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儒家文献资料汇编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郭雍

 

  〖郭雍〗(1091-1187年)字子和,号白云先生,南宋乾元中赐号冲晦处士,后再封颐正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其父忠孝师事程颐,著《易说》。幼传家学,隐居峡州。乾道中,峡州太守任清臣,湖北帅张孝祥举荐,征召不起。孝宗念其贤,命所在州郡岁时致礼存问。兼山学派创立者之一,主要弟子有谢谔、蒋行简等。雍潜心研究《易》,有独到见解。认为《易》“贯通三才,包括万理”。《易》者,谓体常尽变,“其用不穷之义”,“《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傅家易说总论》)。是讲常道之穷,必继之以变,则通久。故《易》是以变通为义。道适于变则可用,可用则通久而为《易》不适应变,则不可用,非《易》。《易》者,用也”,是用立之书。举而用之,而大小不同,关键在于人。变而通之,然后才能尽其利。是圣人忧患后世之深,恐不能复闻,故明其道而载于此书。自从包牺画八卦而卦名才立,文王重之为六十四卦,然后才有《易》之名。《易》之名出,然后才谓是道,为《易》之道。所以卦名始于包牺,而《易》名始于文王。作《易》者,是指作书。而此书之道具于未有天地之初,不是包牺、文王所能作。文王之《易》以周题之,是区别夏、商二代。夏曰《连山》、商曰《归藏》,而不称《夏易》、《商易》。春秋时,大道不行,而施行于世。孔子于是作《传》,大明其道,然后天下才复知文王之《易》为大道之书。故自开天辟地以来,力使其道而明者,惟三位圣人而已。自孔子殁,微言复绝,至秦、汉间,则道大否。汉诸儒仅能训诂举其大义,或归于阴阳家,大失圣人言《易》之宗旨。正始时,王辅嗣讲虚无,虽然辞美而无用于天下国家。于是《易》为空言,非三圣人所谓《易》之道。自汉以来,学者以利禄为心,圣人之道不可得而闻。二程先生,横渠(张载)先生出,监前世儒之弊,力除千余年来利禄之学,以圣人为师,以复道为己仕,是豪杰之士。解释八卦时,指出太极生天地,天地生人,有天而无地,则人不能生。天有气,地有形,人得天之气以生,得地之形以成。全祖望评其学:“郭门之学虽孤行,然自谢艮齐至黎立武,绵绵不绝”(《宋元学案·兼山学案》)。在理学发展史上有一定影响。著有《传家易说》。淳熙初,学者汇集程颢,程颐、张载、游酢、杨时及郭忠孝、郭雍凡七家之论,为《大易粹言》行于世。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