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航萬曆野獲編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两汉魏晋南北朝笔记 唐五代笔记 宋元笔记 明人笔记 清人笔记 民国笔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萬曆野獲編卷二十二

 

  秀水沈德符景倩著

  桐鄉錢 枋爾載輯

  督撫

  司道

  府縣

  ○督撫

  總督軍務

  巡撫之始

  參贊軍務之始

  撫按重輕遼絕

  提督軍務

  張半洲總督

  阮中丞被圍

  海忠介撫江南

  海忠介被糾

  李尚書中丞父子

  鄖變

  李見羅中丞

  許中丞

  二李中丞

  李斗野中丞

  秦中丞

  經略大臣設罷

  任邱大僚

  巡撫久任

  列營舉砲

  △總督軍務

  【總督軍務】宋世總兵權者。以宣撫使為第一重臣。得僇制帥以下。至南渡。又以 【 寫本無又以二字。】 武臣岳飛、吳玠輩。亦為宣撫不足重。於是張浚、呂頤浩等始稱都督。而事權無可加矣。本朝宣德以後。大臣總督。止施於工程錢穀等項。繼乃有總督軍務。為文帥第一重任。埒南宋之都督。然祖宗朝無之。僅見於正統初。靖遠伯王驥以兵部尚書督師征麓川。始以總督軍務入銜。至景泰初。驥起為南兵書。又以總督軍務入銜矣。時于肅愍在本兵。亦稱總督軍務。羅通以右副都御史守宣府。亦稱總督軍務。景泰七年。兵部尚書石璞征湖廣銅鼓叛苗。亦以總督入銜。自此而後。兩廣、川、貴及陝西三邊。與山西宣大。凡以部院銜出鎮者。俱稱總督。至成化間。有應顥者以福建副使奉敕專行事。亦得稱總督海道。則代言者之誤也。至正德時。武宗南征寧庶。自稱總督軍務鎮國公。於是臣下俱不敢稱總督。改為總制。至嘉靖中葉。又以制字非臣子所敢當。遂仍稱總督。而添設薊遼、河道、漕運之屬。俱復舊名矣。然而縉紳間稱謂。猶云制臺。兩廣尤為尊異。今體亦漸凌夷。近年關白事興。又以總督為不足重。始有經略之名。經略在祖宗朝亦有之。其權遠出總督下。至是始加隆赫。曾見宋桐江 【 應昌】 以少司馬膺此任。其敕書云。凡文官知府以下。武官副總兵以下。如違軍令者任自斬首。 【 寫本斬首作軍法。】 其事權視先朝陸完彭澤等有加。蓋文帥之重。至此極矣。隆慶間。以北虜修款。命兵部大臣。每三年即兼憲職。閱視九邊。得舉劾督撫以至總兵等官。其權寄之崇。幾與故相楊文襄、翟文懿相埒。以後大臣罷遣。即以其事屬之巡閱御史。體例漸卑。今承平已久。各邊亦視三年大閱為了故事。正德五年。安化王寘鐇反。上命太監張永征之。署銜為總督寧夏等處軍務。兵部言舊無總督太監關防。詔鑄給之。內臣有總督軍務。僅見永耳。其後九年。又總制宣大軍務。至嘉靖六年。以大學士楊一清薦起。止掌御用監。提督團營。不得復稱總督矣。至正德七年。中原劉六、劉七等盜起。命太監谷大用征之。陸完以部堂為文帥。僅得稱提督。而大用乃稱總督軍務。蓋用張永例也。

  △巡撫之始

  【巡撫之始】洪武二十四年辛未。太祖命皇太子巡撫陝西地方。巡撫之名。始見於此。以後漸遣尚書、侍郎、都御史、寺卿、少卿等官巡撫各處邊腹。事畢報命。即停不遣。其名或云巡撫。或云鎮守。後以鎮守既有總兵。又有內監。以故文臣出鎮。不復有鎮守之稱。但稱巡撫。專制軍務有提督、有贊理、又重有總督。他如整飭邊關。提督邊關。撫治流民。總理河道等官。皆因事特設。而事權則一也。其以部堂等官出者。與巡按御史不相統攝。文移往來。窒礙難行。始專定為都御史。以故景泰四年鎮守陝西刑部右侍郎耿九疇改右副都御史。仍舊鎮守。此專用憲臣之始。其後凡尚書侍郎任督撫者。俱兼都憲。以便行事。蓋欲以堂臨官御史。初猶以屬禮待之。既而改稱晚生。見猶侍坐。今則彼此俱稱侍生。文移毫無軒輊。相與若寮寀。撫臣反伺巡方嚬笑。逢迎其意旨矣。天順元年。以總兵官石亨言。盡革天下巡撫。及亨敗。復設如故。至正德二年十一月。劉瑾亂政。取回天下巡撫官。瑾誅。復設如故。蓋此官在國初可以無設。今非督撫。何以制總兵之橫。斷不能一日罷矣。

  △參贊軍務之始

  【參贊軍務之始】今天下稱贊理軍務者惟巡撫一官。俱在邊方。蓋以掛印總兵既稱總鎮。故稍遜其稱以亞之。如正統間。金濂以刑部尚書。同寧陽侯陳懋等征閩寇。尚稱參贊軍務是也。然國初又有不然者。洪熙元年。以武弁不嫻文墨。選方面部屬等官。在各總兵處總理文墨。商搉機密。僅稱參贊軍務。其事寄非撫臣比。此外又有參謀軍務。協贊軍務之名。若洪熙間。命山東左參政沈固。往大同總兵鄭亨處書辦。則又出參謀協贊之外。此後不再見。至景泰中。大同則有參政沈固。宣府則有參政劉漣。山東則有參議周頤。廣西則有副使劉紹。而劉清等又以郎中、給事中。稱參贊軍務。又景泰四年。以御史紀 【 紀字原缺。據寫本補。】 綱協贊陝西延綏等處軍務。似不過帥幕僚佐。未知當時與總兵相處。禮節何如。景泰初。又有于謙、石亨軍前整理軍務者。賜敕以往。其人為內臣興安、李永昌。則直比唐之觀軍容處置使矣。

  △撫按重輕遼絕

  【撫按重輕遼絕】弇州紀撫按重輕。自正統至弘治凡四事。而遺却一事。最有關係者。弘治十七年十月。巡按山東御史金濂。與巡撫遼東都御史張鼐訐奏。上下其事於禮兵刑部會議。云撫按公會文移。宜各遵舊制。都御史正坐。御史旁坐。都御史劄付。御史具呈。上從之。當時體制懸絕如此。

  △提督軍務

  【提督軍務】國初武事。俱寄之都指揮使司。其後漸設總兵。事權最重。今宇內文臣為巡撫者。俱係添設。非國初舊制。以故稱贊理軍務。不過贊助總兵官戎機。如京營兵部大臣稱協理戎政者亦然。其總兵非掛將軍印者。則亦為累朝添設。其同事巡撫。始得稱提督軍務。蓋舊時名號尚稍低昂。而事寄到今則一矣。武臣以總兵官為極重。先朝公侯伯專征者。皆列尚書之上。自總督建後。總兵稟奉約束。即世爵俱不免庭趨。其後漸以流官充總鎮。秩位益卑。當督撫到任之初。兜鍪執仗。叩首而出。繼易冠帶肅謁。乃加禮貌焉。嘉靖中。即周尚文位三公。近日李成梁躋五等。亦循此規不敢踰也。正德之季。上自稱大將軍總督軍務。而江彬以平虜伯為提督。及諸義子諸大璫亦稱之。武臣之有提督始此。近年朝鮮之役。寧遠長子李如松者。新從寧夏奏凱歸。再以大帥征倭。功名甚盛。意氣盈溢。不復肯修扶服禮於宋經略。宋無如之何。始議加提督軍務。即以入銜。其相見時。用邊道見督撫儀。僅素服隅坐。一切櫜鞬盡廢矣。武臣銜有提督始此。又見時。如松官止左都督。提督如憲臣視學政者。部屬管差務者。內臣之奉敕管事者。錦衣兩司房之管官校者。皆得稱之。但帶軍務則重耳。楊邃庵初總三邊。王陽明再起兩廣。楊次村節制援兵。亦止稱提督。然事權則制府也。若武帥之重。則提督之外。如今上初戚繼光在薊鎮。以總兵官加總理。專司訓練。幷督撫麾下裨將標兵俱屬操演調遣。生殺在握。文吏俱仰其鼻息。則江陵公特優假之。非他帥所得比。成化初年。用趙輔佩征夷將軍印。統都督和勇等征流賊。部議陞參政韓雍為僉都御史提督軍務。上允之。而改提督為參贊。蓋恪守祖制也。 【 成化初年至祖制也數句。據寫本補。】

  △張半洲總督

  【張半洲總督】張尚書 【 經】 。以南大司馬兼北右都御史。督兵征倭。所轄江南凡六省。事權最雄重。大功垂成。而為趙甬江少保所誣。逮下獄死西市。人至今冤之。然在事時。亦有稍任情處。有張任者。吳之嘉定人。起家丁未進士高第。拜郎署。尋從謫籍為嘉興府同知。運糧外郡。至嘉興愆期半日。張督府適出城。遇之甕門內。用軍興法將斬之。兵使者為哀請。始去衣冠縛之。臀杖六十。令還職自効。時軍民萬衆。相顧駭怪。先大父尚在公車親睹之。亦有可殺不可辱之歎。後張郡丞累晉秩。以中丞撫西粤著武功。官少司馬歸。長君名其廉字伯隅。以任子登乙未高第。

  △阮中丞被圍

  【阮中丞被圍】嘉靖甲寅乙卯間。倭夷寇東南。吾浙首被其毒。時按浙御史胡宗憲陞僉都御史。督軍有功。峻擢右都。總制浙直福江四省。而以浙江提學副使阮鶚陞僉都代胡任。阮好大言。然不甚知兵。胡輕之頗成隙。至丁巳年。胡已用蔣洲、陳可願等謀。與倭酋汪直講好。倭酋徐海者未得要領。海聞阮避居桐鄉縣中。且兵餉山積。遂聚兵攻之。用空漕船實以瓦石。衝其城。雉堞搖動如揮箑。胡幸其敗。不發援兵。阮悸甚。偃臥不能復出。諸將吏謂旦夕不守矣。有說胡。倘失事法當幷坐者。始遣驍銳來援。會和議亦成。徐海始受命解圍罷兵。尋被執伏法。阮調撫福建以行。方桐邑圍初解。阮中丞始出視事。時方盛夏。諸文武視其庭中如鏡。無蔓草半莖。怪之。繼乃知偃臥時稍起行。即手薙榛莽。以消永日耳。阮在吾郡時。余家老奴凌愷者。偶入城與其麾下一卒爭詬。卒入膚愬。即命縛奴斬之。旗牌將出。而湯給事 日新】 來訪。遂稍停。湯故熟此奴者。與言立釋之。竟不問兩人曲直。亦未曾覩此奴何狀也。奴明日返鄉居。先大父始知之。出見謝過。阮亦茫然。已不省憶有此事矣。其在閩被言。以藩司帑賂倭。幷他簠簋。落職逮治。然實以疏傲獲謗。其事狀不盡然。

  △海忠介撫江南

  【海忠介撫江南】忠介在江南。一意澄清。而不識時務。好為不近人情之事。如縉紳之陞補及奉差者。藩臬之入賀萬壽者。俱賫有勘合。而鼓吹旌旗八人者改為一人。輿夫扛夫二十四名改為四人。人不能堪。或僱倩。或迂道他去。又令郡邑庭參不得頫首。然屬吏畏威。莫敢仰視。吾鄉一郁姓者。以乙科為其屬績溪令。高年皤腹。俯仰艱楚。入謁時獨起止迂緩。腰領屹然。海大喜。以為此第一強項吏也。立疏特薦。新鄭即召入為比部郎。其治狀與資薄不問也。蓋矯枉過正。亦賢者之一蔽云。海開府吳中。人人以告訐為事。書生之無賴者。惰農之辨黠者。皆棄經籍、釋耒耜。從事刀筆間。後王弇州為華亭畫計。草匿名詞狀。稱柳跖告訐夷齊二人。佔奪首陽薇田。海悟。為之稍止。尋亦以言去位。而此風既熾。習為故常。至今三吳小民。刁頑甲於海內。則庚午辛未間啟之也。又如吳中士習最醇。間有挾娼女出游者。必託名齊民。匿舟中不敢出。自丁亥有凌司馬洋山 【 雲翼】 毆諸生一事。大拂物情。吳士伏闕愬冤。嚴旨繫治。凌削官銜。任子遣戍。人心甚快。然此後青衿日恣。動以秦坑脅上官。至鄉紳則畏之如倀子。間有豪民擁姝麗游宴。必邀一二庠士置上座以防意外。至民間興訟。各倩所知儒生。直之公庭。於是吳中相侮。遂有僱秀才打汝之語。蓋民風士習。惟上所導。所從來久矣。海下獄時。世宗震怒。舉朝亦謂必無生理。惟司務何以尚救之。亦下詔獄幾死。及隆慶復用。海抗疏論高新鄭。蓋為徐華亭地。何亦請上方劍誅拱以助海。蓋兩人始終同志如此。至萬曆丙戌。海再出為南少宰。何以部郎謁海。而置其榻於坐隅。何毅然曰。若較名位固宜爾。但當年頗忝氣誼。不能以客禮見處乎。海執不可。何奮衣竟出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語浸聞於時。何得轉為光祿寺丞。歷陞南鴻臚卿。以老自免。詔加太僕卿致仕。海尋晉南總憲。卒於位。海以乙科為教官聘典試。欲與衡文事。時直指為政。不之許。怒欲出闈。乃許其出一題而止。遷淳安知縣。再轉嘉興通判。始入為戶部郎。直諫論絞。吾郡志名宦。失載海名。

  △海忠介被糾

  【海忠介被糾】海忠介撫江南。立意挫抑豪強。至處徐華亭更大不堪。然以一時人望。無敢議者。獨刑科給事舒化首論之。其詞尚緩。至吏科給事中戴鳳翔獨疏參之。至發其為南京卿寺時。妻妾相爭。二人同日自縊。海辨疏太激。至詆舉朝無一人。於是吏科都給事 光懋 【 按光懋人名。嘉靖乙丑科進士。故上空格。非姓。】 等、河南道御史成守節等。俱恨怒。各出公疏合糾。而海始去。說者謂徐實嗾戴為此疏。後戴遂歸女於徐氏。則理或有之。戴疏參直臣固已甚。其所指亦皆實事。今節錄之。一濫受詞訟。在皇上洞悉民奸。頒行重禁也。瑞則不顧赦前事件。悉聽告訐。又無放告日期。旅進旅退。動盈千紙。累涉萬人。不能按理曲直以剖是非。而但徇情愛憎以決勝負。致使刁徒弗安生理。惟思搆訟。以小過而飾成極惡。以虛誕而揑作實情。本以戶婚田土。裝為人命強盜。或未告而揚言以需索。或既告而講價以求和。越訴者不笞。誣告者不杖。律法埽地。羅織成風。人心至此。真大壞矣。一田產分贖。在祖宗時。亦慮紊事端。定限五年也。瑞則不拘遠年交易。違例問斷。又不詳審干證。隨告隨給。真偽不分。情理俱拂。或以明中正契而作無交。或以彼此情願而作逼獻。致使棍徒不營活計。專謀奪產。重墾更新者徑以舊價回贖。己業蕩盡者又於祖產再分。或稱投靠以嚇其白還。或云占匿以肆其奪取。剜壯民之肉。啖餓虎之喙。風俗至此。其極敝矣。一道路公差。所經冒濫。固所當除。正支亦不可革。瑞出京時。用夫三十餘名。德州而下。用夫一百餘名。彼自謂分所應爾。殊不知以此處己。亦當以此處人。況昨年差祭海神。假稱敕訪民事。恐嚇當路。直至本鄉。雖柴燭亦取足有司。擡轎徑入二司中道。致夫皂俱被責三十。尚不愧悟。動以聖自居。其條約中。有大聖人作為等語。而狀有欺天玩聖字。悉批准行。恐聖名僭竊太甚。又不諳民俗。妄禁不許完租。夫租既不完。稅何從出。致佃戶賴租。產戶賠稅。膏腴荒廢。國賦何所出辦。又不遵明例。妄禁不許還債。夫債不還於今。則借不通於後。致使日用雖急。稱貸無門。束手待斃。危困何以自蘇。其他臚列尚多。皆違時戾俗之事。時新鄭以首揆掌銓。海其所用也。亦頗聞人地不宜之狀。故覆疏有器小易盈。晚節不竟諸語。令其回籍候用。新鄭方倚海為股肱。以齕華亭。終不能庇。蓋不能抗一時公議也。高雖專愎。此舉似稍采物情云。海忠介所頒條約云。但知國法。不知有閣老尚書。於是刁民蜂起。江南鼎沸。延及吾浙。不問年月久近。服屬尊卑。以賤凌良。以奴告主。弟姪據兄叔之業。祖遺蒙占奪之名。自庚午至今將四十年。少者壯。壯者老。習為故常。專此誣訐。縉紳之賢者。反謹避以博忠厚之名。嘗聞吳中楊震厓 【 成】 太宰云。近日地方使君逞風力者。動云不畏強禦。然則強禦乃我輩也。不亦哀哉。王弇州草柳跖告夷齊一狀。海覽之始稍悟。真所謂譚言微中。可以解紛矣。

  △李尚書中丞父子

  【李尚書中丞父子】豐城人南兵部尚書李克齋 【 遂】 。以中丞撫淮揚。適倭寇入犯。圍淮安甚危急。乃子中丞見羅 【 材】 時上公車在圍城中。單騎出勵將卒士民固守。發漕司金。明賞格。又勸富家助械助餉。晝夜憑城。潛募通泰海兵數千。夜衝圍入。仍夜出狙擊之。斬首五千。倭卒遁去。克齋以功晉今官。此吾鄉沈太史晴峯 【 懋孝】 所紀。時沈正在李署中。後又與見羅同登進士。所紀當不謬。其為南本兵也。值振武營卒戕害侍郎黃懋官之後。益驁悍無狀。李至即寂然。其戡定之略如此。此國史之言也。而焦漪園太史則云李抵南樞任時。散庫金數十萬以啗亂卒。此則所謂戡定之略矣。焦金陵人。目擊其事。則其言必亦非誣。豈當時淮陰之功。盡出象賢方略。及膺留鑰重任。設施僅止此耶。見羅後官中丞。以今上丁亥撫鄖陽。遭參將米萬鍾率兵迫脅。窘極出庫金為賞。又厚加月廩始得釋。旋遁走樊襄。以聽勘罷歸。尋坐滇事被逮。一中丞耳。何以勇謀於逢掖。而選懦於節鉞耶。殆不可曉。李克齋為中丞時。兩獻白兔。蓋其人亦胡梅林流亞也。後克齋長子栻為御史請於朝。克齋竟得上諡。

  △鄖變

  【鄖變】萬曆丁亥。先外大父王公會泉諱俸。以山東副臬。量移湖廣參政。分守下荊南。駐劄鄖陽。時鄖撫為李見羅名材。故同榜進士。又同為郎署。最稱知契。得除。自甚喜。書促兼程。甫抵家即病。幾不起。稍間。治裝復病發。上乞休疏。其疏甫發。而鄖變告矣。見羅自負文武才。以講學名天下。至拆毀參將公署。改建書院。為其將米萬鍾設謀鼓噪。禁李於署不得出。自為疏逼李上之朝。委罪文吏。及師儒曲為諸弁卒解釋。時新道臣為丁惟寧。初至稍以言呵止之。遽遭毆詈。丁故美髯鬚。薙之殆盡。幾至舉軍叛逆。賴守備王鳴鶴救止。丁始得脫。後雖僅調官。然羅辱極矣。使王不抱病且赴官。必能止書院之建。即遇變自有方略。總不如家食之安也。是殆有數乎。李初聽勘去。繼以他事論極典。久之始釋遣戍。王鳴鶴者。淮安衞世指揮。以此知名。今為廣東大帥。

  △李見羅中丞

  【李見羅中丞】豐城李中丞 【 材】 以理學名天下。後撫鄖陽。毀參將署為講學之所。為士卒所譁。備極窘辱。尋以聽勘歸里。次年雲南巡撫蘇懷愚 【 酇】 以前任金騰道冒功事劾之。逮下詔獄。搒掠論死。其同年吾鄉許司馬 【 孚遠】 時為應天府丞。疏救之。謫僉事。同年申王二相亦力援不得。錮刑部者六年。始得編戍閩中。其在獄也。太夫人在家棄養。人謂李歸程必星馳抵里。追服母喪矣。竟以重名久困。沿途迎慰者、修贄者接踵。未免留滯。比至吾鄉已半歲矣。間有人心疑之。以其名賢無敢顯議也。至閩。則許已累晉中丞。正開府彼中。迎至郊外。見其導從太侈。遠過於許。許出語規之。李怒見於色。許解其意。且恐傷久要。乃擇最敞公署與寓。命文武官旦晚巡捕。一如撫臺體例。李每日放衙二次。通接賓客。收發文書。但不鼓吹舉砲耳。識者或以為未安。

  △許中丞

  【許中丞】苕上許敬庵司馬。篤行誠心。古人所少。其在吏部為佞人王篆所排。外轉僉事。後漸陟南京兆。且大用。又特疏救李見羅。再謫僉事。由是名重天下。其後漸晉卿寺以中丞。開府福建。實心愛民。自奉如寒士。第僻於講學。一語相契。信為聖賢。其黠者因得欺以其方。地方不無騷擾。會見羅從獄中減罪戍閩。兩人同時龍象。合併一方。文武奔附如狂。於是有一省兩巡撫之謠。又吳中繆仲淳以經世自豪。與許素厚。亦招之往。至於閱操先令繆詣教場較技。繼乃親往覆覈。於是麾下漸懷不平。一日。調兵往漳南防守。正申約束。軍中忽譁。許惶迫無措。賴兩道臣婉詞解之。次日訪最桀者百餘人。馘其耳。盡赦諸伍。免其出戍。事始定。其事在壬辰年。許同里張御史 【 天德】 按閩。親為余言。至甲午許推南大理卿。是時婁上王相公新謝事。余往候。適邸報至。王見之甚喜。余曰。以中丞得南冷局。似非廟堂優賢意。相公曰。不然。此兄古君子。而用兵非所長。今倭奴正熾。海上多事。得早離劇地。公私俱便。余又進曰。然則許翁但深於理學。而用世稍窒。宜其與李翁相知。相公又振聲曰。敬庵真正好人。且老實不用虛頭。豈見羅可比。其持論如此。必有窺其微者。

  △二李中丞

  【二李中丞】頃年。潞河李中丞修吾 【 三才】 以督漕駐淮陰。長垣李中丞霖寰 【 化龍】 以總河駐濟寧。二公同籍、同里、又同志也。潞河以長垣素性節儉。故作意調之。一日遣材官致書幣於濟上。附以百金。云托幕府為市油胭脂以供媵妾用。蓋其地所出也。長垣知其以氣勝之。呼材官謂曰。我知汝主人後房音聲甚盛。些須脂澤不足供用。命麾下更買百金攜去。作我答禮可也。潞河發書。知反為所侮。乾笑而置之。積於無用。於是豪氣亦稍折。

  △李斗野中丞

  【李斗野中丞】李中丞名燾。東粤人。起家戊辰進士。久歷外藩。至雲南左布政。素無節鉞之望。戊午冬入覲。次年春計典畢。適滇撫缺出。李經營得之。命下。彈章交集。李亟陛辭而行。甫出國門。而旨下罷去矣。李星馳返雲南履中丞之任。彈壓文武。申嚴號令。晝夜視事。較前數政諸公加精勵焉。事聞於朝。白簡蝟起。李仍日坐堂皇。治文書如故。再奉嚴旨詰責而終不去。直至代者入境。始交承印節而歸。則在事許久。陸賈之裝。已不貲矣。聖主寛大。竟從優假。真異事也。

  △秦中丞

  【秦中丞】秦舜峯 【 燿】 。無錫人。以辛未庶常出為瑣垣。驟遷右僉都御史。撫南贛。再遷右副都。撫湖廣。被論調用。瀕行取贖鍰羨餘以歸。其屬吏閩人沈介庵 【 鈇】 者。為衡州府同知。抗章臚列其狀。上震怒。遣緹騎逮下詔獄。追贓謫戍。沈登甲戌進士。授粤之順德令。以清峻稱。入為郎。出為守。俱有聲。尋謫是官。既訐上官得志。意氣益發舒。人多畏惡之。再擢九江守。入己未外計。用不謹條罷去。時孫富平秉銓政。說者疑考功郎蔣蘭若 【 時馨】 有意修郄。故沈與丁芍原 【 此呂】 二人。俱以名流枉黜。沈為蔣同鄉人。素相仇。丁、江西人。故蔣同年。為其鄉漳州推官。曾痛裁抑蔣者。於是議論羣起。秀水沈司馬亦有後言。孫盡以丁訪單呈御覽。丁逮訊幾死。僅得戍去。而富平與沈秀水互訐兩罷。蔣亦廢為編氓。沈介庵既歸閩。以豪橫聞。後為閩撫按所奏。下獄。吏發其前後罪。竟坐大辟。至今長繫。豈廉於官而黷於鄉耶。先一年。江西巡按祝大舟。為其舊屬。廬陵知縣錢一本劾其貪。祝以丁憂行。而錢亦已入為御史。上特命刑部主事馬猶龍奉敕往勘。盡得其實。祝亦坐贓遣戍。馬尋以才望調禮部。優遷江西提學。未幾大計。亦以不謹罷。蓋一時西臺諸公痛恨之。遂坐永錮。至今人惜之。薦剡不絕於公車。但是年當事者考功為趙夢白 【 南星】 。世所推為君子。以故啟事終不見及。自祝、秦敗後。一時撫按人人自危。謂屬吏皆能制其死命。一切取用贖鍰。票上俱寫繳回。於是郡縣更無短長可持。束手聽命。無敢違言矣。二公雖獲重譴。然實大有造於後人云。按乙未大計。湖州吳平山。 【 秀】 以貪削籍尤枉。吳有清望。從山中起任揚州守。為彼中鄉紳所恨。中之。吳素寡交。又辛未第三人。為王太倉所舉。王方去位。人尚引嫌。遂無能白之者。

  △經略大臣設罷

  【經略大臣設罷】近年朝鮮告急。廷遣侍郎宋應昌往援。時以總督為不足重。特加經略之號。繼之者為顧養謙、孫鑛、邢玠諸臣。遂皆因之矣。當倭事起時。宋素無威望。物論無以閫外相許者。一旦特拔。議者蝟起。且謂事權過隆。不知前此乙丑庚寅間。鄭洛以尚書經略七鎮。時虜情叵測。方以洛為孤注。故無人指摘之。而贊畫萬世德、梁雲龍亦一時之選。皆以邊才致通顯。若宋所帶贊畫二主事。亦特賜四品服以示重。然俱潦倒遲暮。未幾論罷。亦非萬世德等儔匹也。若丁酉年。楊鎬以倭事經略遼東。以敗亡斥歸。至戊午年。鎬又以邊警事再起經略遼東。遂至三路喪師。此其罪又寸磔不足贖矣。前此則嘉靖庚戌。以虜至輦下。遣都御史商大節經略京城內外。尤為古今所無。尋又置三輔經略。以王忬、翁萬達、許宗魯充之。凡四年俱革。其後河南巡撫章煥請經略中原。上大不懌。煥以他事見逐。然則經略之號。非文帥所易當也。

  △任邱大僚

  【任邱大僚】任邱李次溪 【 汶】 以乙未歲出總陝西三邊。官為右都御史。兼兵右侍。同邑田東洲 【 樂】 撫甘肅。在其節制之下。是年亦加右都御史兼兵左侍。戊戌歲。二公同以大兵恢復大小松山。李自兵書太子太保進宮傅。田自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同廕世錦衣。是年田入正位本兵。而李督四鎮如故。至辛丑。李加少傅。田加少保。同為三孤。已為異矣。次年壬寅。田以病告。至乙巳年。李入為戎政。又加少師。而徐理齋 【 三畏】 以甘肅巡撫右都御史加兵部尚書代之。又任邱人也。徐雖未登一品。而閫才素著。將來功名正未可量。彈丸邑中。一時大僚。同事一方。拓雄邊。開制府。接武公孤。延賞環衞。亦近代所少。隆慶間蒲坂之楊虞坡、王鑑川。又不足道矣。

  △巡撫久任

  【巡撫久任】撫臺一官最稱雄緊。久任極為得宜。蓋地方利病既熟。吏習而民安之。然非久必遷。則以欲炙者多。不能久於熱地。亦事理使之然。乃近年啟事久滯。往往踰期。其最久者。無如陳毓臺 【 用賓】 之撫雲南。自癸巳訖戊申凡十六年。其官自右僉都加至右都。支從一品俸。其間經己亥乙巳兩大計。科道拾遺俱入斥幽。終不去。竟以武定府失事。逮至京。斃於獄。次則李修吾 【 三才】 之撫江北。自己亥訖辛亥凡十三年。其官自右僉都加至戶部尚書。以聚劾免歸。魏見泉 【 允貞】 之撫山西。自癸巳訖乙巳亦十三年。其官自右僉都加右副都。以請告去。黃鍾梅 【 克纘】 之撫山東。自辛丑訖壬子凡十二年。其官自右副都加至兵部尚書。召入為南本兵。此其最著者。他如李次溪 【 汶】 之督三邊十一年。戴鳳岐 【 燿】 之督兩廣十年。劉用齋 【 元霖】 之撫浙江九年。又不可勝紀矣。此等事幾如先朝周文襄、于肅愍故事。恐此後未必能繼也。黃鍾梅撫東省時。正值陳毓臺逮治。廷議用將帥不設備失陷城寨律。黃抗疏救之甚力。且云身為壽州知州。陳以御史行部。受其知遇。且高列薦章。願奪官以逭其罪。如郭子儀之雪李白。黃疏上。頗遭抨擊。而陳獄亦為小挺。遂得長繫。或者謂黃稍近古道云。

  △列營舉砲

  【列營舉砲】近年中外備兵使者。早晚堂俱舉砲。至直指行部則無聲。去而復作。弇州紀之以為不雅。然此事本非故典。其避臺使亦宜。若總督軍門。體尊位重。其用軍容盛禮。乃分內事。邢崑田少保在薊遼時。遇巡關御史閱視。亦命暫停舉砲。各道爭之不能得。御史喜過望。以為尊己。疏薦語極其不情。又涂鏡源宮保 【 宗濬】 為宣大制臺。與按君宴會。遇有公事。按君須獨出見。更衣領稍偏。涂為手整之。此御史亦親為人言。二公皆著勳邊閫。品無可議。其隱忍以就功名。亦猶胡襄愍 【 梅林】 之屈於趙甬江少保耳。涂在宣大時。值虜婦三娘子再與虜長婚媾。時虜婦已將稀齡。涂為備房奩脂粉數十車。至房中淫藥所謂揭被香者亦百瓶。此等駕馭籠絡。亦兵家所有。且西陲晏然者數年。而議者訾之。亦不恕矣。

  ○司道

  方印分司

  憲臣笞屬吏

  藩臣笞屬吏

  方面官淫縱

  藩臣被笞

  王吉死廉

  藩臬官兼兩省

  整飭兵備之始

  尹憲使

  徐方伯死事

  王大參馘倭

  布按二司官

  畿輔分道

  憲臣罪謫

  龍君楊少參

  馮仰芹大參

  鹽運使

  鄉紳見監司禮

  △方印分司

  【方印分司】太祖平定天下。分十二布政司。十五年增雲南以至按察都指揮司。下及府州縣授方印。此外則每省列分巡為四十二道。亦以方印治事。其事權特重。俱列銜按察使。其後廢北平。增貴州交阯亦然。若分守雖云道。然而無欽降方印。猶記正嘉間。內地分守。尚刻私印條記。今則外藩大吏。未有不欽降關防者。自是事體宜然。但非國初額設。無改頒方印者。惟都轉運鹽使司。其僚佐為同知、為副使、為判官。各有分地。亦得用方印。蓋太祖特重鹽政。以事關軍國。非他官比。亦猶宋轉運副使。得與其長均體治事。名曰漕司。其遺意尚存。今運司下夷於州郡。為二司屬官。以知府劣考者為之。其諸僚則俱貲郎雜流潦倒不堪者充之。鹽政因之大壞。近始議振刷。以兩淮課金。為天下最。特隆體貌。遴才品最高者任之。至厪明旨。云以道臣體行事。且給專敕與之。終以運司舊為屬吏。一旦超居等夷。各責以長跪伏謁如故事。至有棄官不赴者。是則聖諭森嚴。尚藐然不遵。為運使者。安能更展布哉。又如行太僕苑馬一司。其體與京卿頡頏。亦復視為冗散。以處藩臬中之有議者。後以所屬不奉約束。特加兼按察僉事。而州縣之弁麾如故也。近日因人情厭薄。盡數革去。但屬分巡及兵備兼攝。普天惟存平涼一苑馬而已。鹽政、馬政。俱屬國家最切最大事。而廢弛至此。賈生而在。何止歎息。

  △憲臣笞屬吏

  【憲臣笞屬吏】宣德十年英宗初御極。有先任四川按察副使朱與言者。以捕盜至郫縣。怒知縣孫祥不設策緝捕。杖之二十。越五日祥死。巡按御史請究與言罪。上曰。與言職專捕盜。以賊故杖祥。非私意也。竟宥之。此猶遠年事。至嘉靖間。巡按直隸御史蔣暘。以細過杖殺真定知縣叢芝。為芝家所告。後勘明。暘止降級。御史雖尊。然邑令之命不應輕至此。至劉宇掌都察院。每以瑣事笞辱御史。則正德間事。何御史之賤又如此。又嘉靖十年。廣東提學副使蕭鳴鳳。亦曾為御史。剛愎任性。因肇慶知府鄭璋屢忤之。不勝忿。榜之於廷。璋遂投劾去。按臣逮治。衆咸不直鳴鳳。兩京科道交章劾之。鳴鳳坐降調。鳳、璋各上疏自理。上令逮問。既問結。俱送部別用。夫郡守師帥一方。非可笞之官。且副使去之一階耳。當時鄭璋何以甘受其辱。而廟堂竟平之。殊不可解。弘治初。山西按察司笞郡守伊珍。已見五卷。 【 伊珍被笞見本卷郡守被笞一則。此云見五卷。足證刻本非原本卷次。】

  △藩臣笞屬吏

  【藩臣笞屬吏】正統五年。陝西參政郝敬。以公務至華池驛。呼驛丞張耕野不至。杖之至死。按問當贖徒還職。上曰。敬以小忿斃驛 【 驛字據寫本補。】 官。不仁甚矣。難拘常律。命編戍大同。其事與朱與言相似。且同英宗朝。而處分已自迥異。至六年。浙江左布政使黃澤。又撻鹽運司丁鎡。為鎡所奏。幷訐澤考滿自出行縣。斂民銀三千兩。補償官物。乃俱下獄。法司擬各贖徒還職。上以澤擅笞三品官。重斂不才。命黜為民。夫三品方面。亦至受撻。其事與蕭鳴鳳亦相似。且黃澤多贓。僅與丁鎡同罪。情法俱屬不平。上之獨斷允矣。其時又有山西左參政王來者。杖死知縣張彬等十人。法司議其因公當徒。未幾以三殿功成恩赦。僅調官廣東布政司。則視屬官之命。真如草菅。罪止胥靡。已為非法。乃以原官調用。尤為怪事。天順七年。浙江右參議高崇。以事撻衢州知府唐瑜。瑜奏崇貪酷數事。乃下巡按御史鞫治。以上俱英宗朝事。或其時官制與今不同。惟蕭憲副笞李郡守。蔣御史笞殺邑令二事。則耳目未遠。更可駭耳。今人聞此。未必肯信。

  △方面官淫縱

  【方面官淫縱】正統十年。福建左布政方正。誘取福州中衞指揮單剛妻馬氏為妾。按察使謝莊。誘取福建左衞指揮張敏女為妾。又在百戶陳亮家挾娼飲酒。事發。下巡按御史問。得實。遣戍大同。是年遼東苑馬少卿黃琰。娶所部定遼衞千戶蕭成翟廣女為妾。往來飲酒淫樂。吏部都察院執治。命降為行太僕寺主簿。同一淫縱。同在一年內。而處分之異如此。且方面大吏。即於所治宣淫。亦未有之事也。

  △藩臣被笞

  【藩臣被笞】工部右侍郎霍瑄。先以參政掌大同府鎮守。右少監韋力轉恨瑄。送都御史年富家。衆杖十餘。至拜亞卿。始奏力轉諸不法。上命逮治力轉。亦天順元年事也。內豎敢笞方面。抑更異矣。其後力轉蒙上宥。而瑄亦不問。瑄初守大同時。虜擁太上皇至城下。時城中嚴備不敢啟。瑄從水竇出。匍匐叩馬痛哭。進膳及靴袍等物。出府金銀犒虜。上德之。甫復辟。即召佐冬官。瑄之見知於英宗舊矣。獨不能稍抑力轉。以一伸其忿耶。

  △王吉死廉

  【王吉死廉】王吉。浙江餘姚人。以進士起家。筮仕刑部廣東司主事。其署分轄錦衣衞。時門達怙憲宗寵。且兼領鎮撫司。勢張甚。吉每事裁抑之。遇其緹騎作奸者。訊治加等。達甚恨。密偵其罪。久無所得。適吉暴病誤朝參。上以例送獄。達選卒之矯健者痛捶之。幾死。比還職。人且謂繞指矣。執法彌峻。出為廣東僉事。以功陞副使。尋所部惠潮盜再起。身自搏戰。歿於陣。方出師時。有犒師費千金。用僅十之三。主者名余文。憐吉貧無歸裝。舉以畀其僕。是夜僕之婦忽出坐堂皇。呼隸卒作吉聲大呼曰。亟為我召夏憲長來。適胡僉事署稍近。聞其異。先至。忽瞪目曰。非也。俄而夏至。乃起揖曰。不佞雖死。受國恩厚無所恨。第恨余文不知我心。以所剩官帑付我家。雖此中無可鈎校。我寧能受汙地下乎。語訖即仆地。寂無他語矣。其廉勁如此。是蓋天植其性。若世之墨吏。其作鬼亦必通苞苴也。

  △藩臬官兼兩省

  【藩臬官兼兩省】近日兩畿添司道。多以近畿二司官帶銜。此理勢之不得不然。惟弘治九年。湖廣右布政司陶魯。以功陞本省左布政。兼廣東按察司副使。帶管廣東嶺東道。以楚中正 【 正字據寫本補。】 官。兼任粤省分巡。此官制所無。抑事體亦不便。前此後此。俱未見其比。時正極治之世。必非紊舊章。其中定有說。天順初。順天府學教授邵玉陞雲南提學僉事。兼督貴州學校。是時黔士。尚附試於滇省也。

  △整飭兵備之始

  【整飭兵備之始】兵備官之設。始於弘治十二年。其時馬端肅 【 文升】 為本兵。建議創立此官。而劉文靖 【 健】 在內閣。則力阻以為不可。馬執奏愈堅。本年八月始設江西九江兵備官一員。蓋以九江既管江防。又總轄鄱陽湖防。故特以專敕令按察司官領之。繼則湖廣之九永。廣西之府江。廣東之瓊州。四川之威茂。皆添設兵備。蓋皆邊方。多屬夷地也。其時事寄本不輕。此後以漸添設。在正德間。流寇劉六等起。中原皆設立矣。至嘉靖末年。東南倭事日棘。於是江、浙、閩、廣之間。凡為分巡者無不帶整飭兵備之銜。其始欲隆其柄以鈐制武臣。訓習戰士。用防不虞。意非不美。但承平日久。仍如守土之吏。無標兵可練。無軍餉可支。雖普天皆云兵備。而問其整飭者何事。即在事者亦茫然也。

  △尹憲使

  【尹憲使】嘉靖戊戌進士尹綸。山東齊河縣人也。以技擊騎射冠一時。及罷憲使家居。其子秉衡從戎。歷官副總兵。當得貤恩。尹輒受其封誥。改服犀帶獅補。出謁賓客。先大父時分藩其地。屢與往還。秉衡後至大帥。屢立戰功。

  △徐方伯死事

  【徐方伯死事】嘉靖二十八年己酉。貴溪夏相公以復套事伏法。天下哀而笑之。次年庚戌。則其同里又有一事。為元江徐方伯也。徐名樾。亦貴溪縣人。少與夏才名相亞。歷官雲南右布政司。值元江府土舍那鑑倡亂。弒其主知府那憲。奪其印。嘯聚逆徒。攻劫諸州縣。撫按官胡奎林 【 應箕】 、總兵沐朝弼不能禦。非時上變。上下兵部議。會師討之。朝弼乃與新撫臣石簡。調集武定北勝亦佐等土漢官兵。分五哨進剿。那鑑佯為順命。遣其先所收繫經歷張維。偽降於監軍僉事王養浩。王疑之不敢往。適樾以督餉至軍。聞其言請行。欲自以為功。初約次日即面縛出降。衆皆力諫。謂此詐不可信。樾愈怒。堅不從。如期赴之。比至元江府南門外。鑑不出。方呵責間。象馬伏兵齊發。樾及左右皆死。姚安府土官高鵠奮身力救。亦戰歿。自此交兵連歲。不能滅。會鑑死。諸酋悔過。願納象贖罪。世宗亦厭久役疲西南。遂罷兵。有作詩弔徐者云。可憐二品承宣使。只值元江象八條。亦寓嘲於惜也。徐素講道學。在仕途亦負時譽。乃其貪功喜事。與夏同科。一則茅土熱中。一則節鉞在望。或狼籍都市。或虀粉行間。又在一邑一時。足為後來庸人妄想之戒。徐號波石。自名王文成高足。兼文武才。至今有稱之者。

  △王大參馘倭

  【王大參馘倭】乙卯。倭至禾郡劫漕卒。褫其衣。匿精銳於空舟。令閩人嚮道者負板牽舟。皆不知其倭也。比至王江涇。離城已三舍。聚落繁庶。乃棄舟易衣。操刀焚劫。居民奔散。老弱婦女兵死彌望。至有全家遭刃者。余外祖王會泉大參守舍獨不去。匿隱處。瞰倭往來蹤跡。比其槖飽將行。衆皆先發。獨一悍者殿後。溷於空室。解刀置於旁。大參忽躍出。奪其刀刺之。倭喪元。猶奮起再仆。圓睛小口。膚如黝漆。真魁賊也。持獻。胡督府大喜。即處以裨將。堅不從。僅受賞歸。其後登甲第。談者美其膽勇。輒面赤不答。仍戒後生。勿學我捋虎鬚。

  △布按二司官

  【布按二司官】祖宗朝最重布按二司官。知府凡有缺。必大臣保舉部寺科道官有才望者居之。以故天順以前。凡布政司按察司見朝。俱序京官二品三品之末。今明降本階一級立矣。又俱坐轎開棍。今則導以尺箠策馬帶眼紗。與京師幕寮無異矣。猶憶今上初年乙亥。今司馬宋桐江 【 應昌】 以吏科左給事陞濟南府知府。時先大父以濟南守道入賀萬壽。宋來見於邸中。執禮甚恭。即同時抵任。無幾微慍色。次年丙子。今太宰李對泉 【 戴】 以禮科都給事陞陝西參政。自摩鈒花金帶示人。某何德而堪此。是時尚存古道。今言路視外轉如長流安置。動色相爭。且以此 【 此字據寫本補。】 定秉銓之邪正。即己丑年。今司徒張元沖 【 養蒙】 以戶科都給事陞河南參政。亦不免稍見顏面。此公非計官爵者。但重內輕外。其勢積成耳。若辛丑年。御史趙文炳以陞副使鬱死。乙巳年。給事鍾兆斗以陞參議。抗疏自辨。紛紛屢言。又不足言矣。

  △畿輔分道

  【畿輔分道】今上戊子己丑間。以南直隸四府。在江南者止一兵備道臣。而南北御史巡方至者凡七。差道臣陪巡。晝夜不得休息。更無暇治所部道事。建議者欲析為二道。又疑畿輔不便割裂。遲回未果。適申王二相公在揆地。為桑梓力任之。始分道為二。竟不知太祖時已有故事也。洪武廿九年。分天下為四十二道。而直隸居其六。曰淮西道。轄鳳陽、廬州二府。徐、滁、和三州。太僕寺中都留守司。曰淮東道。轄淮安、揚州二府。六合縣。兩淮運司。曰蘇松道。轄蘇州、松江二府。曰建安徽道。轄池州、安慶、徽州三府。曰常鎮道。轄鎮江、常州二府。曰京畿道。轄太平、寧國二府。廣德州、句容、溧水、溧陽三縣。蓋祖制分畫之明備如此。又洪熙元年。設行都察院於北京。置盧龍、恆南、冀北、廣平四道。每道置監察御史三員。當時區畫南北兩都。視外藩加詳。此兩朝故事。當今建白者。或未盡知也。時交阯未失。都察院有十四道。又置四道。蓋十八道御史矣。今人但知十三道御史耳。

  △憲臣罪謫

  【憲臣罪謫】士人得罪。編管為戍卒者多矣。未有夷之隸役者。國初亦或充吏以辱之。未幾輒復收錄。若永樂間。江西按察使周觀政有罪。謫為河間府驛夫。正德間。巡按徐淮御史薛鳳鳴以與武官飲酒投壺。謫為所治徐州弓手。憲臣之辱。未有至是者。即其辜自取。亦非待士體矣。

  △龍君楊少參

  【龍君楊少參】宣城沈翰撰君典 【 懋學】 。以諫止奪情忤江陵意。然內媿其言。又吳、趙兩門生已叛之。趙、張、習諸詞臣。又以有違言謫去。慮館僚之怨也。屢令其子編修 【 嗣修】 致書慰藉。促其還朝。沈亦裵■〈衣外回内〉未決。適有宣城狂生吳仕期者。草一書欲規江陵。遍示所知。人皆為危之。然實釣奇自炫。初未嘗投京邸也。維時又有無賴青衿王制者。同一斥吏。偽造海中丞 【 瑞】 疏。醜詆江陵。刻印遍售。此不過欲博酒食資耳。時操江胡都御史 【 檟】 得之大喜。以為奇貨可居。捕仕期入獄。脅令招稱為懋學所造。轉授仕期者。問官為太平府江防同知龍宗武。素與沈善。力辨於胡中丞不能得。胡乃先請江陵。云即露章發其事。江陵懼株連不可解。回柬有姑斃杖下之語。胡遂命盡之獄中。沈始得免。後吳妻貢氏聲冤。胡戍貴州。龍時已自湖廣參政罷歸。亦論戍粤東。先是仕期死時。即有議龍者。沈感其曲全。逢人即明其不然。且屢向當路白其冤。會先病卒。事不得雪。龍竟老於伍。今尚在。龍與羅匡湖給事為姻家。與鄒南皋吏部亦厚善。兩公俱正人。非肯濫交者。

  △馮仰芹大參

  【馮仰芹大參】辛卯順天鄉試。馮宗伯琢庵 【 琦】 時以諭德為正主考。即得陳祖皋春秋卷而置之者。時其尊人仰芹 【 子履】 以山西參政。備兵易州。與管廠工部主事項元池 【 德楨】 。宴飲方洽。適京師人來。宗伯寄至試錄及家報。方發封讀數行。即大聲呵詈。且歎恨曰。馮氏從此不祀矣。項怪問其故。仰芹曰。吾兒書來云。以嫌疑易陳生榜首。若固自為功名地。其如此子功名何。因咄咄不休。遂罷酒別去。大參未幾亦以病謝事矣。此項親為余言者。

  △鹽運使

  【鹽運使】天下六轉運使理鹺政。而兩淮鹽課。居五運司之大半。其事權最繁鉅。先朝極重此官。永樂間。平涼知府何士英以循良第一。特陞兩淮運使。重可知矣。嗣後耿清惠以故都運轉侍郎。仍出理鹽法。歷朝皆特差都轉運使董其事。嘉靖間。清如龐惺庵 【 尚鵬】 。濁如鄢劍泉 【 懋卿】 。俱中丞涖任。故上下相安。不致大決裂。自隆慶初始罷大臣不遣。歸重巡鹽御史及鹽法道。於是運使之權日輕。體日削。且銓地以處知府之下考者。冑子乙科往往得之。人亦不復自愛。而鹺政日壞矣。今上用言官建議。命重運長之權。且隆其體貌比藩臬。得與鹽法道抗禮。特選廉吏石楚陽 【 崑玉】 充之。石故守蘇州守紹興以清冠海內者。石至而侍御道臣不為禮。勒令長跪庭參如舊儀。石恚恨掛冠去。繼之者俯首伏謁益卑下矣。至辛亥年。吾郡有馮桂海 【 盛典】 者。辛丑進士。由彰德守遷是官。而同郡一大參。以漕儲道至揚州。怪馮修謁不執屬禮。叱之出。轉聞撫按彈之。馮遂謫去。一時駭異。運長為鹽道所轄。稱屬猶有說。至漕儲與運課何關。而苛責乃爾。頃年丁巳。戶科給事中 【 給事中三字據寫本補。】 商等軒 【 周祚】 建白。特重鹽政。擇戶部郎袁滄孺 【 世振】 理其事。而以按察副使銜稱疏。理鹽法掌運使之印。併鹽道運長為一官。袁始得行其意。而兩淮困稍甦矣。袁故材吏。與石楚陽俱楚之黃州人。石今以中丞在告。

  △鄉紳見監司禮

  【鄉紳見監司禮】弇州謂鄉大夫謁撫臺布政司官及府州縣。宜以部民禮。趨旁門。走東階。見巡按按察司官。則入中門。走甬道。以守土與持憲者本有 【 本有二字據寫本補。】 分別也。然當時已不能行矣。近年以來。則撫按事權不殊。而藩臬之官。十九皆彼此互兼。孰分其為守為巡之異職。而各行一禮也。即如弇州之鄉為蘇州。止一兵道。是宜以憲禮別待之矣。但彼中兵使一缺。則蘇州守代攝其事。此際倘一時兩謁。則馳甬於道署。而反庭趨於府廨。亦理勢之難通者。事有古行之。而今必不可行。此亦其一也。又漕儲道雖轄七省。僅筦漕務。他無所預。辛亥壬子間。吾鄉有一人為此官。暫過里中。勒令府縣行屬禮。於是本府管糧通判長跪。各縣管糧丞叩頭。餘官以半屬庭參。猶怏怏不悅。此量小易盈。妄自尊大。無足怪者。又如以前嘉靖丙辰丁巳間。慈谿趙少保以視師至浙。坐臺受兩司以下伏謁。不必言。而同里鄉紳亦抑之使旁趨。時武林高文端 【 儀】 以史官在家。獨中馳其甬道。趙雖忿甚。無以難也。總亦斗筲之器耳。

  ○府縣

  知府賜敕

  一邑二令

  一府二推官

  郡守被笞

  金元煥

  劉際明太守

  縣令處分人命

  邑令輕重

  立碑

  嫌名

  △知府賜敕

  【知府賜敕】今人傳說。蘇州知府況鍾。以吏員起家守郡。奉宣宗皇帝敕。得便宜行事。以為異典。其說誠是。然其時不止況鍾一人。蓋宣德三年。上聞郡守悉由資格。多不稱任。適吏部闕守九員。命部院大臣舉京官廉能者用之。於是吏部尚書蹇義等舉禮部郎中況鍾等九人。俱陞知府。其郡為西安、松江、常州。武昌、杭州、吉安、建昌、溫州與蘇。皆要地。內御史何文淵得溫州。其後大用為名卿。是時九人皆賜敕。中不過云。公差人違法害民者。即具實奏聞。所屬官作奸害民者。即提解來京。非如今所傳。凡其同僚皆得拏問也。鍾抵任之次年。奏吳縣縣丞趙濬。闒茸無能。起送至京。其民千八百餘人。訴於巡撫侍郎成均周忱。言濬守法奉公。愛民集事。俱善狀。因本府經歷傅得。有求不遂。又需索糧長。濬禁不與。因憤譖於知府。故有此謗。忱均以聞。上命按臣核之。果如民言。命濬復職。置得於法。都察院請治鍾妄奏之罪。上曰。此鍾為得所欺。但失之不察耳。姑記其過。仍戒鍾加慎。然則鍾固一輕聽躁動人也。吳人以其異途健吏。能抑豪強。一時譽之過情。流傳至今不衰耳。正統八年。蘇州知府李從智亦賜敕。

  △一邑二令

  【一邑二令】廣西慶遠府忻城縣。宋故邑也。元以土官莫保為八仙屯千戶掌之。國朝洪武初。設流官知縣。罷掌兵官莫氏。徙居忻城界上。宣德以後。猺獞不靖。知縣蘇寛不事事。而獞老韋公秦等。保舉莫保之元孫莫敬誠為土官。詔授敬誠特襲知縣。時一邑二令。權不相統。繼寛為令者益不振。事柄盡入土官掌握。流官徒抱印居府城。弘治中。督臣鄭廷寶奏革土官。而土目韋涓等。方為鎮守內臣私人。遂獨用土官以至於今。夫一邑本無二令之理。無論宜流宜土。必獨任乃為得之。然今日之政有甚異者。即以雲南一省言之。省會之雲南府。所屬安寧州。有土流二知州。曲靖府所屬霑益、陸涼、羅雄三州。麗江府之巨津州。與直隸之北勝州。各有知州二員。臨安府寧州。有土流二知州二員。嶍峨蒙自二縣。各有土流二知縣。又大理府為滇中第一奧區。山水珍寶甲天下。而所屬鄧川州。有一何姓土官。同一流官。為兩知州。雲龍州亦然。雲南縣知縣。與土官楊姓者。同為知縣。其他省不及考者尚多也。若近日則有土官立功。撫按題請。加土知府虛銜。專管巡捕。其該府盡屬流官知府。此正與弘治間忻城縣相反。今雲南諸州縣大抵皆然。揆之政體終為乖舛。豈可鄙夷邊服。不為一釐正哉。嘉靖末年。倭患方熾。有光祿章煥者。奏請每縣添設知縣數員。世宗不允。夫滇僰夷裔叛服不常。以故土流並設。為一時權宜計。已非典制。乃至東南財賦要地。亦欲仿此例以擾地方。如此建白。不蒙聖主譴責。亦幸矣。土官府州縣衙門。若僅土人一員為正官掌印。而流官為之佐貳及首領者。俱食其廩餼。不得與聞政事。惟雲南武定府往年未改流時。則印屬流官同知署掌。其知府不過司巡捕之役。嘉靖中女土官瞿氏奏請改正。上下部議。土知府始得印。又廣西奉議州土知州革後。以流官州判掌印。治夷民。至今不改。

  △一府二推官

  【一府二推官】本朝府佐同知通判無定員。而推官止一員。蓋普天皆然。惟直隸之永平府帶銜薊遼諸鎮理刑。則多設二三員。隴右之臨鞏二府。間遇有事。亦於督府駐劄之地。各設一推官。然皆隨幕府受成。未有於郡城並置者。況內地尤絕無之事。惟成化二十二年江西吉安知府張銳奏請。以江西大家結黨為非。吉安尤為健訟。監犯至數千人。官少不能決斷。宜增設推官一員。上從之。此舉真屬創見。後不知何時始罷。

  △郡守被笞

  【郡守被笞】南戶部尚書雍正庵 【 泰】 。故成化間名臣也。初筮仕吳縣令。有神明之稱。以後歷西臺。兩為郡守。至弘治元年為山西按察使。怒太原知府伊珍避道稍遲。執而笞之。珍訴於朝。又訐其不法。僅降湖廣參政而已。知府階已尊。無可撻辱之理。且身曾為此官。不知當時與彼中臬長何以相處。況太原省會之地。其伍伯敢於手撻上官。亦理之所無。而事在雍墓志中。又出其同鄉呂仲木 【 柟】 筆。非臆說也。其後以右副都御史撫宣府。又以大杖杖參將李傑。為言官劾罷。其事亦見志中。想雍之為人廉潔而剛暴無疑矣。

  △金元煥

  【金元煥】松江府青浦縣舉人金元煥者。移居蘇州之盤門內。其家人與徽州人爭市一小物。相毆致傷。徽人歸而病死。其家人告以人命。時郡守為楚人石楚陽 【 崑玉】 。與金同舉應天己卯鄉試。年誼本不甚厚。而金以事無實。且同籍在事。必能直之。漫不為意。徽人皆狡獪善謀。反揚言太守受同年多金。為之道地。石素以廉峭自矜重。遂立意坐以主使。邑令知守意。竟論金抵償。讞詞上之郡。上之兵道。俱如擬。尋上之臺使。時御史按部金壇。金賂押解隸人。領至盤門宅中。與妻妾一別。隸卒初難之。繼請同往同發。始許諾偕行。甫至。即具酒肴盛饌。令一叟陪飲。而身入內室。俟天明即行。叟諧笑善飲。人人以大觥沃之沾醉。比明呼金不應。急入其房闥。則孥累一空。囊槖如洗。幷飲叟亦無蹤影矣。石大怒。四出緝捕。杳不可得。隸卒代其罪論死。尋相繼瘐死獄中。初金之逸也。或云入日本投關白。或云在太湖為盜魁。或云走西南土官處篡其位。又十餘年。始知在楚之應城陳應虹 【 蕖】 司徒家為墊師。尋與陳締兒女姻。至今尚無恙。

  △劉際明太守

  【劉際明太守】陳留人劉際明 【 芳譽】 。起家癸未進士。以御史久次出守。再改畿南之廣平。為人倜儻不甚拘小節。會有萊陽人高孩之 【 出】 者。以弱冠登戊戌進士。授曲周令。貌不揚而有才情。與劉一見莫逆。遂不復拘堂屬之禮。每宴會必投瓊藏彄。酣酗連日夕。至以市井淫媟語相戲且詈。而不較也。遇有公席。則邀府僚會飲。其侮謔亦如之。有一別駕起明經者。偶以酒令與高相爭言。遂各出揭相攻。高及別駕俱以論調去。至甲辰外計。劉以浮躁降四級用。劉高俱名士。然為守令一方。則上下自有體。何至蕩肆乃爾。繩以功令。亦未為枉。傳聞廣平別駕者。椎野老悖。其待高反不能如五馬之忘分。高已厭之。一日酒間。別駕舉一令。以字貌相類者為觴政。不能者有罰。乃先出令曰。左手相同綾絹紗。頭上相同官宦家。不是這官宦家。如何用得他許多綾絹紗。其語實鄙俚。高益憎之。乃繼之曰。左手相同姊妹姑。頭上相同大丈夫。不是我大丈夫。如何弄得你許多姊妹姑。別駕大怒。駡座而起。劉續之曰。左手相同糠粃糲。頭上相同尿屎屁。不吃這些糠粃糲。如何放出許多尿屎屁。意蓋欲兩解之。而別駕不平愈甚。遂至互揭同去。未知然否。

  △縣令處分人命

  【縣令處分人命】吳俗最囂。無命輒以人命入狀。究之毫無影響。吏茲土者亦視為尋常故套。漫然准其行。亦漫然聽其罷。然而溫飽善良罹其毒者。必至破家而後已。至有狀行許久。然後求覓尸骨以實其刁詐者。近戊戌年粤人鄧雲霄拜長洲令。熟知此弊。凡告人命著。其狀寫明某日打傷。某處某時身死。尸停何處。去城幾十里。如虛甘責幾十板。告者無一不准。即刻身往檢驗。路遠者限定時刻。擡至聽檢。其誣者立即如數痛笞。不饒一下。行之半年。告人命者絕迹。鄧涖任七年。此弊頓絕。甫去而刁風仍熾矣。

  △邑令輕重

  【邑令輕重】國初極重郎署。凡御史。九年稱職者始陞為主事。既而臺省漸重。有大臣保薦者。得同部屬出為藩臬知府。而給事御史。多從新進士除授。以故外官極輕。如程篁墩之言曰。國家初以他途授令。至憲宗始重親民之任。乃以第三甲進士為之。然久襲重內輕外之說。自任其勞。受人之挫。任是職者情多不堪。羅一峯之言曰。人中進士。上者期翰林。次期給事。次期御史。又次期主事。得之則忻。其視州縣守令。若鵷鸞之視腐鼠。一或得之。魂耗魄喪。對妻子失色。甚至昏夜乞哀以求免。蓋當時邑令之輕如此。自考選法興。臺省二地。非評博中行及外知推不得入。於是外吏驟重。而就中邑令。尤為人所樂就。蓋宦槖之入。可以結交要路。取譽上官。又近年乙酉科以後。令君悉充本省同考。門牆桃李。各樹強援。三年奏最。上臺即以兩衙門待之。降顏屈體。反祈他日之陶鑄。而二甲之為主事者。積資待次。不過兩司郡守。方折腰手板。仰視臺省如在霄漢。其清華一路。惟有改調銓曹。然必深締臺省之歡。游揚擠奪。始得入手。而三甲進士。綰墨綬出京者。同年翻有登仙之羨。亦可以觀世變矣。

  △立碑

  【立碑】今世立碑之濫極矣。而去思尤甚。凡長吏以善去者。俱得屭贔穹石。其詞不過鄉紳不情之譽。其人不過霸儒強醵之錢。而後至之官。又自為他日地。為之作序文。作募疏。以獎勸之。今建白滿公車。無一語及此者。何也。南史裴松之曰。世立私碑。有乖事實。以為諸立碑者。宜悉令言上為朝議所許。然後聽之。庶可以防遏無徵。顯彰事實。宋武帝從之。由是普斷。以今一統全盛。豈反遜義熙之年。所當首為禁者。

  △嫌名

  【嫌名】前代仕宦。每避嫌名。如宗如周、韓皋、元絳之屬。偶犯貽笑者。俱載在典籍中。本朝此禁稍弛。然未有居官之地。直犯其名者。今上初元。吾鄉戴春雨 【 鳳翔】 。嘉靖己未甲榜。以行人為吏科給事。被內計降補陝西鳳翔府郿縣丞。咸疑當事者有意侮之。宜棄官以去。戴竟履任。漸歷郎署。以至出守。又得鳳翔府知府。在郡凡三年。始轉陝西苑馬少卿。又以外計斥歸。五馬之榮。雖可慕。但吏民稱謂。及上下文牒往還。日日親覩其名。亦何以施顏面。蓋戴曾有特疏劾海忠介。時情薄之。屢加窘辱。而戴固樸誠人。戀戀雞肋。迄不能決也。陶鑄之地。前後兩度。俱刻而巧矣。近年己丑。王弇州拜南大司寇。時南臺王仁榮者疏糾之。謂弇州之父。坐法極刑。不宜受秋卿之命。且云里名勝母。曾子不入。不知世貞何顏復坐此堂也。弇州辨疏。語哀而苦。若王侍御者。亦更為不恕矣。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ed by www.guoxue123.com ©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