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自蚤歲受讀昌黎文集,即識後漢三賢名,迨讀范史,始得詳其里居世次,及其著述文章,而潛夫先生者,又吾鄰邑臨涇人,其景慕尤甚焉。
臨涇在今鎮原縣,縣治之北百數十步,有潛夫山,山上有亭曰思潛亭,山後有墓曰潛夫墓。余以躬養之暇,蓋嘗至其地,登其亭,訪其事,悠然想見其為人,未嘗不流連志之。
夫先生一布衣耳,而又丁漢室之衰,非有豐功偉烈,足以耀當時而垂後世也。而度遼一迎,榮流當代;昌黎一贊,名炳儒林,夫豈無所修為,而令人愛慕一至此歟?
甲戌夏,原人將刻其全論若干篇,祈序於余。余職列詞館,凡有關國家政治之大,人物風俗之美者,分宜修明而表章之,矧以斯論之鐫,一事而三善備焉,敢以譾陋,而自諉不能歟?
我皇上崇儒重道,微顯闡幽,使千百年久晦遺書,燦然復明於世,則文治之洽也。宰是邑者,能以勸農課士之暇,首舉其鄉之先達者以為多士法,則邑令之明也。邑士人能不吝其所有,急所先務,使先賢著作不至消蝕殆盡,則儒風之盛也。嗟呼!睹斯刻者,其必不以余三善之言為少謬矣。又寧至望古遙集,疑范史五篇為未備,昌黎一贊為虛文也哉!乾隆甲戌賜進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北地李方泰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