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自序
皆知宣尼以「春秋」存魯,曰魯至漢興猶後服。豈知宣尼以其「春秋」存魯,實存周;曰「周禮」在,魯至漢興猶後服。如是,「春秋」之所維繫大矣。且也,焚阬之後,伏生以長年所口授「尚書」,周平王而下,即載「伯禽誓師」之詞,則明以魯繼周。如是,魯之所維繫亦大矣。顧伏生之口不及「春秋」,而迨魯恭王時,仍出之孔壁;則魯實又存「春秋」,諸國莫能及也。
明興,作「春秋」者之五十六代裔孫希學,率曲阜令希章謁軍門時,其父克堅猶祭酒元大都也。是故魯後服,則二生不肯行;魯先服,則二裔希學、希章朝請勿後。準於「竊取內外」之義,先後非有殊旨。魯開國王檀,文弱早世;再傳〔肇〕煇,賢;六傳頤坦,嘗藥禱代,喪葬如禮,捐田湖業貧民,有詔褒可,似皆聞詩禮之訓者,則今監國王父也。監國立四日而奔,奉後服之遺教,釆藥天臺。昔魯哀借越,適以滋禍;而在監國,則因越而克延其祚。勢既不同,時有獨切。於是「竊取」之義大彰,而吾道以南,名節炳爍夥不可數,為古有道之朝遠不逮。自長河以遙、暨大江以北,雖多秉負殊特,顧未有如會稽君子以六千擊楫起,則自文武大小諸臣以及儒生、布衣,下至隸卒、商賈、優娘、氓匄,咸願為故人死,死數十年未既也!使非魯、非魯之義興、非魯之義興與其共事,則諸抱忠藎無算,而或以無所感激,遂至於時去勢移,漸忘其效節而等於齊民者豈少哉?是故存唐者魯也,與延平共事而姓猶存;存桂者魯也,有閣部煌言之底節而曆猶存。
嗟乎!「魯春秋」,豈魯之「春秋」已哉!孟子曰:『「春秋」,天子之事也』。
左尹非人氏識。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