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何晏

 

  〖何晏〗(?一249年)字平叔,三国魏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汉外戚大将军何进之孙。晏随母少长宫中,以才秀知名。娶曹操之女金乡公主,封列侯。晏“美姿仪,面至白”,人称“傅粉何郎”。正始中,曹爽执政,他深得曹爽信任,官至侍中、吏部尚书。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夺取政权,杀曹爽,何晏同时被杀。在魏晋之际,曾围绕“有”和“无”的问题展开激烈争论,这种争论,正是反映当时世家大族在政治上的矛盾。他和王弼一样,都是通过对《易经》、《论语》、《老子》的注释,阐述自己的观点,企图把儒家的“名教”和道家的“无为”学说结合起来,以此为当时世家大族的政权服务。何晏和王弼同属于“贵无”派,和后来的“崇有”派相水火。何晏认为世界上的本体是“无”,一切物质的存在都依靠“无”这最根本的一条。在《老子·道德经》第-章中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话,即认为天地形成之初,尚没有名称、概念,所有名称、概念,都是产生天地之后由人造出来的。道原来也是“无名”的,老子把这种纯自然状态称之为“无名之朴”。由此推导出“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以此反对一切人为的仁义、礼乐,提倡“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主张。而何晏在其《无名论》中认为既然天地万物都无为而自然地变化着,作为万物的本体又不是某种特殊具体的东西,所以世界的根源应该是“无”才是超越物质的虚静的实体。在“有所有”的客观世界中复用“无所有”。把这种思想主张推广到社会政治上,则要求国君和人民群众都不应有所作为,对一切事物和名誉,本来都是虚无的,就不必看得太认真,以便让上层统治者任意宰割。此外,何晏通过所著《论语集解》一书,发挥孔子的微言大义,以求“援老入儒”,用玄学家的思想观点,来解释孔子的思想。在《论语·雍也篇》:“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解释为:“凡人任情,喜怒违理。颜回任道,怒不过分。”在《论语·公冶长》篇:“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解释为。“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深微,故不得而闻也”。企图把儒家的圣人,改造成为玄学家的圣人。何晏如此注解《论语》自有其社会原因和功利目的。由于当时社会动乱,政权更迭,如杀死皇帝篡权夺位等都是不守纲常“名教”的行为。魏晋形成的门阀士族大地主阶级深感完全遵循儒家经典行事有许多限制,于是便乞灵于古籍,企望以符合他们行为的解释,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经过探索,到《周易》、《老子》和《庄子》。一时成为知识分子必读的三部书,号称“三玄”。正如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说:“一时名士风流,盛于洛下,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即此诸贤为之倡也。自此以后,竟相祖述。”何晏,王弼虽开清谈之风,但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并不敢废弃封建伦理、纲常名教,尽管各派政治集团间所进行殊死搏斗,双方还都是利用纲常名教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在老、庄思想流行之际、孔子的学说并没有被忽视,于是在微言大义上给予新的解释,于是便产生了“援老人儒”的经训的玄学改造。何晏的著作,据《三国志·魏书·曹爽传》载:“(晏)好者庄之言,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篇。”流传下来的有《论语集解》和《道论》、《无名论》等片段,保存于《列子》张湛注中。他的社会影响,是魏晋玄学中“正始玄风”唯心主义阵营的主要开创者之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