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藏要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三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波羅頗迦羅蜜多羅譯

  菩提品第十

  釋曰.已說菩薩成熟衆生.次說菩薩得一切種智.偈曰.

  [一]一切難已行. 一切善已集. 一切時已度. 一切障已斷。

  釋曰.此偈顯一切種智因圓滿.一切難已行者由具足行無量百千種難行行未曾

  疲倦故.一切善已集者由具足聚集諸波羅蜜自性善根故.一切時已度者由具足

  經長時大劫阿僧祇故.一切障已斷者由具足斷一切大乘障謂諸地所有微細障

  故。偈曰.

  成就一切種 此卽爲佛身. 譬如大篋開 衆寶無不[二]現。

  釋曰.此偈顯一切種智果圓滿有三義分別.一至得二自性三譬喻成就。一切種者.

  注:

  [一]梵藏本此下二頌合爲一段.

  [二]梵藏本次有一頌釋前二頌.今譯改入長行.

  ********************

  謂至得分別.從此已後成就一切種智故。此卽爲佛身者.謂自性分別.卽說一切種

  智爲佛身體故。譬如大篋開衆寶無不現者.謂譬喻分別.不可思議菩提分寶皆現

  前故。已說一切種智爲佛身.次說此身無二相。偈曰.

  [一]白法爲佛身 非無亦非有. 佛爲法寶因 法則善根因。

  釋曰.白法爲佛身者.轉六波羅蜜等一切善法爲佛體故。非無亦非有者.此體非無.

  何以故.真如無別故.亦復非有.何以故.自性不成就故.是名無二相。佛爲法寶因者.

  佛說一切法故及以神通力故。法則善根因者.衆生爲田.善根爲穀.如是法寶於所

  化衆生田生長善根穀故。偈曰.

  具法亦離法 如藏亦如雲. 生法雨法雨 故成如是[二]譬。

  釋曰.此偈重顯前義。具法亦離法者.諸佛具足一切善法故.遠離一切不善法故。如

  藏亦如雲者.佛寶如藏.法寶如雲。問.此以何義。答.生法雨法雨故成如是譬.佛寶能

  出生法寶與大藏相似.法寶能生長一切衆生善根與大雲相似。已說佛身無二相.

  注:

  [一]梵藏本此下二頌合爲一段.

  [二]梵藏本別有一頌釋前二頌.今譯缺略.

  ********************

  次說是無上歸依.偈曰.

  諸佛常救護 衆生三染汙. 諸惑諸惡行 及以生老死。

  釋曰.此偈略顯救護義。諸佛常救護者.由畢竟救護故。問.救護何法。答.衆生三染汙.

  謂煩惱染汙業染汙生染汙.諸惑者卽煩惱染汙.諸惡行者卽業染汙.及以生老死

  者卽生染汙。問.云何救護。答.於此三種衆生一切時救護不捨.卽是畢竟義。偈曰.

  諸災.及惡趣. 身見.亦小乘. 如是諸衆生 一切皆救護。

  釋曰.此偈廣顯救護義。諸災者.謂盲聾瘖瘂狂亂形殘等衆生.由佛力故盲者得視

  聾者得聽瘂者能言狂者得正亂者得定形殘者得具足.如是救護。惡趣者.謂地獄

  等衆生.放火照觸令得離苦不復更入.如是救護。身見者.謂著我衆生.令得人無我

  解.入二乘涅槃.如是救護。小乘者.謂二乘姓不定衆生.方便引入大乘.如是救護。偈

  曰.

  佛爲勝歸處 無比故無上. 如前種種畏 無不令脫者。

  ********************

  釋曰.此偈顯歸依勝.由佛無譬喻故爲無上.是故如前所說三種染汙衆生及餘災

  等衆生一切皆能救護。偈曰.

  諸佛善滿身 一切世間勝. 妙法化衆生 以度悲海故。

  釋曰.此偈顯歸依勝因。諸佛善滿身一切世間勝者.此由自利究竟.由力無畏等諸

  善功德自性滿故。妙法化衆生以度悲海故者.善解教化衆生方便及度大悲海岸

  究竟故。偈曰.

  盡於未來際. 普及一切生. 恆時利益彼. 是說歸依大。

  釋曰.此偈顯歸依大.大有三義.一者時大.窮一切衆生生死際故.二者境大.以一切

  衆生爲境故.三者事大.恆時作利益救脫其苦令出離故。已說無上歸依.次說如來

  轉依相.偈曰.

  二障種恆隨 彼滅極廣斷. 白法圓滿故 依轉二道成。

  釋曰.此偈顯示轉依有離有得。二障種恆隨彼滅極廣斷者.此明所治遠離.謂煩惱

  ********************

  障智障二種種子無始已來恆時隨逐今得永滅.極者一切地.廣者一切種.此皆斷

  故。白法圓滿故依轉二道成者.此明能治成就.謂佛體與最上圓滿白法相應.爾時

  依轉得二道成就.一得極清淨出世智道.二得無邊所識境界智道.是名轉依。偈曰.

  彼處如來住 不動如山王. 尚悲樂滅人 況著諸有者。

  釋曰.此偈顯示如來轉依諸轉中勝.何以故.如來轉依住無漏界處如山王鎮地安

  住不動.如此轉已見於聲聞緣覺樂寂滅人尚生憐愍.何況遠邊下賤著有苦惱衆

  生。偈曰.

  [一]他利.及無上. 不轉.及不生. 廣大.與無二. 無住.亦平等.

  殊勝.與徧授. 是說如來轉. 顯示十功德 差別義應知。

  釋曰.此二偈顯示如來轉依有十種功德差別。何等爲十.一者他義轉.謂轉依已爲

  利他故.二者無上轉.謂轉依已一切法中而得自在過二乘轉故.三者不轉轉.謂轉

  依已染汙諸因不能轉此依彼依轉故.四者不生轉.謂轉依已一切染汙法畢竟不

  注:

  [一]梵本此頌爲十二言一句式.今譯十言一句.又頌末二句梵本無文.係譯者所加.

  ********************

  起故.五者廣大轉.謂轉依已示現得大菩提及般涅槃故.六者無二轉.謂轉依已生

  死涅槃無有二故.七者不住轉.謂轉依已有爲無爲俱不住故.八者平等轉.謂轉依

  已與聲聞緣覺同解脫煩惱障故.九者殊勝轉.謂轉依已力無畏等一切佛法無與

  等故.十者徧授轉.謂轉依已恆以一切乘而教授故。偈曰.

  如空徧一切 佛亦一切徧. 虚空徧諸色 諸佛徧衆生。

  釋曰.此偈顯示佛體一切徧.與虚空相似.初二句直說.後二句釋說。譬如虚空徧一

  切色聚.佛體亦爾徧一切衆生聚.若以衆生現非佛故言佛體不徧者.是義不然.未

  成就故。偈曰.

  [一]譬如水器壞 月像不現前. 如是衆生過 佛像亦不現。

  釋曰.此偈顯示佛體雖徧而衆生不見.譬如水器破壞不見月像.如是衆生過失不

  見佛像此義得成。偈曰.

  [二]譬如火聚性 或然或滅盡. 如是諸佛化 或出或涅槃。

  注:

  [一]玄奘譯攝大乘論卷三略引此頌云.衆生罪不現.如月於破器.

  [二]攝大乘論卷三略引此頌云.或現等正覺.或涅槃如火.

  ********************

  釋曰.此偈顯示諸佛教化有出有沒.譬如火性有時熾然有時滅盡.諸佛教化亦復

  如是.有時示現出世有時示現涅槃。如是已說如來轉依.次說如來事業恆無功用.

  偈曰.

  [一]意珠及天鼓 自然成自事. 佛化及佛說 無思亦如是。

  釋曰.此偈顯示佛事無功用.譬如如意寶珠雖復無心自然能作種種變現.如來亦

  爾.雖復無功用心自然能起種種變化。譬如天鼓雖復無心自然能出種種音聲.如

  來亦爾.雖復無功用心自然能說種種妙法。偈曰.

  [二]依空業無間 而業有增減. 依界事不斷 而事有生滅。

  釋曰.此偈顯示佛事無間.譬如世間依空所作無時斷絕.諸佛亦爾.依無漏界而作

  佛事亦無斷絕。譬如世間依空所作有增有減.諸佛亦爾.依無漏界而作佛事亦有

  生滅。已說無功用心不捨佛事.次說無漏法界甚深.偈曰.

  如前後亦爾 及離一切障. 非淨非不淨 佛說名爲如。

  注:

  [一]梵藏本分爲兩頌.與長行合.今譯省略.

  [二]同前頌.

  ********************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清淨相。如前後亦爾者.所謂非淨.由自性不染故。及離一切障

  者.所謂非不淨.由後時客塵離故。非淨非不淨佛說名爲如者.是故佛說是如.非淨

  非不淨.是名法界清淨相。偈曰.

  [一]清淨空無我 佛說第一我. 諸佛我淨故 故佛名大我。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大我相。清淨空無我者.此無漏界.由第一無我爲自性故。佛說

  第一我者.第一無我謂清淨如.彼清淨如卽是諸佛我自性。諸佛我淨故故佛名大

  我者.由佛此我最得清淨.是故號佛以爲大我.由此義意諸佛於無漏界建立第一

  我是名法界大我相。偈曰.

  非體非非體 如是說佛體. 是故作是論 定是無記法。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無記相。非體者人法二相不可說故.非非體者如相實有故。如

  是說佛體者.由此因緣故說佛體非體非非體。是故作是論定是無記法者.無記謂

  死後有如來死後無如來死後亦有如來亦無如來死後非有如來非無如來.如是

  注:

  [一]寶性論卷三頌云.如清淨真空.得第一無我.諸佛得淨體.是名得大身.文意同此.

  ********************

  四句不可記故.是故法界是無記相。偈曰.

  譬如鐵熱息 譬如眼翳除. 心智息亦爾 不說有無體。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解脫相。譬如鐵熱息譬如眼翳除者.如是二物熱息翳除可說

  非體非非體.何以故.非體者由熱翳無相故.非非體者由息相有體故。心智息亦爾

  不說有無體者.諸佛心智以貪爲熱以無明爲翳.彼二若息亦說非體非非體.何以

  故.非體者由貪及無明息故.非非體者由心慧解脫有故.是名法界解脫相。已說相

  甚深.次說處甚深.偈曰.

  諸佛無漏界 非一亦非多. 前身隨順故 非身如空故。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處甚深。諸佛無漏法界非一亦非多.何以故.非一者由前身隨

  順故.非多者由非身故。問.云何非身。答.如虚空故.是名法界處甚深。已說處甚深.次

  說業甚深.偈曰.

  [一]譬如大寶藏 衆寶之所依. 淨界亦如是 佛法之依止。

  注:

  [一]梵藏本此下二頌合爲一段.又梵本此二頌皆八言一句式.今譯衍爲十言句.

  ********************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依止業.由清淨法界爲力無畏等諸菩提分寶所依止故。偈曰.

  譬如密雲布 灑雨成百穀. 淨界亦如是 流善熟衆生。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成熟衆生業.由從清淨法界流諸善根成熟衆生故。偈曰.

  譬如日月盈 皎淨輪圓滿. 淨界亦如是 善淨聚圓滿。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到究竟業.聚[一]謂福智.由清淨法界如此二聚得圓滿故。偈曰.

  譬如日輪出 流光照一切. 淨界亦如是 流說化羣生。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說正法業。偈曰.

  [二]譬如日光合 同事照世間. 淨界亦如是 佛合同業化。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化所作業.譬如多日多光一時和合同作一事謂乾熟等.如是

  多佛多智一時和合同作一業謂變化等。偈曰.

  譬如日光照 無限亦一時. 淨界佛光照 二事亦如是。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無分別業.譬如日光普照無有分限亦復一時.如是佛光普照

  注:

  [一]原刻作諸.今依麗刻改.

  [二]梵藏本此下二頌合爲一段.又法喻各成一頌.今譯改文.

  ********************

  無限一時亦復如[一]是。偈曰.

  譬如諸日光 說有雲等翳. 淨界諸佛智 說有衆生障。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不作業.譬如日光雲等爲翳是故不照.如是佛光衆生過失爲

  障五濁多故是故不有所作。偈曰.

  譬如滋灰力 染衣種種色. 淨界行願力 解脫種種智。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解脫智業.譬如別衣由滋灰力有處得種種色有處不得種種

  色.三乘淨界亦爾.由行願力諸佛解脫得種種智二乘解脫不得種種智。偈曰.

  無漏界甚深 相處業三種. 諸佛如是說 譬如染畫空。

  釋曰.此偈重顯前甚深義。無漏界甚深相處業三種者.此無漏界世尊略說三種甚

  深.一者相甚深.二者處甚深.三者業甚深。相甚深有四種.一清淨相.二大我相.三無

  記相.四解脫相.如其次第由前四偈所顯。處甚深一種.謂一多不住故.由第五偈所

  顯。業甚深有八種.一[二]寶依止業.二成熟衆生業.三到究竟業.四說正法業.五化所作

  注:

  [一]梵藏本次有三頌說日光徧起等喻.今譯缺略.

  [二]原刻作實.今依麗刻改.

  ********************

  業.六無分別業.七智不作業.八解脫智業.如其次第由後八偈所顯。諸佛如是說譬

  如染畫空者.此無漏界無有戲論譬如虚空.是故甚深。如是甚深差別說者.譬如染

  於虚空.畫於虚空.是義應知。偈曰.

  [一]一切無別故 得如清淨故. 故說諸衆生 名爲如來藏。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是如來藏。一切無別故者.一切衆生一切諸佛等無差別.故名

  爲如。得如清淨故者.得清淨如以爲自性.故名如來。以是義故.可說一切衆生名爲

  如來藏。已說無漏界甚深.次說諸佛變化.偈曰.

  [二]聲聞及緣覺 菩薩與如來. 初化退世間 至佛退菩薩。

  釋曰.此偈顯示增上變化。一切世間變化聲聞變化能退.一切聲聞變化緣覺變化

  能退.一切緣覺變化菩薩變化能退.一切菩薩變化諸佛變化能退.無有一人變化

  能退諸佛變化.是故如來變化最得增上。偈曰.

  如是佛變化 無量不思議. 隨人隨世界 隨時種種現。

  注:

  [一]梵藏本此頌意云.一切如性無有差別成其清淨.以其爲如來性故.諸趣有彼(如來)藏.寶性論卷三頌云.一切衆生界不離諸佛智.以彼淨無垢性體不二故.依一切諸佛平等法性身.知一切衆生皆有如來藏.意與此同.

  [二] 梵本此段爲八言一句式兩頌.今譯省文.

  ********************

  釋曰.此偈顯示甚深變化。此甚深有二種.一者無量.二者不思議。問.此事云何。答.隨

  何根人隨何世界隨何時節.如其差別若多若少種種變化.如是無量.亦不思議.是

  故如來變化最爲甚深。自下次說別轉變化.偈曰.

  如是五根轉 變化得增上. 諸義徧所作 功德千二百。

  釋曰.此偈顯示轉五根變化.此變化得二種增上.一者得諸義徧所作.謂一一根皆

  能互用一切境界故.二者得功德千二百.謂一一根各得千二百功德故。偈曰.

  如是意根轉 變化得增上. 極淨無分別 恆隨變化行。

  釋曰.此偈顯示轉意根變化。意根謂染汙識.由此轉故得極淨無分別智.恆與一切

  變化隨行.共所作故。偈曰.

  如是義受轉 變化得增上. 淨土如所欲 受用皆現前。

  釋曰.此偈顯示轉義受變化。義謂五塵.受謂五識.由此二轉刹土清淨.所欲現前隨

  意受用。偈曰.

  ********************

  如是分別轉 變化得增上. 諸智所作業 恆時無礙行。

  釋曰.此偈顯示轉分別變化分別。謂意識由此轉故.諸智所作一切時變化無有障

  礙。偈曰.

  如是安立轉 變化得增上. 住佛不動句 不住於涅槃。

  釋曰.此偈顯示轉安立變化。安立謂器世界.由此轉故住佛不動無漏法界.得不般

  涅槃恆起增上變化。偈曰.

  如是欲染轉 變化得增上. 住佛無上樂 示現妻無染。

  釋曰.此偈顯示轉欲染變化。由此轉故得二種變化.一者得無上樂住.二者得於妻

  無染。偈曰.

  如是空想轉 變化得增上. 隨欲一切得 所去皆無擁。

  釋曰.此偈顯示轉空想變化。由此轉故得二種變化.一者所欲皆得.得虚空藏故.二

  者所去無擁.得虚空解故。偈曰.

  ********************

  如是無量轉 如是無量化. 不思議所作 諸佛依無垢。

  釋曰.此偈總結前義.由無量轉故得無量變化.如是諸佛不思議業一切皆依無漏

  法界.是義應知。已說諸佛變化.次說諸佛成熟衆生。偈曰.

  令集亦令長 令熟亦令脫. 熟熟不無餘 世間無盡故。

  釋曰.此偈顯示次第成熟因。未集善根者令聚集.已集善根者令增長.已長善根者

  令成熟.已熟善根者令解脫.使得最極清淨。如是十方諸佛各各善說.熟已復熟不

  般涅槃.何以故.由諸世間無有盡故。偈曰.

  難得已具得 處處爲物歸. 希有非希有 由得善方便。

  釋曰.此偈顯示已熟菩薩行非希有相。難得已具得處處爲物歸者.無上菩提最上

  功德此未曾有今已具足相應.由此相應故能恆於十方世界爲物歸處。希有非希

  有者.如是處處成熟衆生是爲希有.如此希有亦非希有.何以故.由得善方便故.善

  方便者謂隨機道.卽是清淨行。偈曰.

  ********************

  轉法及法沒 得道亦涅槃. 處處方便起 不動真法界。

  釋曰.此偈顯示普徧成熟因。轉法及法沒得道亦涅槃者.謂於一刹那中有處示現

  轉無量法輪.有處示現正法滅盡.有處示現得大菩提.有處示現入於涅槃.此由衆

  生行不同故。處處方便起不動真法界者.若衆生應可成熟.如來隨彼住處處處教

  化.然於無漏法界亦復不動。偈曰.

  不起分別意 成熟去來今. 處處化衆生 三門常示現。

  釋曰.此偈顯示自然成熟因。不起分別意成熟去來今者.一切諸佛不作是念我曾

  成熟衆生我當成熟衆生我今成熟衆生.何以故.由無分別故。處處化衆生三門常

  示現者.雖無功用而一切時以諸善根於十方世界徧以三門成熟衆生.三門者謂

  三乘教門故。偈曰.

  如日自然光 照闇成百穀. 法日光亦爾 滅惑熟衆生。

  釋曰.此偈譬顯自然義。譬如日輪無勤方便自然放光處處破闇成熟百穀.諸佛亦

  ********************

  爾.雖無功用以法日光處處滅惑成熟衆生。偈曰.

  一燈然衆燈 極聚明無盡. 一熟化多熟 無盡化亦然。

  釋曰.此偈顯示展轉成熟因。譬如一燈傳然衆燈極大燈衆無量無數而一燈無盡.

  諸佛亦爾.一佛成熟化多成熟極大衆生聚無量無數然其化力亦復無盡。偈曰.

  巨海納衆流 無厭復無溢. 佛界攝衆善 不滿亦不增。

  釋曰.此偈顯示無厭成熟因。譬如巨海廣納百川無有厭足亦無盈溢爲容受故.佛

  界亦爾.常攝無量清淨善根而不滿足亦不增長由希有故。已說諸佛成熟衆生.次

  說諸佛法界清淨。偈曰.

  [一]二障已永除 法如得清淨. 諸物及緣智 自在亦無盡。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性義。二障已永除法如得清淨者.謂清淨相由煩惱障及智障

  悉永盡故。諸物及緣智自在亦無盡者.謂自在相由於諸物及緣彼智二種自在永

  無盡故。偈曰.

  注:

  [一]玄奘譯佛地經出此頌云.一切法真如.二障清淨相.法智彼所緣.自在無盡相.

  ********************

  [一]一切種如智 修淨法界因. 利樂化衆生 此果亦無盡。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因義。一切種如智修淨法界因者.謂爲清淨法界於一切時修

  一切種如門智以爲因故。利樂化衆生此果亦無盡者.謂爲教化衆生於一切時與

  一切衆生利樂二果恆無盡故。偈曰.

  [二]發起身口心 三業恆時化. 二門及二聚 方便悉圓滿。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業義。發起身口心三業恆時化者.謂起身業口業心業一切時

  教化衆生故。二門及二聚方便悉圓滿者.謂具足二門二聚爲方便故.二門謂三昧

  門陀羅尼門.二聚謂福德聚智慧聚。偈曰.

  [三]自性及法食 變化位差別. 此由法界淨 諸佛之所說。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位義。自性及法食變化位差別者.謂自性身食身化身位差別

  故。此由法界淨諸佛之所說者.若法界不清淨此位不成故。已說諸佛法界清淨.次

  說諸佛三身.偈曰.

  注:

  [一]佛地經出此頌云.普徧真如智.修習證圓滿安立衆生二.諸種無盡果.

  [二]佛地經出此頌云.身語及心化.善巧方便業.定及總持門.無邊二成就.

  [三]佛地經出此頌云.自性法受用.變化差別轉.如是淨法界.諸佛之所說.

  ********************

  性身及食身 化身合三身. 應知第一身 餘二之依止。

  釋曰.一切諸佛有三種身.一者自性身.由轉依相故.二者食身.由於大集衆中作法

  食故.三者化身.由作所化衆生利益故.此中應知自性身爲食身化身依止.由是本

  故。偈曰.

  食身於諸界 受用有差別. 衆[一]土名身業 一切皆異故。

  釋曰.食身於一切世界中諸徒衆諸刹土諸名號諸身諸業.如此諸受用事悉皆不

  同。偈曰.

  平等微細身 受用身相合. 應知受用身 復是化身因。

  釋曰.平等謂自性身.一切諸佛等無別故。微細者.由此身難知故。受用身謂食身.此

  身與平等身合.由依起故。應知受用身復是化身因者.由所欲受用一切示現故。偈

  曰.

  化佛無量化 是故名化身. 二身二利成 一切種建立。

  注:

  [一]原刻作生.今依梵藏本及麗刻改.

  ********************

  釋曰.由化身諸佛於一切時化作無量差別佛.由此化故名爲化身。二身者謂食身

  化身.二利者謂自利他利.食身以自利成就爲相.化身以他利成就爲相.知此二利

  一切種成就故.次第建立食身及化身。偈曰.

  工巧及出身 得道般涅槃. 示此大方便 令他得解脫。

  釋曰.復次化身者於一切時教化衆生.或現工巧.或現出生.或現得菩提.或現般涅

  槃.如是種種示大方便皆令衆生而得解脫.此是他利成就相。偈曰.

  應知佛三身 是佛身皆攝. 自他利依止 示現悉三身。

  釋曰.應知此三身攝一切諸佛身.示現一切自利利他依止故。偈曰.

  由依心業故 三佛俱平等。 自性無間續 三佛俱常住。

  釋曰.彼三種身如其次第一切諸佛悉皆平等.由依故一切諸佛自性身平等.法界

  無別故.由心故一切諸佛食身平等.佛心無別故.由業故一切諸佛化身平等.同一

  所作故。復次一切諸佛悉同常住.由自性常故一切諸佛自性身常住.畢竟無漏故.

  ********************

  由無間常故一切諸佛食身常住.說法無斷絕故.由相續常故一切諸佛化身常住.

  雖於此滅復彼現故。已說諸佛身.次說諸佛智.偈曰.

  四智鏡不動  三智之所依. [一]八七六五識  次第轉得故。

  釋曰.四智鏡不動三智之所依者.一切諸佛有四種智.一者鏡智二者平等智三者

  觀智四者作事智.彼鏡智以不動爲相.恆爲餘三智之所依止.何以故.三智動故。[二]

  七六五識次第轉得故者.轉第八識得鏡智.轉第七識得平等智.轉六識得觀智.轉

  [三]前五識得作事智.是義應知。偈曰.

  鏡智緣無分 相續恆不斷. 不愚諸所識 諸相不現前。

  釋曰.此偈顯示轉第八識得鏡智。鏡智緣無分者.於一切境界不作分段緣故。相續

  恆不斷者.於一切時常行不斷絕故。不愚諸所識者.了知一切境界.障永盡故。諸相

  不現前者.於諸境界離行相緣.無分別故。偈曰.

  鏡智諸智因 說是大智藏. 餘身及餘智 像現從此起。

  注:

  [一]梵藏本此二句云.唯平等觀察.成所作變化.無轉識之說.長行釋文亦無此義.

  [二]梵藏本無此段釋.次下各智釋文亦然.

  [三]原刻作第.今依麗刻改.

  ********************

  釋曰.此偈顯示鏡智用。鏡智諸智因說是大智藏者.彼平等智等諸智一切種皆以

  鏡智爲因.是故此智譬如大藏.由是諸智藏故。餘身及餘智像現從此起者.餘身謂

  受用身等.餘智謂平等智等.由彼身像及彼智像一切皆從此智出生.是故佛說此

  智以爲鏡智。偈曰.

  衆生平等智 修淨證菩提. 不住於涅槃 以無究竟故。

  釋曰.此偈顯示轉第七識得平等智。衆生平等智修淨證菩提者.若諸菩薩證法現

  前時卽得一切衆生平等智.若修習此智最極清淨卽得無上菩提.不住於涅槃。以

  無究竟故者.由衆生無盡故無究竟.無究竟故不住涅槃.由此義故說爲平等智。偈

  曰.

  大慈與大悲 是二恆無絕. 衆生若有信 佛像卽現前。

  釋曰.此偈顯示平等智用。大慈與大悲是二恆無絕者.諸佛如來於一切時隨逐衆

  生.何以故.大慈大悲無斷絕故。衆生若有信佛像卽現前者.如其所信隨彼現故.是

  ********************

  故或有衆生見如來青色.或有衆生見如來黃色.如是一切。[一]此前二智卽是法身。偈

  曰.

  [二]觀智識所識 恆時無有礙. 此智如大藏 總持三昧依。

  釋曰.[三]此偈顯示轉六識得觀智。觀智於所識一切境界恆無障礙.譬如大藏與一切

  陀羅尼門一切三昧門而爲依止.何以故.如是二門皆從此智生故。偈曰.

  恆在大衆中 種種皆示現. 能斷諸疑網 雨大法雨故。

  釋曰.此偈顯示觀智用.義如偈說。此觀智卽是食身。偈曰.

  事智於諸界 種種化事起. 無量不思議 爲利羣生故。

  釋曰.此偈顯示轉[四]前五識得作事智。彼作事智於一切世界中作種種變化事無量

  無邊不可思議.如此等業皆爲利益一切衆生故。此作事智卽是化[五]身。偈曰.

  攝持.及等心. 開法.亦作事. 如是依四義 次第四智起。

  釋曰.攝持者謂聞法攝持故.等心者謂於一切衆生得自他平等故.開法者謂演說

  注:

  [一]梵藏本缺此句.按佛地經論卷七成唯識論卷十說五法攝三身.凡有兩解.並無前二智是法身之說.此處之文或係譯家所加也.次下兩段長行釋觀智爲食身作智爲化身.亦同.

  [二]梵藏本此下二頌合爲一段.

  [三]梵藏本無此長行釋文.僅有句云義如頌說.

  [四]原刻作第.今依麗刻改.

  [五]梵藏本次有一頌.意云化身所作差別數土等門不可思議.今譯缺略.

  ********************

  正法故.作事者謂起種種化業故。依第一義鏡智起.依第二義平等智起.依第三義 

  觀智起.依第四義作事智起。偈曰.

  [一]姓別.及不虚. 一切.亦無始. 無別.故不一. 依同故不多。

  釋曰.此偈顯示諸佛不一不多。不一者.由姓別故.不虚故.一切故.無始故.無別故。姓

  別者由無邊諸佛姓別.若言唯有一佛而有當得菩提者.是義不然.故佛不一。不虚

  者.若福智聚虚則應餘菩薩不得菩提.由二聚不虚故是義不然.故佛不一。一切者.

  若言唯有一佛則應是佛不利益一切衆生.由佛建立一切衆生作佛故是義不然.

  故佛不一。無始者.若言唯有最初一佛.是佛應無福智二聚而得成佛.是義不然.故

  佛不一。無別者.若言有別佛無福智二聚.是義不然.故佛不一。不多者.由依同故.一

  切諸佛法身由依無漏界故。已說諸佛智.次說入佛方便.偈曰.

  分別若恆有 真實則永無. 分別若永無 真實則恆有。

  釋曰.若分別自性是恆有.則真實自性是永無.由不可得故。若分別自性是永無.則

  注:

  [一]玄奘譯攝大乘論卷三引此頌云.種姓異非虚.圓滿無初故.無垢依無別.故非一非多.

  ********************

  真實自性是恆有.由可得故。偈曰.

  欲修最上修 不見一切修. 欲得最上得 不見一切得。

  釋曰.彼如是最上修.彼修不可得.彼如是最上得.彼得不可得。偈曰.

  尊重及長時 觀佛希有法. 緣此速得佛 去佛菩提遠。

  釋曰.若有菩薩於佛世尊極生尊重及長時正勤觀佛未曾有法.緣此觀心及長時

  精進而謂我當速得無上菩提.應知如是菩薩去佛菩提則爲甚遠.何以故.彼有慢

  故。偈曰.

  觀法唯分別 此義如前知. 菩薩無分別 說彼速成佛。

  釋曰.若菩薩觀一切諸法唯是分別.觀彼分別亦無分別.卽得入彼無生忍位.由如

  此義說得菩提。已說入佛方便.次說諸佛同事.偈曰.

  應知諸河水 別依亦別事. 水少蟲用少 未入大海故。

  一切入大海 一依亦一事. 水大蟲用大 亦復常無盡。

  ********************

  如是諸別解 別意亦別業. 解少利益少 未入佛體故。

  一切入佛體 一解亦一意. 解大利益大 極聚亦無盡。

  釋曰.別水譬諸菩薩.別解別依譬諸菩薩別意。一水譬諸如來.一解一依譬諸如來

  一意。由諸河水別故水事業亦別.由水少故水蟲受用亦少.何以故.未得同入大海

  故。諸菩薩亦爾.由解別故作業亦別.由解少故利益衆生亦少.何以故.未得同入佛

  體故。諸水若入大海卽同一依卽同一體.由水一故事業亦一.由水大故水蟲受用

  亦大。若諸菩薩同入佛體卽同一意卽同一解.由解一故作業亦一.由解大故利益

  亦大.極一切衆生聚亦無有盡。如是已說諸佛體用.次說一偈勸進希求.偈曰.

  無比圓白法 衆生利樂因. 樂住無盡藏 智者應求發。

  釋曰.無比圓白法者由佛自利成就故.衆生利樂因者由佛利他成就故.樂住無盡

  藏者由佛善根無過無上是無盡樂藏故.智者應求[一]發者有智之人應求如此最勝

  樂住而發大菩提心故。菩提品究竟。

  注:

  [一]原刻下衍求字.今依麗刻刪.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三

  ********************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