現在

  諸佛皆說此十地是故言已說今說當說。菩薩在初地始得善法味心多歡喜名歡

  喜地.第二地中行十善道離諸垢故名離垢地.第三地中廣博多學爲衆說法能作

  照明故名爲明地.第四地中布施持戒多聞轉增威德熾盛故名爲炎地.第五地中

  功德力盛一切諸魔不能壞故名難勝地.第六地中障魔事已諸菩薩道法皆現在

  前故名現前地.第七地中去三界遠近法王位故名深遠地.第八地中若天魔梵沙

  門婆羅門無能動其願故名不動地.第九地中其慧轉明調柔增上故名善慧地.第

  十地中菩薩於十方無量世界能一時雨法雨如劫燒已普澍[一]大雨名法雲地。問曰.

  已聞十地名.今云何入初地得地相貌及修習地。答曰.

  若厚種善根. 善行於諸行. 善集諸資用. 善供養諸佛.

  善知識所護. 具足於深心. 悲心念衆生. 信解無上法.

  注:

  [一]原刻作天.今依麗刻改.

  ********************

  [一]具此八法已 當自發願言 我得自度已 當復度衆生.

  爲得十力故 入於必定聚. 則生如來家 無有諸過咎

  卽轉世間道 入出世上道 是以得初地 此地名歡喜。

  厚種善根者如法修集諸功德名爲厚種善根。善根者不貪不恚不癡.一切善法從

  此三生故名爲善根.如一切惡法皆從貪恚癡生是故此三名不善根。阿毗曇中種

  種分别.欲界繫色界繫無色界繫不繫合爲十二.有心相應有心不相應合二十四.

  此中無漏善根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修集.餘九菩薩地中修集.又未發心時

  亦修集.或一心中有三或一心中有六或一心中有九或一心中有十二.或但集心

  相應不集心不相應或集心不相應不集心相應或集心相應亦心不相應或不集

  心相應心不相應.是諸善根分别如阿毗曇中廣說。此中善根爲衆生求無上道故

  所行諸善法皆名善根.能生薩婆若智故名爲善根。善行於諸行者善行名清淨.諸

  行名持戒.清淨持戒次第而行.是持戒與七法和合故爲善行.何等爲七.一慙二愧

  注:

  [一]此頌釋經如是衆生乃能發無上正等覺心句.唐譯經缺文.

  ********************

  三多聞四精進五念六慧七淨命.淨身口業行此七法具持諸戒是名善行諸行。又

  經說諸禪爲行處.是故得禪者名爲善行諸行.此論中不必以禪乃得發心.所以者

  何.佛在世時無量衆生皆亦發心不必有禪.又白衣在家亦名爲善行。善集資用者

  上偈中所說厚種善根善行諸行多供養佛善知識護具足深心悲念衆生信解上

  法是名資用.又本行善法必應修行善根亦名資用.所謂布施忍辱質直不諂心柔

  和同止樂無愠恨性殫盡不隱過不偏執不很戾不諍訟不自恃不放逸捨憍慢離

  矯異不讚身堪忍事決定心能果敢受不捨易教授少欲知足樂於獨處.如是等諸

  法隨行已漸能具足殊勝功德是法[一]味堅牢故名爲本行.若離是法不能進得勝妙

  功德.是故此本行法與八法和合故爲初地資用。善[二]供養諸佛者若菩薩世世如法

  常多供養諸佛.供養有二種一者善聽大乘正法若廣若略二者四事供養恭敬禮

  侍等.具此二法供養諸佛名爲善供養諸佛。善知識者菩薩雖有四種善知識.此中

  所說能教入大乘具諸波羅蜜能令住十地者.所謂諸佛菩薩及諸聲聞能示教利

  注:

  [一]原刻作未.今依麗刻改.

  [二]原刻此二字作親近.今依麗刻改.

  ********************

  喜大乘之法令不退轉。守護者常能慈愍教誨令得增長善根是名守護。具足深心

  者深樂佛乘無上大乘一切智乘名爲具足深心。[一]問曰.無盡意菩薩於和合品中告

  舍利弗諸菩薩所有發心皆名深心.從一地至一地故名爲趣心.增益功德故名爲

  過心.得無上事故名爲頂心.攝取上法故名爲上心.現前得諸佛法故名爲現前心.

  集利益法故名爲緣心.通達一切法故名爲度心.所願不倦故名爲決定心.滿所願

  故名爲喜心.身自成辦故名無侶心.離敗壞相故名調和心.無諸惡故名爲善心.遠

  離惡人故名不雜心.以頭施故名難捨心.救破戒人故名持難戒心.能受下劣加惡

  故名難忍心.得涅槃能捨故名難精進心.不貪禪故名難禪定心.助道善根無厭足

  故名難慧心.能成一切事故名度諸行心.智慧善思惟故名離慢大慢我慢心.不望

  報故是一切衆生福田心.觀諸佛深法故名無畏心.不障礙故名增功德心.常發精

  進故名無盡心.能荷受重擔故名不悶心.又深心義者等念衆生普慈一切.供養賢

  善悲念惡人尊敬師長.救無救者無歸作歸無洲作洲無究竟者爲作究竟無有侶

  注:

  [一]勘梵藏本深心卽是增上意樂.故此段文義與瑜伽菩薩地增上意樂品對同.

  ********************

  者能爲作侶.於曲人中行質直心敗壞人中行真正心諛諂人中行無詔心.不知恩

  中行於知恩不知作中而行知作無利益中能行利益.邪衆生中行於正行憍慢人

  中行無慢行.不隨教中而不愠恚罪衆生中常作守護.衆生所有過不見其失.供養

  福田隨順教誨受化不難.阿練若處一心精進不求利養不惜身命.復次內心清淨

  故無有誑惑.善口業故不自稱歎.知止足故不行威迫.心無垢故行於柔和.集善根

  故能入生死.爲衆生故忍一切苦.菩薩有如是等深心相不可窮盡.汝今但說深心

  相何得不少。答曰.不少也.無盡意總一切深心相在一處說.而此中分布諸地.此十

  住經地地别說深心相。是故菩薩隨諸地中皆得深心.深心之義卽在其地.今初地

  中說二深心一者發大願二者在必定地.是故當知隨在十地善說深心.汝說何得

  不少是事不然。悲心念衆生者成就悲故名爲悲者.何謂爲悲.悼愍衆生救濟苦難。

  信解無上法者於諸佛法信力通達。發願我得自度已當度衆生者一切諸佛法願

  爲其本.離願則不成.是故發願。問曰.何故不言我當度衆生.而言自得度已當度衆

  ********************

  生。答曰.自未得度不能度彼.如人自沒於泥何能拯拔餘人.又如爲水所漂不能濟

  溺.是故說我度已當度彼.如說.若人自度畏能度歸依者自未度疑悔何能度所歸.

  若人自不善不能令人善若不自寂滅安能令人寂.是故先自善寂而後化人。又如

  法句偈說.若能自安身在於善處者然後安餘人自同於所利.凡物皆先自利後能

  利人.何以故.如說.若自成己利乃能利於彼自捨欲利他失利後憂悔.是故說自度

  已當度衆生。問曰.得何利故能成此事入必定地.又以何心能發是願。答曰.得佛十

  力能成此事.入必定地能發是願。問曰.何等是佛十力。答曰.佛悉了達一切法因果

  名爲初力.如實知去來今所起業果報處名爲二力.如實知諸禪定三昧分別垢淨

  入出相名爲三力.如實知衆生諸根利鈍名爲四力.如實知衆生所樂不同名爲五

  力.如實知世間種種異性名爲六力.如實知至一切處道名爲七力.如實知宿命事

  名爲八力.如實知生死事名爲九力.如實知漏盡事名爲十力.爲得是佛十力故大

  心發願卽入必定聚。問曰.凡初發心皆有如是相耶。答曰.或有人說初發心便有如

  ********************

  是相.而實不爾.何以故.是事應分别不應定答所以者何一切菩薩初發心時不應

  悉入於必定.或有初發心時卽入必定.或有漸修功德.如釋迦牟尼佛初發心時不

  入必定後修集功德值然燈佛得入必定.是故汝說一切菩薩初發心便入必定是

  爲邪論。問曰.若是邪論者.何故汝說以是心入必定。答曰.有菩薩初發心卽入必定

  以是心能得初地.因是人故說初發心入必定中。問曰.是菩薩初心釋迦牟尼佛初

  發心.是心云何。答曰.[一]是心不雜一切煩惱.是心相續不貪異乘.是心堅牢一切外道

  無能勝者.是心一切衆魔不能破壞.是心爲常能集善根.是心能知有爲無[二]常.是心

  無動能攝佛法.是心無覆離諸邪行.是心安住不可動故.是心無比無相違故.是心

  如金剛通達諸法故.是心不盡集無量福德故.是心平等等一切衆生故.是心無高

  下無差别故.是心清淨性無垢故.是心離垢慧照明故.是心無垢不捨深心故.是心

  爲廣慈如虚空故.是心爲大受一切衆生故.是心無礙至無障智故.是心徧到不斷

  大悲故.是心不斷能正迴向故.是心衆所趣向智者所讚故.是心可觀小乘瞻仰故.

  注:

  [一]此段引無盡意菩薩經卷一.文見藏要本第七頁左七行以下.

  [二]原刻作爲.今依麗刻改.

  ********************

  是心難見一切衆生不能覩故.是心難破能善入佛法故.是心爲住一切樂具所住

  處故.是心莊嚴福德資用故.是心選擇智慧資用故.是心淳厚以布施爲資用故.是

  心大願持戒資用故.是心難沮忍辱資用故.是心難勝精進資用故.是心寂滅禪定

  資用故.是心無惱害智慧資用故.是心無瞋礙慈心深故.是心根深悲心厚故.是心

  悅樂喜心厚故.是心苦樂不動捨心厚故.是心護念諸佛神力故.是心相續三寶不

  斷故.如是等無量功德莊嚴初必定心.如無盡意品中廣說。是心不雜一切煩惱者.

  見諦思惟所斷二百九十四煩惱不與心和合故名爲不雜.是心相續不貪異乘者.

  從初心相續來不貪聲聞辟支佛乘但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爲相續不貪

  異乘.如是等四十句論應如是知。問曰.汝說是心常.一切有爲法皆無常.如法印經

  中說行者觀世間空無有常而不變壞.是事何得不相違耶。答曰.汝於是義不得正

  理故作此難.是中不說心爲常.此中雖口說常.常義名必定.初心生必能常集諸善

  根不休不息故名爲常。生如來家者如來家則是佛家。如來者.如名爲實.來名爲至.

  ********************

  至真實中故名爲如來.何等真實.所謂涅槃.不虚誑故是名如實.如經中說佛告比

  丘第一聖諦無有虚誑涅槃是也。復次如名不壞相所謂諸法實相是.来名智慧.到

  實相中通達其義故名爲如來。復次空無相無作名爲如.諸佛來至三解脫門亦令

  衆生到此門故名爲如來。復次如名四諦.以一切種見四諦故名爲如來。復次如名

  六波羅蜜所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以是六法來至佛地故名爲如來。復

  次諦捨滅慧四功德處名爲如.以是四法來至佛地故名爲如來。復次一切佛法名

  爲如.以是來至諸佛故名爲如來。復次一切菩薩地喜淨明炎難勝現前深遠不動

  善慧法雲名爲如.諸菩薩以是十地來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爲如來。又以

  如實八聖道分來故名爲如來.復次權智二足來至佛故名爲如來.如去不還故名

  爲如來。如來者所謂十方三世諸佛是.是諸佛家名爲如來家.今是菩薩行如來道

  相續不斷故名爲生如來家。又是菩薩必成如來故名爲生如來家.譬如生轉輪聖

  王家有轉輪聖王相是人必作轉輪聖王.是菩薩亦如是生如來家發是心故必成

  ********************

  如來是名生如來家。如來家者.有人言是四功德處所謂諦捨滅慧.諸如來從此中

  生故名爲如來家。有人言般若波羅蜜及方便是如來家.[一]如助道經中說.智度無極

  母善權方便父生故名爲父養育故名母.一切世間以父母爲家.是二似父母故名

  之爲家。有人言善慧名諸佛家.從是二法出生諸佛.是二則是一切善法之根本.如

  經中說是二法俱行能成正法.善是父慧是母.是二和合名爲諸佛家.如說.菩薩善

  法父智慧以爲母一切諸如來皆從是二生。有人言般舟三昧及大悲名諸佛家.從

  此二法生諸如來.此中般舟三昧爲父大悲爲母.復次般舟三昧是父無生法忍是

  母.[二]如助菩提中說.般舟三昧父大悲無生母一切諸如來從是二法生。家無過咎者

  家清淨故.清淨者六波羅蜜四功德處方便般若波羅蜜善慧般舟三昧大悲諸忍

  是諸法清淨無有過故名家清淨.是菩薩以此諸法爲家故無有過咎轉於過咎。轉

  於世間道入出世上道者世間道名卽是凡夫所行道.轉名休息.凡夫道者不能究

  竟至涅槃常往來生死是名凡夫道.出世間者因是道得出三界故名出世間道.上

  注:

  [一]勘此引文出於菩提資糧論卷三.

  [二]同上.

  ********************

  者妙故名爲上.入者正行道故名爲入。以是心入初地名歡喜地。問曰.初地何故名

  爲歡喜。答曰.

  如得於初果  究竟至涅槃 菩薩得是地  心常多歡喜

  自然得增長  諸佛如來種. 是故如此人  得名賢善者。

  如得初果者如人得須陀洹善閉三惡道門見法入法得法住堅牢法不可傾動.究

  竟至涅槃斷見諦所斷法故心大歡喜.設使睡眠嬾惰不至二十九有.如以一毛爲

  百分以一分毛分取大海水若二三滴.苦已滅者如大海水餘未滅者如二三滴心

  大歡喜。菩薩如是得初地已名生如來家.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

  那羅摩睺羅伽天王梵王沙門婆羅門一切聲聞辟支佛等所共供養恭敬.何以故.

  是家無有過咎故轉世間道入出世間道.但樂敬佛得四功德處得六波羅蜜果報

  滋味.不斷諸佛種故心大歡喜.是菩薩所有餘苦如二三水滴.雖百千億劫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於無始生死苦如二三水滴所可滅苦如大海水.是故此地名爲

  ********************

  歡喜。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一

  ********************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