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廈門志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十二

 

  列傳(上)

  列傳分宦績、武功、忠烈、孝友、義行、文學、寓賢、隱逸、方技、方外為目,有專傳、合傳、附傳,間系論以申之。其可徵者徵之諸書,采錄者與島上諸君子論定之;覆核維實,以期傳信,凡三易稿焉。

  目錄

  宦績

  宋:林棐薛舜俞薛舜庸

  明:王讓張悛林應楊逢春傅鎮林大梁(子雲映)池浴德池顯京(池繼溥)楊喬椿陳則采林應翔林宗載

  國朝:池繼善林雲嵐葉沈翥葉其蒼林翼池劉承業(子啟熊)倪邦良王鳳來黃克明

  武功

  明:池兆銘

  國朝:王志陳倫炯(父昂、弟芳、姪壎合傳)魏國泰胡貴林時葉楊超(弟繼芳)陳文會陳啟良林奎章孫全謀陳逢時林六韜李得勝李漢升謝恩詔陳登捷(姪志成)李尚華曾允福趙世芳蒲立勳

  忠烈

  明:葉翼雲(弟翼俊、姪伯奮、伯熊)陳弼心葉爵

  國朝:洪有禎卓超歐陽凱張養黃海楊起麟甘瑞龍彭大猷陳國棟陳鳳高胡振聲陳廷梅陳紹芳許廷桂陳建勳張高生

  孝友

  元:沈祥

  明:王德(義門合傳)林大時陳邁質

  國朝:陳祈猷林起鳳(曾孫曜華)楊秉忠林德謙陳迪元池皋聲劉承芳余辰樞楊天香(子春條、孫樹功)陳元珩(子廷振、孫榮瑞)賴滋身林陶光陳應清李圖章林嵩陳誠諒王光亨呂仲誥趙孟正(弟孟澤)王夢悅曾邦翰金光輝

  列傳一 宦績

  列傳二 武功

  列傳三 忠烈

  列傳四 孝友

  ·列傳一宦績

  宋

  林棐,字彥忱;店裏人。登元豐八年進士第,通判沂州;以治河勞績,遷郡守,部使者薦拔大府(「縣志」作太府)少卿。有詩文行於世。祀鄉賢(「府、縣志」、「鷺江志」)。

  薛舜俞,字欽父;嘉禾里人。紹熙元年進士,教授南劍州,未任。三府交薦,差江西漕司幹官;堂審除吏部架閣,以言者罷。後起江東常平幹官,與其長李道傳賑荒,多所全活;改知金華縣,守督宿逋苛峻,舜俞引誼力爭寬期示信,民悉樂輸。罷歸,卒。

  舜俞問學淹貫、議論磊落,挾負才氣。仕數齟齬,里居教授;門人多通顯。著有文集及「易抄詩書指」三百餘卷。祠鄉賢(「通志」、「府、縣志」、「閩書」及「道南源委」原傳)。

  薛舜庸,字惠父;舜俞弟。紹熙四年進士,調龍溪尉,改分寧丞。嘉定間,知古田縣。民間牛死,例輸錢於官;舜庸嘆曰:『民不幸喪牛,又責入錢,是重困也』!立命除之。增廩餼,建閣藏書,以惠生徒。通判興化軍,未任卒(「通志」、「府、縣志」)。

  明

  王讓,字丕承;崙後人。永樂二十年壬寅同安歲貢,授廣東提舉司員外郎。子欽星,南海教諭(家乘)。

  張悛,湖蓮保人。正德間,以歲貢授徐州訓導。持守貞潔,誨人有方;徐士頌之(「閩書」。「縣志」及「鷺江志」作張俊,任直隸南宮教諭)。

  林應,字子唯,號壁峰;塔頭人。貢生;有文名,楊逢春、傅鎮皆出其門。後為湖州司訓;居九月,以母喪去官,士人走送,多泣下者。旋改彭澤,卒於官。所著有「四書解便覽」、「壁峰集」。子大時,有傳(節墓誌。杜榮撰)。

  楊逢春,字仁甫,號西渠;嘉禾里西厝人。嘉靖四年乙酉舉人,八年己丑進士。

  初授仁和縣;未任,丁外艱。起補崑山令,賦籍、獄牒不假胥吏;縣素號富饒,而逢春以清操著。吳俗:大戶領京運,邑令寓書權貴,金縑皆大戶為備;逢春裁罷之,民以此感。逢春最深,行取至部;以錢糧不及緩三年,乃得南京浙江道御史。痛惡依阿淟涊之習,抗疏論兩京九卿大臣之脂韋者十餘人,劾退挾賂奔競之濫得官僚者。又陳江北屯田利弊。巡視江南倉,汰黜貪庸,風采振竦。擢廣東按察僉事備兵。嶺南疆界遐曠、猺獞蕃育,將玩卒惰,白日剽行旅。逢春首責郡、縣修政息民,易將選卒,授以方略,賊發輒得,夜戶不閉。事無畏難,諸所剔蠹甦民,雖不屬己,亦毅然任之。丁內艱,復補四川僉事,專管鹽屯。豪右猾吏穴之,為綜刷成額,按籍考要,偽巧無所飾;課入日進。時敘州戎縣都蠻叛,肆行殺掠,邊無居人,逢春獨抗言禦取之策。撫、按會檄委辦,度險要,分兵進剿,陽撫其四鄉,以剿二鄉為師名;果得四鄉最桀者四十人以來,盡殲之。用是兵入有功,俘斬千計。擢湖廣參議,分部潭、邵之間。平賦分役、節冗興教,凡所當為,悉力從之;縱有犯忤,不恤也。

  性孝友,不立私財;居鄉敬老慈幼,不以貴倨,鄉人悅慕。陞雲南按察副使,未任而卒於湖南,民走哭相踵。喪歸,罷市轝聲以過,出境乃止。祀鄉賢祠(「通志」、「府志」、「閩書」;參王遵巖「文集」)。

  傅鎮,字國鼎,號近山;中左所人。嘉靖七年戊子舉人,十一年壬辰進士。

  由行人,授南京御史。疏諫聖駕數幸山陵,世宗嘉納。有守璫潘真挾私亂政,凌虐軍士;鎮言真不當以嬖倖開利竇,殘朝廷赤子。請按真姦贓,果驗,逮治之。已念母病,請歸。旋補廣東道御史。二十年辛丑,北兵大掠三晉以西地,總督樊繼祖與諸將堅壁自衛,而先後報首功至五百餘級。鎮疏其欺罔,言盛張功伐,實未嘗與敵戰;奉旨勘問,果如其言,褫繼祖職。武定侯郭勳之獄,事下錦衣;孫綱推問受賄,歸獄。何英等以脫勳罪,有旨覆治。鎮坐勳、綱交私罪,餘分別寬貸之。出按雲南,會母卒;服除,補職巡真定,又巡山東。屬妖人謝漢、商大常作亂,擒獲黨與甚多,郡縣概具獄磔;鎮論殺首惡,餘脅從者三十餘人悉放去。入署河南道,掌計事;嚴相嵩欲黜觀察使一人,鎮不從,憾之。出為河南副使,有治河羨金二千餘悉封識之,庫中人指其金曰「傅真金」;從鎮名,表其廉也。轉廣西參政、浙江右布政,遷湖廣左布政。鎮在粵西時,有議逐流民者;鎮曰:『彼亦民也,況間有師儒、醫卜、商賈之屬,可稗我民;奈何驅之』?既轄楚,進南右都御史,提督操江。尋,以病乞歸。

  鎮為御史,凜凜風裁,貴戚豪強斂手;時目為傅虎。及行法停讞出於仁恕,人多德之。敭歷藩臬,漸致大位,中外倚重焉。萬曆中卒,賜祭葬。祀鄉賢。弟鑰,有傳(「閩書」、「通志」、「府志」)。

  林大梁,字以任,號雙湖;應從子。授業於應虀鹽,攻苦;嘉靖十六年丁酉,舉於鄉。

  授寧海縣令。縣無城郭,與黃巖接界。倭寇黃巖,大梁日夜傭工築城,樹柵其上;編丁壯,訓練固守。倭至,令守者無譁,臥旗偃鼓伺之;倭疑有伏,逸去。方聞寇時,請築城;比報可,而役已竟,胡宗憲上其事。時有私為大梁計者,曰:『凡授直,役十私其三以為他費』。大梁瞿然曰:『吾以利民,豈肥己哉』?更擇一謹愿者司出納。工竣,絲毫無所取,民咸德之。歲時或有餽獻,受其細者,曰:『縣令與民親,上下交際,情不能無;吾不敢矯意以拂其情也』。嘗出視役,雨雪凍甚,役者求酒;大梁即令將酒至,各與一大觥而與之同飲焉。寧海至今以陳(名缺)、唐(名俟考)、林稱三賢,蓋陳不增賦、唐以均糧、林以築城也。官寧海八年,調化州,又調考城;以得罪中貴,罷歸。

  子雲映,萬曆十七年乙丑歲貢。官建寧訓導,題齋壁曰:『行事勿令琴鶴笑,存心須與鬼神知』;為多士所矜式。孫志遠,進士;自有傳(采家乘)。

  池浴德,字仕爵,號明洲;中左所人。嘉靖四十三年甲子舉人,明年成進士。

  授遂昌令。父戒之曰:『吾家世積德,兒曹努力為清白官』。至則為文誓神,期不負蒼生。設防守、置木皁、澤枯骨,多異政。故事:郡守朝正京師,里甲斂百金為贐;浴德代守卻之。會新守至,搜舊案山積,前令不能決者;日下檄追督。浴德檢三百餘案,分別年次輕重平反,勒為數冊上之,逮系悉空;守大喜。追徵則詳揭賦額於衢,寬以限期,不事桁楊;人爭樂輸。盜者給以業、賭者榜其家,舊習丕變。初,遂民往衢開礦失利,起為盜。上官申禁:凡入衢者,須有縣符;無則以礦徒治之。後衢與遂民仇者,皆指為礦徒,送之官,無一脫者。浴德白於衢道毛某曰:『一里往來,豈能遍給;十室忠信,豈盡礦徒』?毛立弛其禁。民至訟庭,一毫緡鍰不入官;只袖米半斤,即可結案,咸稱為「池半斤」云。鄰邑有難決者,悉檄剖之。丈量議起,編派既定,有以多為寡者、有全畝隱匿者;先拘豪家置之法,懼乞再丈,許之;無一差漏。有浮額者充學,以贍貧士。縉雲諸邑爭告當道,請浴德往丈;編法如遂,百姓歡欣。擢南吏部考工主事,民赴臺乞留編賦;四閱月,彙成黃冊,乃就道。老幼擁繞易靴,輿不得行,壯者奪舁夫爭肩之;至龍遊,萬人曳舟,三日不得發。夜半解纜,哭聲遠聞。眾為蓋石亭於西明山水滸,曰「曳舟亭」。後祀名宦。

  至南都三月,轉北吏部稽勳司。丁外艱,抵家僅餘四十五金。母曰:『諺稱縣令為銀樹花;吾子一樹,乃無花果也』。起補原官;清介端嚴,無敢干以私。遷考功員外,陞郎中;調護士類,常與相張居正相左。會汰天下冗員,居正戒部:汰其人,不復職。浴德竭力調停,得不汰者十二、三。有楚司理趙某行取入京,為南部所揭,居正欲斥之;力持不可。居正趣益急,浴德稱疾;而太宰竟逢相意罷之。轉太常寺少卿,有冊封之命。

  事竣告歸,屢徵不就。諸當道海上事宜皆就決,知無不言;奸宄斂跡,盜賊相戒不入境。家居三十七載,布衣蔬食。自課諸子,嘗曰:『讀書豈盡取科第?時時照管此念頭,無負天地、祖宗,便為天地肖子』。人稱明洲先生。所著有「空臆錄」、「懷綽集」、「居室篇」。年七十九,卒。卒日,大星自南墜有聲,山鳴三夜,城北大石忽摧;人謂是其應云。祀鄉賢。

  子顯京、顯方;顯京自有傳(「閩書」、「府、縣志」、「晃巖集」、「處州志」)。

  池顯京,字致夫,號念蒼;浴德子。萬曆三十七年己酉舉人,授和州知州。有牛稅,歲入千金;胥役又故橫暴,一紙下鄉,輒盡中人數家之產。顯京至,首革之。旋忤巡按崔呈秀,劾罷。起補湖州通判,督運入都;屬有兵事間阻,囏阨始達。轉懷慶同知,以前運稽期,被議解組。顯京善文章,精草、隸,畫尤絕倫;晚喜禪學。三任皆腴地,而袖風載月以歸。家居二年,卒(「府、縣志」;參「晃巖集」)。

  池繼溥,太常浴德孫。康熙二十九年庚午舉人,曲周知縣。著有「然齋詩草」四卷(「府志」)。

  楊喬椿,蠔頭人。萬曆十年壬午舉人。初令東流,矢志清白。一日,署中米盡,時已初昏,不欲啟門,第令家人供麵而寢。屢□□守山東平度州,在州清淨,竟卒於官。兩任牧令,歸橐蕭然(「閩書」、「府志」合參)。

  陳則采,號對墀;官兜人。年十二,冠童子軍。萬曆十九年辛卯,舉於鄉。初令應城,以終養告歸。復任揭陽,首敦學校,造就人材;熊汝霖、郭之奇皆所賞拔。有惠愛,揭人立祠祀焉。遷王府長史,不赴。卒年六十九(「府、縣志」)。

  林應翔,字源澠,號負蒼,後更號止巖;嘉禾里人。萬曆二十二年甲午順天鄉薦,明年成進士。

  知永嘉縣。歲苦疫,春夏尤甚;骨肉周親不相顧,為申收恤之誼。歲旱,縞衣躡屩禱五十里外,甘雨大沛。時採礦中使至縣,多方阻之,民賴以全。丁外艱,起補京山;巡歷勸課,停車決訟。楚藩構逆,郢中騷動;練兵葺城。遷南戶部郎,督儲鳳陽。出守汝寧;汝、黃之交有逋逃主號自在王,應翔殲之,而瀦其室。調廣州,決積牘千六百,平反死獄八十餘。一日,以閩、廣開糴爭議,棄官歸。復起守衢州,修郡志、造樹建塔、崇宣聖之後、卹趙清獻子孫貧乏者;為龍遊民陳利病,罷協濟米本色;訪擒劇盜滕奇兄弟,覆其巢。開化有盜程五龍等戕殺官兵,使者發兵捕治,近村民惶惑,鼓噪逐之;兵歸告使者:『村之千餘家,盡勝、廣也』。應翔曰:『無恐』。獨入巢,縶其酋,烏合悉散。良民得全,肖像祀之。遷湖廣副使,未之官卒,年六十二。

  應翔好道術,兼通釋氏。嘗自為「念不先生傳」,謂其為文不古不今,功名不沉不浮,仕宦不穢不清,治產不縮不盈,軀貌不高不低,才情不巧不癡,於物不擾不撇,於人不冷不熱,里評不善不惡,人品不雅不俗;死即以志我,毋求他人為也。其文奇矯變化,不可方物;「何鏡山集」多載之。所著有「止嵒存稿」。祀鄉賢(「閩書」;參「何鏡山集」、「清白堂稿」及「府、縣志」、「通志」)。

  林宗載,字允坤,號亨萬;塔頭人。萬曆三十七年己酉舉人,榜名鬷言。四十四年丙辰進士。

  初令浮梁。有無賴,緣璫棍獻民間田產,假為上用;一邑惶駭。宗載察其奸狀,置之法;釐剔糧弊,人服其精明。

  天啟初,以治行,入為兵科給事中;歷戶、刑左右,進戶科都給事。時邊費無度,山海餉費月二十九萬;宗載請旨查檄,省去七萬。又疏『因餉檄兵、因兵檄官』,侃侃切中時弊。進太僕卿,攝太常事。莊烈帝即位,祭告郊廟、陵寢諸大典,皆宗載秩之。陞太常寺卿。

  疏乞終養歸,書「還淳」二字於里閭,優游泉石者十餘年。著有「觀海堂平平編」,蔡復一為之序。年七十卒。祀鄉賢(「府、縣志」)。

  國朝

  池繼善,字曦侯。康熙四十七年戊子舉人。授達州州同,丁艱;起補原官。前後兩任有惠政,卒於官。歸櫬無資,士民爭賻之。「達州志」稱其學問淵深、經術優裕,割俸改建崇聖祠,講授子弟,多所成就云(「府、縣志」、「達州志」)。

  林雲嵐,字龍輔,號定軒;嘉禾里人。康熙五十六年丁酉舉人,授江西瀘溪知縣。潔己愛民,興利除弊。邑有漕米三千,舊例:米一石折銀七錢,納官代辦;後價昂,官藉以侵牟。雲嵐申詳當道,奏准定例,自此民免其累。乾隆八年,江右大荒,民取泥充饑,名曰「觀音粉」。嵐勸富民捐榖以濟;又申請常平積貯,例糶三存七,權改糶七存三。多方籌畫,饑民以安。卒年六十一(「鷺江志」)。

  葉沈翥,字季翔;蓮坂人。少頴異;甫十歲,客有不識窮蟬事者,翥曰:『得非史所稱舜之祖乎』?雍正四年丙午舉鄉貢;補武平教諭,清儉自持。縣令章文瑗集古贈之,有『舉代推高節,儒林得異才』之句。尋以年老致仕,足不出戶。卒年八十有二(「鷺江志」)。

  葉其蒼,字子遠,號鴻齋;蓮坂仙樂人。雍正五年丁未歲貢,任連江訓導。在官十二載,勤於勸課,寒士依為慈母。及歸,攀戀如嬰兒,歲時存問不絕。先是,葉姓分南北房,不建祠;其蒼諭以「敬宗合族」之義,遂合建焉(「鷺江志」)。

  林翼池,字鳳賓,號警齋;塔頭人。雍正十年壬子舉人,乾隆十年乙丑進士。選湖北來鳳知縣。苗疆新闢,未有城郭;甫下車,即請建城郭。設學校,躬親考課,教以詩書,而民知學。其俗:聘禮以雞酒為定,強婚悔嫁,往往滋訟。頒示婚六禮書帖式,而民知禮。居父母喪者,既除服,焚主滅祀。教以設龕藏主,歲時致祭,而民知孝。邑苦食鹽價倍於米,商人年繳例金八百兩,卻不受;勒石平價。縣毗接酉陽州,爭地仇殺;釐定其界。邑未有志,捐俸纂輯,獨出手裁。以母老乞歸,百姓攀轅祖餞,累月不得行。著有「尚書捷解」、「讀史約編」、「鷺洲拾草」、「遠遊閒居草」、「知以集」行世(節「縣志」)。

  劉承業,字垂恢,號鶴田;岐西保人。乾隆十三年戊辰進士,選鉛山令。邑饑,奉檄發粟三千石行賑;自以拯濟不敷,發六千石,捐俸墊補,民沾其惠。鵝湖書院為朱、陸講學之所,重新之,捐膏火,興文教。性耐煩劇,凡有審斷,無論寒暑晝夜,不求自逸。有民婦被污不就,憤恚自盡;翁受賕,以溺死鬻獄。承業廉得其狀,置之法;為婦請旌。卒於官。承業工書、能詩。

  子啟熊,字幼癡。少有才名。嘗命撰巡道德泰壽詩,一夕成六十章。年未三十,醉後失足墮井死。著有「晞窗吟稿」、「夢亭賦草」(「縣志」;參家乘)。

  倪邦良,字耜南,號深田。乾隆十七年壬申舉人。祖籍晉江;父都督僉事乾培遷鷺門,與提督鴻範為從兄弟。一門以武功顯;而邦良好學,選瓊州定安令。瓊孤懸海外,民黎雜處;邦良拊循有方,汲汲以愛民興學為務。大吏方擬報最,丁內外艱回籍,年五十一(凌翰採)。

  王鳳來,字瑞周,號竹山;龍溪新岱人,遷廈門石埕。幼從父遊臺灣,入鳳山縣學。由貢生,補漳平訓導。陞蘇州府同知;監漕儲、押運艘、督採塘石,經理客逋。太湖多支港,宵小易潛;大吏調鳳駐之,奸民斂跡。踰年,遷刑部員外郎,授懷慶府知府。懷慶民苦河淤,爭水致訟歷百餘年。鳳來規畫開濬,率河內、濟源二縣發丁夫決壅塞、引沁水通其流,河以開廣;二縣田悉變為膏腴,民德之。郡有懷仁書院,課士月必親至,擇尤異者獎勸之。是科登賢書者十一人,而書院居其三;翰林衛肅,其所拔士也。後轉兵部武選司員外郎。以母老,假歸卒。所著詩文集各以所居名,藏於家(「鷺江志」)。

  黃克明,字詔卿;張厝保人。廩貢生。嘉慶間,任永春學正。州有梅峰書院,倡捐膏火,延師課藝;知州汪楠為文紀之,士人歌頌。改泉州教授,得士望。後退老家居,以壽終(孫雲鴻、林焜熿採訪)。

  ·列傳二武功

  明

  池兆銘,其先長溪人。永樂間,從征沙縣寇,敘功授永寧衛中左所總旗,遂為廈門人;太常浴德其裔也(「晃巖集」)。

  國朝

  王志,字拔葵;外清人。康熙三年,率眾歸命,授參將。從征岳州、四川,擢副將,加都督同知銜。尋令有功名者赴部推用,遇部駮,滯留京師多年。值往□□,奉特旨赴玉泉山校藝,賞賚有功。從征□□,賊目伊立喀申降,歸補廣信參將,多所興革。推升銅仁副將,再調劍州。以年老,乞休。陛辭,上解所佩刀賜之。卒年七十五(采「墓志」。浙江巡撫王昭度撰)。

  陳倫炯,字次安,號資齋;同安高浦人。由諸生得蔭。後居廈門。

  父昂,少孤貧,習賈;往來外洋,熟悉海上形勢。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征臺灣,聞其名,召與計事;指畫南北,風信、港澳、險夷瞭如指掌。置麾下,參密畫,定計以南風攻澎湖。及戰,身自搏鬥。又奉令出入東西洋,訪鄭氏有無遺孽,凡五載。敘功,授蘇州城守遊擊。尋調定海左軍,再遷至碣石總兵官,擢廣東副都統。劾天主教異端惑眾,隱憂剴切。又見沿海困於洋禁,謂其子曰:『濱海生民業在番舶,今禁絕之,則土物滯積,生計無聊;未有能悉此利害者,即知之亦莫敢為民請命。我今疾作,終此而不言,則莫達天聽矣』。年六十八卒,遺疏以聞。

  倫炯齎疏入都,充侍衛長。身玉立,鬚眉整然。嘗扈從,上顧問外夷情形,奏答明晣,按輿圖籍吻合。六十年,朱一貴陷臺灣;承清問,奏曰:『烏合耳,刻日可平也』;詳陳所以易平狀。及平,賞賚有差。是年,授臺灣南路參將;請建鳳山縣城,撫緝瘡痍,整理有方。晉安平副將;築海岸,護安平城。憫死事者,建五忠祠,祀許雲以下五人。補總兵;勵己率屬,時有「總鎮清廉補破靴」之謠。調鎮高廉雷,因事降調,署浙江大荊遊擊;補澎湖副將,調狼山、蘇松諸鎮。在蘇松,為崇明人廓清數十年匿糧積弊。乾隆七年,提督浙江。購小白山,瘞閩之客死者;建資福菴,置田為祭費,閩人德之。凡五載,解組歸。卒年六十四。著有「海國聞見錄」行於世,采入「四庫」,海疆要書也。

  其弟芳,字名侯;官碣石遊擊。性嚴毅,軀幹魁偉;能挽數石弓。為把總時,諗鹽捕以私鹽誣人,動輒破人產,罹刑獄;白於當道,力除之。調吳川遊擊。有造「孩子酒」者,取胎孩投糟中,吸其氣釀為酒;謂可補元氣,盃直錢百。吳川孩提罹其毒者,無慮數十百人。事覺,吳川令薄罰釋之。芳聞,奮臂曰:『此何如事!不除其人而絕其害,非夫也』。立揭於兩府,照採生折解,置極刑;父老傳其德不衰。後以病免,年四十六而卒。

  芳子壎,字仲篪。以伯倫烱移廕,補福建水師守備;陞金門遊擊,調臺協中軍。俸滿,授烽火參將,調廣東大鵬。以薦,晉香山副將。地當廣海門戶,西南諸番舶所集澳門,紅夷室家雜處,撫綏為難;其外零丁諸洋,汪洋無際,奸民哨掠,聚散靡常,莫可蹤跡。膺是任者,率以罪去。壎內克彈壓、外勤巡緝,夷民均安;洋盜相戒不入其境。及巨盜曾德度案發,沿海文武被議,而香山獨宴然;壎之力也。壎生長將門,雙目炯炯,善騎射。性溫雅,所至與諸有司和衷,軍民相得。歷署左翼碣石總兵官,有祖父風。年五十三,卒於官;未竟其用,時論惜之(參「府、縣志」、「海國聞見錄序」、「鷺江志」)。

  論曰:陳氏父子,世以韜鈐勳業顯。其大者,開洋一疏,非通達時勢、熟諳夷情者,不能言;觀其臨沒數語,亦見忠君愛國之誠矣。倫烱著為成書以公世人,宜其子孫世守之勿失也。

  魏國泰,字德良;翔風爐前人,住劉五店。有膽略,補水師提標把總,遂家廈門。康熙六十年朱一貴倡亂,國泰奉檄征剿,多所追殺。臺灣平,歷陞洞庭副將;潔己奉公,兵民不擾。嗣陞金門鎮總兵官;未赴任,會貴州苗變,檄赴鎮遠協剿。時苗勢猖獗,夜襲鎮遠;國泰計兵在外分防,城中只有四十人,乃預出城伏兵擊之;苗望幟卻走,鎮遠之人賴以安。平苗後,赴金門。乾隆元年,以軍功賜俸。在金門五載,裁罷陋規,歲不下千金;調碣石鎮如之。後補廣東右翼鎮,未赴任而卒。

  子文偉,廕生,補守備;任廣東順德協副將(「縣志」)。

  胡貴,字爾恆,號潔峰;居懷德保。少有智略,習韜鈐、精騎射,留心水務,風雲、氣候、港■〈氵义〉險易靡不周知。

  由行伍,授水師把總,洊擢守備,陞南澳遊擊、玉環參將、閩安副將、蘇松潮州瓊州總兵,廣東提督;調浙江一載,仍調廣東。歷官三十餘年,革陋規、勤訓練、嚴巡哨、慎舉劾,於救災、弭盜尤加意。

  在蘇松,督運漕糧十萬石來閩賑饑,至溫遭風,得無恙回。崇明,其鎮地也,狂颷陡發,海水驟漲,漂沒廬舍、人口盈萬。貴亟商崇明令發賑,令以未請為辭。貴曰:『民死在頃刻,豈能俟報!有譴,吾自當之』。即開倉賑濟。又慮邑員少,勢難周;遍令標屬四十餘員協同分賑。眾有難色,毅然曰:『若等非以衛民乎?倘賑有不周,因而致變,若等能宴然乎?文武一也,爾等各盡其心已耳』。又請撥帑金十八萬、倉榖二十八萬,並截漕接賑,民賴以安。

  在粵東,值王亮臣等倡亂。飛檄邊界預截逃路,分遣部將往增城、虎門華峰、藍汾二山諸要地搜緝;而增城在萬山中,尤緊要,亟勒兵策馬馳鎮之。適總督阿里袞亦至,分路進搜,一從華峰入、一從藍汾入,諸賊次第捕獲二百餘名。與阿里袞籌善後策。

  事聞,加秩。卒於官,予祭葬,加贈一級,謚「勤愨」。子振聲,自有傳(「府、縣志」)。

  論曰:朝廷設官,用以綏輯斯民也;豈以文武異哉?觀其賑崇明,不以武職引嫌自避,卒為之請帑、請粟而共成之;其識量有過人者。

  林時葉,廈門人。康熙六十年,以把總隨總兵藍廷珍蕩平臺灣朱一貴,分剿北路逸匪,從大排竹、土地公崎進搜三層谿諸處;縋幽破險,與署守備李郡會兵小石門,燬其草寮窟穴,餘黨悉靖。累官廣東平海參將(「東征集」、「平臺紀略」)。

  楊超,字群邁;廈門西門外人。少遊臺灣,入邑庠。值林爽文煽亂,招募義勇,畫贊戎行;功授六品銜,從恢復鳳山。以海東掌教曾中立薦,即奉檄權攝縣事。殘破之餘,問疾苦、弔死傷;方垂意撫綏,越七日疾作而卒。

  弟繼芳,監生。亦倡率義民禦侮有功,給千總劄,補臺灣北路千總;卒(家乘)。

  陳文會,廈門人;監生。林爽文之亂,大將軍福康安統兵進剿,駐節鷺島;文會獻策軍門,從師東征。舟集鹿仔港,遣文會登岸招撫;良民聞風爭款,脅從多散,遂奏蕩平之績(採「臺灣縣志」「福將軍傳」)。

  陳啟良,店前人;候選布經歷。嘉慶十年,遊臺灣。值洋盜蔡牽竄入鹿耳門攻城,啟良請建木城於海底;巡道慶保韙其議。啟良力任事,兩晝夜城成,遂與洪秀文、郭拔萃輩分領三郊旗,日率義旅拒守;畏賊逼多走,獨啟良不去,卒碎賊巢,焚洲〔仔〕尾。當賊屯踞時,募能殺啟良者予萬金。學博謝金鑾詠其事云:『木城百雉海東隅,危難方知偉丈夫;惡耗翻成名節在,萬金為汝市頭顱』。賊平,議敘五品職銜(采「臺灣縣軍志」「藝文志」)。

  林奎章,字達卿;張厝保人;歲貢曜華子。少遊臺灣,入邑庠,試高等。與修邑乘,鄭兼才學博稱其公慎。

  嘉慶十年四月,蔡牽入鹿耳門,郡城戒嚴。當道諗其才,命協守大西門。門迫海岸,最險要;奎章防守無失。賊遁去,知縣薛志亮禮勞有加。牽涎臺灣,十二月復自南下,從洲仔尾登岸圍城,山賊應之。奎章守大西門如前;時各門俱閉,獨大西門放民樵採,日出入數千人。恐奸宄乘間入,雕木戳、加硃印驗識之,日一易;奸無所容。已見民情動搖,乃散家資招募鄉壯。初六日,賊攻北門,謂遊擊吉林阿曰:『賊本烏合,初到挫其鋒銳,即靡矣』。引所部直衝中堅,官軍左右掩擊,大敗之;賊氣奪。巡道慶保以奎章所募一旅銳甚,令守陴。自小東門以至大北門,奎章晝則當門詰奸、夜則登城守禦。賊嘗一再攻小東門,連殺退之。十九日,從吉遊擊轟之大南門,斃賊尤多。二十四日,總兵愛新泰戰柴頭港;奎章聞砲聲,率眾疾馳,抄出其背橫擊之;賊不虞援師之至也,遁去。明日,追敗之;燬其寮,多焚死者。尋復大集,明年正月五日復敗之大南門。越日,突出小北門,直搗馬房山,焚其寨。乘勝追過山後,身衝矢石;丁壯感奮,各出死力,賊大潰。自是追剿至五妃廟山,再殲之。屢戰皆捷,而洲仔尾一役破穴犁巢,俘斬無算,功尤多。賊竄南路,隨官軍窮追,戰於桶棧;大獲,賊始颺帆去。五月,牽復入鹿耳門。知府高叔祥禮致之入,曰:『大西門鎖鑰,又屬君矣』。奎章慨然,請獨當一面。會官軍率舟師至,亟僱■〈舟彭〉船要截北汕,生擒賊目王藍置於法。

  奎章沉靜有謀,三年四守要隘。如郭丁冒鄉勇、黃迫假營卒、李本福潛通內應,率盤獲,消禍萌;辨出可疑者又八百餘人。水陸十餘戰,未嘗僨敗,勞績特著。有齮齕之者,奎章負氣自明,將軍賽沖阿檄給六品頂戴。後回廈,卒(案牘。林焜熿采)。

  孫全謀,字元臣,號澹亭;漳州龍溪人。其先山西,居永濟。曾祖維福征噶爾旦,功加都司;借補福建汀州中營把總,因家於閩。全謀七歲失恃,家素貧,無期功近親可謀飦粥者。比長,益落魄。嘅然曰:『吾將種也,當橫戈海上,立功名耳』。乃移家廈門,投水師入伍。以勞績,拔本標千總,累遷遊擊。

  乾隆五十一年,臺灣林爽文滋事。從福文襄渡海擊賊於三坎店,砲傷胸,暈絕;既蘇,裹創再戰鯽魚潭、姜市。又以前鋒援嘉義,戰益力。擢廣東大鵬營參將,晉羅定協副將,賞戴花翎;福文襄奏請調臺協。未幾,林逆就縛。

  乾隆五十七年,授江南蘇松總兵。明年冬,丁繼母憂,回閩。未終喪,而浙洋告警,起為黃巖總兵;於定海洋擒盜首陳言等、臺灣洋獲盜紀夢奇等。嘉慶元年,在溫州玉環洋,獲盜吳佛四等;至潭頭洋,燔盜首陳阿寶等,臺郡帖然。巡撫吉慶壯之,餽衣裘、贈千金,全謀悉散之士卒,身無私焉。

  嘉慶二年,授廣東提督,轄水陸官兵。時徐添德煽禍,全謀遣兵平之。七年秋,擒陳爛屐四於博羅。八年春,誅黃亞程於永安。朝廷加騎都尉,世襲;復給六品廕生。粵洋浩湧無際,外通交州,蜑戶易誘以為變,如張保仔、烏石大、東海伯尤桀黠者;閫帥多因之褫職。九年秋,被議,降都司。訓練水軍,在洋三載,計獲盜魁吳亞球、郭婆太等十數,盜夥千餘,舟百餘,器械無笇。十三年,授左翼總兵,旋復提督官。全謀以張保仔擁賊船二百,思以計取之;冬十月,困之於赤瀝角,方合圍,我師少,全謀當先壓其陳,後無繼者,風大作,賊潰圍奔。全謀曰:『師不用命,將之罪也』。提鼓申之。十一月,追至急水門大剷洋,砲火轟烈,殲賊六百餘人,降其魁。先是,總督百齡以赤瀝角之役聞,有旨革職拿問;洎以捷音聞,命留粵效力。賊始為飛語中全謀曰:『是役也,孫某受萬金,故縱使遁』。詔問百齡,百齡奏曰:『臣聞賊懸賞,云得臣頭者予二萬金、得孫全謀頭者予萬金,不聞其受賄也』;且力言全謀必辦賊狀。遂以為總統,故所向得成功;而烏石大尚猖獗。十五年夏,督師西下電白洋,與賊遇;擒朱亞寶等一百三十九人,獲船四百;追之儋州外洋,盜船銜尾來,我師一以當百,聲撼怒潮,盜船俱碎。全謀專注首賊,身先躍入盜船,弁兵踵之,生擒烏石二、烏石大、烏石三等四百三十九人,逆黨落水者無算。賊首東海伯聞風破膽,率眾四千餘丐命,籍械入官,受之以歸。總督百齡備奏全謀功,賞還花翎,遷陽江總兵,復世職騎都尉。二十一年,授廣東水師提督。命下,而全謀以患暑卒於官;年七十三。全謀當敵勇、臨財廉;帥粵最久,戰功最多。承恩無驕氣,獲譴無怠心,信賞必罰,士爭用命。專閫二十年,大小百餘戰,蹶而復振,以功名終。

  孫雲鴻,以廕生,用通判;後改襲騎都尉,隸水師(采「墓志」。福州編修趙在田撰)。

  陳逢時,霞溪人。弱冠,充伍水師;拔提標外委,擢把總。

  乾隆間,臺灣林爽文亂,隨師東征。五十二年二月,會於大湖;賊屯眾草尾店,官軍力攻之,九突其陣。洲仔尾、鯽魚潭、姜市諸役,皆奮銳前驅。已援諸羅,時諸羅圍久,逢時至,並被圍;凡四閱月,糧盡,軍士饑疲。賊數撓我,猶日與角鬥;身經三十五戰,嬰城共守。大兵入,圍解。明年正月,隨參贊海蘭察攻克牛莊,進搗加茇莊,生擒賊目葉吉,南北路告平。後復有攻捕海賊之勞(營冊。林焜熿采)。

  林六韜,廈門港人。大軍進剿林爽文,先以押運火藥勞,拔中營外委。嗣是彭厝、內垵、籐頭,屢捕洋盜。粵艇方熾,時遊奕閩、浙海濱。嘉慶元年七月,率兵船隨遊擊陳名魁擊之青水洋,衝鋒過船,斫斃多賊,生擒賊首羅阿義等,餘匪竄入浙界。跡至潭頭洋,攻敗之。艇賊目吳興信以驍健聞,十月,猝遇諸獺窟,輕銳剽疾,幾脫去;六韜佔上風,縱橫與角逐,竟縛以歸,並系夥黨多名。明年秋,戰於竿塘;與水師營千總王得祿張兩翼夾擊,大獲,拘沈阿喜等,先後擒獲百餘名。擢補金門右營把總,遷安平千總;卒(營冊。林焜熿采)。

  李得勝,先居金門,移廈城;隸漳浦籍。由行伍,累擢水師提標後營守備。

  乾隆間,兩帶鳧水兵赴浙水操,賜銀幣;又從將軍常青東剿臺灣林爽文。時海盜乘間起,奉檄率水師防堵鹿耳門;五十二年秋,擊之涵西港,獲其五艘。奸梢李炎渡、張桃等二百餘人欲竄內地,方出鹿耳門,盡擒得之。小除夕,賊迫郡城;得勝在洋瞭見四鯤身火起,揮兵登岸夾擊,賊引退。明年正月三日,戰竹仔港,皆捷;復在打狗港擒林振等。經二十餘戰,以功授南澳左營遊擊。凱旋,調水提標後營;獲洋盜彭庇等六十餘名。陞乍浦參將未赴任,以前防蚶江失察偷渡,貶秩留任。

  嘉慶元年,補水師提標參將。八月,擊賊井尾洋,殲斃無數,生擒陳壘等,獲舟三,餘匪狼奔燈火垵,復為陸營截擒靡脫。越月,北巡草嶼,擒陳科科等,獲舟二。陸鰲之戰,轟擊粵盜,殺傷甚多,遁去;皆與金門鎮李南馨軍相犄角。五年十月,安南夷艇據蘇尖,率舟師擊之,破其船二;盜首梁阿五等被俘,並系其妻孥。旋以蔡牽入大擔,降千總;洊復原官,護金門總兵。陞瑞安副將,未任,卒。

  子文瀾,官守備(營冊。林焜熿采)。

  李漢升,住廈門;晉江籍。偉軀體。乾隆五十一年冬,從征臺灣林爽文,先後三十八戰;以藍翎換花翎,累陞澄海副將。

  嘉慶七年秋,從提督孫全謀平博羅縣賊,授碣石總兵官。旋因脫犯落職,謫戍;三載釋回,出洋隨緝,漢升感奮。嘉慶十七年七月,遇賊烏坵;彈矢騰鍧中,持牌刀躍入賊船,格殺、生縛鄧石等以獻。越月,復擒陳登於小麥洋;拔把總。十九年七月,有盜伺劫硿口洋,攻獲其船。盜泅水遁,漢升擊楫追之,竄伏山莽,搜擒賊黨朱天記。錄功補水師提標後營千總,署金門左營守備;移病歸。

  子飛熊,繼官守備(案牘。林焜熿采)。

  謝恩詔,號紫齋;住廈城。乾隆間,以征臺灣林爽文功,累官龍門協副將。嘉慶九年,陞蘇松總兵。海賊蔡牽竄入吳淞港,降都司,入閩調用。旋補黃巖遊擊,護瑞安副將。十四年秋,在漁山外洋從擊牽,奮勇鏖戰兩晝夜,牽赴海死;敘功,擢安平副將。陞黃巖總兵,署寧波提督。

  恩詔知書史,文移、箋牘手自起稿。性嚴察,所至湔洗積習,推引賢能。在龍門,曾建義學,延師教弁兵子弟及民之無力就傅者;人頌其德。提督吳必達、林君陞作「水師要略」、「舟師繩墨」,恩詔重梓以行,海上事取則焉。

  子天驥,守備(林焜熿采)。

  陳登捷,福山社人;副將萬山弟。兄弟並起戎行。登捷狀貌魁偉,履著戰功。嘉慶十四年,任玉環參將。漁山之役,從攻蔡牽;迫賊船,拋擲火斗、火砲焚賊船,牽落海死,舉船賊夥一百餘人並死。敘功,例陞副將,護黃巖總兵;卒。子尚忠,官守備。

  萬山子志成,任廣東達濠把總。以哨海,覆舟沉沒。予卹襲(張中丞奏稿及案牘。林焜熿采)。

  李尚華,家居廈城。編伍水提標,拔千總。嘉慶十年閏六月,從總統李長庚攻蔡牽於青龍港;十四年五月,從提督王得祿攻駱仔盧於白犬洋,並著勞績。大吏匯敘南北洋剿捕功,奏列一等。

  時海上盜魁略盡,餘賊吳屬尚肆陸梁。十七年五月,分舟泊硿口澳,擒其黨胡瓊,獲船二。七月,戰大麥嶼,賊敗竄;窮追至東鑊沖山,破其艦,生致吳九諸賊。不數日,復搗於烏坵;以火攻沉其艦,囚王鴿輩四十三賊。越月八日,擊唐沙伍幫匪於壁頭洋。再擊之小麥洋,獲賊四十六名,獲船四,砲械、火藥無算;總督汪志伊加犒贈焉。終金門右營守備(案牘。林焜熿采)。

  曾允福,同安人;家廈門尾頭社。嘉慶五年,入水師營為舵工。歷年駕船出洋,緝盜多獲,拔左營外委。

  十二年二月,在廣東泥濘洋,與蔡牽船對敵,石傷足。旋於目門洋,獲艇賊李五等八名。十一月,攻蔡牽於浮鷹洋,獲賊船,擒三十人,陣斬一人;股復被創。明年冬,擊獲小人幫;賊夥南下,隨金門總兵許松年攻斃賊首朱濆,敘功記名。十四年春,與戰於料羅洋,再擊之於小伯嶼,獲陳全等三名。遂由金門把總,洊擢閩安守備。獲賊竿塘,猝遭風落水,不死。授南澳左營遊擊,屢獲洋盜周阿泉、李帽蓆、陳阿啜、林狗、黃光、陳士安等。道光元年,署提標後營遊擊,護閩安副將,署提標參將。舉軍政卓異,調臺灣中軍遊擊。獲盜吳包舵、陳姿惜、黃菁等,擢艋舺營參將。卒於官(營冊。孫雲鴻采)。

  趙世芳,同安縣人;家廈門城內。嘉慶十四年,隨提督王得祿擊海賊鳳尾幫於海壇洋。又隨追蔡牽浙江黑水洋,鏖戰方酣,連擲火器燒壞賊船■〈舟皮〉樓,沉其舟。事聞,硃筆圈其名,賞獎武銀牌,擢把總。累遷海壇左營守備,率師出筆架山洋,緝獲王尚玉等五賊,拔出難民之被擄者。補福寧左營遊擊,署烽火門參將。以商船被劫,降守備;捕獲盜首自贖。丁艱歸,卒於家(營冊。孫雲鴻采)。

  蒲立勳,字樹亭;初名立芳。廈門城內人,入伍水師。嘉慶十一年,從提督許文謨擊蔡牽於臺灣有功,拔把總。十四年,從王得祿追蔡牽於黑水洋。得祿被創,督戰益急,立勳拔佩刀斫舷,呼曰:『今日不用命者,死』。以所乘艨艟撞牽船,船破,牽自沉;立勳受傷墮海,得救免。事聞,硃圈其名,補千總。歷官金門、廣東,洊陞溫州總兵;以母老歸養。道光十三年卒(採補)。

  ·列傳三忠烈

  明

  葉翼雲,字載九,一字敬甫;蓮坂侯鄉人。崇禎十三年庚辰進士。

  知吳江縣。故事:獄鑰掌於縣丞;多為宦要禁無辜者。翼雲清獄出之,徹丞鑰自掌,其害始絕。家事無大小,必手裁。值歲祲粟貴,奸民朱和尚乘機煽亂;佯示寬縱,卒掩捕無漏網者。朝中黨起,文選司吳昌時通盜,盜倚內援,剽掠無敢攖。翼雲密使尉擒之,昌時貽書為盜地,拒不聽;怵以危語,亦不為動。夏,蝗飛蔽天。翼雲按捕蝗法,謂於露翅濕濡時便;乃夜行田間,督從者協捕蝗。下令輕罪,以捕蝗數為贖。蝗患既息,繼以荒旱;步禱龍祠,日行數里。凡設廠施粥、買米平糶及浚河造船以工代賑,無不備舉。時國用詘,議者欲因畝加賦;翼雲條上其不便,縣省六萬有奇。十六年,東陽之亂,苕、禾兩郡大震。翼雲念戍守單弱,遷精壯,教以坐作擊刺;相度形勢,令城外四圍皆可馳馬,增築臺舍其上。晝則戎服閱兵郊外,夜則巡行闤闠間,偉然自成一軍。北都變聞,不軌者洶洶思亂;廉得其主名,捕殺之,一邑帖然。尤好獎拔才俊,培植士類。先是,吳民詣闕懇再留,巡撫祁彪佳上其治狀,巡按周元泰亦上言『葉令才,守為上上考』。任滿,將入都,以催科不及格,為吳昌時黨與所阻,乃寓寺中。吳民譁曰:『何忍以吾曹累我公,爭相輸納;不旬日,完二萬七千五百有奇。投櫃嬴餘,發修理承天寺,吳民建祠祀焉。臺臣嘆曰:『生祠、去思碑皆可作而致,惟卸事之官不事敲朴而完糧幾至三萬,非深得民心者不能』。起為禮部精膳司,轉儀曹,晉吏部清吏司郎中。以親老,乞歸。

  唐王入閩,擢稽勳司員外;以便宜視同安縣事,素服興師。城破,與其弟翼俊同殉難,闔門死焉。時年五十有二。國朝謚曰「烈愍」。翼俊以倡義兵,授監紀推名(節本傳,林志遠撰;並家乘)。

  葉伯奮,字復迅;官浙江樂清縣知縣。伯熊,字復文,貢生;任南靖縣教官(采葉氏家乘)。

  論曰:翼雲通籍後令吳江,計不滿三年,而適當其否,綏輯撫禦,整然有方;不可謂非才之裕矣。至今吳江之民祀之,宜哉。

  陳弼心,店前人。崇禎元年戊辰武進士。任南京都司,歷大同參將。甲申,殉闖賊之難(府、縣「選舉志」注)。

  葉爵,字尊侯;蓮坂人。崇禎十五年壬午武舉,歷官南京參將。後死難於許灣(林焜熿采)。

  國朝

  洪有禎,號亮士;嘉禾里人。授徒里,訓督甚嚴;父老以醇儒目之。歲丁亥,兵起,有禎從俠客糾海濱壯士,入守漳浦。城陷,被執。見大帥,挺立不跪。目直視,髮上指;旁執刀者皆靡。帥怒,命縛於市磔之,懸其首城東門。時當暑月,血色數日不變,青蠅毋敢集者。久之,一卒投其頭於濠;於是門卒皆病,中夜狂叫,若有物擊之者。乃相與求其頭,羅拜瘞之。

  有禎早歲工書,倣文衡山;賈人持售外國,得重價。歿後,隻字之遺,人爭寶之(「夕陽寮存稿」)。

  卓超,字峻巖;後路頭人,原籍興化。任水師提標外委。康熙二十二年,從施琅征澎湖、臺灣有功,授左都督。隨平岳州,陣亡,卹襲雲騎尉世職。後子孫式微,不復襲(凌翰采)。

  歐陽凱,字虞臣;外清人,漳浦籍。累官江西九江協副將,陞蘇松鎮總兵,功加左都督。

  康熙五十七年,調鎮臺灣。六十年四月,土賊朱一貴作亂,樹旗小岡山;遣右營遊擊周應龍領兵四百進剿,遣臺灣縣丞馮迪調四社土番隨之。應龍逗留不進越七日,宿南路營。賊合南路賊杜君英夾攻之,兵敗,賊陷南路營,乘勝攻府治。凱與遊擊劉得紫出駐春牛埔,晦日大戰,勝之,賊退屯竿津林。五月朔,賊黨數萬大集;凱躍馬衝突,兵忽內亂。百總楊泰綽號達家勇者,先通賊為內應,刺凱墜馬;賊刃交下,截其首去。

  得紫被擒,不屈;曰:『吾為命官,不得不死;但求埋吾帥尸,死瞑目耳』。賊聽其收埋,幽得紫於學宮朱子祠。會南澳鎮總兵藍廷珍統師恢復,執達家勇,付其子敏自行處死。

  贈太子少保,予祭葬,世襲騎都尉、恩騎尉罔替;祀臺郡忠義祠。初,劉得紫葬凱尸,失其首;事平,窮治賊黨,乃得之,葬於興化小鎮巖下。敏任碣石總兵官(「通志」、「臺灣志」、「平臺紀略」合纂。林焜熿采)。

  張養,字浩然;連西保人,海澄籍。水師後營把總。雍正十年春,臺灣北路兇番為寇,養奉委征剿。閏五月二日,屯營半線。未晨炊,番至。督兵轟擊被圍,馬陷野田不起;奮身步戰,殺番賊無數。忽流矢中鼻死。翼日,主帥令尋其尸,見養挺立野田中,兩手拔矢奮怒如擊賊狀。

  事聞,予祭葬,追封忠義將軍,祀忠義祠。子耀武,襲廕千總(孫雲鴻、林焜熿采)。

  黃海,靖山頭人,龍溪籍;副將隆子。任福建水師提標前營遊擊。乾隆三十四年用師緬甸,檄調閩粵水兵;令海分率往。至騰越,趨戛鳩江;登舟,方近新街,遇賊接戰。手殺兩賊,突中鎗,落水死。從行者中營把總黃得彰、前營把總張萬福及兵丁陳戰等八十七人,皆陣亡或被擄。外委鍾朝用回自老官屯,為陳其狀。將軍阿桂以聞,賜卹、予祭葬,廕子喬以守備用(案牘。林焜熿采)。

  楊起麟,號祥齋;閩縣籍,家廈門。以督標外委,中式乾隆十四年己卯科武舉。會試後,改隸水師。

  三十四年,補提標千總;陞中營守備,遷左營遊擊,調署臺灣安平遊擊。五十一年十一月,北路賊林爽文作亂;起麟帶兵剿捕,擊賊於三廊竹、於牛椆溪、於麻豆、於查畝營,疊戰鹽埕橋、鹽水港,搜賊下寮莊、灣裏溪、八卦寮、臺斗溪、大埔頂、楓樹腳、舊營莊。明年正月,從總兵柴大紀復諸羅。與賊戰,相持北門;前後數十戰,殺賊數百人,獲偽軍師侯元。上功,賞戴花翎,擢廣東大鵬營參將;回郡。諸羅為南北之中,賊必欲得之;六月,復傾眾攻圍。八日,將軍常青遣起麟赴援。至正音莊,為賊所截。起麟奮勇當先,賊集如蟻;復值秋霖,田水阻深,衣裝盡濕,鎗砲不燃。衝突不能出,被獲。女賊目葉省嫂勸降,起麟大罵,以腳踢斃賊七、八人。賊怒,縶其足,以沸湯灌其頂,刳腹抽腸支解之。時起麟弟起鵬在軍,乘間得其首。賊平,從子繼勳尋訪其屍歸葬。

  事聞,以副將優卹,賜祭葬,入祀昭忠祠;給雲騎尉世職,又恩騎尉罔替。子清茂,襲任南澳左營守備;卒,孫長耀襲(孫雲鴻、林焜熿采)。

  甘瑞龍,海澄人;居廈門,與參將楊起麟比屋而居。補水師左營外委,隨征臺灣林爽文,與起麟援諸羅被截,率親兵四十人被圍,衝突被擒。瑞龍美丰姿,賊目葉省嫂甘言誘降,願以身下之;瑞龍怒,罵曰:『我朝廷命官,豈從淫婦作賊耶』?奮力斷繩索,奪賊刀欲殺省嫂;省嫂怒,喝賊黨臠割之,掩其首溺桶中。年二十有八。

  遺孕子泰元始生時,總督李侍堯督師廈門,令與起麟子同抱入見;憫其呱呱襁褓,惻然垂淚。賊平,題請入祀昭忠祠,世襲雲騎尉三世後恩騎尉罔替。泰元襲署海壇右營守備;歿,子文標襲(林焜熿、凌翰采)。

  彭大猷,廈門人;水提標外委。林爽文之亂,提督黃仕簡樓船東征,以大猷為前鋒從。復諸羅,攻斗六門,將軍常青令分扼北門。柴頭港南北路賊大會,圍郡城,攻北門;大猷合諸軍出死力與禦,賊退。援麻豆莊,以兵少,幾陷;遇救得脫。隨剿南潭,克之;旋戰歿於陣。嗣子得,恩襲雲騎尉(林焜熿采)。

  陳國棟,龍溪人;僑居廈門。以軍伍,洊擢浙江乍浦參將。奉檄領浙江兵船在洋緝捕,屢獲盜犯。嘉慶三年八月十七日,在普陀洋攻安南夷艇,首先帶兵過船,殺死紅衣盜首三名,搜獲安南印照三紙,沉其船。乘勝回船,與別艇戰;深入賊■〈舟宗〉,中砲死。奏入,予祭葬,入祀昭忠祠,世襲雲騎尉。子廷俊襲(凌翰、林焜熿采)。

  陳鳳高,廣東潮州人;居廈門。補水師提標左營外委。嘉慶七年,守小擔汛。五月朔,洋盜蔡牽乘潮猝至,鳳高飛棹告急,守備某叱其妄,笞之;忿甚,回汛思為螂臂之拒。甫至小擔,為賊所圍;鋒鏑交集,力屈死。妻控大府,治大擔汛弁罪;給銀牌。初,大、小擔無守禦所,至是大擔始築石砦二、小擔築石砦一,添設汛兵二百餘名(採陳氏家乘)。

  胡振聲,字子容,號成菴;懷德社人。父貴,任廣東提督,謚「勤愨」。振聲入伍十四年,補澎湖把總。乾隆五十年純廟南巡,隨澎湖副將帶兵赴杭水操,拔千總,署水師提標守備。從征臺灣林爽文,獲著名賊目陳來等;敘功,補海壇守備。嘉慶二年,陞玉環營參將。玉環為父貴舊治,嘗建義倉;日久蝕耗,振聲剔弊補闕,復其舊。四年,授廣東龍門副將;巡撫阮元奏請留浙。初,振聲獲劇盜劉腳、張彩翁等數十名;得賊書,按名搜捕盡獲。由是,海上聞振聲名,畏之如虎。

  蔡牽每遇振聲,輒竄去。一日被圍,急易小舟遁,獲其□舟,即溫幫改名左鋒船也。檄署溫州鎮,在狗洞洋獲賊江文五等一百七十餘名、級三、船十二,實授本鎮總兵官。先後奏捷七,終以牽未獲引媿。會牽擾臺灣,調入閩堵截。九年六月朔,諜知牽北竄,會海壇鎮孫大剛、閩安協蔡安國、澎湖協張世熊齊追至西洋,望盜船七十餘艘皆艨艟巨艦,且佔上風,諸軍遲留不敢進;振聲揮船獨發,把總馮光陞跪請曰:『少須,合諸軍齊進』。振聲曰:『我以身先,眾船其肯後乎』?有頃,復跪請曰:『公不念太夫人耶』?振聲潸然出涕曰:『毋多言』。已再鼓曰:『是何地也!敢再言者斬』。連發巨砲,斷賊船桅,賊死傷甚多。諸軍率制下風,但叫呼助軍聲,卒莫肯前;牽見我軍援絕,乃率新附梁山幫小船二十餘艇合圍之。振聲舟舵工忽中傷,風帆欹側;振聲遂被槊而仆。牽念振聲同鄉,不欲傷其命,以雞皮裹藥貼傷處;振聲揭去,大罵不絕口,遂遇害。同日被難者,把總馮光陞、兵丁葛錦高等八十二人。

  事聞,加提督銜,賜祭葬,謚「武壯」,入祀昭忠祠,世襲騎都尉。子廷,恩襲(凌翰采)。

  陳廷梅,字佐鹽,號香巖;海澄人,移居廈門。歲貢應清子。嘉慶十年,任臺灣北路淡水營都司。十一月,海賊蔡牽泊淡水,廷梅方募義勇為禦敵計;而山賊內應,遂遣家人去,決計以身殉。十六日,賊從滬尾登岸,率所部拒戰死。事聞,世襲雲騎尉,入祀昭忠祠(林焜熿采)。

  陳紹芳,後崎尾人;千總天鱗子。嘉慶十二年,以水師提標後營外委,從李長庚擊艇賊於廣東甲子洋;乘風搏鬥,右腿中砲死。子承,恩襲雲騎尉(林焜熿采)。

  許廷桂,字偉臣,號鼎齋。先世自吳徙楚;祖大猷,任廣東副將。父德,任浙江黃巖總兵官,卒於澎湖,返葬廈門,因寄籍焉。

  乾隆五十二年,廷桂隨提督黃仕簡征臺逆林爽文三十四戰。以功署金門守備,擢遊擊,護海壇鎮;罣誤,降調。

  嘉慶五年,授香山都司;擒洋匪一百八十餘名,優敘。三年(?),隨左翼鎮黃彪緝獲土盜二百餘名,復在洋燒殺賊船,屢有擒獲。八年,調赴惠州,隨提督〔孫〕全謀剿捕山賊有功,賜服物優獎。時永安會匪滋擾,廷桂進剿,賊首投誠;餘黨藏匿鐵籠嶂,廷桂率師銜枚由嶂背直抵巢穴,剿殺之。擢香山協副將,先後獲洋盜八百餘名,生擒著名賊首,奪其舟艦、器械無算;奉旨褒嘉,護理左翼總鎮官。十四年六月,率舟師巡桅夾門,擊海賊總兵寶,沉其舟三,乘勢衝擊,賊敗走。軍中方報總兵寶砲斃,餘黨倉皇逃命;而張保仔,粵之巨盜也,統船三百餘艘來援。廷桂督師迎戰,會東風陡作,波浪掀騰,賊據上風,拋擲火器;舵斷,賊登廷桂船,廷桂與千總毛國斌持短兵接戰,手刃數賊,傷重為賊支解。年五十八。子成福,並遇害;同時員弁死者二十四人。後數日,罾船獲廷桂尸,歸葬。

  事聞,祭葬如總兵例,入祀昭忠祠;成福及陣亡弁兵,一體優卹。世襲騎都尉、恩騎尉罔替。墓在紫雲巖。按廷桂遇害時,相從殉難者:署守備陳大德、署千總葉高、外委陳聯魁、陳見揚、萬國平、何新其、都司嚴高、未入流施鳴皋等俱陣亡,未獲其屍;又署千總盧大陞等十六員,未知死所(凌翰采)。

  陳建勳,廈門人。海澄武生,效力戎伍。林爽文之亂,奉調從征,大小三十六戰;授水師提標中營把總。嘉慶元年春,土盜吳亮等在逃,大吏索之急,以屬建勳。五月,吳亮夜糾黨,將由青嶼出海;建勳偵得,駕輕舸襲獲之。洋盜林洪密入青浦為奸,亦為所獲。嘗與蔡牽負創力戰,李壯烈伯稱之。十四年十一月,押運渡臺,船遭巨風擊碎,死於海;優典卹襲。孫淮濤,襲雲騎尉(林焜熿采)。

  張高生,前園保人。少習賈,非其志,棄去;投水提標入伍,理帆繚事,拔中營把總。

  初獲盜於石美樹兜南園,後屢有擒獻。歐水結會滋事玉洲,即日擒縛之。新來舵劫石浦米船逃入閩;乾隆六十年七月,從金門鎮李芳園戰於南日,獲所劫米;督、撫賞給銀幣。遊擊陳名魁以為能,署為選鋒;令扮賈舶,梭駛銅山、南澳間。十有四日,遇賊畬洲,佯北,軍士伏不動;既迫,乃大發砲矢,賊驚遁。名魁從上風掩至夾擊,擒賊張天參。明日,追及宮仔前垵,獲接載賊魏港,覆其舟。當是時,有林潭者,呼為海鳥先鋒;蔡牽橫於海,最趫捷難捕者。嘉慶元年二月,潭泊石圳,隨名魁擊殲之;復在將軍澳,獲趙元賊。四月哨湄洲,遇柯佛船,曾在浙劫鎗砲;名魁麾兵急擊,高生首先躍過船,右股被鋛傷,裹瘡搏鬥,纍佛等二十五人。粵艇羅阿義剽海上,當事檄捕急,令分扼竿塘。七月三日,戰青水洋,賊飛砲傷其右腮,透入唇,屹不動;名魁乘風衝犁,擒其首。總督魁倫賞銀幣及獎武牌,仍紀大功二次,先予千總頂戴。其冬,又獲艇賊於獺窟,擒吳興信等三十九名。嘉慶三年正月,圍侯煥於斧頭澳,獲五舟,鉛藥、砲械無算,敘功超等。五月,從遊擊蔡安國追賊。船甫交,左手虎口被鋛傷,額中石擊;高生不顧,先躍賊船斫殺,眾從之,賊下海死,俘二十七人。擢前營左哨千總,調南澳左營守備。

  嗣送金洲船至浙江,遭風覆沒北麂。予恤襲(林焜熿采)。

  ·列傳四孝友

  元

  沈祥,同安人。元至正甲午盜起,祥負母挾子章逃嘉禾島。父子為賊所掠,與母相失。祥以計脫,走衝賊鋒求母,晝夜號於路三日,始獲母巖穴中,母子抱持泣。以貲罄,質其子章獲錢數緡,復負母歸里。章遂為廈門人,仕明洪武間;請宋學士濂銘祥墓焉(「閩書」)。

  明

  王德,字俊明。嘉禾里外清人,唐忠懿王之後。其先居晉江有應鼇者,宋度宗時以戶部郎為郡(?)。會恭帝北狩,攜四子隱居嘉禾嶼之五通崙後。其仲子曰士周,與伯士稷、叔士鄒遂徙外清;德即士周八世孫也。或云從帝昺航海,歸隱於此(家乘)。從蔡虛齋遊,傳其學,人稱曰誠齋先生(本傳。按察副使楊逢春撰)。

  子高立,名賢繼,以字行;為諸生,有學行。門環溪流,水甘以清,學者因所居地稱曰清溪先生;遂號清溪也。嘗出金,代族人輸賦;縣令表其堂曰「義方」。有夜行,聞水濱私語者曰:『即不罹於法,倘令清溪先生知之,亦應媿死;蓋盜也。人比之王彥方。年八十六,卒。有「毛詩小傳」十六卷、「義方堂文集」二十五卷(本傳。工部尚書陳道基撰)。

  高立次子覲,字正朝,號藎吾;判寧海州。山東故多蝗,歲饑民相食;覲曰:『此長吏無救荒法耳』。自斥千金,建義倉;荒則貸於民,民感其德。遷福州府審理,辭不就。於其歸也,輸二千金,請置田宅留與相保;笑曰:『豈有去父母之邦,而客此乎』?不受;乃立祠肖像祀之。覲內行修,撫孤姪惟忠成立,後官縣丞。以同居訓子孫,著為家訓。每食,必祭祝曰:『留不盡,予子孫』。後嗣遵訓,同居五世不衰;島上稱義門焉。與父並祀鄉賢(本傳。侍郎何喬遠撰)。

  覲子民毓,字惟貞,號含淳。事兄撫弟妹,曲盡其道。遵父訓,義居罔不恭命。避禍粵西,卒年四十六。生子三:曰起槐、贊槐、肖槐(本傳。姪侍郎與經撰)。

  贊槐名命琯,字熙性。益修其業,內外無間言(「縣志」)。肖槐名弼琯,字熙輔。主家政,義門之名益著。將卒,呼子孫戒之曰:『務積德,毋務積財;財有聚散、修德可長有令名也(「鷺江志」)。

  贊槐子家獎,字可勸,號掖仲。自高立至家獎,同居於是五世矣。一門六十餘口,男女各治其事,中饋五日一輪,治一物之微,必長幼分嘗。國朝遷界時,人苦播越;而王氏一門保聚如初。家有蜂房,既分復聚;人以為義居之感。家獎充康熙四年癸未歲貢生(「縣志」)。

  論曰:義門之罕見於世者,治家不得其平,婦女得從而萋菲之也。聞王氏非素封,子孫能五世相守;義方之訓,有自哉!當鄭氏肆虐海上,富室無完戶;而王氏獨全,亦淳謹之風有以致之也。或曰民毓避禍,即避鄭氏云。

  林大時,字以為,號碧溪;塔頭人。父應,訓導彭澤;卒於官。大時匍匐扶櫬數千里歸葬,日向墓門鞠跽絮泣;奉母百計承歡。孀妹貧不能自給,迎歸,割田以為養膳。傾囊佐族子奇石讀,奇石遂發解。其居里中,未嘗分毫忤物;無賢愚,曲誘迪之。斗室蕭然,客至蔬醪酬對,逍遙杖履,有桑苧翁之目。萬曆間,縣令徐待舉為鄉飲賓。年八十,以孫宗載官,贈中議大夫(節「止嵓存稿」)。

  陳邁質,號同泰。先世自漳南山,徙同安嘉禾店前鄉。坐族解戶株累,遷長泰;繼復還同安,故有「同泰」之號。六歲而孤,依祖姑適吳者。久之,吳意怠,即自僦居,負傭、樵採、貿易以供母;仰取俯給,家稍起。及娶妻虞氏,與約曰:『吾出營甘毳資,汝謹事姑,俾行無後憂、居無闕事』。於是近走閩清、遠走廣湖,率移月始歸;歸而洗腆奉母極歡。母歿,盡哀禮,葬之長泰。比闋後,居同邑學宮旁。嘉禾宗人以事赴邑者,館之;來就試者,加厚。有貸者,不取息;貧者焚其券。復置田若干畝,以充先祀;族有祭田自邁質始。邑令趙學仕予冠帶賓之;曰:『老農安能從大夫遊』?辭不赴。與妻虞氏皆年近九十,猶及見其子孫登科。子臺衡、孫一經,俱萬曆間舉人(節錄「遯庵全集」)。

  國朝

  陳祈猷,嘉禾里人。事繼母,能得其歡心。海警時,索餉亟,弟病被虜;祈猷奔代,備受拷楚,卒俱免。行賈所贏餘,悉牽父母、分給弟,不入己藏。諸姪之孤者,為之聘娶。其於倫敘,幾能無遺憾可風也(「府、縣志」)。

  林起鳳,烈嶼人。監生,考職州同。八歲,父死臺灣。尋遭海氛,與母相失。稍長,竭力行求母,得之於澳頭鄉許雲家;遂居廈島,偕妻石氏盡孝養。己復東渡臺灣,遍求父墳不得;獲一香爐,有父款識,攜歸祀焉。篤愛同母弟起鵬,買田宅給之;延師教督,後為諸生食餼。捐金修葺學宮,獨建祖祠。里人李姓負官帑數十鍰,質女以償;如數與之,而卻其女。貧佃逋租數百斛,破券免之。康熙三十八年,於七洲洋遇■〈風貝〉風;聞空中有聲云:『林孝子在此,得無恙同行者』云。卒年七十二。子孫多籍學為生。

  曾孫曜華,貢生。事繼母以孝聞,兼善醫。董玉屏、紫陽書院事,先後勸增膏火若干。不愧為孝子裔也,附之(「府、縣志」並家乘)。

  楊秉忠,字敦誨;竹坑人。值海氛,負親逃漳十三載。家貧而親足甘旨,幾欲忘其貧也。卒年九十五。孫國文,乾隆三年舉人(「鷺江志」)。

  林德謙,廈門人。性和易質樸。自臺灣移親柩歸遇風,舟幾覆;德謙抱親柩號呼,竟反風得無恙。其地建祠施槥,孳孳為之。又捐金贖難民孫全子,鄉里尤高其義焉(「鷺江志」)。

  陳迪元,鄉飲賓;店前鄉人。少時,即能佐父母事祖母。母病久,得奇疾,髮生虱蝨不可爬搔;迪元以己髮引出之。居父母喪,克盡哀禮。季妹孀而貧,收養之以長其子。弟死,撫其孀孤如之。又建祖廟,修遠代祖墳,置祭田;周族戚之不足者。其篤於內可紀者如此。乾隆十五年,後塘橋倒塌;迪元捐資重建。又修築茂後橋,鋪平沿海險徑,鄉人亦賴焉(「縣志」)。

  池皋聲,西邊社人;候遷郎中。事孀母楊氏,以孝聞。乾隆間,以特用道銜,效力河工六載。大吏薦其才,當補;會母訃至,或勸暫匿,俟得缺發喪。皋聲垂泣曰:『負親不孝、欺國不忠,忠孝俱虧,焉用富貴』?即日促裝倍道南下,衝犯霜露已病疲;抵家,撫棺一慟,幾絕。不一月,竟卒於苫寢。今崎嶺有「母節子孝」碑;過其亭者,猶能言皋聲也(林焜熿采)。

  劉承芳,岐西保人;舉人志賢、進士承業兄也。少從父航海,父絆船纜墮水,承芳號救無術,遽赴水覓屍;舟人力持阻,不聽,曰:『身隨父出,父歿身歸,尚得為人子乎』?竟蹈海死。翼日,舟人見其父屍倚舟側,相訝為神,收殯之;而承芳屍不知飄何所矣。家人招魂附葬父墓側,進士郭邁誌其墓(劉氏家乘。凌翰采)。

  余辰樞,字荊齋;廈門張厝前保人,海澄籍。居親喪三年,不入內。余氏五世同居,而辰樞主家政,能無閒言。乾隆四十二年旌表,建坊入祠(林焜熿采)。

  楊天香,字子飄;廈門人,原籍龍溪。事繼母林氏,以孝聞。林患眼,清晨必含冷水,以舌舐之,尋愈。迨林年老得疾,不可起;則籲天請以身代。林病果瘳,而天香歿矣。里人稱其篤孝。

  子春條,亦以孝聞。嫡母陳年九十三、生母黃年八十三,春條已六旬,哀慕如嬰兒。

  孫樹功,邑庠生。嘗代父系獄,當道感而釋之;亦孝子也(凌翰采)。

  論曰:方林病瘳,已得請於帝矣;而必死天香,豈鬼亦有額,非代不可?嗚呼!人誰不死?為親而死,得死所矣。是乃天所以彰孝子,代與非代可置之不論也。

  陳元珩,字崇懿。先世居浯洲,後遷廈門吳厝保。父雲客,邑諸生;母鄭氏,皆性嚴毅。或怒元珩,令長跪,而已執業不顧。良久,令起煮粥,元珩隨奉熱粥進,父母怪所從來;則元珩審知父母饑,竊起煮粥而還跪也。家貧業賈,朝夕必歸省;歸必市豬腰以供膳,父所嗜也。密置金錢於床頭,不令二親知。後賈臺灣,恐廑倚閭望,約五、六日一寄書;又懼為風所阻,先封數函託知交以次獻。及歸,海上舟忽不前者三、四日;而他舟日連檣西去,舟人竊怪之。及至廈門,則前兩日■〈風貝〉風大作,港內先至艘盡碎,多溺死者。同舟人夢神謂曰:『爾曹獲生,陳孝子之庇也』。由是,里人始藉藉傳為陳孝子云。

  元珩有子五人、孫曾四十餘人。子廷振,字敦遠;國學生。六歲方在墊,聞大父歿,擗踴而歸,哀毀如成人。父母昆弟間,未嘗有拂意。鄰嫗戒其子,輒曰:『若曹不見陳永郎耶』(永郎,廷振小字也)?乾隆五十二年浯洲饑,載米卹其族人。明年疫,施槥五百具。

  孫榮瑞,號雪航;以廩生,為龍溪訓導。道光元年舉孝廉方正,用知縣;念母老,不奉檄。山東巡撫武隆阿羅致幕中,適東征,欲與俱;以母辭。陳光求鎮崇明,有舊,再三要之;固辭歸。養母十餘年,以畫竹自娛。年五十二,先母卒;人咸惜之(凌、林、孫同採)。

  賴滋身,黃厝保人。幼頴異,十二歲能詩。乾隆五十七年,年十九。父疾,割左股和羊肉以進;不效,復割右股,竟不瘳。滋身尋死,無子,母依婿家以居,婿以一子嗣焉(凌翰采)。

  論曰:割股,古人謂之愚孝。如滋身以救父喪生,而遺其母老婿家,至於不祀;其能無遺憾聊?然當其割時,祗知救父,豈料身亦隨喪以貽母憂而斬祀哉!其心可憫,其事亦良可悲矣!

  林陶光,字為章;關仔內人。乾隆四十年乙未歲貢生。有楊哲者,盜陶光祖墳,匿其骨;陶光流離控告,卒得直,置楊哲於法。負骨以歸,朝夕號泣,與同臥起者累月。晚年危坐正室,族中有爭來訴者,雖至親不袒諱。年九十三。子榮元,邑諸生(林焜熿、凌翰采林氏家乘)。

  陳應清,字仰蘇,號冰壺。世居海澄,從父遷居廈城。海澄有陳氏大宗祠,僅存基址;應清承父志倡新之,置祀田。父病,醫言糞苦當愈;應清嘗糞甘,痛絕,禱天祈代。及父卒百日,鬚髮盡白。丁母憂,哀毀如之。喪祭,式遵文公家禮;卜葬後,朔望詣墓奉茶果,三十餘年無間。又畫「二瞻圖」,以寄孺慕。友愛諸弟。終其身,事師林為章如父;皓首龐眉,追隨杖履。時稱盛事。家無餘資,而親友急難,必極力為之經理。時時以濟人利物為心,物論比之陳太邱云。子廷梅,淡水都司;殉海賊蔡牽難。自有傳(凌翰、林焜熿采)。

  李圖章,字獻文;吳厝保溪仔墘人。一歲而孤,母曾氏鞠之。及長,雖家貧,必謀甘旨以進。年五十餘,有七子,讀書服賈,能各任其業;而圖章日以養親為事。母八旬雙瞽,起居飲食,必躬親不假手妻子;夜就母寢。母歿,圖章年已七十一矣;痛哭如嬰孩。及葬,朔望步行至墓所,跪進食果。卒年八十有三。子跨鼇,嘉慶二年歲貢生(李氏家乘)。

  林嵩,字苑賓;海澄澳頭人,移住廈城。孝事二親。兄服賈,殘於臺灣;嫂蔡氏,守一子纔四歲。嵩令嫂暫歸母家,而已訓蒙塾中,節嗇館膳供嫂及姪,族人義之。澳頭明末苦海氛,舉族流逋;祖墳失守,祠亦傾圯。至嵩,皆復其舊。年七十四,送孫賡揚赴試,復與考,入邑庠。卒年八十三。孫賡揚,候選縣丞(凌翰采林氏家乘)。

  陳誠諒,廈門縣後鄉人。奉母林氏甚謹,溺器必親滌,不委之妻嫂。家雖窘,逢母誕辰,必營酒食為母祝。兄誠謙,業農;誠諒凡事必稟命而行。篤於孝、恭如此(凌翰采)。

  王光亨,一名泰,字開三;南安籍。世業醫,遷廈門。父歿,母哭失明,光亨扶持療治,靜夜焚香露禱,雙目復明,鄉里驚異,以為孝感所致。受徒所得修脯,悉以歸兄。嘗在泉赴試,聞弟病,奔救不入試;人稱之(凌翰采)。

  呂仲誥,字謙六;居小走馬路。少孤,事節母謝至孝;凡力所能逮,靡弗至。母病,仲誥年亦衰,猶旦誦經為母禱者十餘載。母歿,哀毀骨立,若無所依。值生辰,家不置酒,自往墓次祭,遶墓而泣;聞者悲焉。初,母治家嚴,仲誥毋敢忤;或不懌,率妻孥跪堂下。鄰嫗過者咸嘆息勸慰,命之起,然後起;時年已四、五十云。子世宜,道光二年壬午舉人(林焜熿采)。

  趙孟正,梧桐埕人。少孤苦,諸弟皆幼。鑄鍋為業,得贏餘謀精粲以供母,自與諸弟食薯乾。後別謀生計,積有八萬金,以均諸弟;親友判孟正當從厚,孟正不可,人服其公。

  弟孟澤客死於浙,季弟孟耀徒步二千里載柩歸葬,亦難得也(凌翰采家傳)。

  王夢悅,字盼庭;廈門崙後人。家貧,授徒養母,朝夕必歸定省。所得修脯,先營甘旨而後敢及其餘。兄夢情業賈,亦善事母。兄弟嘗侍母傍,鄉人語曰:『二子鬚髮半白,豈猶需母乳耶』?其家風想見之矣。子瓊佩,道光八年戊子舉人(凌翰采)。

  曾邦翰,字屏之;曾厝垵人。邑諸生。母鍾氏病易,生邦翰疾益甚,有時露體狂奔。邦翰方七、八歲,抱衣裙號泣追逐,鄉人憐之,護送以歸。稍長,日加防護,母或乘間出門,輒蹤跡負歸。母起居飲食,皆身親之,至娶婦不怠。

  隨父楚生應督學試,榜見己名而父被黜,歸寓涕零不止;父令束裝歸,邦翰囁嚅不敢言。適友來賀,方知之。道光元年,詔舉孝廉方正,邦翰不與;鄉人私相謂曰:『若曾君,其不媿斯名歟』?年八十有九(凌翰、林焜熿采)。

  金光輝,字洊文;晉江人,從伯兄遷居廈門港。母病痿,侍湯藥無間。年十七,以家貧輟學,託身市廛,輒執卷讀。越十年復試,遂藉學食餼,充嘉慶二十四年己卯貢生。性廉介;伯兄歿,孤幼,代理肆事八載,所得盡歸諸嫂。女兄寡時,周恤之。里有貧欲鬻其婦者,婦義不去;光輝聞而憐之,捐二十金全其夫婦。是年,幾不能卒歲云(凌翰、林焜熿采)。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