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新学伪经考

 

  〖新学伪经考〗(一名《伪经考》)十四卷,清康有为(1859-1927)撰。系作者主张托古改制的重要著作之一,初刊于光绪十七年(1891)。学术上受今文学家廖平《今古学考》之影响,廖氏主张今文经乃孔子真学,古文经为西汉刘欲所伪造,有为撰此书继承并发展了廖氏的观点。“新学”即新莽之学,清儒诵法许、郑者,自号为“汉学”,有人认为实是王莽新代之学,而非汉代之学。“伪经”渭《周礼》、《逸礼》、《左传》、《易经》、《书经》及《诗》毛氏传,凡西汉末刘歆所力争立博士者,都是刘歆所伪作。全书共十四篇,每篇一卷:秦焚六经未尝亡缺考第一.《史记》经说足证伪经考第二,《汉书艺文志》辨伪第三(上、下),《汉书》河间献王、鲁共王传辨伪第四,《汉书》儒林传辨伪第五,《汉书》刘歆、王莽传辨伪第六,汉儒愤攻伪经考第七,伪经传于通学成于郑玄考第八,《后汉书》儒林传纠谬第九(《说文》序纠谬附),《经典释文》纠谬第十,《隋书经籍志》纠谬第十一,伪经传授表第十二(上、下),《书》序辨伪第十三(《尚书》篇目异同真伪表附),刘向说经足证伪经考第十四。其大旨有五:一、西汉经学,并无所谓古文者,凡古文皆刘歆伪作;二、秦焚书,并末厄及六经,汉十四博士所传,皆孔门足本,并无残缺;三、孔子时所用字,即秦汉间篆书,即以“文”论,也绝无今古之目;四、刘歆欲弥缝其作伪之迹,故校中秘书时,于一切古书多所羼乱;五、刘歆所以要作伪经,因欲佐王莽篡汉,先谋湮乱孔子之微言大义;六、始作伪经者为刘歆,布行伪经,篡孔统者,实成于郑玄。有为采用历史考证法,对史载传说进行纠谬、辨伪,自谓“采西汉之说,以定孔子之本经,亦附‘新学’之说,以证刘歆之伪经,真伪相校,黑白昭昭”,意欲“起亡经”,“翼圣制”,阐发六经之“微言大义”,实为其变法维新制造舆论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此书猛烈攻击自东汉以来即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学都是刘歆为了帮助王莽篡汉而制造的伪经,后人不辨其伪,“咸奉伪经为圣法,诵读尊信,奉持施行,违者以非圣无法论,亦无一人敢违者,亦无一人敢疑者”。有为此书在当时反响激烈,动摇了清儒正统派的立脚点;从而推衍为一切古书,皆须重新检察估价。在思想上冲破古文经学“述而不作”之旧说,打击了顽固派的“恪守祖训”,梁启超称为之“思想界之一太阳风”。在辨伪方面也有所创获,但将古文经传全部斥为伪造,将今文经传一律奉为足本,颇失之武断。此书为康氏托古改制的重要著作之一,光绪二十二年(1896)撰成的《孔子改制考》为此书的姊妹篇,后又撰成《大同书》,即以此书与《孔子改制考》为理论基础,阐述了康氏一系列思想政治观点,实为其宣扬变法维新制造舆论。此书刊行后曾多次被清政府禁毁。1917年重刊,康氏改名为《伪经考》,1931年北平文化学社出版新式标点本,复改为今名。又有1956。年北京古籍出版社铅印本。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