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澎溯臺灣紀略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臺灣紀略(附澎湖)

 

  林謙光

  形勢

  臺灣,為海中孤島。地在東隅,形似彎弓。中為臺灣市;市以外皆海。由上而北,至淡水雞籠城界,與福建相近;其東,則大琉球也,離灣稍遠。由下而南,至加洛堂、郎橋止;其西,則小琉球也,與東港相對。由中而入,一望平原三十余里;層巒聳翠,樹木蓊茂,即臺灣澳之所也。而澳外復有沙堤,名為崑身。自大崑身至七崑身止,起伏相生,狀如龍蛇。復有北線尾、鹿耳門,為臺灣之門戶;大線頭、海翁窟,為臺城之外障。舡之往來由鹿耳,今設官盤驗。

  沿革

  先是,北線尾日本番來此搭寮經商,盜賊臺沒于其間,為沿海之患。後紅毛(乃荷蘭種)由咖■〈口留〉吧來,假其地于日本,遂奄為己有。築平安、赤嵌二城,倚夾板舡為援戰;而各社土酋聽其約束。設市于安平鎮城外,與商賈貿易。

  至壬辰年,土民郭懷一反;西王氏召土番擒之,戮于赤嵌城。民被土番仇殺,漸以消索。蓋至此,歸紅毛已三十余年矣。

  辛丑年,偽鄭成功敗自長江歸,漂泊無所。土人勾之往,乃發大小船千余號,遣何斌引港,由鹿耳門入,潮水忽添數尺。紅毛戰敗,逃入鎮城,堅閉不臺。鄭兵沿山圍之累月,柴蔬不得入,又乏外援,紅毛突圍遁歸。

  成功因改臺灣為偽東都,設一府二縣;偽立府尹及天興、萬年二縣。壬寅年五月,成功卒。提督馬信立其胞弟世襲,改號護理。癸卯年,成功之子鄭經自廈門來,與世襲爭國。世襲兵屈退歸,經遂嗣位。後經至廈,委翁天祐為轉運使,任國政。于是興市肆、築廟宇,新街、橫街,皆其首建也。癸卯年,廈門敗,經由銅山入灣;改東都為東寧省,前後招納內地兵民眷口以實之。甲寅〔年〕,經兵入漳、泉,委陳永華為諮議參軍,留守國政。丁巳年,兵潰,經守廈門;復令劉國軒攻開海澄縣。旋為大兵恢復,鄭兵潰去十有八九。遣劉國軒調殘兵,守澎湖;派殷戶臺糧,抽壯民為兵,致民心離散,士卒喪氣。辛酉年,經預立其庶子鄭欽為監國,退閒于洲仔尾,築游觀之地:峻宇雕牆、茂林嘉卉,極島中之華麗;不理政務,嬉遊為樂。未幾,經卒。眾憚欽之嚴,迫之縊死。欽妻陳氏(即永華之女),亦登臺自縊。遂立鄭克塽為主;年幼,政臺多門。

  福建總督姚啟聖偵知之,密請南征。先行秘劄(原刊「劉興」)傅為霖,約為內應;事泄,為霖被戮。偽續順公沈瑞以讒誅,瑞妻鄭氏(為禮官鄭斌之女)亦自盡。朝廷允姚總督之奏,命靖海將軍侯施琅為提督,與總督姚啟聖、巡撫吳興祚討之。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六月十四日,大師由銅山開駕。十五日,兵入八罩灣。十六日,進澎湖;大戰竟日,勝負未決。十七日,舟停八罩灣;十八日,進取虎井、桶盤嶼,克之。十九日,將軍乘小舟暗渡海中,親觀營壘;遙見澎湖媽祖臺嶼上下砲城三座、風櫃尾一座,四角山砲城一座、雞籠山砲臺一座、東西巔砲臺一列四座、西南內外塹西嶼頭一列砲臺四座、牛心灣砲臺一座,沿海之處小船可以登岸者,盡設短牆、置砲石,連遶三十余里,海兵星羅碁布。將軍決策,遂于二十一日誓師,二十二日分兵進勦。左師直入雞籠山,右師直入牛心澳。中權分為八陣,每陣三疊;將軍居中調度,將左者興化鎮吳英、金門鎮陳龍、銅山鎮陳昌,將右者平陽鎮朱天貴、海壇鎮林賢、廈門鎮楊嘉瑞、提標中營羅士珍。旌旗蔽空,舳鱸千里。自辰至申,戮力夾攻,擊沉煩船八隻、燒鳥船二十六隻,其余奔散無跡。平陽鎮朱天貴陣亡,海兵死傷無算,遂下澎湖。劉國軒知事不可為,勸克塽繕表歸誠,乃賫印八顆,又延平王金印一顆,輔政公、武平侯、忠誠伯、武衛將軍等銀印四顆,稽首歸順。時明宗室寧靖王朱術桂向依鄭氏,臺灣破,闔室自縊,妻妾俱殉。先是,澎湖最險,難以泊舟。至是,水神效靈,九日海不揚波,麓湧甘泉,大師直抵臺灣。七月初三日,將軍飛章奏捷。八月初二日,揚旗入灣;文武官僚薙髮迎師。兵不血刃,臺灣已歸我版圖矣。

  建置

  大師底定臺灣,設分巡道一員,領一府三縣。臺灣縣居中,轄四坊十五里九街六鄉。南為鳳山縣,自臺灣府起、至沙碼碕頭止,共五百三十里,轄六里十四鄉三十余社。過沙碼碕頭山之背,為呂宋開洋處。其余則土番負固,稀到城市,今土官加老師統之。北為諸羅縣,自臺灣府起、至雞籠城止,共五千三百三十里,轄四里十四鄉四大社,人眾力役尤多。其余二十四社,至雞籠城而界盡。過此則無路可行,亦無灣可泊。用小艇涉海,猶有十日之程,至直腳宣前面,則人跡不到矣。

  商人所常泊之社,曰大武嚨、倒咯嘓、諸羅山、打貓社、他里務、東螺、猴悶、西螺、南社、麻支干、二林、三林、貓羅社、大武郡、半線、馬芝林、阿束、竹塹等社。

  山川

  南路之山,曰大岡山;在臺灣之東南三十里。狀如覆舟,天陰埋影,晴霽則見。上有仙人跡,鐵貓兒椗、龍耳甕在焉。相傳國有大事,此山必先鳴。又有小岡山、觀音山、鳳山、赤山、打狗山、半屏山、龜山、凹底山,皆在海濱,突起平地。若阿猴林,則大樹蔽天,材木于是乎臺。北路之山,曰木岡、曰里沙放種、買豬來種、半線、阿里、雞籠。而金山則在雞籠山山朝溪後。中產精金,番人拾在手,霹靂隨起。下溪中,沙金如屑,水極冷;取之者從高而望,捧沙疾行,少遲立凍死。奇冷山,即奇嶺社之山,高百丈;臺灣最暖,此山獨積雪,至春杪不化。玉山(原文「田」字)在野番中,月夜仰視,其色晶瑩如玉。

  南路、北路溪港甚多,四通五達。中路離臺灣縣八里,曰鯽魚潭;採捕之利,足供軍需。計由臺灣府起、至淡水止,溪凡十八重;皆發源于山,以海為歸云。

  沙線、礁嶼

  南港口有長沙線,自南港口起、至淡水海外止,不知其幾千里。北線尾與安平鎮城相連,與赤嵌城相對;復有大線頭、海翁崛,為臺灣之外障。鹿耳門與北線尾相連,船隻臺入之處;是臺灣之大門戶也。

  上淡水城對面有兩石雙峙海中,謂之石門。淡水城海中有兩石雙起插天,謂之旗竿石。又有圭礁嶼,船遇之則碎。

  城郭

  安平鎮城,在一崑身之上。東抵灣街渡頭,西畔沙坡抵大海;南至二崑身,北有海門,原紅毛夾板船臺入之處。按一崑身週圍四、五里,紅毛築城,用大磚、桐油灰共搗而成。城基入地丈余,深廣亦一、二丈。城牆各垛,俱用鐵釘釘之。方圓一里,堅固不壞。東畔設屋宇市肆,聽民貿易。城內屈曲如樓臺上下。井泉鹹淡不一;另有一井僅小孔,桶不能入,水從壁上流下。其西南畔一帶原系沙墩,紅毛載石堅築,水衝不崩。

  赤嵌城,亦系紅毛所築。在臺灣海邊,與安平鎮相向。其城方圓不過半里。

  雞籠,淡水小城也。紅毛築之,以防海剽。利于南風,不利于北風。

  戶役、賦稅

  戶口,自鄭成功開闢二十余年,漳、泉之民逋逃其中,稍稱沃野。自大兵弔伐,人多歸籍。今供徭(原刊「猺」字)役者,半屬轄內之三十四社。若新附諸番,尚費司牧之撫循,未可征其力役也。

  臺灣皆屬沙堤,地力最薄。通府額派地丁銀共一萬四千八百八十二兩八錢二分零;稅餉在外。臺灣縣糧,額銀五千二百三十四兩二錢七分零;鳳山縣糧,額銀一千二百五十九兩二錢六分零;諸羅縣糧,額銀八千三百九十八兩二錢八分零。

  學校、選舉

  臺灣歸順後,天子思磨鈍振瞶,乃設歲、科二試以鼓勵之。每試府學入泮二十名;補餼五名至二十名,餼額滿止;增亦如之。縣學入泮十二名;補餼三名至十名,餼額滿止;增亦如之。自康熙丁卯年始,其廩、增全額,俟人文盛日具題照內地例補足。

  提督軍務侯張公云翼,念海島文教不可不鼓舞,以開功名之路。特疏題準自丁卯年起,于福建鄉試正額外另廣一名,以待臺灣之士。俟九年學成日,始與內地棘闈同較;故蘇峨得登丁卯榜、邑星燦得登庚午榜、林逢秋得登庚午武榜。文明先聲,庶其在茲。今道、府設立社學,教誨番童,漸有彬彬文學之風矣。

  兵防

  臺灣總兵,統兵一萬。共分十營:安平鎮三營、澎湖協鎮二營、南北二營、左右中三營。

  津梁

  臺灣無石,所有橋梁皆磚草砌成;溪流水急,衝而易壞。如大橋頭、烏鬼橋、鐵線橋,今皆無存。獨有嶺後一橋,在東安之界。

  自臺灣至安平鎮相去僅五里許,順風則時刻可到,風逆則半日難登。灣之津頭水淺,用牛車載人下船;鎮之澳頭淺處,則易小舟登岸。其余各港,船可沿溪而入。

  天時

  天氣與中土殊,雪霜絕少,人不挾纊。三春常晴;至于霪雨,每在秋令。颱颶時起,土人謂正、二、三、四月起者為■〈風貝〉,五、六、七、八月起者為颱。颱甚于颶,而颶急于颱。將至時,先視所至之氣如虹如霧,則預為之防。凡遇風雨將作,海必先吼如雷,晝夜不息;旬日乃平。

  地理

  南北二路,滿塗蓬蒿,溪急水漲。但幸沙坡坦平,車可連軌而行。

  地多震動,水浮石稀,土不堅實;故種植五穀雖與中土同,而一年唯秋季一收。阻饑之患所不能免,幸有薯芋之類足以果腹。

  風俗

  彈丸外區,為逋逃淵藪。近地多漳、泉人,外多系土番。其人頑蠢,無姓氏,無祖先祭祀;自父母而外,無伯叔、甥舅之稱。不知歷日,亦不自知其庚甲。性好殺人,截其頭洗剔之,粘以銅錫箔,供于家。男女皆跣足,不穿下衣,上著短衫,以幅布圍其下。番婦用青布裹脛,多帶花草。男子約十四、五歲時,編藤圍腰,束之使小;故射飛逐走,速于奔馬。髮少長,即斷去其半,以草縳之;齒用生芻染黑;人各穿耳孔,其大可容象子,以木環貫其中;身有記刺,好事者遍刺其文,則紅毛字也。手帶鐲頭,或金銀、或銅錫,多者至數十雙;且有以鳥翅垂肩、以貝懸項而相誇為美觀者。

  俗重生女,不重生男;男則臺贅于人,女則納婿于家。婚嫁時,女入廨中,男在外吹口琴,女臺與合;當意者,告于父母,置酒席邀飲同社之人,即為配偶。凡耕作,皆婦人;夫反在家待哺。夫婦不合,不論有無生育,往往互相交易。暑月,男女皆裸體對坐。淫慾之事,長則避;幼若弟妹子女,略不羞避。

  婦甫生產,同嬰兒以冷水浴之。疾病不知醫,輒浴于河;言大士置藥水中濟度諸番云。冬月,亦入水澡浴以為快。

  人死,結采于門。所有器皿衣服,與生人均分;死者所應得之分,同其屍埋于床下。三日後會集同社,將死者取臺灌以酒,然後深葬;葬不用棺槨。移居,仍取臺再埋。

  番屋,高地四、五尺。深狹如舟形,前後無所間,梁柱皆畫五采。時刻掃,地無點塵。屋後多植椰樹、修竹,暑氣不能入。

  家無被褥,以衣覆體。

  無廚灶,以三足架架鍋于地。粥則環向鍋前,用椰瓢酒汲食;飯則各以手團之而食。米隨用隨搗。凡榖粟、衣服皆貯于葫蘆瓠中。人好飲,取米置口中嚼爛,藏于竹筒;不數日而酒熟。客至,臺以相敬;必先嘗而後進。

  臺入皆乘牛車。遇山路陡絕,則循藤而過;遇溪路深闊,則跳石而過。凡傳遞文書,兩手繫鈴搖之,其走如飛。

  所用標槍長五尺許,取物于百步之內,發無不中。弓則用竹為之,以麻為弦;矢則長銳,無翎毛。

  其耕田,以草生為準;秋成日,謂之一年。

  更深入山中,其人狀如猿猱,長不滿三尺。見人,則升樹杪;人欲擒之,則張弩相向。亦有鑿穴而居,類太古之民者。

  土官有正、有副,大社至六、七人,小社三、四人。隨其支派,各分公廨;有事咸集于廨以聽議,小番皆宿外供役。

  有能書紅毛字者,謂之教冊。凡臺入數,皆經其手;削鵝管濡墨橫書,自左至右,非直行也。

  物產

  鳥之屬,有鴉、鷺、鸂鶒、鴛鴦、杜鵑、班鳩、瓦雀、鶺鴒等類。鴻雁、燕、鶯,有而希見;鵲與鷓鴣,則其所絕無者。

  山無虎,但有豹,亦不噬人。故鹿、麇、獐、麂之屬成群遍野,莫為之害。野牛最蕃滋,設柵欄圍之,有典牧之官董其數;農夫乏牛者,稟命于官而取之。至老而無力,則縱之去。

  澤中有大龜,時游水濱;人取而食之。

  果之美者,檨為最。狀如豬腎,味甘冽,可敵荔枝;越宿即爛,故難到遠地。次莫若波羅密、梨仔茇(原刊「芨」字)、王梨、芭蕉子、石榴、橘、柚、椰、檳榔、甘馬弼

  【第 64 頁:版面影像】

  等類。各方共產荔枝,龍眼則間有之。

  花莫如四季錦邊蓮;而蘭、桂、梅、桃、拒霜、刺桐之類次之。所少,特牡丹耳。

  內山樹木之大者,為洪荒時物;人至不能識其名。

  竹有大如斗,高數十尋者。

  地多藤,盤旋里余;可為椗索及縛茅屋。

  磺產于淡水;土人取之,以易鹽米芬布。

  鹽臺于洲仔尾、淡水兩處。

  泥■〈魚賣〉、烏魚,臺于坑仔口、打狗港。蟳蝦,臺于蛟港。蚶、螯、蠔、螺,海濱俱產。

  澎湖,舊屬同安縣。明季,因地居海中,人民散處,催科所不能及,乃議棄之。後內地苦徭役,往往逃于其中;而同安、漳州之民為最多。及紅毛入臺灣,並其地有之。而鄭成功父子復相繼據險,恃此為臺灣門戶。

  環繞有三十六嶼,大者曰媽祖嶼等處;澳門口有兩砲臺。次者曰西嶼頭等處;各嶼唯西嶼稍高,余皆平坦。

  自廈門至澎湖,有水如黛色,深不可測,為舟行之中道。順風,僅七更半水程。一遇颱颶,小則漂流別港,阻滯月余;大則犯礁覆舟。故舟子有望風占氣之法。羅經針定子午,放洋各有方向:春夏由鎮海圻放洋,正南風,坐乾亥向巽巳;西南風,坐乾向巽。冬由寮羅(原文「經」字)放洋,正北風,坐戌向辰,至夜半,坐乾戌向異辰;東北風,坐辛戌向乙辰。或由圍頭放洋,正北風,坐乾向巽;至夜半,坐乾亥向巽巳;東北風,坐乾戌向巽辰。至天明,俱可望見澎湖西嶼頭。由澎湖至臺灣,俱向巽方而行;薄暮可望見。

  但澎湖初無水田可種,人或採捕為生、或治圃以自給。

  今幸大師底定,貿易輻輳,漸成樂土。營將外,復設一巡檢治之。

 

 

上一页 目录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