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红学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秦可卿的文化基因

  甲戌本第十三回回末总评中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指不久元春省亲和将来贾府败落),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庚辰本回末批语说:“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心也,叹叹。”靖藏本和甲戌本基本相同,最后几句为“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从这几条批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在如今的通行本中看到的秦可卿形象的几个最主要的文化基因都已存在:一,秦可卿之死与某种不正常的男女关系密切相关;二,死的地方是天香楼而不是她的住所;三,秦可卿曾托梦给王熙凤交代贾家后事二件。

那么,我们能不能说,现在通行本中的秦可卿和曹雪芹原来写的秦可卿完全一样或者基本一样呢?

不行。为什么不行呢?倒不是因为现在已经遗失了的靖藏本所说曹雪芹遵命几乎删去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故事情节在数量上大大减少并且变得隐晦(也就是庚辰本说的“隐”)起来了;而是经过曹雪芹删改后的秦可卿形象出现了一个带有本质性的变化,即秦可卿由本来和男方一起负有严重道德责任的女人(所以她的死是“淫丧”,畸笏叟这才需要“赦之”),变成了一个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可能是完全被迫而屈从贾珍,最后不得不以死来保全家族名誉的悲剧女性。

由于曹雪芹几乎删去了秦可卿原有故事的三分之一,我们不知道现在看到的关于秦可卿出身、病情等内容原稿中本来就有,还是后来加入的。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放在前面来探讨。

秦可卿的出身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关注。那么像她这样的出身能不能成为宁国府的重孙媳妇呢?

她是被其父从养生堂抱来的弃婴,但是却不能简单地说她就是出身于养生堂,因为这样的出身就不可能成为宁国府长房重孙媳妇。我们要注意这样几点:

一是秦可卿多大时候被秦业从养生堂抱回家的?第八回写道:“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那秦业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我们来推算一下:既然现在秦业年近七十,那么应当在67~69岁之间,不会小于67岁。而他是在抱来秦可卿之后年已五旬以上才得的秦钟,那么当时秦可卿已经有好几岁了。从十五回秦钟对宝玉说那个纺纱村姑“此卿大有意趣”以及他和小尼姑智能的偷情来看,他比宝玉更知“风情”,年纪应当和宝玉差不多。第五回秦可卿说过,她弟弟和贾宝玉同年,所以应当也是十二三岁。因此秦可卿这时大约十八九岁、二十岁(十三回交代贾蓉20岁)。也就是说,秦业将她从养生堂抱回家时,她可能是个只有几个月大的婴儿。所以秦可卿虽然在养生堂呆过,但时间极短,她是在秦业家而不是在养生堂长大的。讨论秦可卿的出身要把这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养生堂对秦可卿的成长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影响。秦可卿的出身应该是为官作宦的秦业家。正像现在有人在路上捡到了一个弃婴,将他养大,人们不会说这个孩子出身是路上,而会按照他家长的身份、职业来确定其出身。

涉及秦可卿出身还有一个小问题要说一下,就是有读者以为给秦可卿看病的都是朝廷御医院的御医,原因是第十回都称他们为“太医”。既然是御医院的御医们给秦可卿看病,那秦可卿的来历一定极不寻常了,这是误会。御医院的御医确实被人们尊称为太医,但是被尊为“太医”的不一定就是御医。正如为官者常被人称为“老爷”,而被称为“老爷”者不一定是做官的,刘姥姥就叫荣国府把门的仆人们为“老爷”甚至“太爷”。在第十回里写道:尤氏对丈夫贾珍说:“……如今且说媳妇这病,你到那里寻一个好大夫来与他瞧瞧要紧,可别耽误了。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的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咱们一听尤氏这几句褒贬的话就明白他们都是些什么水平了。贾珍说,冯紫英“说起他有一个幼时从学的先生,姓张名友士(请注意:‘友士’就是‘有识’),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再请注意:他可不是专业医生,但深通医道),且能断人生死。今年是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上京给他儿子来捐官(还请注意:他是外地来的,不是御医院的御医,北京没有常住户口),现在他家住着呢。”贾珍说已经派人请去了,而且冯紫英还赶紧亲自回家去请。这位张友士来了以后,贾珍在请他喝茶时再次提到“老先生人品学问,又兼深通医学”,可见确实不是专业医生。但是这位张大夫果然了得,一号脉之后就确诊了,分析了一通症状病情,而且毫不犹豫地否定了“喜脉”之说。下面有一段文字值得注意:“旁边一个贴身伏侍的婆子道:‘何尝不是这样呢。真正先生说的如神,倒不用我们告诉了。如今我们家里现有好几位太医老爷瞧着呢,都不能的当真切的这么说。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总没有个准话儿。求老爷明白指示指示。’那先生笑道:‘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那众位耽搁了……”接着又分析了详细病情与治疗对策,强调秦可卿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得病是因为“思虑忒过”。“此病是忧虑伤脾”等等。那婆子说“可不是”,证明张大夫说的句句在理。张友士果然见识非凡,开出的药是“养心调经”之药。那婆子说的“我们家里有好几位太医老爷”,就是前面尤氏提到的几个庸医,也就是张大夫说的把秦可卿耽搁了的那几个连开药方都要经过集体讨论的草包。用这第十回最后贾珍的话来说,这些就是“混饭吃久惯行医的人”。所以没有任何一位御医给秦可卿看过病。

顺便说一下,从《红楼梦》来看,曹雪芹对不少医生十分不敬,这里只是一处而已。比如六十九回给尤二姐治病,就提到了王太医等好几位太医,没有一个是御医院的御医,其中那个胡太医竟然“卷包逃走”。我猜想,曹雪芹或者他的家人恐怕受过庸医的耽误,所以《红楼梦》里好几处写到庸医误诊,也挖苦江湖郎中。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