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李口

 

  〖李□〗(1659-1733年)字刚主,号恕谷,清直隶蠡县(今属河北)人。幼承家学,弱冠师于颜元。躬耕善稼穑,虽俭岁必有收。康熙二十九年(1690)中举,翌年会试落第、别师游学,曾三十八次入京师,遍交贤豪之士,与方苞、万斯同、胡渭、毛奇龄、阎若璩、王源等多有交往。屡馆京师,名闻公卿。明珠、索额图当国,皆尝延教其子,不就;李光地荐其学行于朝,固辞而不谢;诸王交聘,辄避而之他。出为幕僚,有政声。晚岁授通州学政,后以母老告归。为其师建词于博野,名之为“习斋学舍”。于经学、历史、兵法、音乐、数学、医学、经济等,无不涉猎。主颜元之教,以实用为主。不赞成封建,使天下富贵数百年皆一姓,只几个功臣享受,就是孔孟这样的贤士,也不能施展才能,非立贤无方之道,“不公孰甚!”反对复古,认为时势不同,不能“徒泥古迹”,应“考古准今”或“准今稽之古”。反对豪强兼并。今立之法,有田者必自耕,勿募人代耕。主张均田,以为非均田,贫富不均,不能人人有恒产,均田乃第一仁政。批判朱熹先有是理,后有是气,认为“气外无理”,若理为本为先,由理生气,则为道家之“道生天地”之说。主张事有条理为理,即理在事中。若理在事上,则理别为一物,天事曰天理,人事曰人理,物事曰物理,理见于事。宋儒内外精粗,皆与孔孟之道相反,养心必养为无用之心,致虚守寂;修身必修为无用之身,徐言缓步;为学必为无用之学,闭门诵经;不去其痼疾,便不能人道。认为程朱之讲学,陆王之证悟,皆谓之空谈。谓纸上之阅历多,则世上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则经济之精神少。宋明之亡,即“此物此志”。故讲求实事、实学,学以致用。主张“习行经济”,反对理学家专事静坐体认。提倡功利,反对董仲舒明道而不计其功,学者若以此为指导思想,则学无事功,举世陆沉,此言之祸不可胜。主张以“三事、六府、六德、六行、六艺”为实学,以此而行,即“格物”。谓惟以仁义礼智为德,子臣弟友五伦为行,礼乐兵农为艺,曰格物,没有在此三物之外者。格物之物,非三物而何?他认为,天下之物,因行以察理,则理可辨,不目见,不身试,何由以理断之?因而把“格”释为学习。然不曰学而曰格,何也?学有浅有深,皆可谓学,“格”者,于所学之物,由浅入深,无所不到之谓。认火不知不能行,不行不可谓真知。知行一时并进,且迭进。但也认为,“知固在行先”。揭露死读书脱离实际的害处。认为秦汉以前的学者,都到实践中学,焚书后,书籍珍贵,汉朝才讲究背诵,结果弄得人才日下,世教日衰,鱼烂瓦解,莫可收拾。书生百白、无用、体消、心脆、易骄、好逸恶劳、喜静厌烦,而只有“力行”,才能克服之。认为宋儒学术之误,始于周敦颐。认为“太极图”和“河洛图说”为伪书。晚年受阎若璩、毛奇龄影响,注重考据。一生承颜元之教,言必称习斋,颜元学说至是名扬,世称颜李学派。但论者亦有谓其自命太高、尽废诸家、排击未免过激。著作有《周易传注》、《周易筮考》、《诗经传注》、《春秋传注》、《论语传注》、《中庸讲语》、《小学稽业》、《大学辨业》、《恕谷后集》等。以上之书收集在《颜李遗书》和《颜李丛书》中。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