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皇明經世文編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皇明經世文編卷之三十七

 

  華亭宋徵璧尚木 陳子龍臥子 徐孚遠闇公 周立勳勒卣選輯

  李雯舒章參閱

  徐武功文集(疏 碑畧)

  徐有貞

  ◆疏

  言河灣治河三策疏

  條議五事疏

  ○言河灣治河三策疏 【 河湾治河】

  計開

  一置造水門臣聞水之性可使之通流。不可使之堙塞昔禹鑿龍門闢伊闕。無非為疏導計故漢武之堙瓠子。終弗成功、漢明之疏汴渠。正?俞年著績。此其明驗也世之言治水者雖多。然於沙灣。獨樂浪王景所述制水門之法可取。葢沙灣地土皆沙。易致土?册决。故作壩作閘。皆非善計。臣請依景法為之。而加損益於其間。置門於水而實其底。令高常水五尺。水小則可拘之以濟運河。水大則疏之使趨於海。如是則有通流之利。無堙塞之患矣

  一開分水河凡水勢大者宜分小者宜合分以去其害。合以取其利。今黃河之勢大。故恆衝决。運河之勢小。故恆乾淺。必分黃河水。但苦沙多易淤耳合運河。則可去其害而取其利。請相黃河地形水勢。于可分之處。開成廣濟河一道。下穿濮陽博陵二泊。及舊沙河二十餘里。上連東西影塘。及小嶺等地。又數十里餘。其內則有古大金隄。可倚以為固。其外則有八百里梁山泊。可恃以為泄。至於新置二閘。亦堅牢可以宣節之。使黃河水大。不至泛濫為害。小亦不至乾淺。以阻漕運。

  一挑深運河。臣惟水行地中。避高趨卑。勢莫能遏。故河道深。則能蓄水。淺則弗能。今運河自永樂間。尚書宋禮即會通河浚之。其深三丈。其水丈餘。但以流沙。汶四之水清尚有此患安可引入黃河耶地形口可緩胡桃濬急則嚴閘禁可也恒多淤塞。後平江伯陳瑄為設淺鋪。又督軍丁兼挑故常疏通。久乃廢弛而河沙益圩不已。漸至淺狹。今之河底乃與昔之岸平其視塩河上下固懸絕。上比黃河來處。亦差丈餘下比衛河接處。亦差數尺。所以取水則難走水則易誠。宜浚之如舊。

  ○條議五事疏 【 武備五事】

  一國之武備莫先于治兵葽使國兵足以制邊兵邊兵足以制夷狄可也我朝 太宗豈帝建都北京、鎮壓北虜、乘冬遣將出塞燒荒哨瞭、今宜于每年九月盡、敕坐營將官廵邊分為三路。一出宣府以抵赤城獨石。一出太同以抵萬全。一出山海以抵遼東。各出塞三五百里。燒荒哨瞭。如遇虜寇出沒。即相機勦殺每歲冬出春歸。休息一月。仍于教塲操練、如此則京軍皆習見邊情。臨敵不懼。虜寇懾伏。無敢窺邊矣。

  一西邊去京師窵遠自延安綏德以至寧夏甘肅地方數千里。關山隔絕寇人路多。遇有警急。猝難應救。恐即用近邊一帶之民為便取於西鳳內地或致擾民今西安八府之民。不下二十餘萬戶。其中大戶有四五十丁者。有二三十丁者。有十餘丁者。乞差御史給事中與兵部官。會同陝西都督都御史并方面堂上官。集民點選五丁以上者。戶取一人為兵。願兩三丁為兵者聽從。免其粮差每府立為一營。委廉幹官管領。教之戰陣。遇有征進官軍。一例關支行粮。有功一日。一體陞賞。如此則兵力不患于不足。守備充實而朝廷無西顧之憂矣

  一任將之法。在乎用之當其才。御之得其道。今朝廷大臣舉用將官。並不問其才之長短智勇有無。一槩舉之。有指揮即陞都指揮、都指揮即陞都督者初雖署事。旋復實授。曾無功實。遽登重任。及至用之。鮮不悞事。雖加黜責。無補前虧。宜令兵部堂上官會同公侯伯老成大臣、從公察舉、務要酌知其才能智勇。僉以本職。參隨各處總兵官分領軍馬勾當邊事。如果能幹。乃可命為參將等職。待其顯立戰功然後陞其官爵。如此則為將臣者。皆知激勸。奮立功效矣。

  一兵不貴多。而貴精。兵精則一可當百臨敵之際。一夫奮勇。而千百隨之矣。宜令兵部堂上官會同御史給事中公侯伯等官於教塲內公同點選逐隊閱視軍士有年及六十以上衰老殘疾怯弱者、並皆揀退令歸衛所、戶有壯丁。即令替役。補隊。其各處邊關之兵。亦各差官依在京例。一體揀選。立為定法。或三年五年一行經久無弊則中外之兵皆精矣

  一國家用兵。必資智勇之人。豈必盡出于將軍之中大凡天下之民有心計者皆能運智有膂力者皆能効勇如唐有軍謀之科。宋有武舉之選是也。方今 聖朝一統之盛。欲設法選舉。豈患無才。乞敕兵部行移天下軍衛有司。訪察軍民之家。低有軍謀勇力之人。並從選舉。不限南北不拘額數。舉選到京。問以攻守之策。試以弓馬膂力。取勇士則可若智士豈能以二石米羈之取中者月給。口粮二石。分隸在京各營。然後差撥各處總兵官參隨使用。有功之日。照例授以武職。如此則凡天下智勇之士。舉無遺憾。為國家之用矣。

  ◆碑畧

  敕修河道工完碑畧

  ○敕修河道工完碑畧

  臣聞凡平水土。其要在知天時地利人事而巳。天時既經。地利既緯。而人事於是乎盡。且夫水之為性。可順焉以導。不可逆焉以堙。禹之行水。行所無事。用此道也。今或反是。治所以難。葢河自雍豫。出險固而之夷斥。其水之勢既肆。又由豫而兗。土益疏。水益肆。而沙灣之東。所謂大洪之口。適當其衝。於是决焉。而奪濟汶入海之路以去。諸水從之而洩。隄以潰。渠以淤。澇則溢。旱則涸。此漕途所為阻者與。然欲驟而堙焉。則不可。故潰者溢潰。淤者益淤。而莫之捄也。今欲捄之請先疏其水水勢平乃治其决决止乃濬其淤因為之防以時節宣俾無溢涸之患必如是。而後有成。制曰可。臣有貞乃經營焉。作治水之閘。疏水之渠。起張秋金堤之首。西南行九里而至于濮陽之濼。又九里而至于博陵之陂。又六里而至于壽張之沙河。又八里而至于東西影塘。又十有五里而至於白嶺之灣。又三里而至于李山?隼之涯。由李山?隼而上。又二十里而至于竹口蓮花之池又三十里而至于大伾之潭。乃踰范暨濮。又上而西凡數百里。經澶淵以接河沁。河沁之水。過則恐南溢於運河微則資北流而已過則害。微則利。故遏其過而導其微。用平水勢。既成名其渠曰廣濟。閘曰通源。渠有分合。而閘有上下。凡河流之旁出而不順者。則堰之。堰有九。長袤皆至丈。九堰既設。其水遂不東衝沙灣。乃更時出以濟漕渠之涸。阿西鄄東曹南鄆北之區。出餘波而資灌溉者。為頃百數十萬行旅既便。居民既安。有貞知事必集。乃參綜古法。第而為之加神用焉。既作大堰。其上捷以水門。其下繚以防隄。堰之崇三十有六尺。其厚什之。長伯之門之廣二十有六丈。厚倍之。隄之厚如門。崇如腹。而長倍之。架濤截流。柵木絡竹實之石而鍵之鐵葢合土木火金而一之即至人欲以鐵制龍之事也用平水性既乃導汶泗之源。而出諸山、匯澶濮之流。而納諸澤。遂濬漕渠。田沙灣而北至于臨清凡二百四十里。南至于濟寧。凡二百一十里。復作放水之閘于東昌之龍灣魏灣凡八。為水之度。其盈過丈。則放而洩之。皆通古河以入于海。上制其源下放其流既有所節且有所宣用平水道。由是水害以除。水利以興。初議者多難其事。至欲棄渠弗治而由河沁及海以漕。然卒不可行也。時又有發京軍疏河之議。有貞因奏蠲瀕河州縣之民馬牧等役。而專事河防。以省軍費。便民力。天子從之

  皇明經世文編卷之三十七終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