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臺灣教育碑記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台灣教育碑記

 

  ●台灣教育碑記

  台邑明倫堂碑記(康熙四十二年)

  ——碑在台南府學宮內

  予以壬午(康熙四十一年)春調任台邑。至之翌日,恭謁文廟。禮成,學博黃君世傑率諸生引予入啟聖祠前聽講,問所謂明倫堂者,蓋曠然一平地也。噫!斯何地也,而可久曠乎哉?自有人類,即有人心;有人心,即有人理;有人理,即若天造地設,而有明倫堂。苟斯堂之不立,則士子講經無地,必至人倫不明,人理泯而人心昧,將不得為人類矣。噫!宰斯邑者何人,風教攸責,而可令斯地久曠乎哉?予用是殫力以拮據,畢歲以經營,越明歲癸未之夏,而斯堂得成。堂凡三間,高廣如式,門樓、前拱、甬道、圍牆井列。成之日,用進諸生於堂而告以斯堂取義明倫之旨,為落成慶。乃環顧文廟又已掃地傾圯,方在選材鳩工、平基定向,為創建文廟之舉,適行取銓部命下,而予因是不得盡心竭力於其間。雖然,人之欲善,誰不如我,文廟之成,固有待也。獨斯堂之役,費稟于官,役不病民,向之曠然者,今幸巍然其在望矣。義不可無一言以紀。

  予謂五經與五倫相表裏者也。倫于何明?君臣之宜直、宜諷、宜進,宜止,不宜自辱也;父子之宜養、宜愉、宜幾諫,不宜責善也;兄弟之宜怡、宜恭,不宜相猶也;夫婦之宜雍、宜肅,不宜交謫也;朋友之宜切、宜肅,不宜以數而取疏也。明此者,其必由經學乎?潔淨精微取諸易,疏通知還取諸書,溫厚和平取諸詩,恭儉莊敬取諸禮,此事屬辭取諸春秋。聖經賢傳,千條萬緒,皆所以啟鏳性靈,開橐原本,為網紀人倫之具,而弦誦其小也。願諸生執經請業,登斯堂顧名思義,期于忠君、孝親、信友、夫義婦聽、兄友弟恭,為端人,為正士,毋或徒習文藝,恣睢佻達,以致敗名喪檢,為斯堂羞;庶幾不負予所以首先建立斯堂之意。

  抑是役也,晨夕指畫,督率就工,則黃學博之功固不可以沒也。(台灣知縣陳璸)

  ●重建鳳山縣廟學碑記(康熙四十七年)

  ——碑在舊鳳山縣城學宮大成門外左壁

  聖天子御極二十有二年,海宇廓清,以其地置郡縣。南屬鳳山,建黌宮於蓮池潭上,山明水秀。台之登科,自鳳山始。特事在草創,所建文廟啟聖祠,制猶樸略也。十餘年來,風雨飄搖,僅存椽瓦。先聖廟堂,窘於寒暑。

  四十三年,萊陽宋公永清以平川令調宰茲邑,行釋茶禮,愴然念之曰:鳳山自有君天下來,版圖未入,文教不施,今聲名文物,得與中土媲美,稱為盛事,苟廟宇隘陋,無以禮聖天子尊師崇儒至意;伊誰之責哉。於是請上憲,集紳衿,捐俸輸將,鳩工興建,高大前制,增兩廡、櫺星門,因地制宜,靡不周備,坦墉丹漆,塗塈以法;誠壯麗巨觀也。候之用心,可謂至矣!侯猶慮無以廣聖澤,爰設義學,置學田;其為厥廟籌更深也。

  士岳來教是邑,諸生具陳其事,請為文以紀。士岳謂文廟告成,士皆歡感,從此子益知孝、臣益知忠,工文章者顯當世,立事業者昭後代,莫不由文教中來。是則侯之為政能達本也,功德大矣,豈將以廉明勤慎為良吏已哉!謹刻石以記。

  康熙四十七年十月既望,鳳山縣儒學教諭施士岳記並舊。

  ●重修府學碑記(康照五十二年)

  ——碑在台南府學宮內

  台灣,荒島也,夫子廟在焉。聖人之教,與皇化並馳,固無海內外之隔。而歲久弗治,有自來矣。惟大成殿巍然為魯靈光,若啟聖祠暨兩廡、櫺星門皆傾圮剝落過半。前後廟基。被水潦沖齧,陵夷就低,竟為人畜往來雜沓之場。噫!監斯土者何人,而不一駴目傷心於其際乎!

  余乃商之郡守周君洛書、郡倅洪君石臣暨台令張子宏、鳳令時子惟豫、諸令劉子宗樞,亟議修葺。僉合詞無間言。余曰:眾志既同,是不可後。遂備由上請兩憲,尋得報可。即以壬辰(康熙五十一年)冬臘月興工,委本標千總曾榮董其役。榎桷朽腐者易之,缺折者補之,蓋瓦級磚之欹斜者覆正之,牆壁漫漶不鮮者飭之,基址之坍塌者增築之。而夫子之廟,於是煥然易舊焉。啟聖一祠翼然起大成殿後。左右列六德齋。祠下名宦祠居左,鄉賢祠居右。再列六行齋。曰六德、曰六行,非文學兼德行之士不得寓焉。東廡下有獻官齋宿房,西廡下有藏器庫、有庖湢所。櫺星門左右,改置文昌祠、土地祠。其外則為禮門,為義路。常置扃鑰,非旦望及有事二丁不開。更于禮門外數十武表立大成坊為界。周圍牆及肩而止。通道之水,環繞其下。廟之規模,斯略具矣。至教官廨舍,則于明倫堂後新建三楹,齋廚等房胥具門路,從東廊出入,無得復如前之寄居啟聖祠左右為瀆褻。再於明倫堂前兩廊,分列六藝齋,供諸生肄業之所。是役也,新太守馮君躬暨繼至,與有力焉。同城總鎮姚公樂贊其成。計料若干,瓦若干,磚若干,灰若干,匠若干工,小夫若干名,共計若干緡,悉由本道衙門養廉餘羨。予所力請于兩憲而得之者,不動公帑,不費民財,曆三載之動得竣厥工。而予不能無一言。

  凡廟學,非作新之為難,而能默體作新之意為難;亦非作新於始之為難,而能繼繼承承永葺於後之為難。茲余既新斯學於其始,願執經士子鹹各思發憤,以通經學古為業,以行道濟世為賢,處有守,出有為,無負國家教育振興庠序之至意。地方有司亦共以教化為先務,培茲根本地,時省而葺修之,俾有基勿壞。安知荒島人文,不日新月盛,彬彬稱海濱鄒魯也哉?余故詳修建始末,並述其意以書諸石。(台廈道陳璸)

  ●新建朱文公祠碑記(康熙五十二年)

  ——碑在台灣府學宮內

  予建朱文公祠既成,或問曰:海外祀文公,有說乎?曰:有。昔昌黎守潮,未期月而去,潮人立廟以祀。東坡先生為記云: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獨信之深、思之至,焄蒿淒愴,若或見之。譬如鑿井得泉,而曰水專在是,豈理也哉?若文公之神,周流海外,亦何莫不然。按文公宦轍,嘗主泉之同安簿,亦嘗為漳州守。台去漳、泉,一水之隔耳,非遊歷之區,遂謂公神不至,何懵也!矧自孔、孟而後,正學失傳,斯道不絕如線,得文公剖晰發明於經史及百氏之書,始曠然如日中天。凡學者口之所誦、心之所維,當無有不寤寐依之、羹牆見之者,何有於世相後、地相去之拘拘乎。

  予自少即知誦習文公之書,雖一言一字,亦沉潛玩味,終日不忍釋手。迨今白首,茫未涉其涯涘。然信之深、思之至,殆不啻所謂焄蒿淒愴若或見之者也。文公之言曰:大抵吾輩於貨、色兩關打不透,更無話可說也。又曰;分別「義、利」二字,乃儒者第一義。又曰:「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八個字,一生用之不窮。蓋嘗妄以已意繹之;惟不好貨,斯可立品;惟不好色,斯可立命。義利分際甚微,凡無所為而為者皆義也,凡有所為而為者皆利也。義固未嘗不利,利正不容假義。敬在心,主一無適,則內直;義在事,因時制宜,則外方。無纖毫容邪曲之謂直,無彼此可遷就之為方。人生德業,即此數言略包括無遺矣。他言之警切胥此類。讀其書者,亦惟是信之深、思之至,切已精察,實力躬行,勿稍遊移墜落流俗邊去,自能希賢希聖,與文公有神明之契矣。予所期望於海外學者如此,而謂斯祠之建無說乎。

  祠正堂三楹,兩旁列齋舍六間,門樓一座。起工於壬辰(康熙五十一年)冬月,至癸巳仲春落成。不動公帑,不役民夫,一切需費,悉出予任內養廉餘羨。猶慮祠內香火及肄業師生修脯油燈乏資,議將予撥歸郡學■〈魚逮〉港莊田二十八甲一分租粟供給,歲以為常。經行台灣府轉行該學永遠遵照,並記以示來者。(陳璸)

  ●新建文昌閣碑記(康熙五十二年)

  ——碑在台南府學宮內

  京邑之制,右廟左學,前殿後閣。予乃於文公祠後謀創建文昌閣焉。

  嘗讀文昌化書中有一二幼語,心竊疑之;既而往復玩味,大指教人以修德積善,與陰騭文一篇相表裏。於是深信其言之有得於道,不予誣也。按蜀志有梓潼縣,在保寧府界。離縣三十里許,有梓潼帝君廟。予前歲奉命視學西川,得瞻禮祠下。嘆天下之文章,莫大乎是載。考漢史天文志,斗魁列在文昌星次。吾又不知文昌之與梓潼是一是二,殆天人也耶?神耶?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謂之神。姑置勿深論,論其盡乎人以應驗於天者可乎。

  科名者,進身之階;務學者,立身之本。不務學而冀功名,猶不種而期收穫,必不得之數也。顧為學之道,自求放心始。求之窈冥昏默,反荒其心于無用,不如時觀象以自省。有如動一念焉,若帝君之予見;發一言焉,若帝君之予聞;指一行焉,若帝君之予視予指。必謹其獨,戒慎恐懼,將所為修德積善者,悉根諸此,學不自此進乎?學進則識進,識進則量進,量進則德修,而福亦隨集。由此而登高科、享大名,如持左券。人之為歟?何非天之為也。有志之士,無急求名於世,而務積學於己,亦無徒乞靈於神,而務常操其未放之心。藏焉修焉,息焉遊焉。登茲閣也,睠焉四顧:東峙大山,層巒疊翠,動振衣千仞之思;南望鳳山,騫騰隱在几席間;西則洋洋大海,波濤洶湧,風檣出沒,變態不可名狀;其北有萬壽亭穿雲而起,君門萬里,何日得出此島與海內諸英俊交遊,曆金馬、上玉堂為一快。以是洗心,以是勵志,即以茲閣為不欺、暗室之一助可也。若終日昏昏沉沉,放其心而不知,或舍近鶩遠,或處下闚高,甚或以茲閣為登眺觀遊之所,則與謀創建者之初心大相刺謬矣。可乎哉!

  閣制度高廣寬長各若干,一準福州府庠奎光閣體式。會城選匠辦料,皆署學事教諭鄭長濟任勞。海運到台,旦晚督率就工,委該學教授杜成錦、巡捕經歷陶宜。先後贊成,則同官同城諸公與有力焉。始于春二月丁亥,成于三月戊申。(陳璸)

  ●重修諸羅縣學碑記(康熙五十四年)

  ——碑在嘉義縣學宮內

  諸羅縣學原在善化里之西,茅茨數椽。康熙四十三年甲申,鳳山令宋君永清署篆諸羅,因縣署移歸諸羅山,就羅山議建。丙戍(康熙四十五年),郡丞孫君元衡攝縣事,建大成殿櫺星門。戊子(康熙四十七年),宋君再署篆,建啟聖祠。乙未(康熙五十四年)九月,颶風大作,屋瓦門牆皆傾。今令君貴陽周侯憮然曰:是吾責也。是歲十月興工,修其破壞,大成殿、啟聖祠皆易故而新之。建東西兩廡,以祀先賢先儒。東有名宦祠,西有鄉賢祠。又啟聖祠之東建明倫堂,西建文昌祠,附西為學舍,便肄業者。櫺星門之外以牆,榜曰禮門義路。牆之外為泮池。皆前所未有也。糜白金一千五百有奇,周侯獨肩之,不擾民間一絲,丙申(康熙五十五年)六月告成。

  世遠時應中丞雷陽陳公之招,主鰲峰書院。吾友陳君夢林,客遊於台。周侯介陳君以書來求記,且曰:諸羅僻居海外,諸生觀化聿新,願有以教之也。世還寡陋何知,爰即鰲峰諸友相與砥礪者而告之曰:君子之學,主於誠而已矣。誠者,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純粹至善者也,天之所以與我者也。人之不誠者,無志者也;人之無志者,由不能盡其誠者也。誠以立其志,則舜可法而文王可師也。其原必自不欺始。程子曰:無妄之謂誠,不欺其次也。其功由主敬以馴致之。程子曰:未至於誠,則敬然後誠也。敬也者,主一無適以涵養其本原之謂也。由是而謹幾以審於將發,慎動以持於已發,則合動靜無一之不誠也。雖然,由明以求誠之方,惟讀書為最要。朱子曰:讀書之法,當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從容乎句讀文義之間,而體驗乎操存踐履之實;不然,雖廣求博取奚益哉。學者率此以讀天下之書,則義理浸灌,致用宏裕;雖然,非必有出位之謀也,盡倫而已矣。孔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漫於人。吾父子兄弟肫然藹然,盡吾愛敬之忱也,克伐怨欲之心,何自而生哉。始於家邦,終於四海,皆是物也。庸近之士,不能返其本、思其終,但以為吾讀書、得科名,而吾名成矣,榮閒里、利身家,而吾事畢矣。其幸者得一第,其不幸者老死於布褐而已矣。其天資厚而習染輕者,居是官也,猶可以寡過;其天資薄而習染重者,則貪沒焉而已矣。夫此身,父母之身也,天地之身也,民物所胞與之身也。以父母之身、天地之身、民物所胞與之身,顧可不返其本、思其終,以貽父母羞,以自外於天地,以為民物所詬病哉?

  諸羅雖僻處海外,聖天子治化之所覃敷,三十餘年於此矣。巨公名人相繼為監司守令其間,風俗日上,萃一邑之秀於明倫堂,相與講經書之要旨、體宋儒之微言,告之以立誠之方、讀書之要、倫理之修。經正理明,則詞達氣充,科名之盛舉積諸,此非徒善人之多也。陳君為我言:周侯清修乾固,百廢俱興,引人於善,惟恐不及。吾知所以長育人材、化民成俗者,必有道矣,又何俟余贅言哉。

  周侯名鍾瑄,字宣子,貴陽人,登丙子科,以清德文學世其家。(蔡世遠)

  ●重修鳳山縣文廟碑記(康熙五十八年)

  ——碑在舊鳳山縣城學宮大成門外左壁

  文廟之廢興,前人記之詳矣。

  鵬業蒞任之初,從邑候李公丕煜行釋菜禮。時大成殿、啟聖祠以及兩廡、櫺星門,靡不畢備。聖天子文明之治,漸被海外,猗歟盛哉!

  越明年冬,颶風作,廟門、櫺星門暨兩廡圍牆椽瓦圯壞甚。蓋自是興者又幾於廢矣。侯憮然曰:是烏可以已耶?爰取大木,亟命工師仍舊址而建櫺星門焉。瓦之塌者補之,門之壞者新之,牆之傾者築之,兩廡之圯者葺之。取其質不取其華,取其堅固而久遠,毋取其苟且於目前。

  廟既新,鵬業因進諸生而語之曰:而亦知侯新廟之意乎?夫宇宙莫大之事業,由於文章;千古不朽之勳猷,本於名教。修身立行者,大儒有用之學也;砥礪名節者,士人經世之具也。古之學者,本窮理之識,以盡乎正心誠意之功,而修齊治平之理寓焉。是故出其所學以獻之廷,為王國之楨,本其所學而體諸躬,為有德之彥也。今之學者,不務耕述實修,而孜孜焉帖括是尚,以為弋取功名之具;庸詎知功名非可強求,毋論其必不可得也,即或幸而荀得,終無當於經濟之學。嗚呼!何其不思之甚也!司馬溫公曰:先德行而後文學。德行不立,文將焉用。韓退之進學解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髓,忄代骨〉。諸生業患不能精,毋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毋患有司之不公。今之學者,業果能精乎?行果能成乎?若猶未也,將誰之咎哉?朝廷尊師重道,作育人才,立臥碑以教督,而又制訓飭士子文頒行天下,務使天下之士,崇正學而黜邪說,敦實行而棄虛聲。士苟能惕然自勵,以振拔於庸眾之流,樸者進於雅,頑者化於秀,海外多士,相與觀摩切磋,則從茲以往,文教日成,鄒魯之風,何難再見於今日乎?是則余之所厚望也夫。

  康熙五十八年月日立。(富鵬業)

  ●重修台灣縣學碑記(雍正元年)

  ——碑在安平縣學宮內

  歲壬寅(康熙六十一年),璥奉命巡視台灣。於時寇亂方息,繼以大饑。學宮飄搖颶風霪雨間,頹然欲盡。官斯土者,雖目擊心傷,不遑及矣。與璥偕來者,貴陽周君鍾瑄,前以諸羅令報最為高唐牧,內遷員外郎,至是以賢能特簡令台灣,慎其選也。周君既至,設平糶法以蘇郡治,運米以賑澎湖,境以內欣欣然更生焉。乃亟鳩工庀材,仍厥舊制,凡殿廡門垣生舍,修者修之,築者築之。時詔崇先聖五世王爵,為改建五王祠。不費帑,不役民,皆周君節嗇俸薪而獨任之。始事於癸卯(雍正元年)季秋,落成於甲辰(雍正二年)仲春。糜白金三百五十有奇。不數時而廟貌聿新,因請璥為記其年月。

  璥惟學校之設,所以長育人材,一道德,同風俗,教孝教忠也。學者於此,不能窮其指歸而得其要領,身體而力行之,沈溺於詞章,龎雜於功利、權謀、術數,所謂人材不可問矣。道德奚自而一?風俗奚自而同?今台當更化之後,學者蒸蒸然思復於古,知聖賢之所以教人者,其指歸要領,不過欲人盡力於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間。父教其子,師勉其弟,日引日上,庶幾篤學力行之君子,無徒以詞章為梯弋科名之具,無或以功利權謀術數以流入於不肖之歸,則道德一、風俗同,庶不負國家養士之隆、與賢司牧師旅饑饉之餘,拮據經營之意,實有厚望焉。

  是役也,董其事者,本學教諭葛炇,例得書於石。(巡台御史黃叔璥)

  ●海東書院記(乾隆五年)

  ——碑在台南府海東書院

  聖天子臨雍講學,文教遐敷,歲撥帑金如乾於直省各立書院,以造天下士;彬彬乎霞蔚雲蒸,稱極盛焉。

  台陽海嶠,隸閩之東南郡,相去榕城約千餘里。諸生一仰止鰲峰,且不免望洋而嘆也。郡學西側,舊有海東書院,為校士之所。前給諫漁莊單公請別置考棚,遂成閒廨。歲已未(乾隆四年),予銜命巡方,視學來茲,凡一至再至焉。中多軒楹,可讀可棲;明堂列前可以講,矮屋通後可以爨。意選內郡通經宿儒充教授,為良師,允堪作育多士,與鰲峰並峙。謀之觀察劉公,亦然予言。第以薪水諸費無出,奈何?邑明經施子士安慨然身任之。先請輸稻千斤,仍置水田千畝,為久遠計。予曰:是可以入告矣。逾數月,議行。劉公捐俸倡修。一時軒窗爽潔,什器周備,煥如也。郡守錢公亦能加意振作,選諸生中文藝有可觀者得數十人,以實其中。延教授薛仲黃為師,致敬盡體。二公所編規約數條,詳慎之義,歷歷可見。

  夫興文勸士,採風者之責也;敬事圖成,良有司之誼也。抒一家之力,供多士之需,義不泯於鄉也。取一人之善,成天下之材,恩必出自上也。爾師生各宜銳志精心,無怠學,無倦教。言語文字之中,申以修己治人之道,漸摩既久,當必有明禮致用者出,以膺公輔而揚休明,上慰聖天子棫樸作人之至意,寧云島嶼生色、鄰里增榮已哉。予於爾師生有厚期焉!(巡台御史楊二酉)

  ●重修台灣縣學碑記(乾隆八年)

  ——碑在安平縣學宮內

  憶予以康熙壬午(四十一年)春調任台令,台邑廟學先為偽辨住宅,湫隘弗稱,兼歲久屋材朽蠹,已就傾圯,明倫一堂尚在蔓草中,未有議創者。予以為此為政第一事,不可或後。即具狀詳請各憲,尋得報可,乃殫力拮據,首于廟左隙地起建明倫堂。以是年冬杪興工,越歲三月告成。隨改造文廟,增舊地而式廓之。選匠往會城購料,業已平基定向,予忽奉文行取,時在甲申(康熙四十三年)初春,捐金留府庫為工費資而去。身雖去而寸心惓惓,每以廟學未成為一憾事也。

  越七年,庚寅(康熙四十九年)秋,予復謬持節東來,謁廟循覽,規模雖略粗具,而啟聖一祠尚仍舊向,與文廟相左,兩廡尚不蔽風雨,心焉憾之。先捐俸委台令周環築牆以肅內外,因郡庠大費修整,未遑議及邑庠。至乙未(康熙五十四年)春,郡庠幸煥然易舊矣,正在私心經營,而予又忽奉有補授偏撫之旨。予曰:是不可或後,既星夜鳩工庀材;將啟聖祠、順文廟方位改造,兩廡撤舊更新,增建名官、鄉賢二祠,為吏治風俗示勸,以遂夙志焉。

  雖然,予非有所利平此而欲自為功也。董子曰: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夫建廟修學,正誼明道之大端應無出此者。予數年惓惓之苦心,其亦可無復憾也夫!(偏沅巡撫陳璸)

  ●重修府學文廟碑記(乾隆十年)

  ——碑在台南府學宮內

  余奉調來守台郡,越日,齊祓謁聖,仰瞻廟貌,巋然更新,而匠石尚銑集未竣事。退而謁巡台六、范二公,教以移易風俗,必先培養人材,當思體聖天子崇道興學之意,以為政治之本。余心識其語,因以知化理之隆,造邦者之大有造於茲土也。

  郡城文廟,海東風化所關,日久不治。適觀察莊公攝府篆,毅然曰:是余之責也。遂簡公鏹二百五十餘緡,屬郡司馬方君董其役,詔以誠敬之道,務勿煩民。故凡工料,悉給以常值不少減,而民皆競趨鼛皷如騖。司馬周度相視,舉上木、斵堊、丹刻等功,精於規畫,克恭厥事。將竣,費稍靳,莊公又率余與方司馬暨淡水曾司馬共捐以成之。廡後兩翼為義學,前雷陽陳清端公所建之十二齋也,因並完繕,進師生課誦其中,一時教典並行,甚盛舉也。籲!巡方二公惓惓於崇道興學,睹茲修舉宏備,得無欣然而大愉愜乎!

  今夫崇道興學,所以勸士也。台郡雖僻處海外,入廟者莫不知敬。書云:未見聖,若弗見。今也面諸羹牆,聞諸肸蠁,怵惕彌虔,士習以端,人材以出,文運以興。由是風聲廣勵邪慝不作,獄息盜弭,刑清武偃,百昌遂而諸福集,金湯固而磐石安。然則斯舉所系,夫豈淺鮮哉!爰書而記之。(台灣知府褚祿)

  ●新建鳳山縣學明倫堂碑記(乾隆十二年)

  ——碑在舊鳳山縣城學宮明倫堂右壁

  禮稱大學始教,皮辨祭菜,所以致敬於先師,以尊道德也。蓋古人因學而有廟,自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莫不造於學。虞庠上下,夏序東西,殷膠左右,無非學舍也。後世重廟而輕學,戟門■〈半頁〉宮,專崇廟貌,而春秋禮樂,冬夏詩書,無復教之之地。蓋古意之存焉者寡矣!我國家令興,自大成殿外,必有明倫堂以為敷教之地。通郡邑皆舉為法。所以養士之制甚備。獨台灣一隅,僻在海外,前此郡學明倫堂未建。陳清端公璸至,始奮起而經營之。迄今兩廡有六藝齋,為諸生肄業之所。廟與學乃以無缺。蓋興學立教,非俗吏之所能為也。

  鳳邑在郡治之南,學宮獨據形勢之地。廟前伴池,方廣里許,多植芰荷,即志所稱蓮池潭也。余以乙丑(乾隆十年)冬巡行至鳳山,謁先師廟,召諸生講學所謂明倫堂者,湫隘僅數椽,其旁即教諭寢息地,訓導且僦居他室。問所為蓮池潭者,莠民侵牟為利藪,日張網其中,芙渠蕩然無復存者。知邑事呂令作而言曰:鍾琇蒞此二年,念明倫堂之未稱,已度地鳩工,謀於大成殿之右建堂三楹,為講學之所;又修其舊有之堂,以祝于朱子,而並建名宦、鄉腎二祠,以補舊日之缺焉。余許其請。更令清釐■〈半頁〉地,以還舊觀。越明年,呂令告蕆事,蓋經始於乾隆十年十二月,至十一年六月工始竣,凡費番鏹一千有奇。因求余文記之石。

  余嘗以知縣者,知一縣之事也。一縣之事,孰有大於養與教者乎?不知所以教,至並教之地而廢之,其所養者可知已。今呂令之用心甚勤,既力擴明倫之堂,俾為師者有成材之區,為弟子者有受教之所,而又以其餘力建祠,以興賢而勤善,而泮池之水以濬,大小乾邁者鹹悅。余故樂得而志之。

  董其事者,本學教諭莊元博、弟子童作楫、卓夢採、余有成、陳正春,例得書於石。

  欽命巡按福建台灣等處地方、都察院兼提督學政、雲南道監察御史、加一級、記錄三次范咸敬撰。乾隆十二年孟夏月谷旦勒石。

  ●重修府學文廟碑記(乾隆十六年)

  ——碑在台南府學宮內

  聖天子重熙累洽,教化覃敷,薄海內外,罔不風同道一。台故海東隩區也,自入版圖,經陶冶數二年,而棫樸菁莪,蒸然蔚起,其與教之地,尤首重焉。

  乾隆己巳(十四年)夏,余街命巡方兼視學茲土。至則恭謁文廟,環視殿廡堂宇,漸就傾圯,祭器樂器,因陋就簡;竊惻然憂之。及檢郡乘,知學宮曩為海康陳公所脩修者,距今三十餘年。其修學記中,拳拳以非作新于始之為難,而能繼繼承承永護於後之為難;蓋深望夫有基勿壞,後起者接踵而修葺之也。顧其間雖經監司刺史輩捐金補繕,不數歲而朽蠹剝蝕,復不可支。蓋非徹底建造,難云固也。余正為經營商榷間,而台之矜主尊師重道,踴躍急公,倡議捐脩者,則有侯生世輝、蔡生壯器、李生朝璽、黃生兆茂、蔡生培、顧生方升、方生達聖、洪生世基等數十人。其最多者幾千百緡,又次者數百緡,又次者百緡。亦或家本寒素,奔走區畫以襄是舉者。于是連名呈請。余因事綦重大,特馳札制府喀公、撫軍潘公,會商入奏。撫軍遂據予札所陳,上達宸聰,獲邀恩旨,俟工竣時核捐輸之數,報部議敘而獎賞焉。愛與滿巡台書公昌、監司金公溶鼓舞作興之命,台令魯鼎梅參與稽核之責。維時侯生世輝力肩其事,不辭勞瘁,不避嫌怨,偕蔡生源起鳩工庀材,相度經營,卑者崇之,隘者擴之,朽者易之,缺者增之,障者闢之,而夫子之廟煥然改觀矣。大成殿及兩廡,規模軒廠倍于前。五王祠舊逼處殿後,指丈有六尺。文昌閣易柱呂石而增高。文公祠前增卷亭。教授之學舍,隋明倫堂後者,退丈有奇,訓導之寄居于文公祠者,更建室於文昌閣後,俾建鐸者鹹有寧宇,得以從容而訓廸焉。官廳前增覆亭,櫺星門前增石坊以護泮池,而體制備。由大成坊以內,盡易石鋪,既以壯觀瞻,並以免執事有恪者之紛踏乎瓦礫也。他若堂宇路門池沼,仍舊基而增損其間者,靡不周詳而曲至。其東北一帶地界之佔于民者,悉為清出,拓其牆三尺有奇。外有餘地四、五尺以通行人。明倫堂以前一片平原,民之竊為種植者,殳刈之而曠如也。內外交脩,而廟貌以崇。至籩豆簠簋之陳于庭者,鑄以銅而備其數,祝■〈吾欠〉笙鏞乾之屬,悉仿成式而更新之。蓋台自有此講學明倫之地,而今始獲睹整齊嚴肅之規也。糜金計一萬緡。肇工于乾隆十四年十月念五日,告竣于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是役也,實多士共勷是賴,余何力之有?廟成,多士請記于余,並求所以教之者。

  余謂黌宮為教化所自出,茲大啟爾宇,將以育人材、厚風俗也,豈惟文詞云爾哉。體明用達,乃足尚也。宋時胡安定設教蘇湖,設經義、治事二齋,沐其教者,鹹潛心于三、五、六經,以求合古聖賢人之志,而舉禮樂、兵刑、農田、水利諸務,用以廣其器識。仁宗詔頒其法於太學,天下宗之。我朝造士之法,古無與比,養之渥、教之詳、而選之精以慎。都人士誠能以經術為經濟,勉為國家有用之才,司士者復加意培植,以玉於成,而於興教之地,時加脩葺,亦如海康陳公之以有基勿壞望後人者,相承于勿替,則所迢於海隅者,豈淺鮮哉!若捐脩之姓氏數目,更勒一碣,茲不備。(巡台御史楊開鼎)

  ●改建海東書院記(乾隆十六年)

  ——碑在台南府海東書院內

  夫教而不率,民俗之漓也;率而不教,有位之恥也。曩予握郡符時,崇文書院就圯,易地新之。未幾,一太守余公,以清德名家蒞此土,澤以禮樂,厚以漸摩,士皆雍雍古處矣。

  海東書院,尤全台文教領袖,向廁郡學泮宮西,狹小弗稱,思更諸爽塏者,而未有屬也。會邇來校士皆在使者官舍,而試棚竟成閒廨,謀以此葺為譚經講藝之所。太守余公暨台司馬何君僉曰善。爰簡公鏹,庀眾材,屬台邑陶尹董之,為講堂,為吟廬,為廚舍,次第以成,而器用畢具。遂訪徵士,延名宿,晉皋比而牖廸焉。諸生以時弦誦其中,群體惓惓造就之意,而尊聞行知,日征月邁,勿勤始怠終,勿騖華失實,以馴至乎行成名立。將他日之獻諸廷者,即本今日之脩于家也。予蓋有厚望焉。因勒于石。(提督學政覺羅四明)

  ●新建朝天台暨文昌閣記(乾隆二十年)

  ——碑在台南府學宮內

  曩余備員西掖,晨夕內廷,咫尺天顏,頻沐殊恩。迨曆官外任,鞅掌風塵,君門漸遠。乙亥(乾隆二十年)秋,以薦舉獲覲楓宸,荷蒙簡命,司牧榕城,旋量移東寧。空蒙山色,漭瀁波光,顧瞻九重,如在天上,夙夜惓惓。爰於署之乾位,構朝天台。兩年來,剔弊釐奸,兢兢業業,無非宣揚聖化,以殫微臣篤琹之志。

  顧復念台本荒島,素安草昧,自我朝定鼎,臣服海外,四方人士,一萃處而群居者,朝稽夕考,春誦夏弦,駸駸乎潰鹵滄渤之區,臻於禮樂詩書之地。昔陳清端公曾建文昌閣,凡瞻禮其下者肅然觀感,文教日漸稱盛。第久而就圯,且在文公祠後,恐斗魁弗曜,振興鼓舞之道尚覺未備,因擇地鳩工特建焉。其費稟請道憲,準動公項,並捐俸以成之。

  彼崇榭峻亭,不過為登臨憑眺之勝,若此台與閣之聳然而兀立者,糺縵卿雲,激昂士氣,蓋戀闕之誠,作人之意,鹹于是乎在。後之來者,鑑予苦心,時而葺之,則可並峙于不朽也已。

  是役也,贊其成者台司馬宋君,並志之。(台灣知府覺羅四明)

  ●新建崇文書院記(乾隆二十二年)

  ——碑在台南府崇文書院內

  台陽古島彝地,人不知學。自我朝收入版圖,百餘年來,聖聖相承,涵濡教育,風尚于以一變。歲丁丑(乾隆二十二年),余調守是邦。下車後,入崇文書院,見多士衣冠弦誦,彬彬儒雅。課期考核,或塊奇恣肆,或跌宕夷猶,洵海濱鄒魯也。第向來經費不敷,生童等僑寄學舍之旁,褊淺湫隘,未能咕嗶優游,且責成司鐸掌教,勢難兼顧,不無作輟,鼓舞造就之道猶有憾,擬擇地另建。遂稟蒙道憲,樂於成事,準簡公鏹三百員,並同官捐俸及紳士醵金。于是庀材鳩工,浼台司馬宋君暨台邑夏尹襄其役。為講堂,為書齋,為膳堂,以及廊廡器具,無不周備。並據台令詳:據監生陳丕、武生陳有志、吏員陳琇等聞風慕義,呈捐磱碡坑、三角堀等處下則園地七十七甲有奇,每歲應完租粟折納番銀三百四十七員,充入書院膏火之資。爰延內地名宿,以擁皋比,選多士之文行優長者實其中。今而後藏息得所,晨夕師範,願執經請業者,虛懷集益,勵志潛脩,勿始勤而終怠,勿驚華而失實,以備國家楨乾良才,庶幾不負所以創建之意。抑斯舉方竣,前歲府試識拔,在院肄業白生紫雲即膺鶚薦,是亦激昂士氣之先聲也。後之來哲,鑑予泉衷,時而葺之,則海外人文,不旦霞蔚雲蒸,日新月監也哉。于是乎書。(覺羅四明)

  ●重修彰化縣學記(乾隆二十五年)

  ——碑在彰化縣學宮內

  半線舊隸諸羅,雍正甲辰,(二年)始置邑;而建學立師,以彰雅化,夫子廟屹然作焉。其時草昧初開,因陋就簡。歲辛未(乾隆十六年),紳士施士齡、張方大等始有重修之議,各輸金為資,益以張達京庚午(乾隆十五年)報捐之項,得白金七千有奇請於縣。經前縣程君運青。具情以聞,報可興工。旋以他故中輟。癸酉(乾隆十八年)秋,淡分府公鶚攝縣篆,兼得歲貢生吳洛使卒其事,樸斵丹艧,備極經營。復以資用告乏,僅及櫺星門而止,外無泮池,無屏樹,輿馬往來,日雜還於其前。此外缺略不如式者尚多。崇聖右文之謂何?而褻越一至於此哉!

  戊寅(乾隆二十三年)春,世珍調任蒞茲,睹■〈半頁〉宮之荒陋,不揣綿力,以為己任。工未及舉,而風雨為災,坍者損者以時聞。明倫堂復全圯焉。工鉅覺繁,不得不為將伯之呼。而邑人好義急公,卒莫我拒。於是涓吉命匠,櫺星門易舊為新,覆以屋,防風雨也。其外為泮池。池開有泉湧出,題於石曰「芹泉」,取泮水採芹之義也。又外為照牆,旁列短垣,塗以丹。移禮門義路於泮池左右,符體制也。殿前後築甬道各三,砌以磚,以便趨蹌。他若坍者補之,損者完之,俾各煥然改觀,昭誠敬也。明倫堂仍故址而增高二尺餘。堂及頭儀門皆三楹,規模宏廠,視昔有加。其後訓導署,後左教諭署,悉更新焉。右為白沙書院,列宮牆之側;絳帳青燈,書聲徹夜,又其相附而成者也。再糜番銀三千有奇。始於己卯(乾隆二十四年)十月七日,越月而告竣。費不動帑,力不役民,而大役以舉,義不可無一言紀其事,且思有以進諸生矣。

  源頭活水,紫陽之詩也。君子之學,觸物能通,頭頭是道也。矧茲泉出泮池中,發自然之派,成不渣之源,意者夫子在天之靈,秘啟其鑰,將以指迷而覺悟歟。且夫天地磅薄之氣,鬱極必通,泉之伏土埋沙,不知幾千百年,而至今乃出。而彰之人士應時而起,遂奪台額於卯、辰兩榜中,天時人事,適相符而不爽,非其明驗耶!所期諸生體大聖示教之意,應天地方亨之運,篤志力學以培其基,正誼明道以定其趨,求至聖賢之域以要其歸,學問裕而經濟成,由是掇巍科、膺大任,上副天子側席求以鼓吹乎休明,吾安量所至哉。

  抑是役也,分司勸捐者學博蕭君際恩、林君虎榜,稽查省視者有尉張君峻業,督率指示、刻日就工者貢生吳洛,而協力董成,則先後捐題諸紳士鹹有功;依例並列於左。賜進士出身文林郎台灣府彰化縣知縣張世珍撰文,乾隆二十五年歲次庚辰六月谷旦立。

  ●改建玉峰書院記(乾隆二十五年)

  董子曰:養士之大,莫大於學。學者,賢士之所關、教化之本原。又曰:縣令、民之師,師所使承流而宣化者也。我國家文教覃敷,脩闢雍,設庠序,興廉舉孝,嘉與宇內之士,百年涵育,山陬海澨,罔不喁喁向風。猶於府州縣治學校之外,特建書院,延致名師,日有程,月有課。士亦爭自濯摩,以期觀國之光。猗歟!何道之隆歟!

  歲丁丑(乾隆二十二年),予奉調承乏斯土。雖地居海外,荒服初開,而浸淫雅化,延首向內。士之克自樹立,亦既並進輻輳矣。然邑有玉肄書院,為諸生肄業之所,日久荒落,規模亦復湫隘。予懼無以廣教思也,爰就學宮舊址,倡紳士改建。鳩工庀材,中設講堂,翼以齋舍,為屋三十有六。己卯(乾隆二十四年)初冬始事,越明年夏落成。地居城西隅,幽僻無譁,軒窗明淨。綴學之士,夏弦春誦,庶幾專所肆力矣。

  予不敏,晨夕竭蹶,懼無以導揚明盛,而私心望宰,獨使我邑人文蔚起,有德有造,以仰副聖天子樂育之殷,則維此多士,其相與以有成者實深且厚矣。故記其創建始末以志勒云。(諸羅知縣李倓)

  ●明志書院碑記(乾隆二十九年)

  ——碑在新竹縣明志書院內

  粵惟世道遞升,文明日盛,國家奄有九有,百二十餘年,列聖相承,治隆化洽。皇帝德媲虞夏,道協殷周,甫飭戎車,拓疆萬里,神武丕著,文教彌昭,寓內同文,海外有截。

  興直堡者,遠隸台灣,僻處淡水,風土秀美,氣象鬱蔥,髦俊萃臻,向文慕學,實繁有徒。夫結想維殷,不如居肆,馳懷在遠,莫若連鑣,使鼓篋者樂群,擔登者時術。創興講席,匪緩圖矣。惟是志在聖賢,義利無淆於慮;志存經濟,王霸必究其原。爰標明志之名,冀成致遠之器。

  於戲!往昔荷蘭鳩據,鄭氏螘爭,斯固虎狼之窟宅,鯨鯢之淵藪也。今則海不揚波,野皆樂土,易戰攻以禮樂,化甲冑為詩書,摩義漸仁,山川換色。聖朝愷澤之敷,聲教之遠,載稽史冊,未或前聞。

  余備位台銜,恭膺節鉞,遙遙台海,統馭及焉。樂觀書院之成,惟拜手揚言,與多士賡太平之化而已。是舉也;舍宅捐租,永定貢生朝焯猷功不可泯,爰書以為來者勸。(楊廷璋)

  ●文石書院落成記(乾隆三十二年)

  ——碑在澎湖廳文石書院內

  文石者,澎產也。產於澎而重於世,此石之所以可貴也。石何以貴?以文貴也。然文之見貴於人,亦自有辨。凡物之文華而不實者,縱會雲絢藻,烘染精工,而柔脆難久,實之不存,文亦何取。惟文石之文,以堅貞之質,著斑爛之耀,五色紛綸,應乎天則五緯昭,應乎地則五行位,應乎人則五常敘而五教彰。充實光輝,發越而不可掩,斯文之所以可貴也。君子勸此,因以得為學之道焉。

  夫石之由璞而發于山也,如人之自蒙而就于塾也。石必擇工之良者而授之治也,如人必擇師之賢者而從之遊也。始而琢磨,繼而攻錯,久之而雕刻之形,痕跡俱化,以幾于純粹以精之候;亦如學者之始而訓詁,繼而服習,久之而漸摩之至,義精仁熟,不知不覺升堂入室,進乎聖賢之域,懷瑾握瑜,不亦一藝林之純璧也哉!昔漢彌成于遇異人,授以文石,吞之,因而明悟,遂為一代儒宗。後以授五鹿充宗,亦為通儒。噫!一文石也,二公獲之,俱以文顯如此。然則生于斯、長于斯,萃山海之靈而孕奇毓瑰者,又當何如也!

  澎之人士,從此居業得所,遊息有方,而無言龐事雜之累。春夏詩書,秋冬禮樂,以砥礪其心性,潤澤其文章。處則為有道之士,出則為有用之儒。記曰:君子比德于玉,豈欺我哉!行將圭璋特達,輝映于清廟明堂之上矣。緯地經天,斯文為至文也,石云乎哉。書院之名,因有取焉。

  是役也,經始于丙戌(乾隆三十一年)之孟冬,落成于丁亥(乾隆三十二年)之孟夏。所有助貲宣力者,例得備書以垂永久。是為記。(通判胡建偉)

  ●文石書院碑記(乾隆三十四年)

  ——碑在澎湖廳文石書院內

  澎湖之形勢仍舊,而氣象聿新者,蓋自胡公設立書院始。

  公諱建偉,號勉亭,粵東三、水縣人,戊午、己未(乾隆三年、四年)聯捷進士,出宰直隸無極縣,紀大功二次,轉福甯福鼎縣,王午(乾隆二十七年)科入閩闈,薦拔十郡名宿,繼宰閩縣,造就多英才;洵文學之權衡也。乾隆三十一年,授台澎分府。甫下車,即留心作人,觀風設教。諭諸紳士云:人藉地靈,地因人重;澎湖島連三十六,繡相錯也,石蘊五採,文奇攸鍾也,則是巨浸中之砥柱,為全閩之樞紐,將來其聖天子文教之名區乎。遂陳請列憲,就地考校,錄取送院,免諸童府縣試兩番渡海之難。列憲嘉如請。公遂捐俸以倡,卜築於廳治右畔百武之近地。其地環山帶水,文峰錯落可觀。是歲九月經始,明年二月告成,匾額曰「文石書院」。崇五夫子春秋二祭,延名儒掌教,月給膏火。公餘之暇,時詣院與諸生童講學論文。季考月課,循循善誘,終如其初。經公指授者,頓開茅塞,果慶連茹。丙戌、丁亥(乾隆三十一、二年)科歲兩試,入泮者六,備卷者四。從此而掇巍科,登顯仕,人文鵲起,甲第蟬聯,皆我公樂育之功也。今者榮耀屆期,澎人士能忍默然,爰敬陳始末而壽諸貞珉,以志不朽云。

  乾隆三十四年,歲次己丑,仲秋吉旦,合澎紳士同勒石。

  ●重修府學新建明倫堂記(乾隆三十九年)

  ——碑在台南府學宮內

  今天子神聖,重道崇儒,文教誕敷,凡薄海內外,罔不率俾,詔郡縣各立學;從來文治,未有若斯之盛者也。

  台地僻在東南海外,從古未沾王化,罔識賓興。迨我朝開闢之後,置郡縣,立學宮,凡取士之典,皆與內地同,始彬彬稱治,為海邦鄒魯矣。余己卯(乾隆二十四年)秋恭膺簡命,來監斯土。甫下車,謁夫子廟,環視楠宇朽敗,而明倫堂兩廡啟聖祠以及櫺星垣墉缺然不備,又以龍亭置于聖人之前,其規模氣象蔑如也。于是急謀脩舉,錈者補之,圯者葺之,以次興工。越明年,于夫子廟東偏拓地數畝,中為明倫堂,後為龍亭庫,環以磚牆,東西廊門樓無不畢舉,締構堅致,彤赩駁蔚,一時稱盛。至六月,聖殿為颶風所侵,竟致頹壞。予心惻然。又相與醵金重建。于是諏日興事,庀材鳩工,經始十月,告成于十二月。迄今夫子廟、啟聖祠巍然,東西兩廡以及明倫堂櫺星諸地翼然,廟貌改觀。其所以揚天子文教之盛,壯海外之觀,均于是乎在。而況培人心以厚風俗,首重學校,尤為蒞治者之先務哉!(台廈道王之麟)

  ●新砌泮池碑記(嘉慶四年)

  ——碑在舊鳳山城學宮右壁

  台地自入版圖以後,沐聖朝雅化,鳳山文運之盛,甲於諸邑。雖士克樹立,而山川鍾靈,文廟實得地焉。歲己酉(乾隆五十四年),前任李公、鄉紳陳君鳩金重修,而泮池未甃,池為蓮花潭,邑諸景之冠者也,距今十有一年矣。予與同寅余公,集諸生醵金,暨前所餘未鳩者,俾竣其事。橫三十四丈,縱十七丈,為半璧形。灰石工役,計費銀千一百五十五。先是龜山右案中斷為坦途,水道通海為田廬侵塞。茲並補其缺,清其界,使復其舊。工費悉系左營莊民急公,殊為可嘉。董其事者:生員柯金章、吳克達、柯萊、儀廩生吳清時、張廷欽、余志仁、王花春、生員黃昌選、蘇振峰、謝名標、鄭朝清、吳朝陽、舊董事廩生鄭廷輔、生員董必成、廩生林繼美、貢生許名揚、王振文。捐銀襄事者,另書石以示勸云。

  鳳山學教諭吳玉麟撰。嘉慶四年十一月日立。

  ●彰化縣聖廟禮樂器記(嘉慶十六年)

  禮至則不爭,樂至則不怨。不怨不爭,而天下治矣。怨爭之中於人心最深。禮樂能治,斯人怨爭之心亦最神。古者,十三學樂,二十而冠,學禮。樂殆自少已習之。晚近之廢禮樂久矣,怨爭所由積也。

  禮儀樂舞之遺,唯存其意於孔廟。禮樂不能不依乎器,而彰邑之禮樂器皆缺焉。予下車始,即念及之。辛未(嘉慶十六年)夏,商之諸生王有慶、洪鏞、劉開基、楊奎等,倡捐以樂其成。凡治禮器籩之器百,豆之器百,簠簋之器四十,鉶登之器十,爵之器二十有七,篚之器十有四,樽之器二。凡治樂之器金之屬十有九,石之屬十有八,絲之屬二,竹之屬一,匏之屬十有二,士之屬二,革之屬五,木之屬二。凡鳩金者共二百有餘人,凡鳩金共二千五百有奇。自辛未秋祀以後,拜獻歌舞之盛,圜橋而觀聽者將數千人,殆雖鄒魯亦無以過之。籲!其盛矣!

  諸生請記於予,以志不朽。予維習禮樂當能體禮樂之真意,尊孔子當能學孔子之實功。實功若何?孝弟是也。真意若何?敬和是也。能孝能弟,能敬且和,彰邑民億載皆平康矣。行見人文日盛,彬彬焉蔚為休明,以黼黻我盛朝之至治,皆於今與後之諸生有厚望也。一籩、一豆、一磐、一鐘,幸毋以故府常物而忽之。至鳩金者不望傳也,傳其人而其器得以長存,宜並附其名於碣。是為記。(楊桂森)

  ●建彰化縣學明倫堂記(嘉慶十七年)

  ——碑在彰化縣學宮內

  聖人為人倫之至。聖人者何?孔子是也。自孔子刪定纂脩,明此人倫,而萬世始知有倫,而萬世始知所以為人。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有別,朋友有信,此盡人可以與知與能也,而盡其實則難,詣其極則尤不易。畏其難則阻矣。從其易者隨時隨地隨事力體之,而人之分盡矣。孟子曰: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教民之要,其必以明倫為亟歟。

  彰邑舊有明倫堂,毀於亂。奉發帑重建,前事者缺焉。辛未(嘉慶十六年)冬,商之諸生王有慶、林中桂、洪鏞、劉開基等,僉首捐以倡之。迨壬申(嘉慶十七年)秋工竣。凡鳩金者若而人,凡鳩金共若干金。或有疑之者曰:若建城以數十萬金計,置禮樂器又以數千金計,脩主靜書院以千金計,建豐盈倉又以數千金計,茲又建明倫堂以數千金計。若不能獨力成之也,必藉民力。鉅工疊疊若此,民力不虞竭乎?若愛民之意何?

  予應之曰:茲正所以愛民也。建城而彰民得以永安;禮樂器備,而彰民怨爭之心得以永息;主靜書院改脩,而士民之有志禮樂者得以事其事;豐盈倉改建城內,而民之偏災小患皆可有備;明倫堂建而民皆知有倫,而民皆得以完其為人。教之養之,有司責也。是何一非為愛民然耶?疑者捫舌退。悉諸生索予記明倫堂,因書之以垂於碣。是為記。(彰化知縣楊桂森)

  ●重修鹿港文武兩祠碑記(嘉慶二十四年)

  國家臚陳祀典,自都城以及各府州縣,莫不建祠崇奉文昌帝君、關聖大帝者,所以振揚文教、扶植綱常也。

  鹿港文武兩祠,建之於辛未(嘉慶十六年)之春。總理陳士陶暨各董事等鳩建文祠,□□□士出身司馬薛公諱志亮自題廉俸,以蘇雲從為董事,並建武祠,春秋享祀,稱不忒焉。誠所謂遵□升平□□□□敬聖之至意也。況彰邑踞台郡上游,鹿港又為彰邑巨鎮。溯發脈於大武郡山,蜿蜒■〈峻,石代立〉礡百餘里之遙,而□以西□既聚,兩祠於是乎成。蓋殿堂居鹿水之東,坐坤而向艮。彰山擁其左,瀛海環其右,□城峙其旁,道嶺□其□,□外□峰簇立于指顧間,洵乎海甸之大觀也。人傑本諸地靈,賢俊薈萃,人文蔚起,固□實矣。□□構雖備,■〈黑力〉堊□□,□□□久風雨侵蝕,不無傾圯之患。眾紳士顧而奮然,出為僉議鳩金庀材,□官□以及商郊莫不向善喜捐。□者□□,□□葺之,未備者完補之。始於戊寅(嘉慶二十三年)小春,竣於己卯(二十四年)春季,數月之間,告厥功焉。竹之□,松之茂,極人工之□□□□□□□飛窮畫彩之精純。自是巍峨氣象,復煥然一新焉。

  登斯堂也,睹廟貌之肅清,盼几筵之整潔,以享以禮,以妥以□,□□景福。儒雅之風蒸蒸日上,忠義之心油油然生。凡諸採芹,香攀桂馥,較之昔日而尤盛者可知矣。□□□□□□,□□耳目之觀瞻,而不能以永固;丹漆璀璨,豈任風霜之摧壓,而可以長存。是昔之建立,有□于今之修葺,猶之今□□□,不能無望于後之補固也。後之君子,心存好義,有加無已,俾輸奐長美于千秋萬世也,其功豈不懋哉!是為序。

  特調台灣府儒學左堂兼署彰化縣儒學正堂加三級鄭重頓首拜撰。(嘉慶己卯桐月)

  ●修建北斗螺青書院記(道光元年)

  彰化縣南五十里東螺保螺青書院以祀文昌帝君,昉於嘉慶八年癸亥。廟貌既煥,人文蔚起。已而毀於兵,圯於水。至嘉慶二十二年丁丑,眾紳士乃醵千餘金修復。越五年而予來為鹿港同知,楊茂才贊元乞文以記其事。

  予謂非士子肄業之所而稱書院,得毋以文昌列在祀典,專司祿籍,為讀書發祥所自乎?今州縣學宮,即古之鄉學,城鄉或各建書院,即古術序黨庠之遺意。周禮:黨正有春秋祭禜之儀。祭法:幽禜,祭星也。文昌在天為司中司命之六星。自古德行道藝之書,必以孝弟為首。後世於文昌之神,或求其人以實之,又權輿於雅詩之張仲孝友。然則書院之崇奉文昌,宜也。方今天下入仕,以讀書得科第為正途。鄉會試糊名易書,衡文者從暗中摸索,以示至公。即使因文見道,僅能考其道藝,無由知其德行,此所以名實不相應而競乞靈於冥漠也。苟念赫然在上之神,憑依在德,信而有徵,則歲時之薦馨,一若夙夜之勵志,庠序之敬業,一若門內之修行,上以實求,下以實應,人所仰服,即神所默佑,士習自不懈而及於古。孰謂螺青人物之自奮於山川和會者,徒博春夏弦誦三年賓興之名也哉?

  涖斯舉者,舉人楊啟元、其弟廩膳生楊調元、附學生楊贊元、候選訓導胡克脩、羅桂芳、附學生周大觀等,宜並書。(鄧傳安)

  ●鳳儀書院木碑記(道光三年)

  ——碑在鳳山縣鳳儀書院東西壁

  邑舊治有屏山書院,延山長以課生童,置產歲可得息金二百餘供脩脯,官司之;兵燹之後,變為邱墟。嗣縣署移建於茲,未遑脩舉。

  甲戌歲(嘉慶十九年),樸葊吳公攝篆斯邑,以為欲振民風,宜培士氣,詢諸紳士,議建書院。廷欽曰:公誠知先務之急矣。雖然,吾邑所宜脩者多矣。大成殿則歲久剝落也;文昌祠則尚未舉行也;歲科童試,其坐次猶逼仄也;城內民居稠密,字紙散擲於途,庚申歲(嘉慶五年),奮社諸友鳩金生息,雇工檢拾,肇祀奎星倉聖牌位,亦未有祠宇也。百堵之興,望公脩舉之,以為多士倡。公曰:善。於是慨然捐二百金,命廷欽董其事。邑中諸紳士踴躍捐輸,相助為理。而繼官斯土者,亦鹹分鶴俸以期於成。由是舊治大成殿煥然一新,而建書院於新邑署之東偏,額之曰「鳳儀」,前有講堂,後有廳事,崇祀文昌奎星倉聖神位於其中。復廣三舍,設試棹,俾生童肄業有所,歲科童試亦暈征于是。並造敬字亭於講堂之左,爰以奮社舊捐之資與建院所剩者,合置產。歲收其入,開用書院經費並拾字工貲,其餘即以獎每期課藝之佳者,俾知所勸。而山長修金,則仍以官司之租息取供焉。斯舉也,未知昔之屏山若何,而百堵皆興,則皆賴吳公倡始之功與官長紳土贊襄之力也。

  回思向也乏育才之地,今則輪奐美觀矣;向也少經費之資,今則用度有出矣;生童免提挈之艱,字跡無穢褻之患;鉅典以修,明禋以崇。雖善後之籌畫尚多,而勸學之規模已基,士生其間,當思書院之所以建,而克自奮興,于以發揚善氣,丕振文風,俾海濱克復鄒魯之遺,而風岡獲臻菁莪之盛,庶幾無負創造之美意,而亦區區冀望之心也!

  候選訓導張廷欽撰。道光三年歲次癸未孟夏谷旦。

  ●敬字亭木碑記(道光三年)

  ——碑在鳳山縣鳳儀書院廳事西壁

  敬字亭之設,始於嘉慶庚申歲(五年)奮社諸同人醵金倡建。每歲備工檢拾字紙,暈化於爐。正月之吉,乃送而投諸海焉。維時恭祀奎星倉聖神位,尚未有祠以妥之。越甲戍(嘉慶十九年),廷欽承明府樸葊吳公創建書院爰是並建文昌祠,即以二神合祀,而復造敬字亭於講堂之左。既蕆事,遂泐石以志之。

  然則何為而復為敬字亭志也?奮社諸同人之金,為敬字亭鳩也。以奮社之鳩金而置息產,歲給檢拾工貲,其所剩者,即以充書院膏夥。是向之為敬字亭計者,今且尚有裨於書院矣。且既造斯亭於講堂左,即不可掩沒乎斯亭之所由建,與奮社餘金之所由存也。為敬字亭志,為奮社之餘金志也,抑以志奮社之諸同人也。

  張廷欽並記。道光三年歲次癸未孟夏谷旦。

  ●捐建淡水學文廟碑記(道光四年)

  ——碑在新竹縣學宮內

  聖天子累洽重熙,聲教暨訖,海隅日出,罔不率俾矣。

  台東海澳區也,自入版圖來,人文蔚起。台、鳳、嘉、彰,興學建考,多曆年所。淡距郡最遠,向只附彰考試。嘉慶十五年,制憲方恭膺簡命,巡視台郡,時府憲汪、前任淡水同知,素稔文風駸駸日上,囑令紳士等就制憲遞呈,援照江西蓮花廳例請奏奉旨恩準二十三年開考。維時蒞淡水廳事司馬張公,集諸紳士謀及勸捐建廟之舉。諸紳士踴躍急公,僉曰唯唯。第思文廟之風水,關於文運之盛衰,非扶輿磅礡之所結,山川靈秀之所鐘,無以為卜吉地也。塹有郭尚安者,邃於堪輿之術。諸紳士以設廳時,曾選學宮基址在於城內較場地方,因就其地請而籌之,深得許可。凡大小之規模,坐向之方位,皆其指畫。郭君為人,輕財重義,諸紳謝之金不受,且曰:此廟一築,淡之科甲蟬聯,余之名亦不朽矣,金何足慕哉!越三年,戊寅(嘉慶二十三年)科鄭子用錫果登賢舊,為淡學倡。迨癸未(道光三年)科且冠東瀛,而成進士焉。自鄭子登科啟甲兩次以來,轉瞬才八、九年耳,踵其後者文武聯鑣,齊名蕊榜,繼繼繩繩,煥然丕變。郭堪輿之言,信乎其不謬也!

  是役也,倡謀捐建不憚勤勞者,正總理則有林璽、林紹賢等,副總理則有鄭用錫、郭成金等。若吳振利、羅秀麗、陳建興、吳金吉等共董其事,亦與有力焉。糜金二萬千百有奇,不費分帑一絲。肇工於嘉慶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告竣於道光四年四月初十日。蓋自夫子之廟成,而淡始獲睹整齊嚴肅之規也。

  余來守是疆,適當落成之際。越日,齋祓謁聖,仰瞻廟貌,巋然一新。中為大成殿,東西兩廡夾某旁,外為櫺星門,又其外為泮宮門,泮池在焉。周圍繚繞,衛以丹牆,其禮門義路,則出入之通衢也。廟之規模斯略具矣。至廟之東邊為明倫堂,後為五王祠。其教官廨舍,則建於舊文昌宮之左畔,禮樂器庫附之。若此者,余既詳覽其地,又為深羨其人,羨其人之爭先好義,慷慨就捐,尤羨肩斯任者之克相與有成也。諸紳士縷陳情緒,請記於餘,並求所以教之者。余謂黌宮為教化風俗所自出,廁其間者可徒拘於文辭之末哉。將明體以達用,入有守而出有為,為里黨樹典型,為國家宣德教。師道既立,善人愈多,庶無負我朝作養海隅之至意。官斯土者,有厚望焉。余為詳創建始未,並書其意以書諸石。捐貲之姓氏數目,則更勒一碣云。(吳性誠)

  ●續修文石書院記(道光十年)

  ——碑在澎湖廳文石書院內

  澎湖文石書院,自乾隆三十一年前廳胡勉亭創建,規模大備,嘉惠士林,至今敬業樂群者鹹思念之。五十五年夏風災,椽瓦捐壞,前廳王慶奎捐資補葺。嘉慶己未(四年),前廳韓蜚聲捐貲重修,改建魁星樓於後,以後堂作講堂。乙亥(嘉慶二十年),前廳彭謙就後院再建一進五間,專祀文昌帝君,每歲春秋二丁,廳官率士子用少牢之饗,致祭五賢夫子、文昌帝君、魁星神君,士子亦各分祭胡、韓二公及前廳有功德於澎者。惟文昌帝君祀典,應用太牢,向無動項開銷,不足以昭誠敬。歲丙戍(道光六年),余詳請以小案山新升額外餉銀四兩七錢六分四釐,又籌撥番銀一百一十圓,每年生息銀一十六圓五角,為春秋太牢之需;不足之數,由官捐辦,每年出入用數,列入印簿二本,一存署,一發房,以備稽考。祭日會同武營暨土子虔誠行禮。二丁日仍舊同士子致祭焉。

  丁亥(道光七年)秋祭時,余與各士子巡閱院宇,椽瓦榱桷多損壞,魁星樓剝蝕更甚,幾就摧折。商諸協鎮孫得發、右營遊戎兼署左營遊戎江鶴,各捐廉倡修。合澎士庶,欣然樂助。是歲季冬鳩工,先修五賢祠及左右翼室,己丑(道光九年)春,改建魁星樓巽方,取文明之象。文昌祠榱垣就圯,亦經拆造,添蓋拜亭,以昭宏廠壯瞻。是歲夏,余奉委署台防卸事,接任者為丁霽亭司馬,勸修益力。均第修理督工者,生員呂作屏;勸捐者,生員王雲鵬等。經始于丁亥季冬,落成于庚寅(道光十年)仲冬。前後體制,煥焉一新,且工程亦甚完固。五賢祠兩旁,排設考場棹橈,為每年歲科兩試及每月課期之用。從此勤修肄業者,月有課,季有考,良師益友,砥礪磨礱,所謂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必深有私淑夫紫陽夫子,而無負胡公勉亭建立書院、興賢育才之遺意者,至於文光燦爛,奎璧輝煌,諸生學立行成,科第蔚起,場休和而資拜獻,又不僅一時盛事也。所有捐資出力者,備書於石,以志不忘。是為記。

  ●新建鹿港文開書院記(道光十年)

  ——碑在鹿港文開書院內

  道光四年,傳安為鹿仔港同知,巳二年矣。勤於課士,士皆思奮。因文昌宮之左,隙地甚寬,請建書院其上。傳安給疏引勸,諭以海外文教,肇自寓賢鄞縣沈斯庵太僕光文字文開者,爰借其字定書院名,以志有開必先焉。工費既鉅,鳩庀不時。又明年,風鶴有驚,軍書旁午,傳安奉檄權郡篆,浹歲乃及瓜期。士民喜其重來,益亟亟於是役。未幾而書院告成,輪奐俱美。講堂齋舍,廓乎有容。規制渾堅,信可經久。傳安閱視甚歡。將筮期鼓篋,而先為文以記。

  考戴記,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凡釋奠者,必有合也。有國故則否。說者謂先聖是作者,先師是述者。鄭注曰:國無先聖先師,則釋奠當與鄰國合;若周有周公,魯有孔子,則不必合。今學宮奉孔子為先聖,從祀者皆先師,書院多祀先師,而不敢祀先聖。閩中大儒,以朱子為最,故書院無不崇奉,海外亦然。若如鄭注,則惟建陽之祀朱子,可稱國故,餘皆所謂合也。

  台灣至本朝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圖,前此猶是荒服,豈有國故,不得不仰重於寓賢。傳安前以沈太僕表德名書院,已為從祀朱子獲輿;況太僕卒葬俱在台,子孫又家於台,今雖未見斯庵詩集,而讀府志所載諸詩文。慨然慕焉,固國故之彰彰者也。其先太僕而依鄭氏,後太僕而東渡,亦設教於台者,為華亭徐都御史孚遠。成功嘗從徐公受學,渡台後優禮過於太僕。公自嘆如司馬長卿入夜郎之教盛覽。想當日海外從遊,必有傑出若盛覽之人,惜府志不載,而僅見於全謝山鮚埼亭集中。今祀太僕,未可不祀徐都御史矣。府志所載避地遜荒,固不乏人,而系戀故君故國,閱盡險阻艱難,百折不回如二公者,惟同安廬尚書若騰、惠安王侍郎忠孝、南安沈都御史佺期、揭陽辜都史朝薦,並亟稱於鮚埼停集。其郭都御史貞一,府志雖闕,可考鮚埼亭集及海濱紀略以知其忠,當連類而祀之。至漳浦藍鹿洲鼎元,曾贊族兄元戎廷珍平朱一貴之亂,所著平台紀略及東征集,仁義之言藹如,不但堪備掌故,以勞定國,祀典宜然。昔朱子諄諄以行仁義、存忠孝勉人,茲奉諸公慄主以配享,諒亦神明所深許也。諸公皆人師,非經師,遜業諸生仰止前哲,更思立乎其大,不僅以科名重人,則長者藉書院成功,搜羅遺佚,以補海外祀典,亦未嘗無小補也。

  是役也,閱四歲而竣工,共費白金若干。以歸官閒田為膏火所資,計若干畝。當上其冊於大府,聞於當寧,定邀天誥褒嘉,如行省鳳池書院之蒙旌獎急公紳士矣。時傳安升補台守,將行,善後事屬之來者。且因落成有記,並書樂輸諸姓名於碑陰。(鄧傳安)

  ●重修彰化縣學碑記(道光十一年)

  ——碑在彰化縣學宮內

  台灣原海外荒服。自康熙二十二年歸列版圖,設府一、縣三:曰台灣,曰鳳山,曰諸羅。教養並重,興建文廟,與內地各縣同。雍正元年,分諸羅玉案山北至大武郡山西北四十里,添設彰化縣。彰化建學校、造聖廟,自雍正四年知縣張鎬始。其地在治東北。中大成殿、東西兩廡,前甬道、戟門,又前櫺星門、泮池,砌以圍牆,東為義路,西為禮門。殿後崇聖祠。續於乾隆十六年重脩,則知縣程運青也。其後再脩於十八年,則淡水同知攝縣事王鶚也。復脩於乾隆二十四年,則知縣張世珍也。未脩於乾隆二十七年,則知縣胡邦翰也。曆任相繼而脩,中間僅隔數年,不過補脩而已,迄今七十載矣。世遠年深,柱門朽蛀,其何以尊至聖而妥神明?磺溪紳士僉呈縣令,申詳大憲批準行知在案,然後於道光十一年辛卯十月吉日興工。原基地勢卑低,易聚水,地培高五尺,牆亦增高五尺。五祠後圍牆外,再加圍牆,左右高築火牆。規模宏廠,整齊嚴肅,煥然一新。告成在即,因敘其原委而為之記。(教諭吳春蘭)

  ●新建南投藍田書院碑記

  邑治東南四十里,有地曰南投。乾隆初。始設縣丞居此,距今百餘年矣。涵濡聖化既久,文明漸啟,禮教日昌。士之有志讀書者,類多掇科名,以酬素願,於是分縣朱公,延請南北投、水沙連兩保士庶,議建書院。僉舉生員族弟作雲簡君俊升等董其事。乃屬霖為序勸捐。並下地於街後東偏,西倚山麓,東面大屏,清流北護,蜀水南纏,大哮碧山遙相對峙,中開一局,形勝天成,而燄峰九十九尖蔚然在目。其東南三峰,遠插雲霄,出歿隱見,變幻無常,則八同關之玉山,可望不可即。洵海外一奇觀也。

  夫以山川之秀,氣運日開,其磅礡鬱積,知必有偉人傑士出乎其間,不僅為吾邑生色,誠邦家光也。地靈人傑之說,殆信然歟!是則書院之建,實為盛舉。爰諏吉興工。經始於道光拾壹年冬月,閱兩歲而告成。中祀文昌帝君,後祀徽國文公朱子。即以其廳為講堂,房居山長,兩翼廂房為諸生肄業地。外環以牆,規模頗壯。統計土木工費,共縻白金肆千壹佰餘元。既燕飲以落之,遂顏曰藍田書院。謂樹之無殊種玉,蓋欲藉此為培植之區,而冀青出於藍,以共與孝弟力田之科也。學者庶顧名而思義乎!

  時霖方修縣志,士有從予遊者,因請為記勒之貞珉,以為將來好義者勸。鄉進士閩清縣儒學教諭曾作霖敬撰。彰北縣學廩生黃春華敬書。

  ●芝山文昌祠記(道光二十年)

  ——碑在淡水縣八芝蘭芝山岩

  閩之書院,鰲峰、鳳池而外,泉有清源,漳有芝山,其最著也。然泉則聚石為山,不若漳之傍山而舍。予嘗由泉至漳,見其山川秀麗,人才魁偉,神往其際。己亥(道光十九年)東渡,越歲,安硯芝蘭堡,地盡漳人。或言此地亦有芝山,殆不忘其桑梓而名歟?因述其峰巒四合,高插雲霄,原田萬頃中,有聳立絕所依傍,怪石則森列如笏,樹木則鬱蔥如畫,溪流則■〈氵榮〉洄如帶。何不一遊之乎?六月,潘子定民謀建文昌祠於上,俾諸生肄業其中,邀予至焉。風景之佳,有逾所述者。

  夫東甯於明季,干戈之地也。偽鄭嘗以舟師破紅毛兵數十萬於安平。沂流而上,至芝蘭之八里坌,番人砲台猶在焉。自我朝版圖一統,易戰爭以禮義,化甲冑為詩書,百餘年間,家有塾,黨有庠,州有序,國有學,科第匹於中華,公卿列於朝右。潘子是舉,誠有志也。居是邦者,其亦睹石笏而念書思對命乎?見林木而思百年樹人乎?睹流水而知盈科後進乎?昔為侏■〈亻离〉之龐雜,今為學士之謳吟;昔以禦侮而扼此山,今以志學而履其地;鍾毓所在,必有傳人,是烏可不記之。

  道光庚子(二十年)冬月傅人偉。

  ●重修彰化縣學碑記(道光二十年)

  邑之建學,自前縣張君鎬始,時初設治也。自後曆任增修,具祥張君世珍碑記。乾隆丙午、乙卯間(五十一年、六十年)兩遭兵火,惟夫子廟巋然獨存,可不謂神靈之呵護歟?嘉慶中,楊君桂森以詞臣治斯邑,百廢具修。乃護露台以石欄,造登瀛橋於芹泉上,設禮樂器,招佾舞生;自是春秋丁祭,蓋彬彬焉。而一旦尚願議重新,何也?

  先是,丙子、戊寅(乾隆二十一、二十三年)兩科,奪台額者皆彰士,署縣吳君性誠以為人文蔚起,倡建文昌廟於學宮西,務為竣嚴,廟高大成殿二尺有奇。論者謂主輔之義,恐有未合。會遇數科獲雋者少,於是議新聖廟,蓋期學校修財人材茂也。

  道光十年,適郡伯鄧菽原先生修府志,派經費,李君廷璧集眾議捐,以學志並修請。始具情以問,報可。旋奉檄分守蘭陽,年餘回任。核署縣託君克通阿所設勸捐手卷,已得一萬餘金。遂設局靜室,諏吉興工。先圖廟制,然後拆卸,仍舊式也。都宮以內,地視故址各增高二尺二寸,基孔固也。殿高原制二尺有七寸,祠廡門牆以次遞殺,符體制也。祠旁增建名宦、鄉賢二祠,以待良司牧之有功德於民及鄉先生之足為後學矜式者則祀之也。又旁為禮樂器庫,謹守藏也。欄柱庭階,純易以石,取其堅固,無慮風雨所漂搖也。牆外小池,濬深砌石,仿紫陽方塘一鑑之詩,以來源頭活水也。廟自經始迄落成,凡閱三十一月而蕆事。志自採訪至脫稿,亦經二十四月而成書。統計斯役,共縻白金二萬四千餘兩,香燈祀業勿與焉。

  戊戌(道光十八年),予調署斯邑,只謁聖廟,見巍煥一新,而碑記尚闕,因與廣文王君功趨其截數清款造冊報竣。總董等悉如予言,且請為文以記其事。予既嘉許之,即進諸生而勉之曰:昔人禮樂百年而後興,邑之設治,至今適當其期,而廟志之修會逢其適,此山川之氣運所開,以大啟斯邑之文明。多士生當明備,誠志乎聖賢之道,務為真品實學,將處為名儒,出為醇吏,其道德文章直可光史冊而垂不朽,豈惟是掇巍科、登顯仕,以侈為閭里之榮哉?予於諸生有厚望焉!爰敘其顛末而為之記。

  知彰化縣事黃開基敬撰。

  ●大甲義學碑(同治七年)

  署台灣北路淡水總捕分府加十級紀錄十次嚴為出示勒石以垂永久事:照得本分府蒞任之初,察訪地方風俗。知淡屬文風丕振,城鄉市鎮皆家弦戶誦,大有鄒魯之風。惟鄉僻處所,小民不知讀書之樂。當即出示曉諭:凡有窮鄉僻壤,均應設立義學,使貧寒子弟無力栽培者,皆入義學讀書,使其鹹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消其桀騖犯上之氣。

  本分府到大甲時,傳集紳耆王昆崗、蔡學禮、陳大賓、生員何清霖、張際文、童生王輯圭、陳福祺等商議在大甲設義學一處,延師一人,月送修脯銀四元。生徒以十六人為限。查出前大甲巡檢黃有捐題義學租谷二十五石,又在德化社番租內提充義學租五十石,充作大甲義學師修脯;如有不敷,隨時再行酌量題捐。

  茲已查出大甲巡檢署舊設義學租並德化社番租田畝坐落界址、佃戶姓名,勒石碑示,以垂永久。特將該田畝坐落界址,均開列於左。

  計開:

  一、查大甲巡檢署提出之舊設義學租谷二十五石,址在竹南四保番仔寮前西畔,東至大溝為界,西至王媽田為界,南至小溝為界,北至大溝為界;佃人王榮、王朝。

  一、林祥記張旦老下大安田二分三釐應納大租谷參石;

  又承陳修文三十甲莊田一甲應納大租谷捌石;

  又承陳修文大安田二十五甲應納大租谷拾參石貳斗;

  又承林盼下龜殼莊田二十七甲應納大租谷貳拾貳石貳斗四升;

  又承陳修文下大安田五分應納大租谷肆石。

  以上五條林祥記戶下應納大租谷共五拾石零四斗四升。

  同治七年三月初五日給。

  ●鳳儀書院宗祀五子並立院田碑(同治十二年)

  ——碑在鳳山縣鳳儀書院講堂東壁

  鳳儀書院建自嘉慶十有九年。時樸葊吳公,以貢生張廷欽、鄭朝清董其成焉。中祀奎星倉聖,則本於敬字亭。蓋嘉慶五年,奮社同人鳩金而設,並奉二神,尚未有祠以妥之,惟所捐貲為每歲拾字紙夫費外,概存息產。計至院成之後,置有四千餘金,諸同人遂充之鳳儀,為膏火田。此與文昌帝君合祀所由來也。顧思書院創制,宜崇先賢,以正學統。學統正而後世識有所依歸。宋濂洛關閩五夫子,上接洙泗之淵源,下開萬古之聾聵,是必增祀斯堂,春秋典禮勿替。何況鳳儀院租,倍於昔日。司事者其可忘奮社諸君之舉,而不重為振興耶?垂芳自愧棉力菲才,未能於斯道有功。第念先人有志未逮,今者言猶在耳,忍令風氣日趨,而辭越俎代庖之責哉?同治壬申(十一年)夏,爰請於邑主孫公,未克舉行。越饒公署篆,又未幾卸事。癸酉春,卓如李公蒞鳳數月,推本化原,留心士習。乃復請而行之,並將院田租款立石以示不朽。且冀後之有同志。

  大清同治十二年,歲次癸酉,蒲夏之月吉旦,郡庠生蔡啟鳳遺命男蔡垂芳記。

  ●大觀義學碑記(同治十二年)

  ——碑在淡水縣枋橋街大觀義塾內

  程子曰:治天下,以正風俗、得賢才為本。余謂非必天下也,即一郡一邑亦然。風俗必本人心,人心關乎士習。賢才不遽得,當培養而玉成之。然則化民成俗之原,興賢育才之道,莫要於建學立教。

  淡水,海外荒徼,入版圖最後。國初以前,廢為狉獉。開闢百十年,瘴雨蠻煙,悉為含鼓嬉遊之宇。然地富庶而人強悍,睚眥之怨,逞刃相仇,連年累歲,亡身破家不休。其性耶習耶?其不學不教之咎耶?淡北距塹城學宮百餘里,惟艋舺有學海書院,而甄陶未廣,僻壤孤村之士,既闉教澤,甚有漫分氣類,畢生裹足不登書堂者。民風之陋,士習之頹,職是故歟?

  歲癸亥(同治二年),余遊寓於茲,思有洗滌而振興之。商諸外兄弟觀。察林君維讓、維源,首倡義貲,創學舍於板橋東北隅,月集諸生考課。余不才,忝司月旦既砥礪其德業,亦柔和其心性。遠邇士人,翕然向風。邇來民無競心,士有奮志,恭陋文風,日振日上,而科名亦遂以踵起,則教學之明驗大效也。

  夫湮鬱之開在人不在地,轉移風氣在士不在民。士為四民之首,一舉一動,關係民氣。士習端,則民生觀感興起,日趨於善;漓則鄉里效尤放縱,日騖於爭。故為士者望彌隆,責亦彌重。諸生既誦法先聖,稱衣冠之士,非徒株守章句,揣摩時尚,以弋取科名而已。所當納身禮讓之中,以變移鄉俗為己任。修於身而型於家,日與子弟鄉人言,出入友助,和親康樂,共為堯舜之民,興仁興讓,且遍國俗。中原禮義之邦,文物之地,何能以加。茲余內渡十年,再遊斯土,深幸士氣民情,駸駸日盛。由是薰陶振作,使遊淡北者,謂斯之風俗人才,冠絕海邦,豈不懿哉!

  顧惟義學之設,鳩貲僅二千金,而土木營構,已逾五千餘,所建祀田三十石,及按歲考課膏火費用數百金,皆觀察君昆仲捐助勉成。恆產未謀,後恐難繼。寸心用是耿耿。而余以親舍白雲,未敢淹留,客路清風,無從恢廣。觀察君昆仲好義性成,圖始必能圖終,或後之君子有與余同志者,不獨諸生之感,亦余所厚望也。

  義學之前,大屯、觀音山對峙焉,故名大觀。為屋二,中祀文昌帝君,券諸生之文明,兼奉濂洛關閩五先生,示學術之標準。前為行禮出入之所,兩旁學舍十餘。前後有隙地可擴充,尚遲有待。余忝倡是謀,且兩登講席,敢不揣固陋而為之記。其捐貲姓名;另書他石。

  同治十有二年癸酉中春,溫陵莊並書。

  ●文石書院登瀛樓落成記(光緒五年)

  ——碑在澎湖廳文石書院內

  書院之東有樓焉,橫亙十數武,回欄一匝。樓之上祀大魁夫子,高二丈有奇,巍峨聳峙,煥然一新,可以窮三十六島之嵯岈,聽三萬里巨濤之淜湃,為西瀛一大壯觀,洵足為士人登瀛之兆焉。斯樓之重修也,始於癸酉(同治十二年)季冬,迄於甲戌(十三年)仲夏。倡首者吾友鄭桂樵司馬,勷其事則高袞夫武庠、林荊山太學也。

  夫世之列為士林者多矣。往往於明倫講學之區,棄若辨髦,故有房序傾頹,宮牆剝落,殘碑斷碣沉沒於荒煙蔓草中,無有過而問者。二君坐未列談經之席,身不登問字之車,獨能勷茲義舉,有功斯世,士文中所不可多得,況得之商賈中乎!如吾友者,固澎湖知名士,樹先正之典型,作中流之砥柱,更有為乎其大者。是區區者,烏足道其顛末哉?

  今春予來澎主講席,二君來屬余言。余不文,弗獲辭,爰掇數語,以嘉其志,並以勵世之樂善好施者。

  乙亥(光緒元年)秋八月上浣,施盤記。

  ●重修鳳山縣學碑記(光緒三年)

  ——碑在舊鳳山縣城學宮大成門外右壁

  鳳邑東迆山,南濱海,與內番狉榛蝐蠕為鄰,入版圖二百餘年矣。然半屏、龜、蛇諸山,環護奔赴,秀氣成採。論者謂茲地沐聲教者有年,他日文獻當鱗華於斯,不終於荒蕪樸陋也。邇者朝命撫番開墾,用夏變夷,匪伊朝夕,惜無有振之者耳。

  予奉繳宰鳳邑,朔望只謁文廟,頹垣敗瓦,與刻桶丹楹相錯,似土木初興而中輟者。夫城闕興謳,子矜曷刺,羹牆如見,哲範匪遙,學校之廢興,此邦之民俗系焉。爰思是廟建於康熙間,至同治乙丑(四年),僉謀新之,鳩資二萬有奇。僅成崇聖祠,大成殿尚未就緒,計已費萬有五千,而司事訓導陳天奎殂,事遂止。以故諸生鼓篋弦歌之地,依然茂草。旋而予解任,心悵然無如何也。

  乙亥歲(光緒元年),又官茲邑,見鳩工庀材者相續於道。及至黌宮,則梓匠環列,棟宇改觀,舊者新之,圯者峙之,陝者廣之,卑者崇之,知為訓導葉君滋東所為。遂欣然曰:葉君之舉,予志也。然葉君每以資不給為憂,是誠予事。則大集都人士醵金。董其事者,有若舉人邱鵬雲、訓導李政純、廩生林瑞藻、附生楊擢科、謝國鈞、鄭卿雲、職員張鑑道,皆分職奔走。維時予適構試院為校士之所,未遑分營,而葉君遂獨總其事。庶民政之,百堵皆作。除舊構祠殿之外,其雨廡暨大成坊、櫺星門、明倫堂,翬鳳盤螭,伏龜蹲獸,壹皆新制。繚以赤壤圓規之垣,澄以彎橋半璧之水,護以司祿后土之祠。典冊圖藉之府,無弗繕也。笙鏞籩豆之庫,無弗葺也。庖湢井灶之所,無弗備也。規模修整,氣象崇煥。山川形勢,堂局向背如法。役甫竣,予移官他邑,而葉君亦受代。爰紀巔末於此。至於俎豆冠裳,詩書羽籥,必有踵而成之者,予固有志未逮也。

  是役也,自同治癸酉(十二年)興工,迄光緒丁丑(三年)落成,計糜銀一萬五千有奇。其捐貲姓名並工程會別刊諸石。

  光緒三年月日,知鳳山縣事紹興孫繼祖記,署儒學訓導福州許文璧撰。

  ●重修彰化縣學碑記

  蓋聞德參天地,千秋所以獨隆;道冠古今,萬世而有必祀。重儒宗(者)上承往聖,瞻廟貌者曾親爼豆。□師表下詔來茲,廣感報永祀馨香。矧濯以江漢,不能形半點之汙也;暴以秋陽,不能見一毫之翳也。□□乎不可尚已!自生民以來,未或有也。彰邑自疊遭兵燹後,惟夫子廟巍然獨存,荷神靈之呵護,遂相傳勿替云。

  予戊寅(光緒四年)秋,履任磺溪。下車伊始,見夫縣廨有造,義倉有立,而聖殿之傾頹,豈復忍觀。溯查創造於雍正四年張君鎬始,嗣後乾隆以至道光甘年,曆相繼而修,中間僅隔數年,不過補葺而已。迄今世遠年湮,柱門朽蚗,其何以尊至聖而妥神明。是以捐廉倡首,商諸邑紳,量力捐輸。舉董張紳春華等監修。□眾志成城,急公好義,相率輸金,即涓吉興工。至己卯(光緒五年)大比之年,全台登秋榜者七人,彰邑已得其三,較之往歲,稱極盛焉。天時人事,適相符而不爽,非其明驗耶。洎夫蔇茨已塗,丹艧已塗,整齊嚴肅,煥然一新。仰視崇閎堂皇之氣宇,足壯觀瞻也;俯窺基址平坦之道塗,無形偏頗也。內以藏宗廟百官之美富,而泮水園橋,士思樂採也。外以□宮牆萬仞之峻高,而禮門義路,儒競趨由也。從此斯文大振,掇巍科,膺大佔,上副天子側席之求,以鼓吹乎休明,吾安量所至哉!所期諸生者有厚望焉。爰於告竣日,為之紀其落成,勒諸貞珉,以志不朽也。是為序。

  知彰化縣事傅端銓謹撰並書。光緒陸年己卯仲秋月上浣谷旦。

  ●重修鹿港文祠碑記(光緒八年)

  同治己巳(八年)孟夏,分守鹿港。時戴逆初平,人心未靖。因思武侯治蜀尚刑法,何如文翁崇文教。諏吉謁文祠,面山氣散,遂築牆以拱於前,艮位文峰,環而照焉。右武祠,左書院曰文開,聘蔡君德芳為之主講。課必扃門,拔其尤者,覆加面試。如是者年餘,諸生文頗有可觀。

  庚午(九年)仲秋,赴台防任。辛未(十年)仲夏,奉諱回籍。癸酉(十二年)仲冬入覲,奉旨仍發福建,重補台防。光緒丙子(二年)守台郡事。訪悉主講蔡君、施君葆修、丁君壽泉先後成進士;歲逢大比,登賢書者不一其人。僉謂文風之盛,不惟冠一邑,直冠一郡。

  雖然,予之所望於士者,更有進焉。解經當如漢儒之精詳,而不涉於荒誕;窮理當如宋儒之明達,而不遁於虛無。讀史,自馬班以迄王宋所撰述,探其奧窔,抉其精微,舉上下數千年治亂興衰之故,洞悉於胸中。其餘諸子百家,貫而通之。處為名儒,出為名臣。文風孰有盛於此者,豈獨冠一郡已哉?且文之創於人曰聖神,文之列於天曰辰宿。文人蔚起,實上應文星也。

  辛巳(七年)季夏,重守奮地,課諸生文,與昔時同。壬午(八年)仲春,祭文祠。陪祭者謂予曰:文祠創始歲月,邑乘所不載。嘉慶辛未(十六年),陳士陶等重建,司馬薛君為之記。茲緣中殿傾圯,董事施家珍等鳩資重修,增改兩廡。自丙子(光緒二年)季冬興工,戊寅(四年)孟冬告竣。請予記其事。余不文,愧無以應,略述巔末,以泐於石云。

  光緒八年仲春之月吉日,董事施啟東、黃煥奎、詹啟明、林淵源、莊瓊輝、施家珍同立。補用知府鹿港同知太倉孫壽銘拜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