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 五胡录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煮酒论英雄之一 东晋一 司马一家子

 

  司马懿一向以老谋深算著称,他的儿孙辈也都是善于玩弄权术的人,(虽然从司马懿到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对权术的驾驭是一代不如一代)但到了晋惠帝司马衷却突变成了低能儿童。这不能不说是对唯血统论的一大打击。

  但永嘉之乱刘聪攻陷长安后,司马衷这一支在战乱中已接近灭绝,继承下来的是琅邪王司马觐的儿子司马睿,司马觐的爹司马伷,在三国演义里作为一支灭吴部队的指挥官出场。司马伷是司马懿的儿子,这样到第四代的司马睿,在晋朝皇族里已经是远的不能再远了。如不是有八王之乱的契机,司马睿再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混上东晋的开国皇帝。

  关于司马睿的身世,最著名的一说是当年司马懿没发迹前,曾请著名的星象家管辂为其占卜子孙的运势,管辂占卜出的结论是“牛继马后”。司马懿当时不明白怎么回事,后来当上了权倾朝野的大丞相,手下战将牛金功勋赫赫,引起司马懿的猜忌,认为牛将来会夺他的权力,就派人请他赴宴,用毒酒将牛金毒死。(其实三国里面牛金还是挺能打的。武力是81还是82,曾参加过祁山战役作为主力击退诸葛亮、马岱,还作为司马懿的嫡系精锐参与剿灭辽东公孙渊的战役,官至后将军。职务不小了的,不明白三国演义里为什么没写)后来过了N年,司马觐的府上雇佣了一名小公务员也叫牛金,据说长相秀美,和司马觐的妃子夏侯氏勾搭成奸,生下了司马睿。此为“牛继马后”的来历。

  看了这个东东大家不要当笑话或野史,因为这是堂而皇之地记载在正史上的。(事见《魏书*列传第八十四》。关于魏书的地位问题,也有很多存疑,《魏书》在历史上一直被定性为“秽书”,因作者魏收为人口臭,写东西揭人的伤疤,但《魏书》上记载的大部分历史可信度都比较高,比如“大鲜卑山”古迹,到现在才发现,没发现之前也一直遭到抨击,认为南北朝时候不可能有穴居时代历史的记载,而且北魏力求成为中原之国,也不大可能会对祖宗从前住山洞过茹毛饮血的生活大肆宣扬等等)这样一来,东晋十一皇帝大部分都有的智商问题,似乎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开脱。(但还解释不了司马衷为什么还是白痴的问题)

  本文无意研究血统和政绩的关系,只想回头看看这个一直为后人所诟病的奔放朝代:玄学和门第观念盛行的东晋时期。

  东晋实在是中国历史上最独特的朝代之一,官员和人民的精神信仰不是兴于汉朝几乎统治整个封建王朝的儒家思想,而是来源于道家思想和神秘主义的玄学。也从而造就了一个绝迹于后世的名词:魏晋风度。

  在玄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东晋,可谓中国两千年封建历史中最为民主自由的时期,这些中国人血统最为纯正,但他们的表现也最不象后人心中正统的中国大佬,大部分人都纯洁的可爱,绝对没有后世的那种引人发噱的宿儒酸秀才形象。(本系列的文章,谈及中国封建史如非特指,一般指秦以后时期)举出两个年轻人作为对比:

  潘岳(就是潘安),是著名的贾氏智囊团“二十四友”之一,是当时洛阳城里最著名的明星兼大才子,以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出名。是许多少年人心中的偶像。他出行的时候坐着大车,身佩长剑一路抚琴,后面必定有一大群狂热的妙龄少女紧随其后向其投掷花果丝帕等。(晋书对这段介绍的非常搞笑,岳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反。haha^O^)

  夏瑜,是鲁迅先生虚构的艺术形象,生活在清末,是一立志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年轻人。因密谋推翻清政府而被处死,遭到老百姓的一致声讨,认为小小年纪就不务正业,不学四书五经却学造反,死后被作为药材出售。

  值得思考的是百姓对二人的态度,同样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浊世书生,为什么二人的待遇截然不同呢?设想二位在阴间恰好碰面的情形:

  潘岳手摇扇子上:“哎呀想必这位就是著名的革命家夏兄也!”上去亲切握手。

  夏瑜身背大刀狼狈迎上:“不敢不敢久仰久仰老兄一定是著名的美男子潘兄也!”

  潘岳:“夏兄少年壮志立志革命啊拉深深敬仰!”

  夏瑜:“潘兄文才过人风流潇洒小弟甘拜下风!”

  潘岳:“哪里哪里我也是无奈不过是父母逼的呗那时没有考试制度如果不这样拽的话就不会被重视没有出头之日。”

  夏瑜:“K你那时候条件这么好摆摆poss就能做官我TMD要背四书五经考八股文这么麻烦就是考不上没饭吃才去当革命党那!”

  潘岳:“哪里哪里就算考不上也不怕夏兄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找个好MM很easy你看我一出门就有多少MM追阿?”

  夏瑜:“潘兄此话差矣到我那时候姑娘家都看中老实人所谓木讷敦厚严毅刚正的才是上好的女婿人选我这样的浪子没人要阿!”

  潘岳:“大丈夫何患无妻只要为人率性真诚和朋友一道游山玩水舞剑做歌也不枉过这一辈子。”

  夏瑜:“遗憾到我这时候就不流行这一套啦你那叫做吊儿郎当结交损友不务正业!”

  潘岳:“诶真是可惜啊夏兄不必悲伤来来来到我府上喝个一醉方休且是!”

  夏瑜:“不敢不敢年轻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喝醉酒了传出去那就更难找到MM啦!”

  清朝是封建时代末期的典型朝代,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东晋的审美观和人生观、价值观都和别的时代很不一样。还有女权问题,从唐朝开始,妇女的活动就逐渐受到限制,到了明清时期终于演变成妇女不出家门不准抛头露面的规矩。而根据潘岳的故事可以知道在晋朝,女子是可以随便外出结交朋友的。比如《晋书*列女》(注意还是列女)里收录女子,没有单纯赞扬妇女不改嫁的。但在《晋书》里,已经开始把妇女不改嫁作为一种好的行为。《晋书》后的书里,“列女”就逐渐变成了“烈女”。

  闲话扯了这么多,其实最重要的是东晋那种独特的政治制度。从司马睿开始的东晋每一个皇帝都没有真正地掌握过政权,而由一两个权臣代理。而且权臣的权力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受到来自朝廷其他官员的制约,即使是这种君主无权,重臣掌权且受到朝廷制约的政权模式,其实可以看作中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对应英国或日本的君主立宪政权来看,皇帝就是女王或天皇,权臣是首相,朝廷自然就是议会。

  东晋掌权的诸大臣他们手中的权力一般是终身制,但不能世袭,凡是想世袭的必定会遭到来自朝廷的打击。比如拥兵造反的王敦,囚禁皇帝的祖约苏峻,自称皇帝的桓玄,都先后被来自朝廷的其他大臣所扑灭,而这些立功的大臣一般会取代原来权臣的地位,成为新的权臣。

  在这种制度下,大臣要想保住自己的权力,就不得不对朝廷做出种种妥协或讨价还价,即使是强大如桓温,睿智如谢安等也经常和朝廷扯皮搞斗争。在这种斗争下,也使得能当上大权臣的大臣都不太笨。回顾东晋一百年的历史,成为权臣的人无论是王敦、祖约、桓温、桓玄、刘裕等武人出身的,或王导、庾翼、谢安等文人出身的,或庾亮、褚裒、司马道子等面人出身的,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善于搞内斗。不会内斗的祖逖就被剔出权力圈。

  但这种内斗并不全是坏事,从小处来说使得东晋权力的接力棒始终处在流动的状态,动就有活力,也会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不称职的官员一接近这个权力圈就被刷出去。这使得汉族大朝代多次出现的宦官政治(对比一下汉、唐、明)在东晋从没出现过(废话,宦官是皇帝用的,皇帝没有权,宦官吃什么去?),也没有出现奸臣政治(对比一下蔡京、贾似道、严嵩、和珅)。从大出说这也让东晋在北方强大的武力压制下始终不倒下,还经常能组织多次有效或无效的反扑。对比后来的南宋时期,毫不怀疑南宋的国力要比东晋强大的多,金和蒙古的实力与南宋的对比也绝没有东晋和前秦的对比悬殊大。但南宋却早早亡国而东晋却始终维持着对北方的攻势,而且是越后期东晋的战斗力就越强大。

  继续向下推导:如果刘裕只是维持了这种权臣制度没有推翻东晋的话,东晋是否有收复失地的可能而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大国呢?这不是没有可能。但症结出在哪里?

  这还得要回头从玄学和门阀制度上找原因。

  后面的没写,因为本系列作为《五胡录》的补充,要保持6K左右的字节,等后面有关的地方再细说。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