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北史卷六十八 列傳第五十六
豆盧寧子勣 孫毓 楊紹子雄 王雅子世積 韓雄子禽 賀若敦子弼 弟誼
豆盧寧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後也。高祖勝,以燕。皇始初歸魏,〔一〕授長樂郡守,賜姓豆盧氏。或云北人謂歸義為「豆盧」,因氏焉,又云避難改焉,未詳孰是。父萇,魏柔玄鎮將,有威重,見稱於時。武成中,以寧勳,追贈柱國大將軍、少保、涪陵郡公。〔二〕
寧少驍果,有志氣,身長八尺,美姿容,善騎射。魏永安中,以別將隨尒朱天光入關。以破万俟醜奴功,賜爵靈壽縣男。〔三〕嘗與梁仚定遇於平涼川,相與肄射,乃相去百步縣莎草以射之,七發五中。仚定服其能,贈遺甚厚。天光敗,從侯莫陳悅。及周文討悅,寧與李弼來歸。
孝武西遷,以奉迎勳,封河陽縣伯,後進爵為公。從禽竇泰,復弘農,破沙苑,除衛大將軍、兼大都督。大統七年,從于謹破稽胡帥劉平伏於上郡。及梁仚定反,以寧為軍司,監隴右諸軍事。賊平,進位侍中、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九年,從周文迎高仲密,與東魏戰於芒山。遷左衛將軍,進爵范陽郡公。十六年,拜大將軍。羌帥傍乞鐵匆及鄭五醜等反叛,〔四〕寧討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陽郡公,遷尚書右僕射。周孝閔帝踐祚,授柱國大將軍。武成初,出為同州刺史。遷大司寇,進封楚國公,邑萬戶,別食鹽亭縣一千戶,收其租賦。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屬大兵東討,寧輿疾從軍。薨於同州。贈太保、十州諸軍事、同州刺史,諡曰昭。
初,寧未有子,養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讚,親屬皆請讚為嗣。寧曰:「兄弟之子猶子也,吾何擇焉。」遂以勣嗣。時以此多之。及寧薨,勣襲爵。
勣字定東。生時,周文親幸寧家稱慶,時遇新破齊軍,周文因字曰定東。勣聰悟,有器局。初以勳臣子封義安縣侯。周閔帝受禪,授稍伯下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改封丹陽郡公。明帝時,為左武伯中大夫。勣自以經業未通,請解職遊露門學。帝嘉之,敕以本官就學。齊王憲納勣妹為妃,恩禮愈厚。
武帝嗣位,渭源燒當羌因飢作亂,以勣有才略,拜渭州刺史。甚有惠政,華夷悅服,大致祥瑞。鳥鼠山俗呼為高武隴,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絕壁千尋,由來乏水,諸羌苦之。勣馬足所踐,忽飛泉涌出。有白烏翔止廳前,乳子而後去,有白狼見於襄武。人為之謠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人夷,神烏來翔。」百姓因號其泉曰玉漿泉。後丁父艱,毀瘁過禮。襲爵楚國公。
大象二年,累遷利州總管,尋拜柱國。隋文帝為丞相,益州總管王謙作亂,勣嬰城固守。謙將達奚惎等攻之,起土山,鑿城為七十餘穴,堰江以灌之。勣時戰士不過二千,晝夜相拒。經四旬,梁睿軍且至,賊解去。授上柱國,賜一子爵中山縣公。
開皇中,為夏州總管。帝以其家貴盛,勳效克彰,後為漢王諒納其女為妃,恩遇彌厚。七年,追守利州功,詔食始州臨津縣邑千戶。十年,以疾徵還京師,詔諸王並至勣第,中使顧問,道路不絕。卒,諡曰襄。
子賢嗣。位顯州刺史、大理少卿、武賁郎將。次子毓。
毓字道生,少英果,有氣節。漢王諒出鎮并州,毓以妃兄為王府主簿。以征突厥功,授儀同三司。及煬帝即位,諒納諮議王頍謀作亂。毓苦諫不從,因謂其弟懿曰:「吾匹馬歸朝,自得免禍。此乃身計,非為國也。今且偽從,以思後計。」毓兄顯州刺史賢言於帝曰:「臣弟毓素懷志節,必不從亂,但逼兇威,不能克遂。臣請從軍,與毓為表裏,諒不足圖也。」帝許之。賢密遣家人齎敕書至毓所,與之計。諒將往介州,令毓與總管屬朱濤留守。毓與濤議拒之,濤拂衣不從,毓追斬之。時諒司馬皇甫誕以諫被囚,毓出之,與協計,及開府、盤石侯宿勤武等閉城拒諒。部分未定,有人告諒。諒攻之,城陷,見害,時年二十八。諒平,贈大將軍,封正義縣公,諡曰愍。
子願師嗣。拜儀同三司。大業初,行新令,五等並除。未幾,帝復下詔改封雍丘侯,復以願師襲。
讚以寧勳,建德初,賜爵華陰縣侯。累遷開府儀同大將軍,進爵武陽郡公。
永恩少有識度,與寧俱歸周文。以迎孝武功,封新興伯。屢從征討,皆有功,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周孝閔帝踐祚,授鄯州刺史,改封沃野縣公。保定元年,入為司會中大夫。寧封楚國公,請以先封武陽郡三千戶益沃野之封,詔許焉。卒于官。贈少保,諡曰敬。子通嗣。
通字平東,一名會,弘厚有器局。在周,以父功賜爵臨貞縣侯,改封沃野縣公。位開府、北徐州刺史。開皇初,進爵南陳郡公,尚隋文帝妹昌樂縣長公主。歷定相二州刺史、夏洪二州總管,並以寬惠稱。卒官。諡曰安。子寬嗣。
楊紹字子安,弘農華陰人也。祖興,魏新平郡守。父國,中散大夫。〔五〕
紹少慷慨有志略,屢從征伐,力戰有功。普泰初,封平鄉縣男。大統元年,進爵冠軍縣公。四年,為鄜城郡守。紹性恕直,兼有威惠,百姓安之。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鄜州刺史,賜姓叱呂引氏。〔六〕周孝閔帝踐祚,進爵儻城郡公,位大將軍。卒,贈成、文等八州刺史,諡曰信。子雄嗣。
雄初名惠,美姿容,有器度,雍容閑雅,進止可觀。周武帝時,為太子司旅下大夫。帝幸雲陽宮,衛王直作亂,襲肅章門,雄逆拒破之。封武陽郡公,遷右衛上大夫。大象中,進爵邘國公。〔七〕隋文帝為丞相,雍州牧、畢王賢構作難,雄時為別駕,知其謀,以告文帝。賢伏誅,以功授柱國、雍州牧,仍領相府虞候。周宣帝葬,備諸王有變,令雄率六千騎送至陵所。進位上柱國。
文帝受禪,除左衛將軍,兼宗正卿。遷右衛大將軍,參預朝政。封廣平王,以邘公別封一子。雄請封弟士貴,朝廷許之。或奏高熲朋黨者,帝言之於朝,雄深明其虛,帝亦以為然。雄時貴寵,冠絕一時,與高熲、虞慶則、蘇威稱為「四貴」。雄寬容下士,朝野顧屬。帝陰忌之,不欲其典兵馬,乃改授司空,外示優崇,而內實奪其權也。雄乃閉門不通賓客。尋改封清漳王。仁壽初,帝以清漳不允聲望,命職方進地圖,指安德郡示群臣曰:「此號足為名德相稱。」乃改封安德王。
大業初,授太子太傅。元德太子薨,檢校鄭州刺史。遷懷州刺史、京兆尹。帝親征吐谷渾,詔雄總管澆河道諸軍。及還,改封觀王。遼東之役,檢校左翊衛大將軍,出遼東道。次瀘河鎮,遘疾薨。帝為之廢朝,詔鴻臚監護喪事。有司請諡曰懿,帝曰:「王道高雅俗,德冠生靈。」乃諡曰德。贈司徒、襄國等十郡太守。
子恭仁,位吏部侍郎。
恭仁弟綝,性和厚,頗有文學。歷義州刺史、淮南郡太守。及父薨,起為司隸大夫。〔八〕遼東之役,楊玄感反,其弟玄縱自帝所逃赴其兄,路逢綝,綝避人偶語久之。司隸刺史劉休文奏之。時恭仁將兵於外,帝寢其事。綝憂,發病而卒。
雄弟達,字士達,有學行,仕周、位儀同、內史下大夫,封遂寧縣男。文帝受禪,拜給事黃門侍郎,進爵為子。遷兼吏部侍郎,加開府。轉內史侍郎、鄯鄭趙三州刺史,俱有能名。平陳後,帝差品天下牧宰,達為第一,擢拜工部尚書,加上開府。達為人弘厚,有局度,楊素每曰:「有君子貌兼君子心者,唯楊達耳。」獻皇后及文帝山陵制度,達並參預焉。煬帝嗣位,轉納言,領營東都副監。遼東之役,領右武衛將軍,進位左光祿大夫。卒於師。贈吏部尚書、始安侯,諡曰恭。
王雅字度容,闡熙新囶人也。少沈毅,木訥寡言。有膽勇,善騎射。周文聞其名,召入軍,以功賜爵居庸縣子。從禽竇泰於潼關。
沙苑之戰,雅謂所部曰:「彼軍殆有百萬,今我不滿萬人,常理論之,實難與敵。但相公神武,以順討逆,豈計眾寡?大丈夫不以此時破賊,何用生為!」乃擐甲出戰,所向披靡,周文壯之。又從戰芒山。時大軍失利,諸將皆退,雅獨拒之。敵人見其無繼,步騎競進。雅左右奮擊,斬九級,敵眾稍退,雅乃還。周文歎曰:「王雅舉身悉是膽也!」進爵為伯。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明帝初,除汾州刺史。勵精為政,人庶悅附,自遠至者七百餘家。卒於夏州刺史。子世積嗣。
世積容貌魁岸,腰帶十圍,風神爽拔,有人傑之表。在周,以功拜上儀同,封長子縣公。隋文帝受禪,進封宜陽郡公。高熲美其才能,甚善之。嘗謂熲曰:「吾輩俱周臣子,社稷淪沒,若何?」熲深拒之。未幾,授蘄州總管。平陳之役,以舟師自蘄水趣九江。以功進位柱國、荊州總管。後桂州人李光仕作亂,世積以行軍總管討平之,進位上柱國,甚見隆重。
世積見帝性忌刻,功臣多獲罪,由是縱酒,不與執政言及時事。上以為有酒疾,舍之宮內,令醫者療之。世積詭稱疾愈,始得就第。及征遼東,世積與漢王並為行軍元帥。至柳城,遇疾而還。拜涼州總管,令騎士七百人送之官。
未幾,其親信安定皇甫孝諧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積,不納,由是有憾。孝諧竟配防桂州,事總管令狐熙,熙又不禮焉。甚困窮,因徼幸上變,稱:「世積嘗令道人相其貴不,道人云:『當為國主。』謂其妻曰:『夫人當為皇后。』又將之涼州,其所親謂世積曰:『河西天下精兵處,可圖大事。』世積曰:『涼州土曠人稀,非用武國。』」由是被徵,案其事。有司奏:「左衛大將軍元旻、右衛大將軍元冑、左僕射高熲,並與世積交通,受其名馬之贈。」世積竟坐誅,旻、冑等免官,拜孝諧為上大將軍。
韓雄字木蘭,河南東垣人也。祖景,孝文時為赭陽郡守。
雄少敢勇,膂力絕人,工騎射,有將率材略。及孝武西遷,雄便慷慨有立功之志。大統初,遂與其屬六十餘人於洛西舉兵,數日間,眾至千人,與河南行臺楊琚共為掎角。每抄掠東魏,所向剋獲。東魏洛州刺史韓賢以狀聞,鄴乃遣其軍司慕容紹宗與賢合勢討雄。戰數十合,雄眾略盡,兄及妻子皆為賢所獲,將以為戮。乃遣人告雄曰:「若雄至,皆免之。」〔九〕雄乃詣賢軍,即隨賢還洛。潛引賢黨,謀欲襲之。事洩,遁免。
謁周文於弘農,封武陽縣侯,遣還鄉里,更圖進取。雄乃招集義眾,從獨孤信入洛陽。芒山之役,周文命雄邀齊神武於隘道。神武怒,命三軍并力取雄,雄突圍得免。除東徐州刺史。東魏雍州刺史郭叔略接境,〔一0〕頗為邊患。雄密圖之,輕將十騎,夜入其境,伏於道側,遣都督韓仕於略城服東魏人衣服,詐若自河陽叛投關西者。略出馳之。雄自後射之,再發咸中,遂斬略首。除河南尹,進爵為公。尋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河南邑中正。周孝閔帝踐祚,進爵新義郡公,賜姓宇文氏。明帝二年,除都督、中州刺史。
雄久在邊,具知敵人虛實,每率眾深入,不避艱難。前後經四十五戰,雖時有勝負,而雄志氣益壯,東魏深憚之。卒于鎮。贈大將軍、五州諸軍事,諡曰威。子禽嗣。
禽字子通,少慷慨,以膽略稱。容貌魁岸,有雄傑之表。性又好書,經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文見而異之,令與諸子游集。以軍功稍遷儀同三司,襲爵新義郡公。武帝伐齊,禽說下獨孤永業於金墉城。及平范陽,加上儀同、永州刺史。隋文帝作相,遷和州刺史。陳將甄慶、任蠻奴、蕭摩訶等共為聲援,頻寇江北,前後入界。禽屢挫其鋒,陳人奪氣。
開皇初,文帝潛有吞江南志,拜禽廬州總管,委以平陳之任,甚為敵人所憚。及大舉伐陳,以禽為先鋒。禽領五百人宵濟,襲採石,守者皆醉,遂取之。進攻姑熟,半日而拔。次於新林。江南父老素聞其威信,來謁軍門,晝夜不絕。其將樊巡、魯世真、田瑞等相繼降。晉王遣行軍總管杜彥與禽合軍。陳叔寶遣領軍蔡徵守朱雀航,聞禽將至,眾懼而潰。任蠻奴為賀若弼所敗,棄軍降禽。禽以精騎直入朱雀門。陳人欲戰,蠻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諸君何事!」眾皆散走。遂平金陵,執陳主叔寶。時賀若弼亦有功,乃下詔晉王曰:「此二公者,朕本委之,悉如朕意。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業,天下盛事,何用過此!」又下優詔於禽、弼曰:「申國威於萬里,宣朝化於一隅,使東南之人俱出湯火,數百年賊旬日廓清,專是公之功也。高名塞於宇宙,盛業光於天壤。逖聽前古,罕聞其匹。班師凱入,誠知非遠,相思之甚,寸陰若歲。」
及至京,弼與禽爭功於上前,弼曰:「臣在蔣山死戰,破其銳卒,禽其驍將,震揚威武,遂平陳國。禽略不交陣,豈臣之比!」禽曰:「本奉明旨,令臣與弼同取偽都。弼乃敢先期,逢賊遂戰,致將士傷死甚多。臣以輕騎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蠻奴,執陳叔寶,據其府庫,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門,臣啟關而納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與臣為比!」上曰:「二將俱合上勳。」於是進位上柱國,賜物八千段。有司劾禽縱士卒淫汙陳宮,坐此不得國公及真食邑。
大軍之始出也,上敕有司曰:「亡國物,我一不以入府,可於苑內築五垛,當悉賜文武百官大射以取之。」及是,上御玄堂,大陳陳之奴婢貨賄,會王公文武官七品已上,武職領兵都督已上,及諸考使以射之。
先是,江東謠曰:「黃斑青驄馬,發自壽陽涘,來時冬氣末,去日春風始。」皆不知所謂。禽本名禽武,〔一一〕平陳之際,又乘青驄馬,往返時節與歌相應,至是方悟。後突厥來朝,上謂曰:「汝聞江南有陳國天子乎?」對曰:「聞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詣禽前,曰:「此是執得陳國天子者。」禽厲然顧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視。其威容如此。別封壽光縣公,真食千戶。以行軍總管屯金城,禦備胡寇,即拜涼州總管。
俄徵還京,恩禮殊厚。無何,其鄰母見禽門下儀衛甚盛,有同王者,母異而問之。其中人曰:「我來迎王。」忽不見。又有人疾篤,忽驚走至禽家曰:「我欲謁王。」左右問何王,曰:「閻羅王。」禽子弟欲撻之,禽止之曰:「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亦足矣。」因寢疾卒。子世諤嗣。
世諤倜儻驍捷,有父風。楊玄感亂,引為將,每戰先登。玄感敗,為吏所拘。時帝在高陽,送詣行在所。世諤日令守者市酒肴以酣暢,揚言曰:「吾死在朝夕,不醉何為!」漸以酒進守者,守者狎之,遂飲令醉,因得逃奔山賊,不知所終。
禽母弟僧壽,字玄慶,亦以勇烈知名。周武帝時,為侍伯中旅下大夫。隋文帝得政,從韋孝寬平尉遲迥,以功授大將軍,封昌樂縣公。開皇初,拜安州刺史。時禽為廬州總管,朝廷不欲其兄弟同在淮南,轉熊、蔚二州刺史,進爵廣陵郡公。尋以行軍總管擊破突厥於雞頭山。後坐事免。數歲,復拜蔚州刺史。突厥甚憚之。後檢校靈州總管事。從楊素破突厥,進位上柱國,改封江都郡公。
煬帝即位,封新蔡郡公,自是不復任用。大業五年,從幸太原。時有京兆人達奚通妾王氏,能清歌,朝臣多相命觀之,僧壽亦預焉。坐除名。尋命復位,卒於京師。子孝基。
僧壽弟洪,字叔明,少驍勇,善騎射,膂力過人。仕周,以軍功拜大都督。隋文帝為丞相,從韋孝寬破尉遲迥,加上開府,封甘棠縣侯。及帝受禪,進爵為公。開皇九年,平陳之役,授行軍總管。及陳平,晉王廣大獵於蔣山,有猛獸在圍中,眾皆懼,洪馳馬射之,應弦而倒。陳氏諸將列觀,皆歎伏焉。王大喜,賜縑百匹。尋以功加柱國,拜蔣州刺史,轉廉州。
時突厥屢為邊患,朝廷以洪驍勇,令檢校朔州總管事。尋拜代州總管。仁壽元年,突厥達頭可汗犯塞,洪率蔚州刺史劉隆、大將軍李藥王拒之。遇虜於恒安,眾寡不敵,洪四面搏戰,身被重創,將士沮氣。虜悉眾圍之,矢下如雨。洪偽與虜和,圍少懈。洪率所領潰圍而出,死者太半,殺虜亦倍。洪及藥王除名,隆竟坐死。煬帝北巡,至恒安,見白骨被野,以問侍臣,曰:「往者韓洪與虜戰處也。」帝憫然傷之,收葬骸骨,命五郡沙門為設齋供,拜洪隴西太守。
未幾,朱崖人王萬昌作亂,詔洪平之。以功加金紫光祿大夫,領郡如故。俄而萬昌弟仲通復叛,又詔洪平之。還師未幾,旋遇疾卒。
賀若敦,河南洛陽人也。其先居漠北,世為部落大人。曾祖貸,魏獻文時入國,為都官尚書,封安富縣公。祖伏連,仕魏,位雲州刺史。
父統,勇健不好文學,以祖蔭為祕書郎。永安初,從太宰元天穆討邢杲,以功封當亭子。齊神武初起,以統為潁州長史。〔一二〕執刺史田迅,以州降,拜兗州刺史,賜爵當亭縣公。歷位北雍、恒二州刺史。卒,贈司空公,諡曰哀。
敦少有氣幹。統之將執田迅也,慮事不果,又以累弱既多,難以自拔,沈吟者久之。敦年十七,進策贊成其謀。統流涕從之,遂定謀歸西。時群盜蜂起,大龜山賊張世顯潛來襲統,敦挺身赴戰,手斬七八人,賊乃走。統大悅,謂左右僚屬曰:「我少從軍旅,戰陣非一,如此兒年時膽略,未見其人。非唯成我門戶,亦當為國名將。」
明年,從河內公獨孤信於洛陽被圍,敦彎三石弓,箭不虛發。信乃言於周文,引至麾下,授都督,封安陵縣伯。嘗從校獵甘泉宮,時圍人不齊,獸多越逸。周文大怒,人皆股戰。圍內唯有一鹿,俄亦突圍而走。敦躍馬馳之,鹿上東山。敦棄馬步逐,至山半,便乃掣之而下。周文大悅,諸將因得免責。累遷太子庶子。廢帝二年,拜右衛將軍。俄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廣鄉縣公。
時岷蜀初開,人情尚梗。巴西人譙淹據南梁州,與梁西江州刺史王開業共為表裏,扇動群蠻。周文令敦討平之,進爵武都郡公,拜典祀中大夫。尋為金州都督。蠻帥向白彪、向五子王等聚眾為寇,圍逼信州。詔敦與開府田弘赴救,未至而城已陷。乃進軍追討,遂平信州。是歲,荊州蠻帥文子榮自號仁州刺史,復令敦與開府潘招討禽子榮,〔一三〕并虜其眾。
武成元年,入為軍司馬。陳將侯瑱、侯安都等圍逼湘州,遏絕糧援,乃令敦度江赴救。敦連戰破瑱,乘勝遂次湘州。俄而秋水汛溢,江路遂斷。糧援既絕,恐瑱等知其糧少,乃於營內多為土聚,〔一四〕覆之以米,召側近村人,陽有所訪問,隨即遣之。瑱等聞之,良以為實。敦又增修營壘,造廬舍,示以持久。〔一五〕湘、羅之間遂廢農業。瑱等無如之何。初,土人亟乘輕船,載米粟及籠雞鴨以餉瑱軍,敦患之。乃偽為土人,裝船伏甲士於中。瑱軍人望見,謂餉船之至,逆來爭取,敦甲士遂禽之。又敦軍數有叛人乘馬投瑱,瑱輒納之。敦又別取一馬,牽以趣船,令船中逆以鞭鞭之。如是者再三,馬便畏船不上。後伏兵於江岸,使人乘畏船馬以招瑱軍,詐云投附。瑱便遣兵迎接,競來牽馬。馬既畏船不上,伏兵發,盡殺之。此後實有饋餉及亡奔瑱者,猶謂敦之詐,並不敢受。相持歲餘,瑱等不能制,求借船送敦度江。敦慮其或詐,〔一六〕謂曰:「舍我百里,當為汝去。」瑱等遂留船,於是將兵去津路百里。敦覘之非詐,勒眾而還。在軍病死者十五六。晉公護以敦失地無功,除其名。
保定五年,累遷中州刺史,鎮函谷。敦恃功負氣,顧其流輩皆為大將軍,敦獨未得,兼以湘州之役,全軍而反,翻被除名,每出怨言。晉公護怒,徵還,逼令自殺。臨刑,呼子弼謂曰:「吾必欲平江南,然心不果,汝當成吾志。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錐刺弼舌出血,誡以慎口。建德初,追贈大將軍,諡曰烈。
弼字輔伯。少有大志,驍勇便弓馬,解屬文,博涉書記,有重名。周齊王憲聞而敬之,引為記室。封當亭縣公,遷小內史。與韋孝寬伐陳,攻拔數十城,弼計居多。拜壽州刺史,改封襄邑縣公。隋文帝為丞相,尉遲迥作亂,帝恐弼為變,遣長孫平馳驛代之。
及帝受禪,陰有平江南志,訪可任者。高熲薦弼有文武才幹,於是拜吳州總管,委以平陳事,弼忻然以為己任。與壽州總管源雄並為重鎮。弼遺雄詩曰:「交河驃騎幕,合浦伏波營,勿使騏驎上,無我二人名。」獻取陳十策,上稱善,賜以寶刀。
開皇九年,大舉伐陳,以弼為行軍總管。將度江,酹酒祝曰:「弼親承廟略,遠振國威,若使福善禍淫,大軍利涉;如事有乖違,得葬江魚腹中,死且不恨。」先是,弼請緣江防人每交代際,必集歷陽。於是大列旗幟,營幕被野,陳人以為大兵至,悉發國中士馬。既知防人交代,其眾復散。後以為常,不復設備。及此,弼以大軍濟江,陳人弗覺。襲陳南徐州,拔之,執其刺史黃恪。軍令嚴肅,秋毫不犯,有軍士於人間酤酒者,弼立斬之。進屯蔣山之白土岡,陳將魯廣達、周智安、任蠻奴、田瑞、〔一七〕孔範、蕭摩訶等以勁兵拒戰。田瑞先犯,擊走之。魯廣達等相繼遞進,弼軍屢卻。弼揣知其驕,士卒且惰。於是督厲將士,殊死戰,遂大破之。麾下士開府員明禽摩訶至,弼命左右牽斬之。摩訶顏色自若,弼釋而禮之。從北掖門入。時韓禽已執陳叔寶。弼至,呼叔寶視之。叔寶惶懼流汗,股慄再拜。弼謂曰:「小國之君當大國卿,拜,禮也。入朝不失作歸命侯,無勞恐懼。」
既而弼恚恨不獲叔寶,於是與禽相詬,挺刃而出。令蔡徵為叔寶作降牋,命乘騾車歸己,事不果。上聞弼有功,大悅,下詔褒揚之。晉王以弼先期決戰,違軍命,於是以弼屬吏。上驛召之,及見,迎勞曰:「剋定三吳,公之功也。」命登御坐,賜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國,進爵宋國公,真食襄邑三千戶,加寶劍、寶帶、金甕、金盤各一,并雉尾扇、曲蓋,雜綵二千段,女樂二部,又賜陳叔寶妹為妾。拜右領軍大將軍。
平陳後六年,弼撰其畫策上之,謂為御授平陳七策。上弗省,曰:「公欲發揚我名,我不求名,公宜自載家傳。」七策:「其一,請廣陵頓兵一萬,番代往來。陳人初見設備,後以為常,及大兵南伐,不復疑也。其二,使兵緣江時獵,人馬喧噪。及兵臨江,陳人以為獵也。其三,以老馬多買陳船而匿之,買弊船五六十艘於瀆內。陳人覘以為內國無船。其四,積葦荻於揚子津,其高蔽艦。及大兵將度,乃卒通瀆於江。其五,塗戰船以黃,與枯荻同色,故陳人不預覺之。其六,先取京口倉儲,速據白土岡,置兵死地,故一戰而剋。其七,臣奉敕,兵以義舉。及平京口,俘五千餘人,便悉給糧勞遣,付其敕書,命別道宣喻。是以大兵度江,莫不草偃,十七日之間,南至林邑,東至滄海,西至象林,皆悉平定。」
轉右武候大將軍。弼時貴盛,位望隆重,其兄隆為武都郡公,弟柬萬榮郡公,並刺史、列將。弼家珍翫不可勝計,婢妾曳綺羅者數百,時人榮之。
弼自謂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許。既而楊素為右僕射,弼仍為將軍,甚不平,形於言色,由是免官,弼怨望愈甚。後數載,下弼獄,上謂曰:「我以高熲、楊素為宰相,汝每昌言此二人唯堪噉飯耳,是何意也?」弼曰:「熲,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並知其為人,誠有此語。」公卿奏弼怨望,罪當死。上曰:「臣下守法不移,公可自求活理。」弼曰:「臣恃至尊威靈,將八千兵度江,即禽陳叔寶,竊以此望活。」上曰:「此已格外酬賞,何用追論!」弼曰:「平陳之日,諸公議不許臣行。推心為國,已蒙格外重賞,今還格外望活。」既而上低徊者數日,惜其功,特令除名。歲餘,復其爵位。上亦忌之,不復任使,然每宴賜,遇之甚厚。
十九年,上幸仁壽宮,讌王公,詔弼為五言詩,詞意憤怨,帝覽而容之。明年春,弼又有罪,在禁所,詠詩自若。上數之曰:「人有性善行惡者,公之為惡,乃與行俱。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無上心太猛。昔在周朝,已教他兒子反,此心終不能改邪?」他日,上謂侍臣曰:「初欲平陳時,弼謂高熲曰:『陳叔寶可平。不作高鳥盡,良弓藏邪?』熲云:『必不然。』平陳後,便索內史,又索僕射。我語熲曰:『功臣正宜授勳官,不可豫朝政。』弼後語熲:『皇太子於己,出口入耳,無所不盡。公終久何必不得弼力,何脈脈邪!』意圖鎮廣陵,又求荊州總管,並是作亂處,意終不改也。」
後突厥入朝,上賜之射,突厥一發中的。上曰:「非弼無能當此。」乃命弼。弼再拜祝曰:「臣若赤誠奉國,當一發破的;如不然,發不中也。」弼射一發而中。上大悅,顧謂突厥曰:「此人天賜我也!」
煬帝之在東宮,嘗謂曰:「楊素、韓禽、史萬歲三人,俱良將也,優劣如何?」弼曰:「楊素是猛將,非謀將;韓禽是鬥將,非領將;史萬歲是騎將,非大將。」太子曰:「然則大將誰也?」弼拜曰:「唯殿下所擇。」弼意自許為大將。及煬帝嗣位,尤被疏忌。大業三年,從駕北巡至榆林。時為大帳,下可坐數千人,召突厥啟人可汗饗之。弼以為太侈,與高熲、宇文〈弜夂〉等私議得失,為人所告,竟坐誅,時年六十四。妻子為官奴婢,群從徙邊。
子懷亮,慷慨有父風。以柱國世子,拜儀同三司。坐弼為奴,俄亦誅死。
敦弟誼。誼性剛果,有幹略。周文據關中,引之左右,累遷儀同三司、略陽公府長史。周閔帝受禪,封霸城縣子,加開府,歷原、信二州總管。及兄敦以讒毀伏誅,坐免官。從武帝平齊,拜洛州刺史,進封建威縣侯。開皇中,位左武候將軍、海陵郡公。後以突厥為邊患,誼素有威名,拜靈州刺史,進位柱國。誼時年老,猶能重鎧上馬,甚為北夷所憚。數載,上表乞骸骨,卒於家。子舉襲爵。
論曰:周文帝屬禍亂之辰,以征伐而定海內,大則連兵百萬,繫之以存亡,小則轉戰邊亭,不闋於旬月。是以兵無少長,士無賢愚,莫不投筆要功,橫戈請奮。豆盧寧、楊紹、王雅、韓雄等,或攀翼雲漢,底績屯夷,雖運移年代,而名成終始,美矣哉!豆盧勣譽宣分竹,毓節見臨危,可謂載德象賢也。觀德王位登台袞,慶流後嗣,保茲寵祿,實仁厚之所致乎!王世積俊才雖多,適足為害者矣。賀若敦志略慷慨,深入敵境,勍寇絕其糧道,江淮阻其歸塗。〔一八〕臨危而策出無方,事迫而雄心彌厲,故能利涉死地,全師以反。而茂勳莫紀,嚴刑已及,天下是以知宇文護之不能終其位也。
自南北分隔,將三百年。隋文爰應千齡,將一函夏。賀若弼慷慨,申必取之長策,韓禽奮發,賈餘勇以爭先。隋氏自此一戎,威加四海。稽諸天道,或時有廢興;考之人謀,實二臣之力。其俶儻英略,賀弼居多,武毅威雄,韓禽稱重。方於晉之王、杜,勳庸綽有餘地。然賀弼功成名立,矜伐不已,竟顛殞於非命,亦不密以失身。若念父臨終之言,必不及於斯禍。韓禽累葉將家,威聲動俗,敵國既破,名遂身全,幸也。廣陵、甘棠,咸有武藝,驍雄膽略,並為當時所推,赳赳干城,難兄難弟矣。
校勘記
〔一〕 高祖勝以燕皇始初歸魏 按皇始是魏道武帝年號,「燕」字疑衍,或「燕」下更有脫文。今從「燕」下斷句。
〔二〕 涪陵郡公 諸本脫「陵」字,據周書卷一九豆盧寧傳、文苑英華卷九一九慕容寧碑補。
〔三〕 以破万俟醜奴功賜爵靈壽縣男 百衲本「奴」下空一格,南、北、汲、殿四本作「以」字。按作「以」與上「以」字重複。周書及通志卷一五九豆盧寧傳無此字。今從之改正。
〔四〕 羌帥傍乞鐵匆及鄭五醜等反叛 諸本「匆」作「公」,周書作「忽」,通志作「匆」。按傍乞鐵匆見周書卷三二趙剛傳,卷四九羌傳、本書卷六宇文貴傳。「公」是「忩」之訛,「忽」是「匆」之訛,「忩」乃「匆」之俗體。今據通志改。參卷六一史寧傳校記。
〔五〕 祖興魏新平郡守父國中散大夫 文館詞林卷四五二薛道衡後周大將軍楊紹碑銘作「祖國,鎮西將軍。父定,新興太守」。與此不同。碑是隋初其子楊雄所立,疑此傳誤。
〔六〕 賜姓叱呂引氏 隋書卷四三觀德王雄傳同。周書卷二九楊紹傳作「叱利氏」。按魏書官氏志有叱呂氏,當即叱呂引省一字。又有叱利氏。二姓不同,未知孰是。
〔七〕 進爵邘國公 百衲本、北本、殿本「邘」作「邗」。按下文百衲本又作「邘」,今從南、汲二本,統一作「邘」。參本書卷一0周靜帝紀校記。
〔八〕 起為司隸大夫 諸本「大夫」作「校尉」,隋書作「大夫」。按隋無司隸校尉。隋煬帝大業三年定令,置司隸臺,有大夫一人,刺史十四人。下文云:「司隸刺史劉休文奏之。」可證綝官當為司隸大夫。作「校尉」乃後人誤改。今從隋書改正。
〔九〕 乃遣人告雄曰若雄至皆免之 諸本脫「曰若雄至」四字,文不可通,據周書卷四三韓雄傳補。
〔一0〕除東徐州刺史東魏雍州刺史郭叔略接境 周書「雍」上有「東」字。按東魏境內無雍州,有東雍州,領邵郡、高涼、正平三郡(見魏書地形志上)。西魏境內有北徐州,見周書卷三六鄭偉、段永、司馬裔等傳。據楊守敬隋書地理志考証卷五河內郡條,以為即在河內郡境。河內與邵郡相鄰,則北徐與東雍接境。此「雍州」上當有「東」字,「東徐」疑當作「北徐」。
〔一一〕禽本名禽武 隋書卷五二韓擒傳「武」作「豹」。按本作「虎」,隋書、北史避唐諱改。
〔一二〕以統為潁州長史 諸本「州」訛作「川」,據周書卷二八賀若敦傳改。
〔一三〕復令敦與開府潘招討禽子榮 諸本「潘招」作「段韶」,周書殿本作「潘招」。按「潘招又見周書卷四四陽雄傳、卷四九蠻傳。本書卷九五蠻傳作「潘和」,「和」也是「招」之訛。今據周書改。
〔一四〕乃於營內多為土聚 諸本「土聚」誤倒,據周書及通志卷一五九賀若敦傳乙。
〔一五〕示以持久 諸本「示」訛作「亦」,據周書、通志改。
〔一六〕敦慮其或詐 諸本「或詐」誤倒,據周書乙。
〔一七〕田瑞 隋書卷五二、通志卷一六0賀若弼傳,「瑞」下有樊毅。此誤脫。
〔一八〕江淮阻其歸塗 周書卷二八史臣論「江淮」作「長江」,是。賀若敦被圍於湘州,其歸周不需渡淮水。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