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庄子集解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外篇第二十一田子方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數稱溪工。釋文:“李云:‘田子方,魏文侯師,名無擇。溪工。賢人。'司馬本作雞。”文侯曰:“溪工,子之師邪?”子方曰:“非也。無擇之裏人也,稱道數當,成云:“ 稱說言道,頻當於理。”故無擇稱之。”文侯曰:“然則子無師邪?”子方曰:“有。”曰:“子之師誰邪?”子方曰:“東郭順子。”文侯曰:“然則夫子何故未嘗稱之?”子方曰:“其為人也真,人貌而天虛,俞云:“淮南淑真訓‘虛室生白',注:‘虛,心也。'此謂人貌而天心。古以虛屬下讀,非。”緣而葆真,俞云:“緣,順也。‘順而葆真,清而容物',對文。” 清而容物。清而不刻。物無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郭云:“曠然清虛,正己而已,而物邪自消。”無擇何足以稱之!”子方出,文侯儻然終日不言,成云:“儻然,自失貌。”召前立臣,前侍立共聞之臣。而語之曰:“遠矣全德之君子!謂順子也。始吾以聖知之言、仁義之行為至矣,吾聞子方之師,吾形解而不欲動,口鉗而不欲言。吾所學者直土梗耳,直,特也。司馬云:“土梗,土人也,遭雨則壞。”宣云:“喻其至粗。天真之外,皆土梗也。”夫魏真為我累耳!”郭云:“知至貴者,以人爵為累。”

  溫伯雪子適齊,成云:“姓溫,名伯,字雪子,楚之懷道人。”舍于魯。魯人有請見之者,溫伯雪子曰:“不可。吾聞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于知人心,成云:“陋,拙也。”宣云:“習於末學而昧於本體。”吾不欲見也。”至於齊,反舍于魯,是人也又請見。溫伯雪子曰: “往也蘄見我,今也又蘄見我,是必有以振我也。”蘄,求也。振我,猶言起予。出而見客,入而歎。明日見客,又入而歎。其僕曰:“每見之客也,蘇輿云:“之客,猶是客。”必入而歎,何邪?”曰:“吾固告子矣:‘中國之民,明乎禮義而陋乎知人心。'昔之見我者,進退一成規,一成矩;從容一若龍,一若虎;成云:“ 擎跪揖讓,前卻方圓,逶迤若龍,槃辟若虎。”其諫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是以歎也。”成云:“匡諫我如子之事父,訓導我似父之教子。遠近尊卑,自有情義,既非天性,何事殷勤!是知聖跡之弊,遂有斯矯,是以歎之也。” 仲尼見之而不言。子路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見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宣云: “目觸之而知道在其身,複何所容其言說邪?”

  顏淵問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釋文:“瞠,直視貌。”夫子曰:“回,何謂邪?” 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趨亦趨也,夫子辯亦辯也,夫子馳亦馳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者,夫子不言而信,成云:“不言而為眾所信。”不比而周,不與人親比,而情意自然周遍。”無器而民滔乎前, 釋文:“謂無人君之器,而民滔聚其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仲尼曰:“惡!嘆詞。可不察與!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宣云:“心死則滯於跡,不能與造化同體,其可哀甚於人死也。”日出東方而入於西極, 宣云:“以日喻化宰。”萬物莫不比方。宣云:“ 從日為方向。”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後成功,待晝而作。是出則存,是入則亡。日出則有世事,日入則無世事。萬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宣云:“待造化之往來為生死,如依日之出入為存亡。”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盡,語又見齊物論,彼“ 化”作“亡”。效物而動,物動而我亦動,似效之也。日夜無隙,而不知其所終, 日夜代嬗,初無間隙,而不知其所終極。薰然其成形,成云:“薰然,自動貌。”知命不能規乎其前,宣云:“雖知命者不能豫規乎其前。”丘以是日徂。 惟覺日之雲逝。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雖吾汝終身相與,不啻把一臂而失之,言其暫也。可不哀與!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言汝殆止見乎吾所以見也,如言辯之跡。彼已盡矣,彼所著者已盡為陳跡矣。而女求之以為有,而汝執之以為有,尚切切求之。是求馬于唐肆也。李云:“唐,亭也。”宣云:“唐,中路。肆,市肆也。馬豈停于唐肆而求之於是哉!因回以馬喻,亦即馬言。 ”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郭云:“服,思存之謂。甚忘,謂過去之速也。”宣云: “吾與汝皆無可執,過去都即成忘。”雖然,女奚患焉!雖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宣云:“故吾去而新吾又來,無頃刻留,亦無頃刻息,則時時有不忘者存焉。雖奔逸絕塵,何必有瞠若乎後之慮哉!”

  孔子見老聃,老聃新沐,方將被發而幹,慹然似非人。釋文:“ 慹,乃牒反,又丁立反。司馬云: ‘不動貌。'”郭云:“寂泊之至。”孔子便而待之,少焉見曰:“丘也眩與?其信然與?向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掘同倔。似遺物離人而立於獨也。”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宣云:“物之初,無物之際也。游心於無物之際,遇道之真也。”孔子曰:“何謂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司馬云:“辟,卷不開也。”嘗為女議乎其將。嘗,試也。將者,且然而未必之詞。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宣云:“陰陽互為其根。”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為之紀而莫見其形。孰維綱是?消息滿虛,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為,而莫見其功。成云:“陰消陽息,夏滿冬虛,夜晦晝明,日遷月變,新新不已,故日有所為。”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歸,始終相反乎無端,而莫知其所窮。郭云:“所謂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蘇輿云:“‘終始'二句,即所謂‘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也。”非是也,且孰為之宗!”成云:“若非是虛通生化之道,誰為萬物之宗本乎!”孔子曰:“請問遊是。”成云:“請問遊心是道,其術如何?必得游是,複有何功力也?”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樂也。得至美而游乎至樂,謂之至人。”孔子曰:“願聞其方。”曰:“草食之獸不疾易藪,水生之蟲不疾易水,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 成云:“疾,患。易,移也。夫食草之獸,不患移易藪澤,水生之蟲,不患移易池沼,但有草有水,則不失大常,從東從西,特小變耳。亦猶人處大道之中,隨變任化,未始非我,此則不失大常,生死之變,蓋亦小耳。”喜怒哀樂不入於胸次。李云:“次,中也。”郭云:“知其小變而不失大常故。 ”夫天下也者,萬物之所一也。宣云:“萬化不逾真宰。”得其所一而同焉,宣云:“與真一合德。”則四肢百體將為塵垢,而死生終始將為晝夜而莫之能滑,滑,亂也。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宣云:“介,際也。”棄隸者若棄泥塗,知身貴於隸也,隸,屬也,謂官屬。貴在於我而不失於變。不以變而失我之貴。且萬化而未始有極也,萬化無極,我亦與之為無極。夫孰足以患心!宣云:“則逍遙遊之矣。”已為道者解乎此。”宣云:“惟既履道者知之。”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猶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脫焉?”成云:“然則古之君子,誰能遣於言說而免于修為乎?” 老聃曰:“不然。夫水之於汋也,無為而才自然矣。說文:“井一有水、一無水,謂之瀱汋。”引釋水文郭注云:“山海經‘天井夏有水,冬無水',即此類。”蓋汋乃水之自然湧出,無所作為,唯其才之自然也。至人之於德也,不修而物不能離焉,不言修而體物不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孔子出,以告顏回曰:“丘之於道也,其猶醯雞與!郭云:“醯雞,甕中之蠛蠓也。”微夫子之發吾覆也,覆,謂有所蔽而不見。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宣云:“天地之大全,即萬物之所一也。”

  莊子見魯哀公。成云:“莊子與魏惠王、齊威王同時,去魯哀公一百二十年,如此雲‘ 見魯哀公',蓋寓言耳。”哀公曰:“魯多儒士,少為先生方者。”成云:“方,術也。 ”言魯地鮮莊子無為之學。莊子曰:“魯少儒。” 哀公曰:“舉魯國而儒服,何謂少乎?”莊子曰:“周聞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時;履句屨者,知地形;李云:“句,方也。”緩佩玦者,事至而斷。成云:“緩者,五色絛繩,穿玉玦以飾佩也。玦,決也。 ”君子有其道者,未必為其服也;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為不然,何不號于國中曰‘無此道而為此服者,其罪死'?”於是哀公號之五日,而魯國無敢儒服者。獨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門,公即召而問以國事,千轉萬變而不窮。莊子曰:“以魯國而儒者一人耳,可謂多乎?”

  百里奚爵祿不入於心,故飯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賤,與之政也。有虞氏死生不入於心,完廩、浚井是也。故足以動人。宣云:“ 成邑成都,師錫帝禪。”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司馬云:“受命。”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宣云:“此不能畫者。”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徐音但。李云:“儃儃,舒閑之貌。 ”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 司馬云:“般礴,謂箕坐也。”裸。司馬云:“將畫,故解衣見形。”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郭云:“ 內足者,神閑而意定。”

  文王觀于臧,成云:“臧,近渭水地名。”見一丈夫釣,而其釣莫釣,無心施餌,意不在魚。非持其釣,非執釣為事。有釣者也,別有所釣。常釣也。非偶如此。文王欲舉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父兄,親族。欲終而釋之,釋,弗舉。而不忍百姓之無天也。於是旦而屬之夫夫司馬云:“夫夫,大夫也。”曰:“昔者寡人夢,郭慶藩云:“昔、夕古通。昔者,即夕者也。或竟作‘夕者',晏子春秋下篇‘夕者瞢與二日鬥'是也。或作‘ 昔者',雜下篇‘有梟昔者鳴'是也。(說苑辨物篇同。)或為‘夜者',外篇‘寡人夜者聞西方有男子哭' 是也。(“晝”亦作“晝者”,雜上篇:“晝者進膳。 ”)”見良人黑色而髯,良人,猶言善人。髯、□同。乘駁馬而偏朱蹄,駁,雜色。一蹄赤。號曰:號,謂命令。'寓而政于臧丈人,寓,寄。而,汝。庶幾乎民有瘳乎!'”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謂季曆。俞云:“‘ 先君'下奪命字,下文‘先君之命王'可證。”文王曰:“然則蔔之。”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無它,可無它疑。又何蔔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洗無更,典,常也。偏令無出。無偏私之政令。 三年,文王觀于國,則列士壞植散群,不復植黨。俞云:“左宣二年傳‘華元為植',杜注:‘ 植,將主也。'列士必先有主,而後有徒眾,故欲散其群,必先壞其植也。”長官者不成德,同歸於善,不獨成其德。斔斛不敢入於四竟。釋文:“斔音庾。李云:‘六斛四鬥曰斔。'”案:言他處之斔斛恐大小異式,不入於竟。列士壞植散群,則尚同也;長官者不成德,則同務也;斔斛不敢入於四竟,則諸侯無二心也。文王於是焉以為大師,北面而問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應,泛然而辭,朝令而夜遁,終身無聞。顏淵問于仲尼曰:“文王其猶未邪?宣云:“德未足以信人邪? ”又何以夢為乎?”仲尼曰:“默!汝無言!夫文王盡之也,郭云:“任諸大夫而不自任,斯盡之也。”而又何論刺焉!彼直以循斯須也。 ”成云:“循,順也。斯須,猶須臾。 ”郭云:“斯須者,百姓之情當悟未悟之頃,故文王循而發之,以合眾情也。”

  列禦寇為伯昏無人射,列子黃帝篇“無”作“瞀”。引之盈貫,司馬云:“貫,鏑也。”案:張湛注:“盡弦窮鏑。”措杯水其肘上,郭云:“左手如拒石,右手如附枝,右手放發而左手不知,故可措之杯水也。” 發之,適矢複遝,成云:“遝,重也。”案:“適”,黃帝篇作“鏑”,字同。言矢已發,而其次適矢複重入扣也。方矢複寓。方遝矢,複寄杯於肘矣。當是時,猶象人也。凝然不動,猶木土偶人。伯昏無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張注:“雖盡射之理,而不能不以矜物。不射之射者,忘其能否,雖不射而同乎射也。”嘗與汝登高山,嘗,試也。黃帝篇誤“當”。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若能射乎?”汝能以不射射乎?於是無人遂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成云:“仍背淵卻行,足垂二分在外空。”揖禦寇而進之。禦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無人曰:“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 郭慶藩云:“潛與窺對文,當訓為測。爾雅:‘潛,測也。'”揮斥八極,神氣不變。郭云:“揮斥,猶縱放也。”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釋文:“爾雅:‘恂,栗也。'李又作眴,音荀。”案:張注引何承天纂云:“吳人呼瞬目為恂(字疑作“眴”。)目。”謂心懼而目眩也。爾於中也殆矣夫!”郭云:“有懼則所喪多矣。”

  肩吾問于孫叔敖曰:“子三為令尹而不榮華,三去之而無憂色。吾始也疑子,今視子之鼻間栩栩然,成云:“栩栩,歡暢貌。”子之用心獨奈何?”孫叔敖曰:“吾何以過人哉!吾以其來不可卻也,其去不可止也,吾以為得失之非我也,而無憂色而已矣。我何以過人哉!且不知其在彼乎,其在我乎?宣云:“不知可貴者在令尹乎,在我乎?”其在彼也,亡乎我;宣云:“若在令尹,與我無與。”在我也,亡乎彼。宣云: “若在我,與令尹無與。”方將躊躇,方將四顧, 養生主篇亦云:“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何暇至乎人貴人賤哉!”仲尼聞之曰:“ 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說,美人不得濫,盜人不得劫,伏戲、黃帝不得友。成云:“智人不得辨說,美色不得淫濫,盜賊不能劫剝,三皇、五帝何足交友也!”死生亦大矣,而無變乎己,況爵祿乎!若然者,其神經乎大山而無介,成云:“ 介,礙也。”入乎淵泉而不濡,處卑細而不憊,宣云:“貧賤不得而病。”充滿天地,既以與人,己愈有。”神明充滿天地,盡以濟人,而己愈有也。

  楚王與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釋文:“司馬云:‘凡,國名,在汲郡共縣。'”案左傳:“凡,周公之後也。”隱七年有凡伯。成雲“楚文王共凡僖侯同坐”,未知所出。郭云:“ 言有三亡征也。”俞云:“楚子左右言‘凡亡'者三人也。郭注非。”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夫‘凡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 ',則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觀之,則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