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劉壯肅公奏議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卷六

 

  建省略

  陳請銷假到閩會商分省協款情形摺(十二年五月初七日)

  遵議臺灣建省事宜摺(十二年六月十三日)

  臺灣郡縣添改撤裁摺(十三年八月十七日)

  臺灣水師員缺並武職補署章程摺(十三年十月十三日)

  移設陸路副將酌撥營伍摺(十四年四月十五日)

  臺北建造衙署廟宇動用地價銀兩立案摺(十五年七月初七日)

  新設郡縣興造城署工程立案摺(十六年二月十六日)

  澎湖建城立案片(十五年五月)

  請建沈葆楨吳贊誠專祠摺(十五年三月十二日)

  請建林文察專祠摺(十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請卹戰死將士建昭忠祠摺(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臺設西學堂招選生徒延聘西師立案摺(十四年六月初四日)

  覆陳臺省初分各局驟難裁併摺(十五年二月十三日)

  恭報南北考試完竣摺(十五年五月二十一日)

  增設府縣請定學額摺(十六年閏二月初七日)

  ·陳請銷假到閩會商分省協款情形摺(十二年五月初七日)

  竊臣於正月二十四日因目疾奏請續假兩月,奉准給假在案。遵即加意調攝。入夏以後,紅腫漸銷,障翳稍退。四月二十二日,遂赴福州省城。會同督臣楊昌濬籌商分省諸務。督臣力籌大局,深念唇齒相依,雖分猶合,亟應仰遵聖訓,務令內外相維,不分畛域,閩省有指臂之助,臺灣無孤注之憂,庶可聯成一氣。督臣已飭閩臺司道會議分省各條。臣到閩,復同詳細妥籌,稍為增減,由督臣主稿奏陳。臣即於二十八日馳回臺北府城。

  臺灣現在整頓海防,撫番、招墾,百廢待舉,經費支絀萬分。從前閩省歲資臺餉六十萬,積欠至三百餘萬之多。自上年五月至今,毫無協濟,臺用虧竭,中外昭然。全臺防軍,經臣奏定三十五營,練軍營三營,每年餉需約須銀一百二十萬兩,加之養船製造、員弁薪水、各官津貼,一切雜支,統需銀一百五十餘萬兩。現在外辦防務,內撫生番,營勇既無可裁,餘款更難酌減。全臺歲入僅一百萬兩內外。自奉詔改行省後,時與督臣往復函商,請將閩餉照常協濟,另請鄰省籌濟分省要需。督臣因閩用太繁,未能多協,議由釐金項下每年協銀二十四萬兩,閩海關照舊協銀二十萬兩;另行會奏,請敕粵海、江海、浙海、九江、江漢五關每年協銀三十六萬兩。在督臣固已心疲力竭,無可再籌,以臣計之,閩省海關釐金共協銀四十四萬兩,合之臺灣歲入,勉可供給臺灣軍餉雜支,其餘辦防、撫番、開墾、分治、建造省城衙署廟壇,在在均需鉅款,縱蒙五關歲協銀三十六萬,仍係杯水車薪。臣惟隨事撙節,分別緩急後先,斷不敢敷衍苟安,上負聖主慎固海疆之至意。惟臺灣孤懸海外,現在各庫羅掘一空,議者謂須稍有存儲,以備緩急。臣目睹時艱,餉源支絀,現正經綸草昧,斷難儲集盈餘。所慮海上風濤,茫無定局,公文往返動輒需時,軍餉一虧,萬夫譁潰。惟有仰懇敕下署福州將軍古尼音布、督臣楊昌濬,自本年起,將議定歲協銀四十四萬兩按季先期撥給,由臣派船領運,俾免稽延,庶幾分省設防,得以漸籌部署。

  光緒十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奉上諭:劉銘傳奏,臺灣經費現與督臣議由福建釐金項下每年協濟二十四萬兩,閩海關照舊協銀二十萬兩,請飭先期撥給等語,臺灣需餉孔急,自應豫為籌撥,著古尼音布、楊昌濬自本年起將議定每年協濟臺灣餉銀四十四萬,兩季按先期撥給,以應要需,餘俟楊昌濬會奏到時,再降諭旨。將此由四百里各諭令知之。欽此。

  ·遵議臺灣建省事宜摺(十二年六月十三日)

  竊照光緒十一年九月初五日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懿旨:『醇親王奕譞等遵籌海防善後事宜摺內,奏稱臺灣要區,宜有大員駐紮等語,臺灣為南洋門戶,關係緊要,自應因時變通,以資控制,著將福建巡撫改為臺灣巡撫,常川駐紮,福建巡撫事即著閩浙總督兼管,所有一切改設事宜,該督撫詳細籌議奏明辦理。欽此』。又於十一年十月十九日奉上諭:『臺南北地輿袤延甚遠,以形勢而論,臺北各海口尤為緊要。原設臺灣道一員,遠駐臺南,深慮難以兼顧,且巡撫常川駐紮,一切錢榖刑名事宜,必須分員管理,各專責成,應否於臺灣道之外添設臺北道一員,著楊昌濬、劉銘傳悉心會商,妥議具奏等因欽此』。欽遵經臣等各將籌度情形,先後復奏。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奉上諭:『楊昌濬所奏添設臺北道不如添藩司,係為因地制宜起見,自可准行。臺灣雖設行省,必須與福建聯成一氣,如甘肅、新疆之制,庶可內外相維。著詳細會商奏明辦理』。復於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奉上諭:『劉銘傳奏澎湖為閩臺門戶,非特設重鎮,不足以資守禦。楊昌濬與該撫意見相同,擬將澎湖副將與海壇鎮對調,仍歸總督等管轄等語。即著楊昌濬、劉銘傳會同籌議具奏。閩臺防務關繫緊要,該督等商辦一切,務當和衷共濟,不分畛域,力顧大局。上年諭令該督等會議臺灣改設各事宜,並一併妥速議奏,毋稍遲延等因欽此』。仰見皇太后、皇上垂念海疆,諄諄訓誡之至意。臣等忝膺重寄,目擊時艱,何敢不竭力籌維,和衷商榷,以期事歸盡善,仰慰宸廑?除往返函牘不計外,臣昌濬於二月間渡臺,臣銘傳四月間復渡閩,詳細面商。查臺灣為南洋門戶,七省藩籬,奉旨改設巡撫,外資控制,內杜覬覦,實為保固海疆至計。惟沿海僅數縣之地,其餘番地尚歸化外,氣局未成,海外孤懸,與新疆情勢迥異。閩、臺本為一省,今雖分疆劃界,仍須唇齒相依,方可以資臂助。誠應遵旨內外相維,不分畛域,乃能相與有成。茲就省局司道及署臺灣道陳鳴志、總理糧臺前貴州藩司沈應奎籌議條陳,詳加酌覈,謹繕清單,恭呈御覽。

  方今整飭海防,百廢待舉,加之改設行省,經費浩繁。如澎湖一島,為閩臺門戶,往來咽喉,購砲築臺,急需銀八十萬兩,迭經臣等奏請敕部指撥。此外製械、設電、添官、分治、招墾、撫番,在在均關緊要,前車可鑒,安能再事因循?至建立省城衙署壇廟各巨工,雖不妨稍從緩辦,然既分省,亦不能不次第接籌。臺地防軍裁撤外,尚存三十五營,分布沿海,周回二千餘里,勢難再減。海外餉需缺乏,即有譁潰之虞。臣等悉心籌劃,擬由閩海關每年照舊協銀二十萬兩,經臣銘傳咨請署福州將軍古尼音布嗣後由廈關徑撥解臺;至閩省各庫,無論如何,每年協銀二十四萬兩,陸續籌解;並請旨敕下粵海、江海、浙海、九江、江漢五關,每年協濟銀三十六萬兩,共成八十萬兩,以五年為期。統計閩省庫、閩海關所協四十四萬,合之臺地歲入百萬兩,專應防軍月餉之需。五關每歲各協銀七萬餘兩,集腋相資,尚屬輕而易舉,臺疆得此鉅款,庶不致盡託空言。惟仍懇朝廷寬以歲時,容臣銘傳分別緩急重輕,次第舉辦。經費支絀,固不能急切圖成,竭力經營,又烏敢遷延坐誤?現已奏明清理田賦,並隨地隨時力求整頓,變私為公。如三、五年後,能照部議,以臺地之財,供臺地之用,即當奏請停止協款。一切改設事宜單內,或未經賅載,容臣等續行妥議奏咨,用副國家經畫海疆之至意。

  一、臺灣奉旨改設行省,必須與福建聯成一氣,如甘肅、新疆之制,庶可內外相維等因;查新疆新設巡撫關防內稱「甘肅新疆巡撫」,臺灣本隸福建,巡撫應照新疆名曰「福建臺灣巡撫」。凡司道以下各官,考覈大計,閩省由總督主政,臺灣由巡撫主政,照舊會銜。巡撫一切賞罰之權,仍巡撫自主,庶可聯成一氣,內外相維,不致明分畛域。又陝甘總督關防內有「兼管甘肅巡撫」字樣,閩浙總督關防應否添鑄「兼管福建巡撫」字樣,恭候欽裁。

  一、學政向歸臺灣道兼理,光緒元年曾有議歸巡撫明文,現應查照前議,由道將學政關防文卷呈送巡撫管理。文武鄉闈,援照安徽赴江南彙考之例,仍歸福建應試,中額亦仍舊例。將來生聚日繁,文風日盛,再行酌覈增加,奏明辦理。

  一、旗后、滬尾兩海關,向歸將軍管理,近年稅項所徵,均經撥充臺餉。現臺灣既設行省,兩關均隸臺疆,可否援照浙江之制,改歸巡撫監督,應請敕下福州將軍奏辦。

  一、澎湖為閩臺門戶,須設重鎮,以固要區。擬將澎湖副將與海壇鎮對調,如蒙俞允,應飭先行互調,以重海防。一切事宜,另行奏辦。

  一、新疆以迪化州為省垣,城署無須建造;臺灣改設行省,必須以彰化中路為省垣,方可南北兼顧。另造城池衙署,需費浩繁,一時萬難猝辦,所有官制,暫仍舊章,將來添設廳縣,改派營防,再行奏辦。

  一、福建巡撫既已改歸臺灣,所有撫一標左右兩營,即須移歸臺省;惟省垣未定,安置無從,以後遇有空名,無須募補,暫留閩省,仍歸總督兼管,兵餉亦由閩支發;俟臺灣巡撫移住中路,再行調歸臺灣,不願移者聽。

  一、臺灣改省之後,應遵旨添設藩司一員,綜覈錢糧、兵馬,整頓廳縣各官,並設布庫大使一員,兼經歷事。所有建造衙署、添設印官,百端草創,將來須仿照新疆章程,奉旨後再行會同請簡。

  一、臺灣道向兼按察使銜,一切刑名由道審轉,其驛傳事務亦由道兼治,添設司獄一員,毋庸另設臬使;惟會典職官有按司獄、府司獄,無道司獄,應以候補按司獄、府司獄輪流借補。

  一、臺灣鹽務,場產不足,半由內地運售,名曰唐鹽。內地長泰、南靖等縣澳引額定例撥歸臺灣代銷,所徵正溢課釐,雖留臺撥充防費,尚有抵解各款,歸內地鹽務雜支,每屆奏銷,由福建鹽法道彙覈造報。各省鹽場引地多行外省,閩臺鹽務分辦,窒礙殊多,應請仍照舊章辦理。

  一、臺灣各縣,地輿太廣,最大如彰化、嘉義、淡水、新竹四縣,亟須添官分治。統計四縣,按周圍百里為城,約可分出四、五廳縣。將來彰化即可改駐首府,另設首縣為臺灣縣,將臺灣縣改為安平縣,應俟添設藩司再行酌辦。

  一、臺灣煙瘴之地,內地官吏渡臺,咸視為畏途。向章:曾補臺灣府、廳、縣佐雜等缺,如回內地,即屬調簡,故稍有才智者不肯渡臺。今擬仿照新疆章程,凡到臺灣實任,如逾三年,著有勞績,准回內地,不計繁簡,均須調補優缺,芟除調簡舊章,無缺當差,酌委優差一次;惟必得本營官切實考語,以免濫邀。兩省如有停委撤差之員,督撫互咨,均不委用,以杜鑽營。

  一、臺灣生番,歸化已多,日漸開闢,急須分治添官。若照部章,廳縣佐雜各員均須循例補署,臺灣民番雜處,人地苟不相宜,萬難遷就,恐釀事端。僅用合例人員,又未必盡能得力。擬請旨飭部,聲明臺灣新設省治,暫行不論資格,俾得人地相宜。俟全臺生番歸化,一律分治設官,再請循照部章,以求實效。

  一、番地日開,必添營汛。查新疆添設總兵、副將、參、遊、千、把等官甚多,臺灣情勢既殊,須俟盡撫生番,全局方能酌定,目前但能隨時察奪具奏,或添或改,以節餉需。

  一、臺灣改設巡撫,本擬仿照江蘇分蘇、分寗成案,於各班人員到省,積有三員掣籤一次,以兩員分閩,一員渡臺,惟全臺現僅兩府、八縣,缺分無多,若照三分掣一,來臺必無位置。擬俟全臺生番歸化,一律設官,再行照辦。目前需員差遣,或由司申送,或由撫調咨,暫難定數,免致分發人員到省,積滯向隅。

  一、臺灣改設巡撫,臺灣鎮總兵應銷去「掛印」字樣,與新調澎湖鎮總兵統歸巡撫節制。

  一、撫轅原設經制書吏十二名,各有清書、幫書,今福建巡撫事歸總督兼治,擬留經制書吏六人,酌用幫、清各書留督署辦公,尚有經制書吏六人,酌帶幫、清各書赴臺供役。撫轅檔案造冊登開,關涉閩者逕留督轅,關涉臺者送臺備考。

  ·臺灣郡縣添改撤裁摺(十三年八月十七日)

  竊臣等於光緒十二年六月十三日會奏臺灣改設事宜摺內,聲明彰化等縣地輿太廣,亟須分治設官,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旋准部咨,議會酌度情形奏明辦理等因。伏查臺灣疆域,南北相距七百餘里,東西近者二百餘里,遠或三、四百里,崇山大溪,鉤聯高下。從前所治,不過山前迤南一線,故僅設三縣而有餘;厥後榛莽日開,故屢增廳治而猶不足。光緒元年,沈葆楨請設臺北府縣以固北門,又將同知移治埤南以顧後山一路;全臺官制,粗有規模。然彼時局勢未開,擇要舉行,實非一勞永逸之計。臣等公同商酌,竊謂建置之法,形勢為先,制治之方,均平為要。臺疆治法,視內地為獨難,各縣幅員,反較多於內地;如彰化、嘉義、鳳山、新竹、淡水等縣,縱橫多至二、三百里,鞭長莫及,治化何由?且防務為治臺要領,轄境太廣,則耳目難周,控制太寬,則聲氣多阻。至山後中、北兩路,延袤三、四百里,僅區五段,分設碉堡,並無專駐治理之員,前實後虛,亦難遙制。現當改設伊始,百廢具興,若非量予變通,何以定責成而垂久遠?臣銘傳上年九月親赴中路督剿叛番,沿途察勘地勢,並據各地方官將境內河山阨塞,道里田園,繪圖貼說,呈送前來,又據撫番清賦各員將撫墾地方分條續報;謹就山前後全局通籌,有應添設者,有應改設者,有應裁撤者。

  查彰化橋孜圖地方,山環水複,中開平原,氣象宏開,又當全臺適中之地,擬照前撫臣岑毓英原議,建立省城。分彰化東北之境,設首府曰臺灣府,附郭首縣曰臺灣縣。將原有之臺灣府縣改為臺南府、安平縣。嘉義之東,彰化之南,自濁水溪始,石圭溪止,截長補短,方長約百餘里,擬添設一縣曰雲林縣。新竹苗栗街一帶,扼內山之衝,東連大湖,沿山新墾荒地甚多,擬分新竹西南各境,添設一縣曰苗栗縣。合原有之彰化縣及埔裏社通判,四縣、一廳,均隸臺灣府屬。其鹿港同知一缺,應即撤裁。淡水之北,東抵三貂嶺,番社紛歧,距城過遠;基隆為臺北第一門戶,通商建埠,交涉紛繁,現值開採煤礦,修造鐵路,商民麇集,尤賴撫綏;擬分淡水東北四保之地撥歸基隆廳管轄,將原設通判改為撫民理事同知,以重事權。此前路添改之大略也。

  後山形勢,北以蘇澳為總隘,南以埤南為要區,控扼中權,厥惟水尾。其地與擬設之雲林縣東西相直,聲氣未通。現開山路百八十餘里,由丹社嶺、集集街徑達彰化。將來省城建立,中路前後脈絡,呼吸相通,實為臺東鎖鑰;擬添設直隸州知州一員,曰臺東直隸州,左界宜蘭,右界恆春,計長五百里,寬三、四十里、十餘里不等,統歸該州管轄,仍隸於臺灣兵備道。其埤南廳舊治,擬改設直隸州同知一員。水尾迤北,為花蓮港,所墾熟田約數千畝,其外海口,水深數丈,稽查商舶,彈壓民番,擬請添設直隸州判一員,常川駐紮,均隸臺東直隸州。此後路添改之大略也。

  謹案臺灣土疆賦役,日增月廣,與舊時羈縻僑置,情勢迥殊。因地制宜,似難再緩。況年來生番歸化,狉榛之性,初就範圍,尤須分道拊循,藉收實效。輯遐牖邇,在在需員。臣等身在局中,既不敢遇事紛更,以紊典章之舊,亦不敢因陋就簡,以失富庶之基,損益酌中,期歸妥協。如蒙俞允,擬先委員署任主辦,畫界分疆,並請飭部分別換鑄關防印信,先行頒發,俾昭信守。俟全臺勘定,再將四至冊圖,並何項缺分,詳細奏咨,請旨定奪。至教職暨沿山沿隘佐雜武弁並屯地等官,應添應改,亦擬於郡縣設定後,分飭各員就近體察,詳請奏咨。其餘未盡事宜,統俟陸續會商,隨時具奏辦理。

  光緒十三年九月初八日奉硃批:該部議奏。欽此。

  ·臺灣水師員缺並武職補署章程摺(十三年十月十三日)

  查臺灣綠營額設水陸十八營、水師七營、陸路十一營,共額兵一萬四千餘人。自同治八年前督臣左宗棠奏准裁兵加餉後,存兵七千七百餘人。光緒三年,前撫臣丁日昌復請汰弱留強,暫停募補,截至光緒八年,經臺灣鎮總兵吳光亮續裁,實存兵數四千五百餘人,年支餉銀十七萬兩。聲明如有革故,隨時募補。統計水陸現存兵額內,水師七營,分隸澎湖、安平各協,原定船艦,久廢無存。臺澎孤懸海外,今昔懸殊,非兵輪無能戰守。此項經制水師,械船即存,亦豈能當巨砲?況所存兵力,均經選入練兵,徒有虛名,茫無實籍,與陸師營汛皆等具文。兵丁積習惰弛,安能應敵?將領或老年疲病,嗜好太深,或久入官場,習氣過重,偶遇練兵出隊,皆另求管帶,勉示虛威;補署人員,更多巧滑,遇有鎗劫重案,事前既無稟報,事後亦不緝捕,惟事匿盜庇娼,抽收賭費。若不變通整頓,何以肅戎政而保巖疆?

  臣等因時制宜,詳加商酌,除澎湖水師兩營兵丁暫照原章,俟總兵吳宏洛接任後再議整頓外,其餘安平、滬尾、噶瑪蘭水師五營,久無船械,未便任其廢弛,擬請改為陸路,仍隸原營;並請將安平副將移駐後山水尾,該處已經臣等奏請改為臺東直隸州;安平副將擬請改為臺東協,請將北路副將移駐埔裏社,均作為陸路題補之缺;所轄營汛,北路副將可仍舊章,臺東協須另行因地籌設。水尾為臺東新建之地,埔裏社為南北交錯之區,毗連生番,形勢扼要,既可控制窮荒,又可免添營汛,庶幾籌防節餉,免蹈虛文。惟設營防於新闢之地,民番雜處,必須將弁得人。查臺灣水陸馬步兵丁,每名月餉及加給戍餉兵米練餉,均在三兩二、三錢。練兵出防,每月又加銀一兩二錢,統計四兩五錢,較勇糧尤重。若一兵不得一兵之用,安事贅疣?自非遴選將才,萬難挽回積習。惟有就現在軍營官弁並投效武職之中,或年壯力強、未沾惡習,或戰爭奮勇、辦事勤勞;擬請由臣等按月考試,如五鎗能命中三、四者,即分別奏咨。留標以後,考列在前,准其補署。論鎗法之高下,不論資格之淺深,庶鑽營之弊,不禁可除,疲勞之將,不遣自去,於例章不無破格,於營伍差可振興。事關水陸營制員缺更定移調並各項武職人員酌留補署章程,相應請旨飭部寬以例章,准予變通辦理,俾挽積習而免虛糜。如蒙俞允,再由臣等認真挑選,查取留臺各將弁履歷考試列等後奏咨備案。

  光緒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奉硃批:兵部議奏。欽此。

  ·移設陸路副將酌撥營伍摺(十四年四月十五日)

  竊准兵部咨議覆臺灣武職改設員缺一摺,奉旨:『依議,欽此』,鈔錄原奏內稱:『所請安平水師副將移紮後山水尾,暨安平以下水師各營均改陸路,應毋庸議;至臺東應如何設官控制,准在附近水陸營抽撥布置』等因,准此,查臺灣洋面遼闊,港■〈〈氵義〉〉紛歧,緝捕巡防,動關緊要,部議以經制水師各缺,未便全改陸營,原為汛防起見,至安平水師副將,昔年建設,原屬要區,惟念海防情勢,今昔遠殊,而臺東挖扼後山,議設武職大員,尤難遷就。臣等往返函商,安平僅距臺南府城數里,臺灣總兵兼轄水陸,駐紮府城,足堪照顧;海口副將一缺,無船無兵,久成虛設;臺東為後山扼要之區,非參遊所能鎮壓,就近營汛,無可撥移;現當餉項支絀,又未便輕議添設,徒糜餉需;若以安平水師副將大員改為臺東陸路副將,所屬中右兩營都司等官隨同移撥,其左營遊擊現駐鹿港,將來中路有撫標兩營,不虞單弱,應將鹿港遊擊作為安平水師營遊擊隸臺灣鎮管轄,即將臺灣鎮屬之恆春遊擊改隸臺東,仍使鎮協兩標各還原營之數。似此量為布置,餉項毫無益增,既於新設地方得資實濟,而於水陸管制亦屬相符。相應請旨飭部議行,以資統攝。

  光緒十四年五月初六日奉硃批:兵部議奏。欽此。

  按安平去臺南府城僅數里,鎮將既兼水陸,副將又無船無兵,紙上空名,贅疣何用?改為後山副將,自屬萬全。部臣堅持舊制,至死不移,此與明季兵樞何異?文臣徒持例本,不出國門,可笑尤可痛也!陳澹然識。

  ·臺北建造衙署廟宇動用地價銀兩立案摺(十五年七月初七日)

  竊查臺北自光緒初年分設郡治,僅將城垣、文廟、試院、府署,陸續粗成,其餘地方工程,因民力難籌,多未興辦。臣於光緒十年奉命渡臺,當駐臺北府城淡水縣署。其時城內盡屬水田,不特屋宇無多,並無輿馬可通之路。所居縣署,半係草房,將佐幕僚,僅堪容膝。戰事既定,逼處殊難,乃令淡水縣勘購民田,按方給價,砌築橫直官道,一面招商造鋪,闤闤漸興。嗣議籌辦分省,中路省會,一時驟難猝辦,撫藩大吏,各局員紳,不能不先造辦公之地。且臺北地踞上遊,海口形勢極重,將來或須添設道員,或巡撫隨時分駐,亦不能無公廨以便居留。乃擇城西北隅勘建巡撫行署,並親兵營房,附近造藩司行署及銀庫局所。淡水改廳為縣,舊治現為新竹縣所居,因復造淡水縣並舺艋營參將各官衙署。海外商民,頗重神廟,如關帝、天后、風神、龍神各廟,敬祀尤多,均經造修告蕆。統計臺地近年貨釐、鹽茶等項,涓滴歸公,已無外銷之款,此等工款,平時原可責令紳富籌捐,惟現當清賦升科,既未便踵襲陋規,按田科派,且臺北修造城工,並法防捐助,民力已勞,地方亦形竭蹶,再四籌畫,惟有將各工物料地價銀兩據實開單,恭呈御覽,仰懇飭部立案,准令作正報銷,以昭覈實。

  光緒十五年八月初三日奉硃批:該部知道,單併發。欽此。

  ·新設郡縣興造城署工程立案摺(十六年二月十六日)

  竊據署臺灣布政使沈應奎、臺灣道唐景崧等詳稱:『臺灣分省,以中路彰化橋孜圖地方為省會,添設首府曰臺灣府,首縣曰臺灣縣;割嘉義、彰化轄地,就林圯埔設雲林縣;分新竹轄地,就苗栗縣;改埔裏社為撫民廳;均經分徵錢糧,劃清地界,遴員署理,先後彙詳奏咨議准各在案。自臺近年籌辦海防,築臺購砲,剿撫社番,清丈田畝,興辦鐵路,購買輪船,庫儲早經罄竭。全臺歲入及閩省關年撥餉需,均經支款抵用,應辦分治、建城一切,目前本無力舉行,惟郡縣既設,各工可緩,而城垣保障攸關,衙署、監獄為辦公羈禁之所,未可緩圖。除澎湖城垣、衙署已經興修、後山臺東人民稀少、尚難興辦外,其臺灣省城並雲林、苗栗兩縣城,似宜陸續興修。查臺灣山溪祇生卵石,所需杉木石條等料皆須內地采輸。中路港■〈〈氵義〉〉不通輪船,且風浪無常,即商船亦惟夏秋往來,不能長年運載。原勘省城基址,周圍十一里有奇,若遽起造磚城、石城,經費浩繁,一時萬難籌集。曾由道員林朝棟會同縣令黃承乙籌議,就地搬運卵石,掘地填基,先築土城;一面開掘城濠,牆外遍栽刺竹,八方四隅,應建城樓、砲臺、水關、閘壩,一併用磚。雲林、苗栗兩縣,工程較小,亦可仿行,以資捍衛。從前臺南府城,即係土築,續於乾隆間始建磚城。至各縣衙監獄,並令先修。其知府武營及院司各衙,俟經費的籌,再行分年續建。此外廟祠、試院,由府縣邀商紳富先儘民捐,如果捐款難籌,再行籌助辦理。似此因陋就簡,草創開基,縱使撙節萬分,經始安能無備?查臺灣清賦之後,錢糧較之舊額,現有盈餘,擬請自光緒十六年起,即由錢糧分年提撥,以臺灣自有之財,辦臺灣之事,覈與戶部奏案亦屬相符,應請奏咨准予興辦。至前奉部行,以修建工程應先專案估報,定限造銷,原應遵辦,惟臺灣中路,不通水道,非俟料件運到,覈價通籌,無從預決。當此經費支絀,惟有力戒員紳認真撙節,斷不敢稍任虛糜。若循例估工,必致妄估浮開,以防不給。從前修建恆春縣城,經費二十萬,現在倒塌不堪。萬一監工紳吏,執此計工,更恐無從覈實。應請奏寬定例,准歸彙案造銷,必較恆春有減無增,破除虛冒』等情,詳請奏咨立案。

  臣查臺灣建立省城,添設郡縣,一應城垣衙署,工程重大,需費浩繁。前於鐵路改歸官辦案內,曾請俟鐵路工竣,再行辦理省城工役,現經該處官紳籌議,先築土城,就地運用卵石為基,外栽刺竹,僅用磚石建築城門、砲臺、水關、閘壩,較之全城純用磚石,所省實多,自應及時興辦。該司道等請就錢糧項下自十六年起分年提撥,將省會及雲林、苗栗兩縣城垣衙署,次第造修,以臺灣自有之財,辦臺灣之事,亦與分治原議相符;應懇恩准飭部立案,並准暫寬例章,彙案造報,以歸簡易,而杜虛糜,伏惟聖鑒。

  光緒十六年三月十七日奉硃批:著照所請,該部知道。欽此。

  ·澎湖建城立案片(十五年五月)

  再澎湖一島,為閩臺咽喉,實屬海防最要之地。四面蒞海,形勢散漫,無險可守。光緒十一年法船退後,臣同前督臣楊昌濬會籌防務,相度其間,昌濬即有建城之議。澎地紳民,亦屢稟請建城垣。臣令澎湖鎮總兵吳宏洛詳細察勘,定於媽宮地方憑海築城,聯絡砲臺,以資捍衛。稟請於上年八月興工。除飭取周圍高原丈尺、確造估冊咨部立案外,僅會同督臣卞寶第附片具陳。

  光緒十五年六月初七日奉硃批:該部知道。欽此。

  ·請建沈葆楨吳贊誠專祠摺(十五年三月十二日)

  竊據臺灣各屬紳士中書施士浩、郎中蔡占鰲、主事蔡壽星、道員林朝棟等連名呈稱:『臺灣生番頑梗,戕害生靈,久為地方大患。現蒙剿撫兼施,社番一律歸化,大啟榛狉,聿新墾闢,民番樂業,內外相安。感今日之蒙庥,溯從前之創始。伏思故兩江總督前督辦臺灣海防大臣沈葆楨於同治十三年、光緒元年兩次渡臺,創議開山撫番,督兵籌辦,拓出埤南一廳、恆春一縣,改設臺北一府,控制撫馭,番事始有規模。厥後兼署福建巡撫船政大臣吳贊誠亦兩次渡臺,光緒三年接辦防務布置安撫事宜,周歷番區,自恆春、埤南、花蓮港以達宜蘭,不下千里,觸染瘴癘,輿疾出山,規畫方新,病根已重;復於光緒四年親督漳州鎮總兵孫開華、臺灣鎮總兵吳光亮剿辦後山番社,由岐來沿海地繞回臺北,感動舊病,請假就醫江南,未幾病沒。其為國盡瘁,勤事忘身,與沈葆楨後先輝映。沈葆楨已蒙特恩,准於立功省分建立專祠,均各遵旨籌建。臺灣現經分省,同屬立功地方,祀典闕如,應請一律遵建。至吳贊誠雖係在籍病故,究其受病之由,實因督剿社番、觸染瘴癘所致。臺疆紳庶,歌泣不衰。茲當撫番事竣,理合呈懇一併奏請,於臺灣建立專祠,以抒遺愛』。並准幫辦全臺開墾撫番事務太常寺少卿臣林維源咨請前來。

  臣查臺灣周環一島,生番不靖,久患民生,沈葆楨督辦臺防,創籌開撫,奠安心腹,治內實為攘外之宏謨。吳贊誠承其規畫,勤事忘身,不避瘴癘,督剿番社,開闢道途。若非該大臣等忠心實力開基於前,臣何能於三、四年間,舉臺番社,一律撫清,竟使輸誠歸化?今臺地紳民追思功德,感慕出於至誠,應懇天恩,准將沈葆楨、吳贊誠並於臺灣建立專祠,由地方春秋致祭,以彰藎績而順輿情。吳贊誠可否加恩,並准予宣付史館立傳,出自逾格鴻施。

  光緒十五年三月三十日奉硃批:該部議奏。欽此。

  ·請建林文察專祠摺(十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竊據臺灣各屬紳士中書施士浩、主事蔡壽星、道員林維濂及舉人、貢生等七十五名呈稱:『故署提督林文察由軍功於咸豐年間轉戰浙、閩兩省,功績卓著,洊任福建福寗鎮總兵;同治二年署理福建陸路提督,辦理臺灣軍務,事平內渡;三年十一月於漳州剿賊陣亡,奉旨照提督例優卹給銀祭葬,加贈太子少保銜,予謚剛愍,並給騎都尉兼一等雲騎尉世職,交翰林院立傳,入祀京師、本籍及陣亡地方昭忠祠。光緒四年,奏准於漳州府城捐建專祠。十五年,恭逢歸政盛典,蒙恩賜祭一壇。仰見朝廷錄節報功,有加無已之至意。伏查林文察原籍彰化縣,臺灣分省,改隸臺灣縣治。方同治二年臺灣之告警也,逆匪戴萬生乘內地髮賊之亂,陷踞彰化縣城,巨股林戇成等各據要隘,鴟張蔓延三百餘里,南北間阻不通。林文察督率勁旅,渡臺克復彰化城池,擒獲諸叛賊正法,肅清臺境,地方始獲安全。設非當時迅奏膚功,全臺豈堪設想?紳等追懷舊德,歷久彌新。茲當臺灣分省之初,僉願鳩資就省城捐建專祠,懇奏列入祀典,春秋由官致祭』等情前來。

  臣查林之察懋著勳勞,見危授命,仰邀贈卹,備極優隆。上年恭逢歸政盛典,復蒙賜祭,具見聖恩眷注,迥越尋常。當其督兵渡臺,剿除逆亂,全臺弭定,功績昭彰。該紳士等追感舊恩,情詞懇摯,應懇天恩,俯念林文察功在桑梓,准於本籍臺灣省城建立專祠,由官春秋致祭,以彰忠藎而順輿情,伏乞聖鑒。

  光緒十六年十月初一日奉硃批:著照所請,該衙門知道。欽此。

  ·請卹戰死將士建昭忠祠摺(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竊基滬之役,戰守經年,死傷實眾。經臣等疊次隨摺聲請賜卹在案。現由各營陸續查報死事員弁一千六百餘人。查臺灣一隅,地勢孤危,煙瘴惡厲,軍士當疲病之餘,戰守一年之久,或殺敵致果,臨陣捐軀,或傷重殞身,或積勞病故,均屬戮力疆場,歿於王事。重泉齎志,海國羈魂,碧血青燐,傷心慘目。跡其忠烈,實足哀矜。生既莫邀懋賞之榮,死宜共沐褒崇之典。理合分別陣亡及積勞病故員弁銜名,開具清單,除勇丁另冊咨部外,合無仰懇天恩,一併交部從優議卹,並請准於臺北府城建立淮楚昭忠祠一所,將基滬經年戰守以死勤事各員弁列祀祠中,官為致祭,以彰忠藎而肅觀瞻。如蒙俞允,其列祀員名、建祠經費,再由臣等妥籌,以彰聖明激善褒忠之至意。

  軍機大臣奉旨:彭沛霖等均著照所請從優議卹,餘依議,該部知道,單併發。欽此。

  ·臺設西學堂招選生徒延聘西師立案摺(十四年六月初四日)

  竊惟中外通商,互准研學文藝,自京師設立同文館,招選滿漢子弟,延請西師,天津、上海、福建、廣東仿造鎗砲船械之地,無不兼設學堂,風氣日開,人才蔚起,海防洋務,利賴良多。臺灣為海疆衝要之區,通商籌防,動關交涉。祇以一隅孤陋,各國語言文字,輒未知所講求。臣初到臺,翻譯取才內地,重洋遙隔,要挾多端,月薪至百餘金,尚非精通西學。因思聘延教習,就地育才。初擬官紳捐集微資,造就一、二良才,以資任用,詎一時聞風興起,膠庠俊秀,接踵而來,不得不開設學堂,以廣朝廷教育人才之意。先後甄錄年輕質美之士二十餘人,延訂英國人布茂林為教習,生童酌給膏火,釐定課程,並派漢教習二人於西學餘閒,兼課中國經史文字,既使內外通貫,亦以嫻其禮法,不致盡蹈外洋習氣,致墮偏詖。日以巳、午、未、申四時,專心西學,早晚則由漢教習督課國文。遇西國星期,課試論策。每季委員會同洋教習考校一次,別其差等,分行獎戒。或有不堪造就者,隨時撤退補更。計自光緒十三年三月起,迄今已逾一年,規模初立。臣嘗親加考察,所習語言文字,均有成效可觀。擬漸進以圖算測量製造之學,冀各學生砥礪研磨,日臻有用。而臺地現辦機器製造、煤礦鐵路,將來亦不患任使無才。本年復添學生十餘人,洋教習一員,月支修廩洋幣三百五十元,漢教習二員,月各支修廩洋幣五十元。共合庫銀三百二十四兩。諸生由附生考入者月給銀八兩,由文童考入者月給銀五兩七錢,幼童月給銀三兩八錢。其學生座具及隨時應用外洋圖籍等項,據實開支,約計修膏雜費,年需銀七千餘兩。現在鹽務項下動支。將來必須建造學堂,以資棲宿,應用經費,俟工竣後再行造銷,應懇飭部先行立案。

  光緒十四年六月二十日奉硃批:該衙門知道。欽此。

  ·覆陳臺省初分各局驟難裁併摺(十五年二月十三日)

  竊准戶部咨:光緒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內閣奉上諭:『國家綜覈度支,必先嚴除冗濫。從前各省辦理軍務,創立支應、採辦、轉運等局,本屬一時權宜,不能視為常例。迨軍務敉定,又以善後為名,凡事之應隸藩司者分設各局,名目眾多。鹽務則督銷、分銷,局卡林立,大率以候補道員為總辦,而會辦、隨辦各員,其數不可勝計。所有專管之藩、運兩司,轉以循例畫諾為了事。又如清訟、保甲、捕盜等事,本係臬司專責,亦皆另設一局,授權委員。論公事則推諉轉多,論庫款則虛糜甚鉅。至船政、機器各局,原為當務之急,而局用開支,尤多弊竇。前於光緒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欽奉懿旨,各省設立各局,種種名目,濫支濫應,無非瞻徇情面,為位置閒員地步,飭令大加裁汰,定議復奏,仰見聖慈誥誡嚴明。各該省雖經遵議奏明,量為裁減,總未能將煩費認真除革。近年以來,冗員愈多,浮費愈甚。著各直省將軍、督撫,破除情面,將所有各局,通行查覈,或刪減,或歸併,其有必不能裁者,即將按月經費限定數目,不准任意增添。自接奉此旨後,勒限三個月,將議定限留各局開單奏報,並將各局經費每月若干,咨報戶部存案。該部於每年報銷冊內,逐一查對,毋任稍有含混。理財與用人相輔而行,實為圖治之大端,各將軍、督撫身膺重寄,務當振刷精神,切實經理,不得狃於積習,敷衍塞責。將此通諭知之。欽此』。咨行到臣,當經欽遵轉行,將各局切實裁減,其實不能裁各局,月需經費若干,開報覈辦去後。茲據臺灣布政使沈應奎會同臺灣道兼按察使銜唐景崧詳稱:『查臺灣海外孤懸,自建行省,辦理撫墾,百廢待興,分設各局,有堪裁併者,均已隨時裁汰,現存之善後、稅釐、機器、軍裝、文報、通商、官醫、郵政、電報以及各路撫墾各局,察看情形,均屬驟難裁併。臺灣初設行省,百端草創,本與他省情勢迥不相同,經費按月尚難限定,惟有覈實支銷,隨時察看各局,如有可裁,當即裁併,以節糜費』,具詳前來。

  臣查臺灣甫經建省,尚未竣工,草昧初開,萬端待舉,經營締造,用款浩繁,部臣前議以臺灣本地之財,供本地之用,當此庫藏奇絀,臣方仰屋興嗟,尚何敢位置閒員,增添繁費?此中情狀,久在聖明洞鑒之中。況分省之始,各局月支經費,增減無常,殊難定限,惟有恪遵諭旨,督同司道切實經釐,隨時節省。如有可裁之局,並即破除情面,隨時裁撤,斷不敢稍涉因循,以期仰副聖主節慎帑藏至意。

  ·恭報南北考試完竣摺(十五年五月二十一日)

  竊臣兼管臺灣學政,本年舉行歲試,已將前赴臺南起程日期奏報在案。隨於四月初一日乘飛捷輪船起程,次日至澎湖,查看砲臺工役,旋抵臺南府開考。二十二日考竣,二十三日駛還臺北,先將巡撫衙門積案清釐。三十日開考臺北各屬,五月二十一日考竣。俱經嚴密關防,秉公衡校。兩棚所試,併計文童四千餘人,武童六百餘人,均各取進如額。本年恭遇恩科,除考列等第生員以歲作科外,仍各隨棚錄取遺才,屆時一併送闈鄉試。

  臣查各屬文風,臺南以彰化、安平為上,嘉義、鳳山次之;臺北以淡水為上,新竹、宜蘭次之。武風大略相等。所有場規士習,均甚安詳,惟於臺北查獲鎗替一人,即發提調官枷責示懲,並扣除失察廩生。淡水縣有年逾八十之文童二人,文理尚平,篤志不倦,經臣仰體皇仁,賞給頂戴,為耄年稽古之榮。當堂發落各生,諭令勵學敦行,用副聖朝樂育裁成之至意。

  抑臣尚有請者,臺地向分閩、粵二籍,考試各童,閩八粵二,番籍雖係土著,應考無多。自開辦招墾撫番,閩粵墾民,招徠踵至,番民涵濡德化,知識寖開。近年以來,文風蒸蒸日盛,原定學額,不敷登進之資。現在府縣分治,應請酌增學額,以宏作育而勵人才,容臣另行奏辦。

  ·增設府縣請定學額摺(十六年閏二月初七日)

  竊查光緒四年,臺北新設府治,文武學額,接准部議:『臺灣府現改臺南府,額進文童閩籍十八名、澎湖二名、加廣九名,粵籍五名、加廣一名,安平、鳳山、嘉義三縣各取十七名,彰化縣取進十八名;臺北府額進文童閩籍十三名、粵籍五名、加廣一名,淡水、新竹、宜蘭三縣各進六名。武學,臺南府額進閩籍十六名、加廣九名,粵籍二名、加廣一名,安平、鳳山、嘉義三縣,各進十四名,彰化縣取進十一名;臺北府額進七名,粵籍二名、加廣一名,淡水、新竹、宜蘭三縣各進四名』;遵辦在案。

  茲臺灣改設行省,在彰化橋孜圖地方建立省城,添設臺灣府為首府,臺灣縣為首縣,就嘉義、彰化劃界,添設雲林縣,就新竹劃界,添設苗栗縣,與埔裏社廳均隸臺灣府屬。新設府縣文武學額,自應分別議加。並據澎湖廳及臺北府屬各生童稟請加額,飭據各府分案議詳。

  臣查臺灣自隸版圖,涵濡聖澤二百餘年,土地日增,人文日盛,各屬應試文童,多至逾千,少亦數百。三府屬粵童,數亦加增,不少於內地大中等學。從前臺南府屬所定學額,尚不懸殊,臺北府屬,額已過少。臺中蔚萃人文,冠於南北,且臺灣府縣為省會首學,尤與外府縣不同。彰化、嘉義、新竹三縣,轄地雖分,幅員猶廣。自清丈後,賦額加增,統計全臺溢出數倍。現當分省伊始,供賦既清,學校鼓勵人才,不能不亟為籌議。澎湖廳近年應試人數,亦已倍增。恆春縣為後山新闢之區,文額現尚無多,仍附鳳山考試。請將臺南府學應撥彰化縣文童三人,改撥澎湖廳二、恆春一;彰化縣另歸臺灣府學撥取。臺南府學廣額九人內,除四人撥歸臺灣府學外,其餘正廣額數及安平、鳳山、嘉義三縣學額,數悉仍前。淡水附在府城,基隆廳附淡水考試,應請改為大學。新竹、宜蘭兩縣作為中學。臺北府各屬進額既加,府學請加三額。埔裏社廳附新設臺灣縣考試。臺灣、彰化兩縣均為大學,雲林縣為中學。苗慄縣籍閩粵各居其半,粵籍歸府學取進,閩童較少,定為小學。臺灣府照內地府學取進二十人,並照舊設臺灣府原定成案,另設粵籍九人。凡各縣取進文童,均照大中小覈計。其應試武童,臺南人數較多,臺北府屬仍照舊額,無庸議增。臺灣府學除由臺南府分廣、閩籍三名外,請定十二名,粵籍四名。所屬各縣,分別酌定名額,均自本屆科試新額辦理。至選拔貢額,府學向定二人,州縣學各一名。前奉部行,學校人數如逾百人,前期一、二年請設拔額。現距丁酉拔科尚遠,屆時何學人數足額,再行奏請選拔。又優貢一項,現在分省已成,擬請定為二額,自辛卯科舉行,以期仰副朝廷作育人才至意。

  光緒十六年三月十七日奉硃批:禮部議奏。欽此。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