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唐會要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唐會要卷二

 

  帝號下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諱昂。穆宗第二子。母曰貞獻皇后蕭氏。元和四年十月十日生。以其日為慶成節。長慶元年。封為江王。名涵。寶歷二年十二月。即位。改名昂。年十八。開成五年正月四日。崩于大明宮之太和殿。年三十二。八月。葬章陵。在京兆府富平縣界。諡曰元聖昭獻孝皇帝。廟號文宗。哀冊文。中書侍郎平章事崔鄲撰。諡冊文。中書侍郎平章事李珏撰。諡議。太常少卿楊敬之撰。年號二。太和盡九年。開成盡五年。

  宰相二十四人。杜元穎。王播。李逢吉。牛僧孺。竇易直。裴度。韋處厚。楊嗣復。李珏。路隨。李宗閔。段文昌。宋申錫。李德裕。李固言。鄭覃。王涯。李訓。賈餗。舒元輿。李石。陳夷行。崔珙。崔鄲。

  使相五人。烏重胤。史憲誠。王智興。李載義。劉從諫。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諱炎。穆宗第五子。母曰宣懿皇后韋氏。元和九年甲午歲六月十一日。生于東宮。以其日為慶陽節。長慶元年三月封穎王。名澧。開成五年正月。立為皇太子。其年。即位。年二十七。會昌二年正月。上尊號曰仁聖文武至神大孝皇帝。五年正月。又上尊號曰仁聖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六年三月。改名炎。其月二十三日。崩。年三十三。八月。葬端陵。在京兆府三原縣界。諡曰至道昭肅孝皇帝。諡議。禮部侍郎陳商撰。年號一。會昌盡六年。

  宰相十五人。李固言。李石。楊嗣復。李珏。崔鄲。牛僧孺。崔珙。李德裕。陳夷行。李紳。李讓夷。崔鉉。杜悰。李回。鄭肅。

  使相四人。劉從諫。王元逵。王起。何宏敬。

  宣宗聖武獻文孝皇帝諱忱。憲宗第十三子。母曰孝明皇后鄭氏。元和五年庚寅六月二十三日。生于大明宮。以其日為壽昌節。長慶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會昌六年丙寅三月二十一日。武宗不豫。立皇太叔勾當軍國政事。翌日。即位。改名忱。年三十七。大中二年戊辰正月。上尊號曰聖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大中十三年己卯八月七日。崩于大明宮。年五十。大中十四年二月庚辰。葬貞陵。在京兆府雲陽縣界。諡曰聖武獻文孝皇帝。廟號宣宗。哀冊文。中書侍郎蔣伸撰。諡冊文。門下侍郎平章事夏侯孜撰。諡議。兵部侍郎鄭穎撰。咸通十三年壬申。追崇尊號曰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年號一。大中十三年。

  宰相二十三人。李讓夷。李紳。鄭肅。李回。白敏中。韋琮。崔元式。李德裕。盧商。馬植。周墀。崔龜從。任銘。魏扶。令狐綯。裴休。魏謩。崔慎由。鄭朗。蕭鄴。劉瑑。夏侯孜。蔣伸。

  使相十一人。魏謩。杜悰。崔鄲。王元逵。何宏敬。王起。張仲武。崔慎由。盧耽。白敏中。鄭涯。

  懿宗睿文昭聖恭惠孝皇帝諱漼。宣宗長子。母曰元昭皇后晁氏。太和七年癸丑十一月十四日。生于藩邸。以其日為延慶節。大中元年丙寅。封鄆王。名溫。大中十三年己卯八月。立為皇太子。監國。改名漼。翌日。宣宗崩。即位。年二十七。咸通三年。壬午正月。上尊號曰睿文明聖孝德皇帝。咸通十二年辛卯正月。再上尊號曰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聖廣孝皇帝。咸通十四年癸巳七月。崩于咸寧殿。年四十一。乾符元年二月甲午。葬簡陵。在京兆府富平縣界。諡曰睿文昭聖恭惠孝皇帝。廟號懿宗。哀冊文。中書侍郎平章事崔彥昭撰。諡冊文。門下侍郎平章事王鐸撰。諡議。禮部侍郎崔沆撰。年號一。咸通盡十四年。

  宰相二十一人。令狐綯。白敏中。蕭鄴。夏侯孜。蔣伸。杜審權。杜悰。畢諴。楊收。曹確。高璩。蕭寘。徐商。路巖。于琮。韋保衡。王鐸。劉鄴。趙隱。蕭倣。崔彥昭。

  使相十人。盧耽。何宏敬。張允伸。何全皞。李福。崔慎由。崔鉉。康承訓。曹確。韋宙。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諱儇。懿宗第五子。母曰惠安皇后王氏。咸通三年壬午五月八日。生于東內。以其日為應天節。初封普王。名儼。咸通十四年癸巳七月。立為皇太子。改名儇。是月。懿宗崩。即位。年十二。乾符二年乙未正月。上尊號曰聖神聰睿仁哲明孝皇帝。光啟元年五月。上尊號曰至德光烈皇帝。文德元年三月。崩于武德殿。年二十七。十二月。葬靖陵。在京兆府奉天縣界。諡曰惠聖恭定孝皇帝。廟號僖宗。哀冊文。中書侍郎平章事孔緯撰。諡冊文。門下侍郎平章事韋昭度撰。諡議。右丞權知禮部侍郎柳玭撰。年號五。乾符七年。改廣明元年。廣明二年。改中和元年。中和五年。改光啟元年。光啟四年。改文德元年。

  宰相二十三人。蕭倣。崔彥昭。鄭畋。盧攜。王鐸。李蔚。鄭從讜。崔沆。豆盧瑑。王徽。裴澈。蕭遘。韋昭度。鄭昌圖。杜讓能。孔緯。張濬。韋保衡。趙隱。劉鄴。裴坦。劉瞻。劉崇望。

  使相六十人。王鐸。鄭從讜。高駢。李可舉。王重榮。李克用。陳敬瑄。朱玫。孫惟晟。李匡威。張均。王敬武。陳儒。鍾傅。李鋋。李茂貞。朱全忠。王處存。東方達。令狐綯。杜悰。路巖。曹確。杜審權。趙隱。李蔚。韋昭度。鄭畋。李都。崔安潛。周寶。張允伸。王鎔。劉鄴。王重盈。王行瑜。李罕之。李昌言。李昌符。齊克儉。齊克讓。楊師立。朱瑄。滿存。樂彥貞。劉巨容。諸葛爽。趙德諲。李思恭。時溥。安師儒。周岌。秦宗權。曹金正。楊守亮。楊守忠。楊守信。顧彥暉。顧彥朗。曹誠。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諱曄懿宗第七子。母曰惠安皇后王氏。咸通八年三月二十二日。生于東內。以其日為嘉會節。十三年壬辰四月。封壽王。名傑。乾符四年丁酉。遙鎮幽州。文德元年戊申三月。立為皇太弟。監國。改名敏。翌日。即位。改名曄。年二十二大順元年庚戌正月。上尊號曰聖文睿德光武宏孝皇帝。天祐元年甲子八月。梁王密令蔣元暉等弒于東都椒殿。年三十八。葬和陵。在河南府緱縣界。諡曰聖穆景文孝皇帝。廟號昭宗。哀冊文。中書侍郎平章事柳璨撰。諡冊文。右僕射平章事裴樞撰。諡議。太常卿王溥撰。年號七。龍紀二年。改大順。大順三年。改景福。景福三年。改乾寧。乾寧五年。改光化。光化四年。改天復。天復四年。改天祐。

  宰相二十五人。韋昭度。孔緯。杜讓能。張濬。劉崇望。崔昭緯。徐彥若。鄭延昌。王摶。崔胤。李磎。陸扆。孫偓。鄭綮。朱朴。崔遠。裴贄。裴樞。王溥。獨孤損。柳璨。陸希聲。蘇檢。盧光啟。韋貽範。

  使相三十九人。李鋋。張全義。孫惟晟。王重盈。錢鏐。羅宏信。李罕之。雷滿。王建。趙匡凝。成汭。孫德昭。周承誨。李匡威。楊守信。張均。李磎。趙德諲。崔安潛。董彥弼。徐彥若。韋昭度。王鎔。王處直。陳敬瑄。朱瑄。時溥。王珙。杜洪。劉崇望。朱全忠。李思恭。王行瑜。李茂貞。王摶。楊守亮。楊守忠。顧彥朗。楊晟。

  哀皇帝諱柷。昭宗第九子。母曰積善皇太后何氏。景福元年壬子九月三日。生于大內。以其日為乾和節。乾寧四年丁巳封輝王。名祚。天復三年癸亥二月。拜開府儀同三司。充諸道兵馬元帥。天祐元年甲子。昭宗崩。翌日。蔣元暉矯遺詔。以帝即位。改今名。年十三。天祐四年丁卯三月。禪位于梁。梁奉帝為濟陰王。遷於曹州。明年二月。遇害前刺史氐叔琮之第。年十七。葬濟陰之定陶鄉。諡曰哀皇帝。後唐明宗初就故陵置園邑。有司請諡曰昭宣光烈孝皇帝。廟號景宗。中書復奏據少帝行事。不合稱宗。存謚而已。知禮者亦以昭宣之諡非宜。年號一。盡天祐四年。

  宰相六人。裴樞。獨孤損。崔遠。柳璨。張文蔚。楊涉。

  使相十三人。王師範。錢鏐。韓建。張全義。王鎔。羅紹威。劉仁恭。朱全忠。王處直。李茂貞。趙德諲。王建。趙匡凝。

  雜錄

  大歷十四年七月。禮儀使吏部尚書顏真卿上言。高祖至肅宗七聖。廟號尊號。文字繁多。皇帝則悉有大聖之號。皇后則盡有順聖之名。使言之者惑於今。行之者異於古。請高祖以下累聖諡號。悉取初諡為定。謹按舊制上諡號。高祖為武皇帝。太宗為文皇帝。高宗為天皇大帝。中宗為孝和皇帝。睿宗為聖真皇帝。元宗為孝明皇帝。肅宗為孝宣皇帝。其廟號如故。仍請準漢魏及國朝故事。於尚書省議定奏御。乃令尚書省議之。時以諡號前後繁多不經。儒學之臣。思改者久矣。會真卿上奏。皆謂必克正焉。而兵部侍郎袁傪。官以兵達。不詳典故。乃上言。陵廟中玉冊既刊矣。不可輕改。遂罷之。傪曾不知陵中玉冊。實紀其初號。後雖追尊。而冊文如故。

  興元元年正月。上在奉天。頒罪己之詔。讓去徽號。其後雖翦大盜。復天步。群臣屢請。終不許焉。

  元和十五年四月。禮儀使奏。群臣告天。請大行皇帝諡。準禮及故事。合集中書門下御史臺五品以上。尚書省四品以上。于南郊告天畢。議定。然後連署聞奏。

  太和七年十二月。宰臣王涯等四人。上表請冊徽號。不許。至開成二年二月。因御紫宸殿。宰相鄭覃。李固言。李石等。以請諸道節度觀察使。頻有表章。以加徽號為請。上固謙抑不允。其月自朔至晦。諸道節度觀察使請上徽號者。凡二十餘道。或再請三請者。皆報不許焉。

  大中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追尊順宗憲宗諡號。初。群臣以河湟既復。請加尊號。上深執謙讓。三表不許。曰。河湟已復。繼承先志。朕欲追尊順宗憲宗諡號。以成功烈。其事如何。宰臣白敏中等對曰。臣等愚昧。思慮所不及。故遂行之。至冊日。上御宣政殿。百僚拜訖。乃降階受玉冊于太尉。拜受訖。授禮官。將奉迎以退。上俯僂。不瞬目送使者。流涕嗚咽。俟太尉奉策出。升殿。群臣莫敢動焉。先是。中書門下奏。追尊二祖儀注。皇帝行事與差官展禮。舊記不同。禮許從宜。不必法古。臣等商量。其日皇帝于宣政殿受玉冊。遣宰相已下持節奉冊赴太廟。庶協典禮。詔可之。

  天祐二年三月。起居郎蘇楷議昭宗諡號曰。皇帝御宇。由治亂以審汙隆。宗祀配天。資諡號以定升降。故臣下君上。皆不得而私也。有司先定尊諡曰聖穆景文孝皇帝。廟號昭宗。按後漢和帝安帝順帝。緣非功德。遂改尊稱。亦允臣下之請。今郊禋有日。祫祭惟時。伏望別議新廟之稱。庶協先朝罪己之德。于是太常卿張廷範改諡曰恭靈莊閔孝皇帝。廟號襄宗。楷。禮部尚書循之子。凡劣無藝。乾寧二年。應進士登第。物論以為濫。昭宗命翰林學士陸扆。秘書監馮渥復試。黜落。不許再入舉場。楷負愧銜怨。至是與起居郎羅扆。起居舍人盧鼎連署議。楷目不知書。其文羅扆所作。蓋時政出賊臣。哀帝亦不能制之也。

  追諡皇帝

  孝敬皇帝諱宏。高宗第五子。永徽四年正月封代王。顯慶元年。冊為皇太子。上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薨于合璧宮倚雲殿。五月五日。贈諡曰孝敬皇帝。

  殤皇帝重茂。中宗第四子。聖歷三年臘月。封北海郡王。神龍元年二月。改封溫王。景龍四年六月。冊為皇太子。七日。即帝位。二十四日。讓位于睿宗。降封溫王。景雲二年正月。改封襄王。集州安置。開元二年四月。薨于房州。年十七。追諡殤皇帝。

  讓皇帝憲。睿宗長子。本名成器。文明元年。立為皇太子。及睿宗立。降為皇嗣。改為皇孫。後為蔡王。又為宋王。復為寧王。開元二十九年。薨。追冊讓皇帝。葬惠陵。

  奉天皇帝琮。元宗長子。本名嗣直。封郯王。改名潭。又名琮。天寶十載。薨。諡靖德皇太子。肅宗元年。追冊為奉天皇帝。葬齊陵。

  承天皇帝倓。肅宗第三子。本封建寧郡王。薨。寶慶初。贈封齊王。大歷三年。追封承天皇帝。葬順陵。

  雜錄

  龍朔元年。孝敬命太子賓客許敬宗等。于文思殿博採古今集。摘其英詞麗句。以類相從。勒成五百卷。名曰瑤山玉彩。表上之。制賜物三萬段。總章元年二月。敕征遼軍逃亡限內不首。及更有逃亡者。身並處斬。家口沒官。孝敬上表切諫。請免其配沒。從之。其月。親釋奠司成館。因請贈顏回太子少師。曾參太子少保。制並從之。咸亨二年。駕幸東都。太子監國。時屬大旱。關中饑乏。取廊下兵馬糧視之。見有食榆皮蓬實者。乃令家令等各給米使足。時義陽宣城二公主。以母得罪。幽于掖庭。太子見之驚惻。遽奏請出降。又請以同州沙苑地。分借貧人。詔並許之。

  承天皇帝倓。既為張良娣所搆。肅宗怒而幽死、又欲搖動代宗。時代宗收復兩京。遣判官李泌入朝獻捷。從容語及倓事。泌曰。臣幼稚時。念得黃臺瓜辭。陛下聞其說乎。高宗大帝有子八。天后所生四子。自為行第。故睿宗第四。長曰孝敬皇帝宏。為太子監國。仁明孝悌。天后方圖臨朝。乃鴆殺之。立雍王賢。賢每自憂惕。知必不保全。與二弟同侍父母之側。无由敢諫。乃作黃臺瓜辭。令樂工歌之。冀天后聞之哀愍。辭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四摘抱蔓歸。太子賢終為天后所逐。死于黔中。陛下有今日運祚。已一摘矣。慎无再摘。上愕然曰。卿安得有是言。自是奪宗之計不行。

  元宗嘗與讓帝憲及岐王範等書曰。昔魏文帝詩云。西山一何高。高處殊無極。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賜我一丸藥。光輝有五色。服藥四五日。身體生羽翼。朕每思服藥而求羽翼。何如骨肉兄弟。天生之羽翼乎。夫陳思王有超代之才。堪任經國之務。絕其朝謁。卒令憂死。魏祚未終。遭司馬宣王之奪。豈神丸之效也。虞舜至聖。捨傲象之愆。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此為帝王之軌則。于今數千歲。天下歸善焉。朕未嘗不廢寢忘餐欽歎也。頃因餘暇。妙選仙經。得此神效方。古老云。服之必驗。今分此藥。願與兄弟同保長齡。永無限極。時申王等皆先薨。唯憲獨在。上尤加恩貸。每至憲生日。必幸其宅。移時宴樂。居常無日不賜憲酒酪及異饌等。尚食總監及四方有所進獻。食稍甘。即皆分以賜之。憲奏請年終錄付史館。每年至數百紙。開元二十九年冬十月。京城寒甚。凝霜封樹。學者以為春秋雨木冰即是。亦名樹介。言其象介冑也。憲見而歎曰。此俗為樹稼者也。諺曰。樹生稼。達官怕。必有大臣當之。我其死矣。其年十一月。薨。上聞之。號呼失聲。左右莫不掩淚。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