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全漢文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全漢文卷六十

 

  烏程嚴可均校輯

  王莽三

  巡狩(天鳳元年正月)

  予以二月建寅之節行巡狩之禮。大官齎糒乾肉。內者行張坐臥。所過毋得有所給。予之東巡。必躬載耒。每縣則耕。以勸東作。予之南巡。必躬載耨。每縣則 。以勸南 。予之西巡。必躬載銍。每縣則穫。以勸西成。予之北巡。必躬載拂。每縣則粟。以勸蓋臧。畢北巡狩之禮。即于土中居雒陽之都焉。敢有趨讙犯法。輒以軍法從事。(漢書王莽傳中。)

  止巡狩(天鳳元年)

  群公群牧群司諸侯庶尹。願盡力相帥。養牧兆民。欲以稱予。繇此敬聽。其勖之哉。毋食言焉。更以天鳳七年歲在大梁倉龍庚辰行巡狩之禮。厥明年歲在實沈倉龍辛巳。即土之中雒陽之都。(漢書王莽傳中。)

  王莽   一

  下書改郡縣名(天鳳元年)

  常安西都曰六鄉。眾縣曰六尉。義陽東都曰六州。眾縣曰六隊。粟米之內曰內郡。其外曰近郡。有鄣徼者曰邊郡。合百二十有五郡。九州之內。縣二千二百有三。公作甸服。是為惟城。諸在侯服。是為惟寍。在采任諸侯。是為惟翰。在賓服。是為惟屏。在揆文教奮武衛。是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為惟藩。各以其方為稱。總為萬國焉。(漢書王莽傳中。)

  報王邑(天鳳三年)

  夫地有動有震。震者有害。動者不害。春秋記地震。易繫坤動。動靜辟脅。萬物生焉。災異之變。各有云為。天地動威。以戒予躬。公何辜焉。而乞骸骨。非所以助予者也。使諸吏散騎司祿大衛修寍男遵諭予意焉。(漢書王莽傳中。)

  下吏祿制度(天鳳三年)

  予遭陽九之 。百六之會。國用不足。民人騷動。自公卿以下。一月之祿。十 布二匹。或帛一匹。予每念之。未嘗不戚焉。今 會已度。府帑雖未能充。略頗稍給。其以六月朔庚寅始。賦吏祿皆如制度。(漢書王莽傳中。)

  捐御膳吏祿(天鳳三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蓋以天下養焉。周禮。膳羞百有二十品。今諸侯各食其同國則。辟任附城食其邑。公卿大夫元士食其采。多少之差。咸有條品。歲豐穰則充其禮。有災害則有所損。與百姓同憂喜也。其用上計時。通計天下。幸無災害者。太官膳羞。備其品矣。即有災害。以什率多少而損膳焉。東嶽太師立國將軍保東方三州一部二十五郡。南嶽太傅前將軍保南方二州一部二十五郡。西嶽國師寍始將軍保西方一州一部二十五郡。北嶽國將衛將軍保北方二州一部二十五郡。大司馬保納卿言卿仕卿作卿京尉扶尉兆隊右隊中部左洎前七部。大司徙保樂卿典卿宗卿秩卿翼尉光尉左隊前隊中部右部有五郡。大司空保子卿虞卿共卿工卿師尉列尉祈隊後隊中部洎後十郡。及六司六卿。皆隨所屬之公保其災害。亦以十率多少而損其祿。郎從官中都官吏食祿都內之委者。以大官膳羞備損而為節。諸侯辟任附城群吏亦各保其災害。幾上下同心。勸進農業。安元元焉。(漢書王莽傳中。)

  王莽   二

  封唐林紀逡(天鳳四年)

  保城師友祭酒唐林。故諫議祭酒琅邪紀逡。孝弟忠恕。敬上愛下。博通舊聞。德行醇備。至於黃髮。靡有愆失。其封林為建德侯。逡為封德侯。位皆特進。見禮如三公。賜第一區。錢三百萬。授几杖焉。(漢書王莽傳下。)

  授諸侯茅土于明堂(天鳳四年)

  予制作地理。建封五等。考之經蓺。合之傳記。通于義理。論之思之。至于再三。自始建國之元以來。九年于茲。迺今定矣。予親設文石之平。陳菁茅四色之土。欽告于岱宗泰社后土先祖先妣。以班授之。各就厥國。養牧民人。用成功業。其在緣邊若江南。非詔所召遣侍于帝城者。納言掌貨大夫且調都內故錢予其祿。公歲八十萬。侯伯四十萬。子男二十萬。(漢書王莽傳下。)

  下詔收軍吏財產(天鳳五年)

  詳考始建國二年。胡虜猾夏以來。諸軍吏及緣邊吏大夫以上。為姦利增產致富者。收其家所有財產五分之四。以助邊急。(漢書王莽傳下。)

  追貶孫宗(天鳳五年)

  宗屬為皇孫。爵為上公。知寬等叛遂[遂當作逆]族水[水當作類]而與交通。刻銅印三。文意甚害。不知厭足。窺欲非望。春秋之義。君親毋將。將而誅焉。迷惑失道。自取此辜。嗚呼哀哉。宗本名會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復名會宗。貶厥爵。改厥號。賜謚為功崇繆伯。以諸侯之禮葬于故同穀城郡。(漢書王莽傳下。)

  王莽   三

  下書順符命(天鳳六年)

  紫閣圖曰。太一黃帝。皆僊上天。張樂崑崙虔山之上。後世聖主得瑞者。當張樂秦終南山之上。予之不敏。奉行未明。乃今諭矣。復以寧始將軍為更始將軍。以順符命。易不云乎。日新之為盛德。生生之謂易。予其饗哉。(漢書王莽傳下。)

  出軍下書(地皇元年)

  方出軍行師。敢有趨讙犯法者。輒論斬。毋須時。盡歲止。(漢書王莽傳下。)

  因天變下書(地皇元年)

  迺者日中見昧。陰薄陽。黑氣為變。百姓莫不驚怪。兆域大將軍王匡遣吏考問上變事者。欲蔽上之明。是以適見于天。以正于理。塞大異焉。(漢書王莽傳下。)

  下書厭盜賊(地皇元年)

  予之皇初祖考黃帝定天下。將兵為上將軍。建華蓋。立斗獻。內設大將。外置大司馬五人。大將軍二十五人。偏將軍百二十五人。裨將軍千二百五十人。校尉萬二千五百人。司馬三萬七千五百人。候十一萬二千五百人。當百二十二萬五千人。士吏四十五萬人。士千三百五十萬人。應協于易弧矢之利。以威天下。予受符命之文。稽前人。將條備焉。(漢書王莽傳下。)

  王莽   四

  大風毀王路堂下書(地皇元年)

  乃壬午脯時。有列風雷雨發屋折木之變。予甚弁焉。予甚栗焉。伏念一旬。迷乃解矣。昔符命文立安為新遷王。臨國雒陽為統義陽王。是時予在攝假。謙不敢當。而以為公。其後金匱文至。議者皆曰。臨國雒陽為統。謂據土中為新室統也。宜為皇太子。自此後臨久病。雖瘳不平。朝見。挈茵輿行。見王路堂者。張于西廂及後閣更衣中。又以皇后被疾。臨且去本就。捨妃妾在東永巷。壬午。列風毀王路西廂及後閣更衣中室。昭寍堂池東南榆樹大十圍。東僵繫東閣。閣即東永巷之西垣也。皆破折瓦壞。發屋拔木。予甚驚焉。又候官奏月犯心前星。厥有占。予甚憂之。伏念紫閣圖文。太一皇[皇當作黃]帝皆得瑞以僊。後世褒主當登終南山。所謂新遷王者。乃太一新遷之後也。統義陽王乃用五統以禮豋陽。上遷之後也。臨有兄而稱太子。名不正。宣尼公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至于刑罰不中。民無所錯手足。惟即位以來。陰陽未和。風雨不時。數遇枯旱。蝗螟為災。穀稼鮮耗。百姓苦饑。蠻夷猾夏。寇賊奸宄。人民正營。無所措手足。深惟厥咎。在名不正焉。其立安為新遷王。臨為統義陽王。幾以保全二子。子孫千億。外攘四夷。內安中國焉。(漢書王莽傳下。)

  下書令衣絳(地皇元年)

  寶黃廝赤。其令郎從官皆衣絳。(漢書王莽傳下。是月杜陵便殿乘輿虎文衣。廢臧在室匣中者。出自樹立外堂上。良久乃委地。吏卒見者以聞。莽惡之下書。)

  下書築明堂太廟(地皇元年)

  予受命。遭陽九之厄。百六之會。府帑空虛。百姓匱乏。宗廟未修。且祫祭于明堂太廟。夙夜永念。非敢寍息。深惟吉昌。莫良于今年。予乃卜波水之北。郎池之南。惟玉食。予又卜金水之南。明堂之西。亦惟玉食。予將親築焉。(漢書王莽傳下。)

  大作下書(地皇元年)

  惟設此壹切之法以來。常安六鄉。巨邑之都。枹鼓稀鳴。盜賊衰少。百姓安土。歲以有年。此乃立權之力也。今胡虜未滅誅。蠻僰未絕焚。江湖海澤麻沸。盜賊未盡破殄。又興奉宗廟社稷之大作。民眾動搖。今復一切行此令。盡二年止之。以安元元。救愚姦。(漢書王莽傳下。)

  王莽   五

  又詔國師公(地皇二年)

  臨本不知星。事由愔起。(漢書王莽傳下。)

  下書責七公(地皇二年)

  夫吏者理也。宣德明恩。以牧養民。仁之道也。抑強督姦。捕誅盜賊。義之節也。今則不然。盜發不輒得。至成群黨。遮略乘傳宰士。士得脫者。又妄自言。我責數賊。何故為是。賊曰。以貧窮故耳。賊護出我。今俗人議者率多若此。惟貧困飢寒。犯法為非。大者群盜。小者偷穴。不過二科。今乃結謀連黨。以千百數。是逆亂之大者。豈飢寒之謂耶。七公其嚴敕卿大夫率[率當作卒]正連率庶尹。謹牧養善民。急捕殄盜賊。有不同心并力。疾惡黜賊。而妄曰飢寒所為。輒捕繫請其罪。(漢書王莽傳下。)

  霸橋災下書(地皇三年)

  夫三皇象春。五帝象夏。三王象秋。五伯象冬。皇王德運也。伯者。繼空續乏。以成厤數。故其道駁。惟常安御道多以所近為名。迺二月癸巳之夜。甲午之辰。火燒霸橋。從東方西行。至甲午夕。橋盡火滅。大司空行視考問。或云。寒民舍居橋下。疑以火自燎。為此災也。其明旦即乙未。立春之日也。予以神明聖祖黃虞遺統受命。至于地皇四年為十五年正。以三年終冬。絕滅霸駁之橋。欲以興成新室。統壹長存之道也。又戒此橋空東方之道。今東方歲荒民飢。道路不通。東嶽太師亟科條。開東方諸倉。賑貸窮乏。以施仁道。其更名霸館為長存館。霸橋為長存橋。(漢書王莽傳下。)

  憂時下詔(地皇三年)

  子遭陽九之 。百六之會。枯旱霜蝗。饑饉薦臻。蠻夷猾夏。寇賊姦宄。百姓流離。子甚悼之。害氣將究矣。(漢書食貨志。)

  王莽   六

  遣太師賑貸(地皇三年)

  惟陽九之 。與害氣會。究于去年。枯旱霜蝗。饑饉薦臻。百姓困乏。流離道路。于春尢甚。予甚悼之。今使東嶽太師特進褒新侯開東方諸倉。賑貸窮乏。太師公所不過道。分遣大夫謁者並開諸倉。以全元元。太師公因與廉丹大使五威司命位右大司馬更始將軍平均侯之兗州填撫所掌。及青徐故不軌盜賊未盡解散後復屯聚者。皆清潔之。期於安兆黎矣。(漢書王莽傳下。)

  恣聽采取山澤物(地皇三年)

  惟民困乏。雖溥開諸倉以振贍之。猶恐未足。其且開天下山澤之防。諸能采取山澤之物而順月令者。其恣聽之。勿令出稅。至地皇三十年如故。是王光上戊之六年也。如令豪吏猾民辜而 之。小民弗蒙。非予意也。易不云乎。損上益下。民說無疆。書云。言之不從。是謂不艾。咨虖群公。可不憂哉。(漢書王莽傳下。)

  追詔廉丹(地皇三年)

  倉廩盡矣。府庫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戰矣。將軍受國重任。不損[損當作捐]身于中野。無以報恩塞責。(後漢馮衍傳。)

  下書賜廉丹謚(地皇三年)

  惟公多擁選士精兵。眾郡駿馬。倉穀帑藏。皆得自調。忽于詔策。離其威節。騎馬呵譟。為狂刃所害。嗚呼哀哉。賜謚曰果公。(漢書王莽傳下。)

  大赦天下復下書購捕劉伯升等(地皇四年)

  故漢氏春陵侯群子劉伯升。與其族人婚姻黨與。妄流言惑眾。悖畔天命。及手害更始將軍廉丹、前隊大夫甄阜、屬正梁丘賜。及北狄胡虜逆輿。洎南僰虜若豆孟遷。不用此書。有能捕得此人者。皆封為上公。食邑萬戶。賜寶貨五千萬。(漢書王莽傳下。大赦天下。然猶曰云云。案文云不用此書。謂不在赦書之限內也。亦見此亦為書。)

  王莽   七

  詔王匡等(地皇四年)

  太帥王匡。國將哀章。司命孔仁。兗州牧壽良。卒正王閎、揚州牧李聖亟進所部州郡兵。凡三十萬眾。迫措青徐盜賊。納言將軍嚴尢、秩宗將軍陳茂、車騎將軍王巡、左隊大夫王吳亟進所部州郡兵。凡十萬眾。迫措前隊醜虜。明告以生活丹青之信。復迷惑不解散。皆并力合擊。殄滅之矣。大司空隆新公。宗室戚屬。前以虎牙將軍東指則反虜破壞。西擊則逆賊靡碎。此迺新室威寶之臣也。如黠賊不解散。將遺[遺當作遣]大司空將百萬之師。征伐劋絕之矣。(漢書王莽傳下。)

  策命孺子(始建國元年正月)

  咨爾嬰。昔皇天右乃太祖。歷世十二。享國二百一十載。厤數在于予躬。詩不云乎。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封爾為定安公。永為新室賓。於戲。敬天之休。往踐乃位。毋廢予命。(漢書王莽傳中。)

  其以平原、安德、漯陰、鬲、重丘凡戶萬。地方百里。為定安公國。立漢祖宗之廟于其國。與周後並。行其正朔服色。世世以事其祖宗。永以命德茂功。享歷代之祀焉。以孝平皇后為定安太后。(漢書王莽傳中。)

  策群司(始建國元年)

  歲星司肅。東嶽太師典致時雨。青煒豋平。考景以晷。熒惑司悊。南嶽太傅典致時粵。赤煒頌平。考聲以律。太白司艾。西嶽國師典致時陽。白煒象平。考量以銓。辰星司謀。北嶽國將典致時寒。玄煒和平。考星以漏。月刑元股左。司馬典致武應。考方法矩。主司天文。欽若昊天。敬授民時。力來農事。以豐年穀。日德元 右。司徒典致文瑞。考圜合規。主司人道。五教是輔。帥民承上。宣美風俗。五品乃訓。斗平元心中。司空典致物圖。考度以繩。主司地里。平治水土。掌名山川。眾殖鳥獸。蕃茂草木。(漢書王莽傳中。)

  置司五事策(始建國元年)

  予聞上聖欲昭厥德。罔不慎修厥身。用綏于遠。是用建爾司于五事。毋隱尢。毋將虛。好惡不愆。立于厥中。於戲勖哉。令王路設進善之旌。非謗之木。欲諫之鼓。諫大夫四人。常坐王路門受言事者。(漢書王莽傳中。置司恭、司徒、司明、司聰、司中大夫。及誦詩工徹膳宰以司過策云云。)

  王莽   八

  策命五威將(始建國元年)

  普天之下。迄于四表。靡所不至。其東出者。至玄菟、樂浪、高句驪、夫餘。南出者。隃徼外。歷益州。貶句町王為侯。西出者。至西域。盡改其王為侯。北出者。至匈奴庭。授單于印。改漢印文。去璽曰章。(漢書王莽傳中。)

  策命統睦侯陳崇(始建國元年)

  咨爾崇。夫不用命者。亂之原也。大姦猾者。賊之本也。鑄偽金錢者。妨寶貨之道也。驕奢踰制者。兇害之端也。漏泄省中及尚書事者。機事不密則害成也。拜爵王庭謝恩私門者。祿去公室。政從亡矣。凡此六條。國之綱紀。是用建爾作司命。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鰥寡。不畏強圉。帝命師[師當作帥]繇。統睦于朝。(漢書王莽傳中。)

  命說符侯崔發(始建國元年)

  重門擊 。以待暴客。女作五威中城將軍。中德既成。天下說符。(漢書王莽傳中。)

  命明威侯王級(始建國元年)

  繞霤之固。南當荊楚。女作五威前關將軍。振武奮衛。明威于前。(漢書王莽傳中。)

  命尉睦侯王嘉(始建國元年)

  羊頭之 。北當燕趙。女作五威後關將軍。壺口捶 。尉睦于後。(漢書王莽傳中。)

  命堂威侯王奇(始建國元年)

  肴黽之險。東當鄭衛。女作五威左關將軍。函谷批難。掌威于左。(漢書王莽傳中。 案。掌威疑當作堂威。下文亦云辭連左關將軍威侯奇。)

  命懷羌子王福(始建國元年)

  汧隴之阻。西當戎狄。女作五威右關將軍。成固據守。懷羌于右。(漢書王莽傳中。)

  王莽   九

  策免逯並(天鳳元年)

  日食無光。干戈不戢。其上大司馬印紱。就侯氏朝位。(漢書王莽傳中。)

  選置和叔敕(天鳳元年)

  非但保國將閨門。當保親屬在西州者。(漢書王莽傳中。)

  策免嚴尢(天鳳六年)

  視事四年。蠻夷猾夏。不能遏絕。寇賊姦宄。不能殄滅。不畏天威。不用詔命。貌佷自臧。持必不移。懷執異心。非沮軍議。未忍致于理。其上大司馬武建伯印韍。歸故郡。(漢書王莽傳下。)

  策書賜太子臨謚(地皇二年)

  符命文立臨為統義陽王。此言新室即位三萬六千歲後。為臨之後者。乃當龍陽而起。前過聽議者。以臨為太子。有列風之變。輒順符命。立為統義陽王。在此之前。自此之後。不作信順。弗蒙厥佑。夭年殞命。嗚呼哀哉。跡行賜謚。謚曰繆王。(漢書王莽傳下。)

  授兵誓(地皇四年)

  有不為新室者。社鬼記之。(漢書王莽傳下。莽遣使者分赦城中諸獄囚徒。皆授兵。殺豨。飲其血。與誓。)

  權石銘

  律權石。重四鈞。同律度量衡。有辛氏造。(晉書律厤志上。又載記五。又隋書律厤志上。引趙書是王莽時物。)

  銅權銘

  律權石。重四鈞。

  黃帝初祖。德 于虞。虞帝始祖。德 于辛。歲在大梁。龍集戊辰。直定天命有人。據土德。受正號即真。改正建丑。長壽隆崇。同律度量衡。稽當前人。龍在已巳。歲次實沈。初班天下。萬國永遵。子子孫孫。享傳億年。(隋書律厤志下。此亦王莽所制也。)

  劍銘

  神勝萬里伏。(陶弘景刀劍錄。)

  王莽 王舜   十

  王舜

  舜。莽從父。永始中嗣父音爵安陽侯。拜駙馬都尉。綏和初為侍中太僕。位特進。以病免。元壽中拜車騎將軍。平帝即位。為太保。左將軍光祿勳。尋為太傅左輔驃騎將軍。莽篡位。以為太師。封安新公。

  奏請加莽宰衡

  春秋列功德之義。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名[名當作言]。唯至德大賢。然後能之。其在人臣。則生有大賞。終為宗臣。殷之伊尹。周之周公是也。及民上書者八千餘人。咸曰伊尹為阿衡。周公為太宰。周公享七子之封。有過上公之賞。宜如陳崇言。(漢書王莽傳上。)

  奏請宣莽德化

  天下聞公不受千乘之土。辭萬金之幣。散財施予千萬數。莫不鄉化。蜀郡男子路建等。輟訟慚怍而退。雖文王卻虞芮。何以加。宜報告天下。(漢書王莽傳上。太保王舜奏言。奏可。)

  王邑

  邑。鳳第五弟商之次子。莽 政。累遷至步兵將軍。封成都侯。及篡位。以為大司空。封隆新公。昆陽敗。還為大司馬。戰死漸臺下。

  上書乞骸骨

  視事八年。功業不效。司空之職。尢獨廢頓。至迺有地震之變。願乞骸骨。(漢書王莽傳中。天鳳三年二月。地震大雨雪。大司空王邑上書言。)

  王諫

  諫。莽疏屬。始建國初以上書鴆死。

  上書請廢太皇太后

  皇天廢去漢而命立新室。太皇太后不宜稱尊號。當隨漢廢。以奉天命。(漢書元后傳。)

  王臨

  臨。莽太子。貶為統義陽王。以疑賜藥。自刺死。

  王邑 王諫 王臨 王宗  十一

  與母書

  上于子孫至嚴。前長孫中孫。年俱三十而死。今臣臨復適三十。誠恐一旦不保中室。則不知死命所在。(漢書王莽傳下。)

  王宗

  宗。莽孫。封功崇公。坐事自殺。

  刻印文

  維祉冠存已。夏處南山。臧薄冰。(漢書王莽傳下。宗刻印三。一曰。)

  肅聖寶繼。(同上。二曰。)

  德封昌圖。(同上。三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